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1节

  王队长也热情的握住张云的手,“你好,张排长,我是咱和顺县地区委下面游击队第三中队的王大奎。见到你太好了,可算是把咱大部队盼来了。”

  王大队长显然没想起来排长是个什么军职,他看到一行300多人,穿着统一的八路军军装,人人背枪,扛着大炮,俨然一副大部队的样子。

  张云也没解释什么,新兵排满编快500人了,结果领头的只是个排长,确实不好解释。

  “王队长,你找我们有什么事情么?我们还要行军,去和顺县南边寻找战机、参加战斗。”张云也不废话,直接向王队长询问着。

  “张排长,是这样的,之前我们接到县委的命令,持续滋扰袭击鬼子从昔阳到和顺的运输线。之前我们就是通过挖断公路,布设土地雷,多次阻拦住鬼子的汽车队,还炸毁了一辆。”王队长有些着急的说:“但现在,从昔阳县方向来了一个骡马车队,100多号带着200多伪军一块过来送物资,有坑就让伪军填,有雷就让伪军趟,我们挖公路不起作用了。

  昨天我们试着用游击战打击敌人,但是我们的枪打得近,敌人的枪打得远,不但没成功,还死了三个队员。昨天晚上,我们安排了数百人用山石在路上垒起了一道高墙,还放了几颗地雷,暂时将鬼子滞留在附近的平辽公路上。但鬼子们正在安排伪军搬运石块,估计敌人很快就能通过我们防区了。

  再过去十几公里就是和顺县城,咱们不能让鬼子过去啊。”

第27章 伏击车队遇孔捷1

  机会!刚听完王队长的话,张云立即就闪过这样的念头。没想到还没过和顺县城,部队就发现了这样的战机。

  张云在后世只是听说105联队孤军深入,后勤不畅,没想到这“后勤不畅”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的地区军民付出了劳动和牺牲。

  现在,在地区游击部队的舍命阻击下,鬼子骡马运输车队已经暂时被阻拦在附近平辽公路上,这绝对是一个伏击敌人车队的好机会。

  敌我态势很清晰,鬼子骡马车队不外乎阳泉、昔阳运输车队或者105联队自身的运输部队,仅有120人左右,外加200余伪军。

  目前鬼子运输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加上伪军部队,确实是一伙不弱的敌人。哪怕是八路军正规军一个整营,伏击这样的敌人也会有不小的损失。

  况且这里距离和顺县城不远,而和顺县城驻扎了鬼子一个加强中队,如果发现运输队遇到袭击,和顺县城的鬼子说不定也会出动援军。

  现在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时机,但是张云却非常有信心。虽然鬼子已经警觉附近的游击队,但他们绝不会想到会遇到张云这样一支拥有足够火力的正规部队。他们虽然仅有三百人,却携带10挺机枪、3门迫击炮、超过600枚炮弹。

  强大的火力,足够治疗“武士道”的狂热!如果后续发现火力不够持续,就临时“缴获”,他一定让部队有足够的子弹炮弹好好教训教训小鬼子!

  张源立即询问王队长鬼子车队的具体方位,发现王队长他们确实将鬼子阻拦在平辽公路一个比较狭窄的地方。但该地两边悬崖峭壁,不好攀登,不是一个打伏击的最佳场所,而且他的部队也无法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展开。

  他对照的地图页,慢慢沿着平辽公路往南看。

  在距离县城近8公里的地方,他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这里两边不算险峻,但也有足够的坡度,既方便他展开兵力,也能防止敌人轻易冲上两侧。更主要的是,两侧的山峦往深山方向有些延伸,他可以同时构筑阻击和打击敌人援军的火力点位。

  “王队长,这个湾叫什么名字?”张云拿着简易地图询问王队长。

  “这里叫李家湾,旁边有个李家村。”

  “好,王队长,你知道哪条山路可以最快速度通往李家湾么。我们前往李家湾,在那儿把鬼子给挡住。”张云下定决心!

  “那里离县城可不远了,”王队长有些犹豫:“和顺县城里的鬼子可能会来援的,我手下的人有枪的可不多。”

  “哈哈,王队长,我们新兵排在这里,还用不着你们去拿命去阻击敌人。你们就等着搬运战利品吧。”旁边刘长青一直听着两人的讲话,听到王队长的话,忍不住笑了起来。“我们张排长一向很会神机妙算,我们新兵排战斗力那是很强大的!”

  王队长有些不明所以,但看到部队如此有信心,他心里同样很是高兴。

  “好,那我带队和你们一起去往李家湾,我现在手里有100多人,四杆步枪。”

  随后,王队长安排一个扛着长矛的小伙子跑向村里,不一会儿,就来了100多位农民模样的民兵。

  他们裹着头巾或者带着员外帽,穿着平常的百姓衣服,手里拿着他们的武器,武器五花八门,有大刀、长矛、猎叉、土猎枪,仅有三四人拿着老旧的汉阳造。

  张云默默的看着,也没有多说话。

  很快,新兵排300余人和民兵100余人汇合,向着李家湾迅速前进。为了加快速度,民兵们主动接过了士兵身上背着的炮弹、粮食袋等,他们已经习惯背着重物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跑过了六七公里山路,然后从山上抄小路转入了平辽公路,眼前就是他们的目的地,李家湾。

  跟地图页显示的一样,不过十几米宽的公路两边有一些比较陡峭的山坡,山坡往里延伸出一些面向公路的横坡。

  这样的地形,既可以依托平行于公路的山坡打伏击,又同时可以依托横坡建立面向县城方向的阻击阵地。

  “1班占据东侧,2班占据西侧,炮班靠后在西侧建立炮兵阵地。老张,你带着侦查分队前出县城方向,侦查是否有敌人侦察兵并预警敌人援兵。老胡,你记得派一组人保护炮兵。”张云考虑敌人运输队的速度,担心敌人已经不远,迅速开始布置。

  这时,老张带着三人正在前出,突然张云缴获加成系统地图页刷出了异常信息。张云打开一看,随着老张他们接近李家湾出口,地图显示李家湾附近山坡上竟然有数百个浅绿的圆点。

  ?!

  竟然有兄弟部队捷足先登,占据了张云打算布置兵力的位置!

  这时,老张凭借着敏锐的战争嗅觉,也发现了周围的异样,他右手摆出个警戒手势,迅速向下一挥。

  新兵连所有战士大惊,老兵们迅速向周围掩体卧倒并做好还击准备。新兵们则有些慌乱,被老兵们提醒着,才想起来寻找周边掩体。

  周围的民兵们不明所以,有些跟着卧倒,有些站在那里四处张望。

  看着张云站在那里未动,副排长刘长青本来已经拔出快慢机卧倒在地上,却又站起来挡在张云身前。

  张云轻轻的说:“别紧张,应该是兄弟部队。”却也没有让战士们起身,毕竟敌情不明,谨慎些也好。

  突然前面山坡上有人说话:“是王队长吗?”

  王队长一听语音很是熟悉,一拍大腿,“哦,是我们和顺游击队一中队的田队长”,随后也大声回应起来。

  两人迅速走进,很快就传来了笑声。

  这时山坡上才陆陆续续站起来几个穿着军装模样的汉子,朝着山坡下走了过来。新兵排战士们也都松了口气,但是没有张云的命令,侦查兵也没有打出解除手势,大家仍然保持着警戒姿态。

  随着山坡的军装汉子接近,张云越瞧越熟悉,这不是咱孔捷大团长么!

第28章 伏击车队遇孔捷2

  张云看到孔团长走了下来,带着刘长青赶走几步,站定敬礼:“孔营长好!386旅补充团3营1连3排排长张云、副排长刘长青,向你敬礼”。

  当初旅部陈大旅长亲自来教导团(补充团)给分散出去发展的连排长们饯行的时候,孔大团长还是个营长,就跟在陈大旅长后面。

  张云前身虽然跟孔大团长算不上熟悉,但也是见过数次有些脸熟的交情。倒是排里的老张是红四方面军出身,跟孔捷更加熟悉。果然,老张也认出了孔大团长,他迅速打出了解除警戒的手势,然后快速走了回来,高兴地喊着:“孔营长,孔营长,我是张大全啊”

  “我说怎么说话这么耳熟,原来是老张你啊,”孔捷高兴的朝着老张胸口来了一拳,“现在要喊我孔团长了,我现在是咱386旅独立团团长。”

  老张笑着应下。

  然后,孔捷终于认真打量着张云、刘长青两人,说道:“我记得你们两个,都是从红一方面军调过来咱129师的老红军。之前旅长给出去发展的连排长饯行的时候,我还看到了你们。”

  他转身看着陆陆续续从地上爬起来的新兵排士兵,看着他们手里拿着的三八步枪、辽十三式步枪,看着炮兵班手里提着的三门迫击炮,他有些羡慕、又有些佩服的说:"这才不到两个月,你们两个这是发大财了啊。这得三百多人枪了,竟然还有迫击炮!”

  孔捷其实也是刚刚提任独立团团长。因为目前阶段大战频频,部队枪支紧张,作为386旅新组建的部队,旅部给独立团划拨了整整1200人,但是仅拨付不到500支步枪、两挺机枪,其他都让他自己想办法。

  但孔捷本身就是个“乖宝宝”,又挨着总部首长和主力部队,哪有什么干副业的机会。

  此次反九路围攻,考虑到阻断敌人后勤供给的重要意义,各路新组建的部队按照总部命令纷纷云集辽县及周边,负责阻击、打援、袭扰工作。

  旅部觉得独立团新兵多、装备少,实力太弱,干脆让他们负责战斗相对较少的和顺至辽县公路段。

  孔捷也是战场经验丰富的老牌指战员了,他知道目前独立团火力太弱,没什么战斗力,干脆将大部分有枪的士兵抽调出来组成了1营,其他的士兵划归2、3营。目前他带着1营一直在和顺县域南部地区游弋并寻找战机,政委李文英带着2营、3营负责守护驻地。

  昨天晚上和顺县游击队的田队长找上了他,汇报了敌人骡马运输队的军情,他觉得是个不错的战机,才率部北移并在李家湾设伏。

  考虑到这里离县城很近,敌人援军会来的很快,他担心被运输队与和顺县城方向的援军两面夹击,其实早已经定下了游击战法,打了就跑,根本没指望有缴获。

  “张排长,现在好了,有你们加入,咱们就汇总了600多正规军、200多民兵。咱们一块伏击,一会儿敌人来了,咱们打个火力急袭,然后就下去刺刀见红,应该能有不错的收获。”孔捷认真的跟张云商量。虽然孔团长级别比张云高得多,但现在他们隶属不同部队,孔团长也无权指挥张云,只能相互配合。

  张云打量着独立团的装备,认真思考了一下。虽然目前新兵排、独立团加上民兵有800人,与鬼子骡马运输队兵力比已经接近3:1,但是新兵排新兵太多,独立团武器不强,民兵更是只能用来壮声势。现在的鬼子枪法好、拼刺也很强,如果真按照孔捷团长安排的方法干,虽说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获得一定的缴获,但说不得这800多人得报销一半。

  不行,这样发挥不出来新兵排的火力和炮火优势!

  想到这里,张云又从脑海中看了看地图页,向孔团长提出了建议:“孔团长,独立团现在枪少弹缺,火力密度不够,打伏击很容易被敌人突击。而我们新兵排目前新兵太多,不善于打混战和白刃战,发挥不出新兵排的火力优势。

  而且,必须考虑敌人援兵问题,如果等我们和敌人搅和在一起,鬼子援军却突然到了,那我们的处境就危险了。

  据我的侦察兵报告,这里向南一公里多,有个岩石突出部,易守难攻,比较适合阻击敌人县城方向援军。也就是我兵力不够,不然早派人去那里建立阻击阵地了。

  这样,您带着独立团的部队去那里建立阵地,我派我们炮班带着2门炮,200发炮弹去支援你们,依靠炮火优势,坚决把敌人挡住。

  我这里依靠机枪火力伏击敌人,消灭敌人后再去支援你。孔团长,你觉得怎么样?”

  “多少炮弹?”孔团长大吃一惊,“你们竟然有这么多的炮弹,咱全师刚改编的时候,才69发迫击炮炮弹!”

  “200发,这次阻击战,我让炮兵班安排2门迫击炮听从你的指挥,把200发炮弹全都打出去,只希望你们能都挡住两个小时。”张云大气的说。

  “如果有两门迫击炮,200发炮弹,那我还不能把敌人挡住,我就把自己的手指头剁下来赔给你。”孔捷一听,立即上头了,直接就要押上自己的手指头!

  好吧,孔团长的手指头是《亮剑》里最著名的赔偿物,张云这是比李云龙团长先领教了一回。

  “(????)?,孔团长,您别这么说,打仗就是打仗,咱们都是八路军,不分彼此!伏击鬼子运输队的缴获,咱们平分。”张云、刘长青赶紧劝解着。

  “沈泉,听到张排长话了么,就按他说的办!咱们出发去南面一公里的沟子那边阻击敌人。记得帮着新兵排炮班的同志们搬运炮弹,可得搬够了,这可是给咱的火力支援”,孔捷这个时候显示出老实人狡黠的一面,一边部署任务、一边也拿话挤兑着张云,防止张云最后关头反悔。毕竟,八路军穷啊,200发迫击炮炮弹,都够师级的火力掩护了。

  这个时候,张云才发现又一个“熟人”,后来李云龙独立团的二营长沈泉。他可是一个可以跟李大团长爱将张大彪打架势均力敌的人,也是一个比较出色的营级指挥官,可惜牺牲在了鬼子大扫荡中。

  张云放下了又见到“熟人”的惊喜,示意刘长青去安排炮班的工作,然后让老张也带着侦察分队过去,帮着协调炮班和独立团的联系并保护好炮班的安全。

  ……

  独立团1营的战士们按照沈泉的命令,纷纷离开自己的伏击掩体,迅速向着南面进发。虽然大家对新兵排的战友们鸠占鹊巢有些抱怨,但是仍然严守纪律,听从上级命令。

  沈泉倒是没有说什么,还安慰了一下战士们。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军人,现任一营营长,他对一营的火力很清楚,部队重机枪没有,轻机枪太少,子弹也不足。

  这样的配置,打游击还行,打伏击很容易被敌人反冲锋,特别是敌人的掷弹筒,非得让部队大出血不可。

  更何况,鬼子运输队很可能会有县城方向的援军。

  所以,孔捷之前跟他商定的战术其实就是游击战,这也是完成阻断或者兹扰敌人后勤任务情况下,尽量降低部队伤亡的选择。

  但游击战毕竟没法缴获物资,枪弹只会越打越少,部队战斗力会越来越弱。

  本来这次伏击战斗就是不划算的买卖,去阻击也不错,如果新兵排伏击有了缴获,他们也能拿到一半,不至于空手而归。

  一营战士们没有考虑这些,但沈营长可是算的门清,这也是高级指战员必须有的思考。

  路上,他让独立团战士们帮着新兵排排炮班扛着炮弹箱,自己也扛了一箱走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团长孔捷赶了上来。一营长沈泉羡慕的对孔捷说:“团长,您看看这些新兵排炮兵营的炮兵,人人都挎着进口的快慢机,比你的枪都好。再看看这箱炮弹,两发炮弹就接近20斤重,打出去绝对一炮就炸一大片。这么强的火力,咱还怕县城的鬼子?这新兵排的装备怎么这么好啊!”

  孔捷说道:“我刚才跟老张详细询问了新兵排的发展。据老张介绍,新兵排两个月前也就十几个人,十几杆破枪。但这两个月他们连打了五六仗,每次都有大量的缴获。现在新兵排有近500人,400多杆步,13挺轻机枪,1挺重机枪,三门迫击炮。这装备比咱一个团都富裕。

  不过,他们不是在根据地这边发展的,而是在昔阳县那边。那里可是敌占区,他们能站住脚跟并发展起来,真的是不容易啊。”

  一旁的沈泉张了张嘴,最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八路军不是国民党部队,抢夺兄弟部队物资这种事他们也干不出来。除了羡慕,也只能希望独立团以后有这样发大财的机会了。

第29章 火力急袭运输队

  在独立团向南边阻击阵地运动的同时,新兵排的战士们也立即入驻张云选定的伏击点位。这些点位之前已经被独立团的战士们修缮了一下,不仅隐蔽效果好,而且预留了足够多的轻机枪射击位置。

  独立团只有两挺机枪,却预留了十几处射击点位。每挺机枪都要有几个机动射击阵地,这些都是血的教训、血的经验。

  八路军之前没有重火力压制敌人,只有极少数重机枪及少量轻机枪,这种火力对比下,鬼子掷弹筒在小规模战斗中能发挥出火力核心的作用,很多机枪手刚刚打了一两个弹匣,就被鬼子掷弹筒击中,造成伤亡。

  抗日战场上,别说八路军,就是中央军和各地军阀都经常吃这样的大亏,淞沪战场上大量的轻重机枪点位被鬼子掷弹筒击中攻破,所以国内的轻机枪手必须学会打一梭子就移动位置,防止鬼子掷弹筒的攻击。

  最后说一句,掷弹筒这玩意特别吃经验、吃手感,抗战初期的鬼子老兵多,掷弹筒打的特别准,在国内的连排级战斗中占尽了便宜。但是后来日本开辟太平洋战场,从国内抽调了大量老兵去了南太平洋,并被美国大兵消灭在了各个岛礁上。随着国内鬼子的素质下降,特别吃经验的掷弹筒就发挥不出太好的作用了。

  那美国大兵如何破解鬼子掷弹筒呢?其实刚开始美国大兵也被精准的掷弹筒攻击打的晕头转向损失颇多,但是很快美国大兵发现了掷弹筒的缺陷,其有效射程虽然有700米左右,但一般士兵只能400米内精准射击。只要有足够多的轻重机枪、大八粒,别让鬼子靠的太近,掷弹筒就发挥不了威力了。

  等这批精通掷弹筒炮术的老鬼子死的差不多了,新的掷弹筒兵就没有太大的攻击力了。

  当然,张云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轻重机枪、大八粒,但是他有足够多的狙击手和迫击炮弹。鬼子运输队也就是120个鬼子左右,掷弹筒最多3组。他安排迫击炮和狙击手专门压制敌人掷弹筒,机枪手火力输出,步枪手防御性攻击。

  这样就足够形成对鬼子运输队的火力压制,就是有点费炮弹和子弹。

  过了好一会儿,前面望的士兵挥了挥手,然后立即撤了回来。

  鬼子来了!

  新兵排和民兵们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隐藏在山坡背面,保持着安静。副排长刘长青手里拿着快慢机,带着插上草叶的帽子,隐藏在草丛里,抬起头盯着慢慢接近的鬼子运输队,安静的等待着。只要他一声令下,战士们就立即可以翻身开枪攻击。

首节上一节11/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