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841节

在覆盖了全国,而且以巴格达与巴士拉为重点的防空体系中,有一个漏洞。

在巴士拉西边,哈马尔湖的西南,纳西里耶的南边,面向沙乌地,只有一部负责远程警戒的防空雷达,而且这部雷达的部署位置比较突前,相邻的其他防空部队,离得最近的都在数十千米之外。

对付沙乌地的皇家空军,这样的部署没有问题。

面对帝国空军,这是一个致命的死穴。

简单的说,只要能打掉这部雷达,就能在伊拉克的严密防空网上,撕出一个可以让战机与导弹进入的缺口。

通过这个缺口,隐身攻击机与巡航导弹能够直奔巴格达!

只是,要想摧毁这座雷达站,难度也不小。

那不仅仅是一座雷达站,而是一支编制完整的防空部队,不但有雷达,附近还有3个防空营。

其中的一个营,装备了10多辆专门对付低空目标的自行高射炮!

这种产自骆沙民主共和国的4联装23毫米高射炮,号称是武装直升机的杀手。

关键还有,这部雷达是机动部署!

在遭到威胁的时候,能在5分钟之内转移。

显然,就算采用超低空突击,也未必能一举摧毁该雷达。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丁镇南掌握的这些情报,其实都是在两伊战争期间,跟伊拉克关系密切的时候,由军情局获取的,最多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通过侦查卫星进行了核实,因此时效性非常明显,未必靠得住。

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前期侦查来掌握准确信息。

要说的话,这也是“踢门行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就得通过突袭,打掉那座至关重要的雷达,在伊拉克的防空网上撕开一条口子,然后“攻11”与巡航导弹为主的突袭部队由此进入,奔袭巴格达,一举摧毁伊拉克的通信与指挥系统。

在瘫痪了伊拉克军队的指挥网络之后,再由联军的空中力量发起打击。

丁镇南把这个极为重要,非常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自己最了解的部队。

没错,就是陆军航空兵。

不过,准确的说是陆军航空兵与陆军特种部队。

至于战术,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过去的演习当中,陆军一直在强调武装直升机的“树梢高度优势”,即武装直升机特别适合执行高难度突击任务,能够依靠极低的飞行高度,并借助地形掩护,避开敌人的防空雷达。

至于特种部队,更加不用多说了。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技术手段,能够顶替特种部队到敌后执行侦查任务。

其实,在大规模的正规战争当中,特种部队主要就用于执行高风险的侦查任务。

把第二轮打击行动推迟2天,也与此有关。

至少需要2天时间,才能让特种部队部署到位!

此外,按照丁镇南做的部署,要等到特种部队发回侦查报告,突击行动才正式开始。

第31章 铺天盖地

荒漠深处。

道路尽头,一支规模庞大的军用车队已经停了下来。

其实,荒漠里面根本就没有道路,所谓的道路,其实就是碾压出来的车辙。

在警卫部队散开后,车队里的官兵才忙碌起来,主要就是展开八轴载重卡车搭载的对空搜索雷达。

要让雷达正常工作,还需要其他辅助车辆,比如电力供应车。

这套机动部署对空搜索雷达,去年才花巨资从迢曼帝国引进,主要用途就是填补防空网上的漏洞。

其实,这部雷达是伊拉克军队拥有的少数从迢曼帝国进口的先进装备之一。

伊军的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是从骆沙民主共和国或者洛克国进口,此外还从罗利王国购买了一些。

究其原因,无非是迢曼帝国的武器装备都非常昂贵,很多还是“非卖品”。

如果不是迫切需要,而且其他国家的雷达满足不了需求,伊拉克也不会花巨资引进这部雷达。

简单的说,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的防空系统全都针对波伊国,防空雷达沿着北部边境线部署,而面对南边,朝着沙乌地与科威特这边,数百千米的边境线上,就没有几部防空雷达。

在两伊战争期间也不需要提防南面的邻国。

正是如此,在决定入侵科威特的时候,伊拉克才采购了4套机动部署雷达,用来堵住防空网上的漏洞。

迄今为止,交付的就只有这一部,另外3部还没有到货。

这部雷达的价值就体现在“机动部署”上。

在理论上,这套雷达系统需要部署在预先设置的阵地上,不过在实战当中,往往是临时设置阵地。

当然,在伊拉克的荒漠里面,并不存在预设阵地的说法。

即便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之下,也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够让雷达从行军状态转为工作状态。

关键还有,雷达车能够在15分钟内撤离部署阵地。

由此带来的最为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雷达在需要的时候开机,在不需要的时候保持隐蔽状态。

如果有遭到袭击的可能,还可以频繁转移部署阵地。

只是,阿卜杜拉很清楚,这部雷达必然是敌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

做为该营的指挥官,阿卜杜拉在去年去了迢曼帝国,接受了大半年的培训,其中就包括基本战术。

首节上一节841/13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