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444节

“川军团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对自身实力十分有信心,公开告诉日军我要打你,对日军进行震慑,效果……”

黎秀石不知道,所以还是空白。

他请求随军前往战场,记录这场北伐战役,写下川军团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事迹。

陈浩对于黎秀石这个人是听过的,燕京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就是赵刚差一点读的那个专业。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是谁都热血上涌加入到抗战中。

促使黎秀石奔赴抗日前线,是因为他的女友赶到南京想接走家人。

但当他们乘上船准备逃难时,却不巧碰上了日军的轰炸。

结果,黎秀石的女友在空袭过后身受重伤,切身的体会没有没有彻底激发了他心中的怒气。

于是在那一刻起,黎秀石毅然决定奔赴前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抗击日寇,报效国家。

为了让更多的国人知道战场前线的第一消息,为了让华夏军队奋勇抗击外敌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他不顾日夜地工作。

即便日军的轰炸就发生在自己工作的地方,

他也只是躲进岩洞里,依旧不停地挥动笔墨书写着这一方的英烈故事。

后来,在远征军反攻时,黎秀石来到缅甸战场报道。

缅甸战役结束后,成为盟军记者在太平洋战场报道。

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在面临全国毁灭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国民颁布《终战诏书》。

黎秀石与一些英美记者冒着被日本人杀害的危险,于八月二十七日乘盟军舰队的小摩托艇在日本东京登陆。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战胜者的姿态,踏上日本国土的第一位华夏人。

抗战期间,他作为盟军太平洋战场上的随军记者,写过一百多篇战地报道。

是在“密苏里号”上见证日军投降仪式的数名华夏记者之一。

黎秀石是华夏战地记者的先驱,陈浩原本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但是看完了他对川军团的描述。

这是个人才啊!

都可以主持川军团的对外宣传了。

陈浩当场决定,邀请黎秀石而成为川军团的外聘记者,他有资格得到川军团更多的一手资料和采访机会。

黎秀石喜不自胜地答应了下来,上次都专访了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好机会。

他还不知道是自己的溢美之词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实是常规操作了。

媒体表面上是公正独立的,实际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必定会受到当权者的影响。

黎秀石在中央军当战地记者,主要是报道中央军英勇作战的事例。

失败的战斗,惨烈的战斗,除非能带来正面的意义,否则他就是写得出来,报纸也不敢报出去。

不怕报社被封了吗?

对川军团的溢美之词,基本操作了。

何况川军团是真的很优秀,黎秀石觉得他那些形容完全合理,丝毫都没有夸张的成分。

这些话陈浩很爱听,知识分子拍起马屁来,纯粹是一种享受。

“团座,时代周刊的记者想要给您做个专访,他们说想要请您做封面人物。”

孟烦了进来汇报道。

黎秀石识趣的告退,陈浩想起了那刚才一男一女,傻白甜女记者,更专业的是那个男记者。

“把他们请进来。”

陈浩倒要看看美国人葫芦里卖什么药。

第364章 ,陈浩的影响力

能够被邀请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陈浩没有想到的。

《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在全球影响力极大,每期的封面人物都会选择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大都是各国元首、名将、政界精英等。

例如曾经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等,绝对都是能够影响世界局势的强人。

当然也有许多华夏人曾经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首先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夏人是吴佩孚。

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有华夏的鲁登道夫之称,是北洋军阀中最擅长用兵之人。

二四年,吴佩孚以“华夏最强者”,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华夏人。

当时吴佩孚刚刚带领直系军阀,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大败奉系,使得直系成为当时华夏最强大的势力,拥兵数十万。

吴佩孚也在这一刻达到他人生的巅峰。

其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华夏人是运输大队长。

他是第二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夏人,也是次数最多的华夏人,曾经十次登上时代封面。

大队长第一次登上时代封面,是在二七年,当时他刚刚率领北伐军占领魔都,成为国府中的第一军事强人。

当时美国时代周刊以“在孙陨落之后升起”来形容他,预言他将成为孙去世后的华夏第一人。

陈浩掌兵不过五千多人,控制的区域仅有几百平方公里。

除非将他的特殊之处暴露在世人面前,否则论影响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那二位。

时代周刊怎么就看中了他呢?

“您和您的川军团异军突起,打破了日军向西进攻印度的战略,牵制住了十万大军。

对太平洋战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您太小看自己的影响力了。”

兰迪诚恳的如实相告,这个理由不是他给的,是总部转述美军军方的看法。

当然,比美军还要先进数年的武器,也是这份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兰迪看到这位军事首领听了他的话很高兴,便在采访当中试探的替美军方传了个话,还是想要新武器技术,价钱好说。

陈浩毫不怀疑美国可以开出一个让他心动的价格。

估计狮子大开口要一百吨黄金,美国人也会心甘情愿的掏钱买。

但大量先进技术的转让,会让美国获得先机,直接进入到一超多强的时代。

将技术同时转让英法德苏,抹平美国的优势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的。

二战前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就已经占到了世界的百分之三十,结束后更是占到了惊人的五十。

部分原因是参战各国的工业都被打坏了,所以美国比重提升的快。

所以掌握了同样先进的技术,美国能用工业实力把其他各国碾压。

两极格局不出现,其他各民族国家,将会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被美国殖民压榨。

推演出了结果,陈浩当然不可能犯傻,把重要技术卖给美国人。

陈浩就当没听见,根本没接兰迪的试探,他的目光落在了马丹娜身上:

“这位女士,你怎么想的要当战地记者呢?要知道在都是男人的战场上,女人是很不方便的。”

并不是歧视,当陈浩把几个女眷带入军营就发现了。

全是男人的军营,只有男厕,淋浴洗澡的地方也只为男人服务。

有了女人就得多建设一份设施。

在营地并不是个问题,陈浩甚至可以专门盖一栋别墅给他的女人住,但是上了战场谁还顾得上这些?

上厕所男人随地都可以解决,女人还得考虑隐私。

马丹娜并没有考虑到那些问题,他是第一次做战地记者,主要是觉得好玩刺激。

至于困难,富贵家庭出身的她还没有遇到过困难。

“我看你还是算了,战场那是男人该去的地方,女人还是要远离。”陈浩耐心的劝慰道。

美丽的事物是需要珍惜保护的,虽然她看起来是胸大无脑。

兰迪接过话题来,询问道:“请问上校,您的军队已经出征了,我们这些申请随军的战地记者,什么时候出发?”

陈浩摆了摆手淡淡地说:“不要着急,先把稿子发出去,耐心等候几日。

等我的大军在与日军接战前,会用直升机将你们直接送往战场一线,速度很快的,不会耽误你们的拍摄记录。”

兰迪顿时大喜过望,称赞对方考虑周到。

他们有乘坐运输机的经历,从来都没有乘坐过川军团独有的直升机。

这是一段新奇的经历,足以写一篇引人注目的稿子了。

马丹娜还想和陈浩聊一聊,在她看来这位亚裔男人铁血中不失温柔,会设身处地的为女性考虑。

除了军事方面,身上还有许多生活方面的东西可以挖掘。

只是陈浩太忙了,要接见的人都在后面排着队,时间到了,采访该结束了。

孟烦了客气地将他们送出门外,将此前跟陈浩密谈过的李遐养领了进来。

作为缅甸的华人大律师,李遐养的地位和影响力都非同凡响。

他旗帜鲜明的支持川军团,引导大批本地的华人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为川军团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

还有剿灭周边的日伪军,在情报方面李遐养提供了许多帮助。

“请坐,李律师今天来是为了什么事啊?”

陈浩的话是对着李遐养说的,目光却落在了跟在他身后一起走进来的女子身上。

女孩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双手叠于腹前,小步地走来。

蓝色锦缎的和服用红色的布带束得紧紧的,方形的布包紧贴着女孩的后腰。

边走,垂在腰间的飘带边摇动。

她的头发是如墨一般的黑,层层递进的刘海弯到耳畔。

这是一个传统装扮的日本女性,陈浩上个世界在日本岛没少见过,就算是没见过,听过也能看得出来。

带个日本女人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李遐养屁股粘了半个椅子,陪着笑脸介绍说:“这位是安源太郎少校的表妹,安源美姬。”

陈浩仔细地端详着女人,把不相信写在了脸上。

安源太郎那家伙都年近四十了,本人长得也不怎么样,能有如此清纯甜美的表妹?

这尼玛是哄鬼呢!

首节上一节444/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