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抗日之铁血远征 第170节

“楚雄,就知道你不会厚彼的,再说我比李铁军老小子厚道多了是吧”

楚雄除了点头说是还能说啥,一个个刀子挥的比谁都快。

“来,楚团长、高政委,给你们介绍一下”

何伟将来接收装备的三个团长介绍给了楚雄等人,互相客套了下后就一起请到团部吃饭了;

兄弟部队的几个团长过来了,独立团的地主之谊还是要尽的,部队的安置接待就交给了钟国梁。

吃饭喝酒套近乎的那点事就不多做表述,三个团长都是原主力营的营长,都是四方军的老人;

扯起来那都是有交情的人,无非就是联络下感情,下次再来就好冲楚雄挥刀子了!

现在的楚雄,在八路军各团中已经是出了名的“土财主”,人人得而“诛”之只要有机会就要冲他挥刀。

吃饱喝足后就开始接收装备,三个团的部队全是空手过来的,离开的时候全是清一色的日械,鸡脖子、歪把子、三把大盖、小炮,王八盒子等,应有尽有,连钢盔、行军包、武装带配三个子弹盒都有,一人一套!

还真是人靠装备马靠鞍,换上鬼子全套装备的三个团,气质马上就出来了;

入根据地前几乎是几千农民,这一换装,妥妥的三个主力团就出来了,枪炮齐全,再经过安平城,估计会吓的安平守备大队要请求战术指导了!

三个团长看着自己齐装满员的三个“主力团”,嘴乐的都扯到后脖子上去了,不得不服副参这个就地接装的方案,太有才了!

80万发子弹,4000多人拿的话,人均不到200发;

6000支长短枪,人均不到2支,手榴弹、小炮什么的都轻松拿下去了。

30门炮和多余的物资往十台汽车里一装,再加上300匹骡马也能驮一些,300匹战马会骑就骑,不会骑牵着也行,每个人再给他们补充了3天的炒面,炒面的方法也算是推广到了这几个团。

为了躲避鬼子的飞机,还是选择了晚上离开,上交物资的任务算是顺利地完成。

总部支援根据地的50名地方干部也完成了交接,何伟的这项任务算是完美完成,为了方便28团携带从独立团弄过去的物资,楚雄又额外送了他50匹骡马,乐的何伟拉着楚雄的手,都不想走了。

“何团长,时间不早了,你们赶紧赶路吧,你们有任务在身,我就不留你们了,山高水长,下次再会!”

“行,楚团长,高政委,下次再会,火箭弹记得多储存一些啊!”

“何团长,没问题,记得多带一些废铜烂铁来换啊,一物换一物,童叟无欺!”

何伟自然知道,生产炮弹是需要铜铁的,楚雄也不能变戏法,回去后就发动部队扒铁轨、搞废铁,回收弹壳,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当然,这是后话。

“保重!”

“保重!”

互道珍重后,完成接装后的数千大军就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柳镇。

“老高,看到了没有,又是几千大军!”

“老楚,我现在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293章:又是一年麦收时

高家村,麦子熟了,家家户户忙着收麦子,由于鬼子的蓄意破坏,刚刚灌完浆的麦子被鬼子糟蹋了一大半,所以今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减产已成定局!

补种土豆的时节已过,补种地瓜还来的及,高大栓一家抓紧收割麦子,然后把地瓜苗补种下去,年前还能收获一茬地瓜。

“天杀的小鬼子,打不过八路军就祸祸庄稼人的粮食,不得好死!”

高大栓娘,现在应该叫马分地,这个名字一听就带着浓浓的革命特色,这是赵支前同志支前给起的,她识的字也不多,能起个名字已经不得了了,二疙瘩最终也没拧过她们娘俩,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当时二疙瘩安慰自己说:

“这要换以前,能给人起名字的都是秀才老爷,给起个名至少得两斗粮食,现在赵支前同志也能给起名字了,省下了两斗粮,官面上的人,庄户人家得罪不起!”

赵支前也帮高大栓的奶奶也起了一个名,名字就叫刘槐花,她从刘家村嫁过来的那一天正是家门前槐树开花的时候。

人年龄大了,就特别怀念年轻时的那些事,清晰的就像在眼前,狗儿的名字叫高拥军,花儿的名字叫高小花;

至此,高大栓一家都有了自己的名字,二疙瘩虽然没说啥,但还是去肉铺割了半斤肉,一家人吃了一顿饺子。

在二疙瘩看来,一家人都有了名字,这换以前那都是地主家的日子,作为家主他还是觉得很有面的,咬咬牙,就割了半斤肉!

“大栓娘,抓紧收麦子,收完麦子还等着下地瓜秧呢,骂鬼子能骂死他们!”

“大栓娘,在说你呢,没听见?还杵着?”

二疙瘩声音又提高了一些,可大栓娘还是当没听见。

“爹,你得叫我娘名字,要不她不会搭理你的。”

赵支前打起了圆场,二疙瘩这才想起,老婆子已经有名字的人,不叫她名字就不会搭理人,当家的也不好使!

“马分地,现在可以干活了吗?”

二疙瘩再一次选择了认怂,这是高家的新规矩,必须得叫名字,什么大栓他娘、大栓家奶,大栓家的都不能再叫了,连几岁大的狗儿都不准人叫他的小名,得叫马拥军!

马分地这才消了气继续割麦。

一家人得趁黑前多割麦子,今年麦子虽然减产严重,但一家人吃饱饭还是可以的。

“娘,八路军!有八路军过来了!”

在地里帮忙捡麦穗的马拥军兴奋地喊道,现在八路军在整个高家村都是很受欢迎的,就像见了亲人一样。

马分地和赵支前都直起腰来看,还真是八路军,好像是之前帮自己盖房子的大个子八路。

“娘,那是楚团长,我支前的时候见过他!”

眼尖的赵支前一眼就认出了楚雄,弄得他这个微服私访搞不下去了。

“赵支前,你说甚?之前帮俺们家盖房子的八路就是楚团长?”

二疙瘩激动的说话都有些颤抖,之前不知道还不觉得,现在知道了说话就不利索了。

“那可是楚团长,那不得跟县老爷一个级的,给俺们盖个房子,老高家祖先显灵了,多大的脸面啊!”

“还真是个土疙瘩,人八路军不兴这个,一会得叫同志啊。”

自从跟着赵支前同志参加了几次妇救会的活动后,马分地的觉悟已经将二疙瘩甩到了麦田里。

“大叔、大娘,收麦子呢!”

“就叫八路同志,注意保密!”

马分地小声地提醒二疙瘩,二疙瘩这才将“团长老爷”几个字憋了回去。

“八路同志,又来啦!”

二疙瘩作为家主,也给楚雄回了一个招呼,马分地虽然有了名字,但接待八路团长这样的大事还是要让家主出面的。

很多东西已经深入骨子的,不是那么容易一下改变的。

楚雄几个人是带了镰刀的,打过招呼后就很自然的帮忙割起麦子来,二疙瘩几次想出言阻止,但都没说出口。

不知道他是团长还好,现在反而说话不利索了。

“大叔,今年粮食看起来减产很多啊”

“八路同志,够吃的,够吃的!”

二疙瘩平时话不多,但的却很朴实,他都没在八路军面前提鬼子祸害庄稼的事,在他看来,八路军能把天杀的鬼子赶走,老高家老老少少都在,这已经很知足了。

楚雄瞬间就被高大叔的话感动到了,他不仅没怪八路军,连鬼子祸祸都没提,只说了够吃的。

这就是我们华实最朴实的老百姓,王家洼一战,成千上万的根据地老百姓主动帮忙运送弹药、粮食、伤员,这才保证了围歼战的关键时刻,八路军有足够多的炮弹、炸药包对鬼子实行火力覆盖!

少牺牲了多少战士,这就是人民的力量,就像陈老总说的那样

胜利都是根据地的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楚雄感动地说道:

“大叔、大娘,大栓兄弟,赵支前同志,谢谢你们的支持,如果没有你们拉着大车给八路军送弹药和物资,没有你们照顾伤员,八路军就不能消灭鬼子,八路军得感谢你们”

“谢啥,都是自家人,打走了鬼子俺们才能过安生日子嘛”

二疙瘩的回答就像他的长相一样朴实,没有一丝的作做。

“大叔,你说的对,咱们是一家人,一起打鬼子,打走鬼子后一起收庄稼,要把我们的日子过的红火起来!”

“是的咧,是的咧!”

二疙瘩说完后继续弯下腰割麦子,对于他来说,今天说的话比之前一个月都说的多。

楚雄也不再多说,继续帮忙割起麦子来,有了楚雄几人的加入,割麦子的速度就明显快了许多,一片片金黄的麦子被放倒在地……

与此同时,守备营和四营的部分官兵,大约1500多人,背上背着枪,手中拿着各种割麦工具,走向了根据地的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们一起,将一片片麦子割倒,脱粒,再运回家

虽然今年的麦子大幅减产,但田间地头的笑声却并没有减少,到处都是军民一家亲,共建美好家园的和谐画面……

这就是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力量之源!

第294章:砸不垮的家园

在根据地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两天时间,所有的麦子就全部收割完毕,趁着太阳好,抓紧晾晒入仓;

割完麦子后,就马上发动群众补种地瓜秧,虽然时节上晚了一点点,但地瓜这个东西对农时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六月初种下去,只要侍弄好,入冬前收获,产量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是根据地的大事,缺少地瓜秧的就派专人到别的地方高价采购,然后免费发放给根据地的老乡,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土地的补种。

地瓜这个农作物,对土质的要求非常低,几乎所有的土地都适合种植,而且产量非常高,非常适合大范围种植。

地瓜这项农作物,原产于南美,大航海时期,被西班牙人带到了欧洲,然后逐渐推广到南洋地区,万历年间福建商人陈氏父子从当时的吕宋带回华夏,逐渐推广;

大范围种植大约是在清初,地瓜的高产量解决了穷人的饱腹问题,再加上清初政治还算清明,华夏人口出现了一次大的爆炸,由明末的几千万人,迅速增加到数亿人,可以说,所谓的康乾盛世,就是地瓜盛世!

地瓜的超高产量,让大部分的穷人不至于饿死,虽然是粗粮,口感一般,地主乡绅一般不会去吃的,但穷人拿来饱肚子没问题,在华夏只要不大量的饿死人,就可以称为盛世。

所以说,地瓜功不可没!

现在根据地的小麦遭到了鬼子的祸害,粮食总产量比38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老百姓交完5成的地租后,只能撑到入冬,入冬后就只能靠补种的这一茬地瓜了!

地瓜虽然没有小麦的口感好,但能吃饱肚子,这就是最大的好,华夏的百姓,只要能吃饱,就很知足。

柳镇的情况比楚雄之前想的好很多,由于去年丰收,很多老乡家里面都是贮存了一些粮食的,就是用来防止出现荒年用来保命的,这也是华夏老百姓的一个好传统,丰年存好饥年的粮!

柳镇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老百姓丰年藏下的粮食,不用担心被政府以各种名义征收,都藏在地道里,鬼子也没有找到;

所以夏收后,整个柳镇并没有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物价也还算平稳,无非就是困难了一点点,这点困难对华夏老百姓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能吃饱肚子,其他都不是事,不知不觉间,柳镇的活力又逐渐恢复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从柳镇传来一个好消息,八路军要重建柳镇,招收大量的工人,给工钱或者粮食,虽然标准相对于往年来说低了不少,但还是引爆了整个根据地!

老乡们纷纷赶来柳镇做工,赚取急需的粮食或者钱。

地瓜种下去后,基本不需要大量的劳力去照看了,很多劳动力空余了出来;

这个时候突然柳镇有大量的活干,还是给八路军重建柳镇,别说是给钱的,就是不给钱,也会有大量的老乡来帮忙的。

在柳镇重建这个事情上,新成立的柳镇根据地民主政府和楚雄之间出现了分歧,以县长为首的地方政府,准备按照外面普遍的标准,免费征集劳力,只提供一日两餐的粮食。

但楚雄的意见是不仅要提供一日三餐的伙食,还要支付一定的报酬,不能过度使用民力。

“楚团长,我们各地的民主政府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再说县政府也没有钱啊”

县长冯玉堂也是有着一个丰富地方工作的老革命,他也不想一来就跟部队出现矛盾,军地本来就是一家。

首节上一节170/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