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427节

跟随车队扫除地雷,修补道路桥梁,中间要增加的时间成本也不容小觑。

车队运送一个来回,保守估计要三天。

拥有二百辆卡车的运输营,一次运输能满足川军团五千多人,三天激烈交战的消耗吗?

团参谋处没有算过,陈浩命令他们算一算。

卡车不够还可以增加,但这条陆地生命线一旦被切断,对于川军团的作战影响是致命的。

好在还有一条伊洛瓦底江,用几十上百条运输船,顺流而下便可抵达仰光,成为川军团的水上生命线。

还是那个问题,能够保证不被日军的海军切断吗?

在河道两侧的陆地上架设一些大炮,也可以威胁到水上运输队。

只有保证后勤运输没有问题,川军团才可以奔袭七百公里向敌人发起进攻。

否则就会成为送人头。

陈浩批评了手下军官的盲目主义,随即又换上笑脸道:

“训练一个月,我们的战士就能更好的掌握武器,在战场上给予敌人更痛的击打。

多一个月,我们可以储备更多的弹药,确保整场战争没有弹药不足的问题。

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胜利注定属于我们川军团。”

浇完冷水后当然要鼓舞下士气了。

听得陈浩如此说,表情严肃的众人轻松了许多,纷纷露出了笑脸。

门外传来一声报告。

知晓里面在开会,不是重要的消息肯定不会打扰。

陈浩把人叫进来,询问发生了何事。

“报告团座,直升机支队追踪到了敌人,消灭敌人后追回了黄金,此刻已经在返回的路上了。”

这么快的效率就连陈浩都没想到,他高兴的说:“不错,吩咐下去准备三桌酒席,回来给他们摆酒庆功。”

其实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直升机二百四十多的巡航速度,空中直飞,半个小时就到事发地点了。

地上跑的无论如何没有空中飞得快。

更何况直升机上有众多搜索地面目标的高精尖仪器,敌人若是能逃了才奇怪。

又仔细看了一遍报告,陈浩放下对众人说:“对付日军游击战的办法有了,派遣步战车护送之外,增加直升机的空中巡视次数。”

“龙文章,我们的许多战士缺乏经验,顺便拿日军的游击队练练手,你来负责此事吧。”

“是,团座。”龙文章起身回应,他知道这是自己弥补过失的机会。

务必要办得漂亮,把日军烦人的游击队一扫而空。

第351章 ,日军的伏击战

姜超出生于和平年代,对于战争的了解,只存在于书本和电视剧中。

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加入战争。

还是二战时期的对日作战。

是的,被吸收到空军预备役中,跟同伴的交流中,姜超已经知道自己身处二战年代了。

虽然对于自己稀里糊涂就来到二战时期仍然有疑惑。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姜超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好好干。

有个好消息,这个年代的文盲率占到百分之八九十,军队里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上过几年小学或者私塾的,都算是有文化的。

姜超二本大学毕业,现代就是个工地上打灰的,在此时妥妥是高学历人才,颇受重视。

一入伍直接是下士军衔,跨过了士兵的阶层。

而且还当上了预备役飞行员。

要知道空军无论哪个年代都是高科技兵种,职级高待遇好。

姜超暗下决心要好好珍惜机会,趁着当下川军团人才匮乏,占一个萝卜坑。

说不定哪天就混成了空军领头人物。

并不是不可能。

姜超已经打听过了,当初第一批跟着团座东征西讨的二十几号人,只要没死的都混成了人物。

一营长迷龙,三营长不辣,后勤处长林译,副官孟烦了。

都是川军团的核心人物了,其余的都混到了连长排长一级。

就连一个老头子兽医,也成了野战医院的副院长,管理伤员病号。

他们能力很强吗?

不见得。

听说以前都混到伤兵收容站里,就是一群丧家之犬。

能有今天的位置,全凭运气好,跟对了老大。

就如汉高祖刘邦身边的一帮子沛县老兄弟,搭着刘邦的顺风车都混到封侯了。

姜超庆幸自己还来得不是很晚。

来的迟了,再有能力也得屈居人家之下。

就像工地上的项目总经理,初中文化就知道拍马屁,有能力一点没有。

可就是因为早出社会十多年,跟对了大老板,吃香的喝辣的,骑在他们头上耀武扬威。

姜超有文化有能力,就是因为来的迟了,只能当小兵给人打灰。

想想都抑郁不已,只恨自己没能早生十年、二十年,否则取而代之的就是自己了。

“轮到咱们班了,登机。”飞行班长命令道。

七名队员排着队有序登上直升机,准备执行任务。

站在队伍最末的姜超眼神变得十分坚定。

一个可以把握的机会摆在面前,要是再放过就只能怨自己是笨蛋。

三架直升机排了班,执行巡逻搜寻任务。

副团长龙文章将打击日军游击队,保护公路运输队正常通行,视做大规模战争的预演。

地面作战有步战车连来搞定。

直升机的任务就是找到敌人,锁定打击敌人,提供火力支援。

由于没有训练过直升机索降的士兵,索降作战不存在,腾开的位置搭载了他们一班预备役飞行员。

美名其曰:感受空军的滋味儿。

直升机的螺旋桨逐渐增加转动速度,大风将地面上的尘土吹扬起来。

巨大的噪音让姜超梦回工地,交流都得靠吼。

直升机升上了天空,透过窗口望去,地面的机场、房屋建筑,逐渐变得越来越小。

“原来这就是坐飞机的感觉吗?很有趣。”

姜超还是第一次乘坐飞机,觉得十分新奇。

下午的天气不错,比上午要好的多,最关键的是没有大雾弥漫。

这对于直升机的搜寻工作有好处。

在驾驶员熟练的操作下,直升机沿着一百五十公里长的滇缅公路线巡航。

与此同时。

在公路线一侧茂密的丛林里,一支五十多人的日军小队,正端着枪向前小心翼翼的行进。

在川军团周围活动就要有警惕性,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所有派出的队伍在出发前,都得到过重新的培训。

来自第五十六师团的教官,把他们所有踩过的坑、吃过的教训倾囊而授,只为了这帮人不要死的太冤枉。

除了得到丰富的经验,小队的装备有所改变。

除了常规的三八大盖,歪把子和掷弹筒,他们还配备了一些缴获自英军的司登冲锋枪,用来加强士兵的火力。

还有一门拆卸开来的九二式步兵炮,用几头骡子背着。

二十几枚炮弹中,一半是穿甲弹,目的不言而喻,是冲着川军团的步战车来着。

当然,有些东西是没有改变的。

日军搜索前进还是万年不变的三角队形,在这茂密的热带丛林里也照用不误。

战术确实呆板的厉害。

因为小组之间间隔太大,而小组三人却紧靠在一起。

在茂密的丛林里植被丛生,根本无法做到紧密依靠,时不时的会被树木遮蔽隔开,不知不觉就分散的过开了。

在这种环境下使用三角队形,火力完全被分散。

一旦遭遇袭击便是顾得了头顾不了腚,机枪手的火力无法发挥出来,会十分憋屈。

如果在平原地区,这种战术倒不算什么缺点。

步兵挡住敌人进攻,机枪架设起了压制火力,依靠队形反冲锋可以给敌人带来相当大的威胁。

只是应对常规的步兵,如果遇上坦克,啥战术都得歇菜。

在丛林里走了很长时间,士兵又不是铁打的,腿都快麻了。

小队长桥本少尉行便下令就地休整十五分钟,除了安排三人站岗放哨,其余人各自行动。

有的去放水解决生理问题,行动时是不准停下来的,哪怕尿裤子。

有的从怀里掏出有些酸的饭团,小口小口的咀嚼,补充能量。

“八嘎,是水蛭,这些吸血虫什么时候爬上来的?”

发现小腿上趴了一条吸满血十分饱满的水蛭,桥本少尉又惊又怒,这该死的虫子不但吸血,听说可能还会传染疾病。

直接生拉硬拽,会把吸血虫的嘴巴留在身体上,反而会感染。

桥本少尉克制住内心的恐惧,有呀让手下用火烫。

从油纸布里掏出来的火柴,燃起了一团橘黄色的火焰,被灼烧的吸血虫扭动着肥胖的身躯,几秒钟后主动撒开了粗壮的小腿。

吸血虫一落地,锋利的刺刀刷刷刷的斩落下来,眨眼睛砍成了六七段。

首节上一节427/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