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982节

4点58分,位于舰队最北面的“辉州”号率先开火。

在半分钟之内,该舰的前后两套垂直发射系统就各自发射了8枚防空导弹,分别攻击了4个目标。

拦截的全都是在高空飞行的导弹。

用2枚dk-8d拦截1枚反舰导弹,明显在浪费弹药。

不过在即将遭到攻击的紧要关头,也顾不了那么多。

因为防空战舰已经开火,而且进入到防空作战阶段,未必能及时进行敌我识别,战舰的火控系统往往会把附近所有空中目标当成威胁,并且朝威胁最大,比如离得最近或者飞得最快的目标开火,所以之前拦截导弹的战斗机都已经转向撤离,主动飞出了交战区域,没继续追击导弹。

这个时候,问题显现了出来。

舰队北面,就只有“辉州”号1艘防空巡洋舰。

舰队里面的另外2艘防空巡洋舰,“檀州”号与“铭州”号分别在西边与西南。

其实,“辉州”号之前是在舰队西北,在预警机发现了从北面杀来的轰炸机之后才转为向东航行。

“檀州”号也已经转向,可是离得太远了。

在“辉州”号开火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时候,“檀州”号在西南大约60千米之外。

这个距离,导致“檀州”号根本就没办法为“辉州”号提供掩护。

5点刚过,“辉州”号就遭到了打击。

虽然在最后十几秒,“辉州”号上的两座速射炮击落了5枚反舰导弹,但是射向该舰的导弹超过了10枚。

随后,“辉州”号就被3枚反舰导弹击中。

按邻近舰艇的报告,至少有3枚反舰导弹在受到诱饵弹的干扰与欺骗之后,放弃了近在咫尺的“辉州”号。

只是,攻击并没有结束。

这个时候,“毁灭”反舰导弹的“智能化”特点显现了出来。

在“辉州”号遭到攻击之后,剩下的约30枚反舰导弹没再攻击这艘战舰,都继续向南飞行。

关键还有,直接放过了在“辉州”号南面的一艘反潜护卫舰,径直扑向了“李铭博”号航母。

其实,“李铭博”号就在这艘护卫舰南面大约10千米处。

也就是说,重新爬升到高空,并且负责引导的反舰导弹,在发现护卫舰的同时,也探测到了护卫舰南面的航母。

显然,航母更有吸引力。

结果就是,至少有20枚“毁灭”冲向了“李铭博”号,而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导弹采用的俯冲攻击弹道。

这也是“毁灭”的一大特点。

对付航母等高价值目标,即便从低空突防,“毁灭”也会在弹道末端爬升,然后从数千米的高空发起俯冲。

关键就是,拦截俯冲的导弹难度更大。

此外,通过俯冲能提高速度,从而增强导弹的威力。

不过,这也恰好“拯救”了“李铭博”号。

在短短的3分钟内,至少有11枚“毁灭”击中了这艘航母,其中7枚打在航母飞行甲板上。

虽然航母的飞行甲板被彻底炸毁,舰桥也被毁,伤亡官兵数百人,但是这些导弹并没对舰体构成严重损伤,而且爆炸产生的损坏,特别是引发的大火都得到控制,并没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薛远征”级不但采用装甲甲板,而且率先使用了复合装甲。

在设计的时候,帝国海军其实是看中了复合装甲的减重效果。跟传统装甲相比,在防护水准相当的情况下,能减轻大约1500吨。装备之后才发现,面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复合装甲的防护效能远远超过传统钢质装甲,比如能提前引爆反舰导弹的战斗部,从而降低爆炸产生的损伤。

结果就是,从“白止战”号开始,复合装甲成为了标配,关键部位全都得到加强。“薛远征”号也在第一次返厂维修的时候,进行了必要改进,其中就包括使用复合装甲加强飞行甲板。

此外,几艘“陈炳勋”级大型航母全都在中期大修的时候做了类似的改进。

其实,这也是为了应对由重型反舰导弹构成的严重威胁。

要说,打中舰体的4枚“毁灭”才差点要了“李铭博”号的小命。

这4枚导弹都打在水线附近,准确说是在水线上方5米左右,都是在穿透舰壳之后,在舰体内部引爆。

关键还全都在右侧。

10分钟不到,“李铭博”号的进水量就超过5000吨,舰体右倾超过10度!

如果没有高达10万吨的满载排水量,换成7万多吨的“陈炳勋”级,进水5000吨恐怕就没救了。

只是,到这个时候,战斗还没有结束。

“白止战”号就在“李铭博”号南面,距离在20千米左右。

随即,“白止战”号也遭到攻击。

有12枚“毁灭”朝“白止战”号扑过来。

紧要关头,由“檀州”号发射的防空导弹击落了4枚高空的“毁灭”,随后还拦截了2枚爬升的“毁灭”。

最后,只有6枚在低空飞行的“毁灭”逼近了“白止战”号。

在最后阶段的拦截战斗当中,“白止战”号上的730近防炮只击落1枚“毁灭”,反到是抛射出去的雷达干扰弹,引开了2枚“毁灭”。

前后10秒钟之内,“白止战”号被3枚“毁灭”命中。

在战斗打响的时候,李深智就被警卫人员带离司令舰桥,去了在舰体内部,得到装甲保护的战术指挥中心。

要说,这是航母上最安全的地方。

即便如此,在“白止战”号接连被导弹集中的时候,猛烈的爆炸,依然让指挥中心里面的官兵尝到了苦头。

等到李深智从指挥中心出来,“白止战”号的舰长已经下达疏散命令。

首节上一节982/13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