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第477节

“干得好,尉!”曼施泰因对秦川点了点头:“很好的计划!你说得对,我们只想着挡住敌人的进攻,却没看到进攻的机会在眼前。如果我们打不赢这场仗的话,那是第11集团军和我……太无能了!”

不知道是谁开始的,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只有秦川自己知道,这功劳其实不能算他的……史的这一仗苏军也像现在这样发起猛烈的进攻,但德军的防线左右两边不均衡,右翼也是南面靠海部份是克里木半岛另一个重要的港口弗奥多西亚,所以这里由战斗力强的德第30军驻守。左翼由战斗力差的第42军驻守(注:德第42军主要由罗马尼亚部队组成)。

于是,战斗自然而然的发展成了:苏军在左翼势如破竹而在右翼却是寸步难行,两翼交错开来很快形成了一个致命的空隙。

如果苏军是由托尔布欣指挥,那么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出现,毕竟苏军有太多的兵力可以调动。

但苏军的克里木方面军的指挥部却是由一个平庸的司令员(科兹洛夫),一个对军事一无所知却又霸道、频频插手干预的政委(梅赫利斯)和一个同样是毫无经验甚至可以说是梅赫利斯的跟屁虫参谋长(韦内)组成,于是悲剧无法避免。

第五百七十六章 山地师

作战计划很快在曼施泰因和一众军官手里完成。

像秦川想的那样,计划是死守弗奥多西亚放弃弗拉季斯拉沃夫卡……也是第30军寸土不让而第42军步步后撤,同时再把第11集团军里唯一的装甲师也是第22装甲师调至弗奥多西亚做好突击准备。

“校!”会议后曼施泰因又把秦川和斯莱因校叫到了办公室:“有件事我需要征求下你们的意见。”

“尽管吩咐,将军!”斯莱因校回答。

曼施泰因扫了秦川一眼,然后说道:“像尉说的那样,我们需要组织一支机动部队直插敌人腹地直至刻赤港。”

闻言秦川和斯莱因校明白曼施泰因的意思了。

果然,接着听曼施泰因说道:“第一步兵团大量装备43,这样的火力正是机动部队所需要的。你们知道,苏联人总是以数倍于我军的兵力朝我军冲锋,而机动部队又可能遭到来自前方和后方的进攻,所以……”

曼施泰因说的这些当然是正确的,这支机动部队或者也可以说是穿插部队,最重要的是速度快,因为如果速度不快或者被敌人拦截的话……其结果会被四面八方赶来的苏军包围接着会被歼灭。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曼施泰因接着说道:“一旦突击失败,第11集团军将全军覆没,所以我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斯莱因校没有迟疑,当即应承了下来:“这是我们的职责,将军!”

“不,问题恰恰出在这!”曼施泰因说着给斯莱因校递一封电报,说道:“这是来自隆美尔将军的电报,第21装甲师被编入b集团军准备投入哈尔科夫战役,隆美尔将军命令你们马归建!”

斯莱因校不由一愣,接着回答道:“那么,将军……我们必须服从命令!”

“是的,我知道!”曼施泰因说:“我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有选择的权力,关于命令方面……我会与隆美尔将军沟通!”

斯莱因校把目光投往秦川。

秦川想了想,挺身回答道:“将军,鉴于目前第11集团军的形势以及克里米亚山脉主要分布在克里木半岛南部,我建议将军能请求一个山地师的增援!”

秦川这话说的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一来刚才明明说的是第一步兵团是否愿意加入机动部队的问题,现在突然说起山地师。

二来,德军第11集团军明明计划乘势反攻,也是基本不需要增援也不需要防御,秦川却在这时请求一个山地师的增援。

不过曼施泰因又是何许人也,他当然明白秦川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山地师不是用来防御克里木山脉的,而是为进军高加索山脉做准备的。

在这方面秦川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第一步兵团什么仗都能打,可以伞降可以登陆可以冲锋……但是打不了山地战。

应该说山地师也可以算是特种部队,原因是山地作战不是普通部队能胜任的……在平原地区行军一公里跟在山地行军一公里是两回事,尤其是地势十分陡峭的高加索山脉,尤其高加索山脉几千米的海拔头常年积雪,在面作战那都要有攀登技能才行的。

另一方面,希特勒想要攻占高加索的企图由来已久……其目的当然是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所以几年前训练了一批专业的山地师。其第1、第4山地师编在南方集团军群的a集团军里。另外还有罗马尼亚第1、第4山地师。

它们的用处不言而喻了,是用来为夺取高加索山脉做准备的。

秦川说的这个请求,实际是给曼施泰因一个很好的借口,一个从a集团军借用一个山地师的借口。

曼施泰因愣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尉,这个建议很好,更何况刻赤半岛东面也有许多山地,我们同样也需要山地师!”

一听曼施泰因这话秦川放心了……其实刻赤半岛东面那不能叫山地,只能算是丘陵,海拔最高只有190米的丘陵。

走出指挥部后,斯莱因校说道:“你成功的说服了他,尉!”

“不,不是我说服了他!”秦川回答:“而是这次战斗非死即生,或者也可以说……按照我说的那个计划进行,第11集团军要么被苏联人全歼,要么是包围苏联人取得空前巨大的胜利。而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曼施泰因将军都不需要担心擅自进军高加索的后果!”

斯莱因校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明白了秦川这话的意思:

如果是前者,也是第11集团军全军覆没,那么德军根本打不到塔曼半岛当然也打不到高加索,所以不用担心是否违抗命令的问题。

如果是后者……也是曼施泰因将军以十余万人的兵力围歼苏军26万人或者使其损失惨重,在这么大的功劳面前希特勒还会追究曼施泰因擅自行动的责任吗?更何况曼施泰因乘胜追击还有可能创造更多、更大的战果。

秦川想的没错,曼施泰因将军在秦川和斯莱因校走后,马给冯.博克元帅发了一封电报。

电报的大意与秦川说的差不多,是因为德空军将主力调走使第11集团军很难阻挡苏军进攻,又因为克里木半岛南面地形复杂,请求冯.博克元帅增调一个山地师予以增援。

冯.博克当然也知道德军在克里木半岛的兵力严重不足,他原本有打算往克里木半岛派出援军,只不过并没有想过要派出精锐的山地师。

看到曼施泰因这封电报后,冯.博克想了想,认为苏军的反攻已打乱了南方集团军的进攻计划,这使处于哈尔科夫和克里木半岛央的a集团军只能原地待命,而两头却遭受数倍敌军攻击,也应该派出一些精锐部队帮助其挡住敌人的进攻。

于是也没多想,同意了这个请求。

第五百七十七章 格罗德克

第1山地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在第二天凌晨赶到了克里木的苏达克以西并在那里构筑了一道防线……把第1山地师安排在苏达克以西的山地构筑防线是有道理的,首先是因为他们是山地师适合在山地作战。 其次,是有他们在苏达西也是德军的防线后方驻守德第42军的撤退不至于被苏军一路追杀而变成溃败。

这种情况如果是对于德军来说一般是不会发生的,他们的撤退会重重防御、层层阻击。

问题是执行这个任务的是第42军,一支主要由罗马尼亚士兵组成的部队。

罗马尼亚,是德国的主要石油供给国,但这个国家很长时间都处于摇摆状态,也是一方面不愿意得罪盟军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得罪德国,直到英、法战败才不得不选边站避免覆灭。

其实这是小国的命运,像瑞士、瑞典等国一样,算它们生活多富足终归无法成为强国,在大国纷争面前只能是案板的肥肉任人宰割。

因为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所以罗马尼亚军队也没有多少作战需求战斗力当然不堪一击。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素质对苏联军队来说还是略胜一筹……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大约损失了一百万军队,此时的苏军充斥着大量缺乏训练的新兵,而罗马尼亚军队至少还训练过。

因此,罗马尼亚军队在接下来的战斗打得还算差强人意,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骑兵师为后来增援赶至克里木岛的)互相掩护且战且走一直退到苏达克一带。

费奥多西亚的情景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苏军一批一批的朝德军的防线冲来,又一批批的在防线前倒下……德军几乎都不需要设置地雷、路障或是铁丝,因为泥泞的道路使苏军的冲锋十分困难。

秦川曾经到前线附近观察了下交战情况,在他望远镜的光圈里,苏军几乎连前进都十分困难,因为一切都深陷泥泞,坦克在炮火里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却无法前进半步,大炮困在后方由人力推着缓缓前进,因为拖挂大炮的汽车也陷住了。

首节上一节477/7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