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 第802节

杨仪说着露出笑容,翻阅李严木匣里的地契、产业、雇工、奴仆的契约,还有一个总体的估值。李严的酒坊、陶瓷坊、茶庄、奴仆雇工,总估价在一千二百万钱,比市价略低一点。

李严的雇工要么是江东移交过来的,要么是李严的奴仆释放而来的,都签订了如同终身的契约。

这次交易,总价值一千二百万,夏侯平分三年缴清。

现在就是来少府衙署报税的,按照三十税一的交易税,要缴纳四十万的交易税。

自己全部的家产还不到李严这次税款的一半。

杨少府心中念叨,又有些遗憾,遗憾就写在脸上。

督促江都公卿百官、勋戚交易产业时缴税,是他们三个人本要推动的政策;政策是通过了,可李严却被赶出了朝堂。

没什么理由,就是大将军觉得李严武双全,更应该去建设西京、东都所在的司州。

分期三年缴清按着现在的盈利,以及新钱的不断推广、流通,三年后怎么也能挣个千万钱,甚至更多。

新钱刚出来,与旧钱三兑一,会让新钱有一定程度的增值;等三年后更多的新钱流通,到时候的两枚新钱,大概也就能有现在一枚的实际购买力。

换言之,李严这里的三年分期付款,等于把下金蛋的母鸡借给了对方。

越看,杨仪越觉得心里酸兮兮的。

按着这封李严、廖立拟定的交易书契,夏侯平要在今年、明年、后年的年底分次偿还这一千二百万,却又没有规定每次偿还的具体数额。

甚至这四十万的税款也没有详细标注由谁来支付,恐怕也是李严先拿家资顶上来。

几乎等同于白送不对,这是很大的一桩买卖,可惜自己没有没钱参与。

杨仪心情越发的复杂,安排属吏负责书写交易过户的证明书,自己则与李严、廖立到了偏厅用茶。

心中越想越是郁闷,又为李严、自己感到不值:“我等忧虑国家,不想却成江都笑资。实在是可叹,可笑。”

长吁短叹,杨仪以宽袖遮脸擦拭眼角。心情复杂,渐渐把事情看明白了,有些感动的成分:“江都乃天下最繁华之所在,大司农主管商税,本与我无干系。只是处处产业皆使用草木、皮革、丝麻、盐铁,此皆大汉国土所产,平日税收与我少府衙署无关。可这产业交易,涉及国土资源,我少府衙署理应征税。”

商税是大司农府收的,这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

可工坊、田产之类的产业交易,并没有相关的税务征收条例;而江都这里有浓厚的投资、创业环境,也有公卿、勋戚兼并产业的不良风气。

这种不良风气由来已久,谁都想多占点来钱的生意。

这类产业,在勋戚眼里就是钱窝,谁占着就是谁的,历来勋戚之间为争夺这类钱窝引发的争宠、诬陷、械斗等等之类,实属常见之事。

所以杨仪就有一个产业交易必须到少府衙署过户、公证的计划,草拟了相关的征税条例。

如果这个条例施行,那今后谁兼并产业又不缴税,那么就等于一头撞进了兽网笼套里,在少府衙署、廷尉府、御史台的三方绞杀下,除了三恪之外的家族,都将被绞碎,化为朝廷的资粮。

增加确实可行的征税条例是符合朝廷开源的本意,大将军自然通过。

可通过后,又担心少府、廷尉、御史台大开杀戒,转手就把主要挥刀子的李严赶走,却把征税积极性高的杨仪留下了。

失去廷尉府的紧密配合后,少府衙署的这个新出台的征税条例就如同一个笑话。

而现在,即将回关中任职、要展翅高飞的李严,临走却来送自己四十万的税款如此厚重的心意,自是让杨仪感动。

新的征税条例已经施行,如果李严这里不管不顾直接把产业交易、让渡给夏侯小田平,那朝廷上下有几个人会跳出来说事?

没几个人敢说田信的儿子、大将军的外孙。

但所有人都会笑话少府衙署,笑话他杨仪。

现在好了,李严临走砸出一个四十万钱的大礼包,可谓是鼎力支持他杨少府征收新税,今后他自然能援引此事,向江都商业圈里征收这类产业交易税。

连夏侯小田平、公卿之一的李严之间的交易都要交税,谁还能比这两人地位更高?

杨仪越发看的通透,感动的一塌糊涂。

他这止不住的啜泣哽咽哭泣,李严反倒越看杨仪越觉得这家伙反应虽慢却不是很笨,只觉得顺眼、可信。

像丞相、廖立这样的聪明人,多少有些让他不舒服。

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

北宫,重明苑,皇帝修身、治学所在。

在关羽巡查江都春耕事务后,便每日入宫到这重明苑里,旁听皇帝的学业。

关东四州有许多在世大儒,可偏偏是躲过曹操、曹丕父子屠刀的大儒、名士,这些人跟曹魏有着难以磨灭的关系。

这种人自然不能征辟为博士,入宫为皇帝讲学。

这也是曹魏境内的悲哀,竟然没有几个‘不食周粟’的隐世名士。世家、名士连几个像样的、装模作样的人都无,那与如今的汉室朝廷之间,自然缺乏缓和的余地,也没有可以沟通的桥梁。

元从老人也都盯着,谁敢跟善变、无底线的关东世家、名士合作?

元从旧臣们追随先帝披荆斩棘,家属亲旧、乡党多受牵连,遭到迫害、诛连;或死在历次的战斗中。

这笔仇很重,谁敢轻易去与关东士族媾和?

教育资源、传承、话语权多集中在关东士族手里,现在不征辟这些人入宫讲学,那为皇帝讲学的博士人选,只能从荆州、湘州、益州、司州里推选。

这类偏僻地方上的‘名士’,也就关起门时可以充一充门面,若是让这些名士、博士去关东四州进行学术讨论。

别说讨论、争辩,这些人面对关东四州的学阀时,连腰杆子都直不起来。

那该怎么办?

只能从关东四州里搜索,将那些背景相对干净、与魏国牵连不深的名士征入朝中,为皇帝讲学。

算来算去只有一个胡昭,名声既能压得住当世的诽议,教学本事也是天下皆知的强悍;可胡昭的儿子胡纂是魏国的郎官,很不巧在汉军北伐期间,胡纂在司马懿军中做事,阵殁军中。

然后呢,司马懿又是胡昭的学生;司马懿目前仅有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师昭二字,可见胡昭这位孔明先生在司马懿心中的地位。

身为朝廷的执宰,关羽不能单纯考虑自己的喜恶,这要从大局整体来考虑、衡量此事。

在黄门侍郎诸葛绪、将军孙朗的再三举荐下,关羽才同意征辟胡昭,并把这个重要的事情托付给豫州牧庞林。

首节上一节802/9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