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800节

准确的说是在沙乌地服役的外籍军人。

只是在沙乌地空军,就有超过一半的战斗机飞行员来自巴铁。

沙乌地军队的主战装备,从陆军的主战坦克到空军的战斗机,大部分来自梁夏帝国。

有趣的是,沙乌地一直没向梁夏帝国军事基地,准确说没有以租赁的方式,让梁夏帝国长期驻军。

不过,这也跟梁夏帝国有关。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梁夏帝国在海湾地区的主要军事战略其实是依托海军,尽量减少在当地驻军。

如果不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刘尊山他们也不可能以军人身份来到沙乌地。

当然,首先到来的也就只有军人。

按照陆战队的安排,他们部署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首先负责军事基地的警戒任务。

接下来的几天,将通过战略空运把一个装甲营的主战装备送过来,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靠前部署,说是为了拒敌于国门之外。

如果伊拉克军队在攻占了科威特之后继续南下,陆战队就得北上迎战,为主力到达争取时间。

真走到这一步,一场恶战肯定免不了。

只是,来到沙乌地,不就是为了打仗的吗?

第13章 遮断战术

8月3日夜间,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内,联军司令部。

迄今为止,由高巨王国、南珠国、麻莱国、狮泉城、岱曼王国与狭夷皇国所代表的,十四个泛大陆集团的成员国已经表示会出兵参战。沙乌地、阿曼与阿联酋等波沙湾沿岸国家的立场也很鲜明。

为此,才提前组建了联合司令部。

虽然叫联合司令部,但是基本上就是“西进150”演习指挥部的原班人马,其他国家暂时只派来联络人员过来,毕竟才短短两天。哪怕派了人过来,也主要负责协助,并传达作战命令。

当然,对帝国军人来说,两天能做很多的事情。

施授良在前天晚上到来,他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刚成立的参谋部拟定一份防御性质的作战计划。

关键就是,只给了两天时间。

所幸,早有类似的预案。

简单的说,就是让提前部署的陆战队突前,并且沿边境线设定禁飞区,构建起一道伊拉克军队无法逾越的屏障。

这套战术主要依靠空中力量,不需要投入太多地面部队,非常适合当前的局面。

说得直接一点,拟定相关作战预案的时候,总参谋部面对的想定局面,也就是大战突然爆发。

实施该战术的关键,在于掌握战场制空权。

只要有制空权,就能通过空中打击遏制敌人的地面进攻,并且把敌人挡在沙乌地的国门之外。

在之前几年的“西进”联合演习当中,多次演练过这套战术。

只是,针对的并不是伊拉克,而是部署在伏尔加河西岸,拥有数万辆坦克与战车的西陆集团装甲部队。

至于该战术的价值,自然是不用多说。

历年的演习都证明,只要投入的空中力量足够强大,就能为帝国陆军争取到完成战争动员的时间。

其实,帝国的军事建设,特别是跟陆军有关的规划,几乎都是以该战术为参照。

要说的话,最明显的就是帝国陆军的装备建设。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大力打造以“直10”为核心的低空打击力量。

按帝国陆军的战略构想,在战争爆发之后,除了依靠空军与海航,主要就是动用以武装直升机为首的低空打击力量,在伏尔加河到乌拉尔山脉之间的战略缓冲区,阻击来自西陆集团的装甲洪流,尽最的大努力把战线控制在西大陆地区,争取获得15天到30天的时间,以完成战争动员。

如果时间充足,还能在后方完成兵力集结,从而在顶住了西陆集团的进攻之后立即发动战略反击。

整套防守反击战略,核心就是战场制空权。

只要掌握了制空权,西北战区的几百架武装直升机,在理论上就能够摧毁上万台西陆集团的主战坦克!

只是现在,情况要复杂得多。

最大的问题是,部署到位的空中力量总共只有3支“远征混成联队”,实际可以动用的战斗机才50余架,一次最多能出动2个中队,因此只能在2个方向为承担防御任务的地面部队掩护。

至于空中支援,就别指望了。

哪怕有3支混编轰炸机中队可用,因为没有战术航空兵掩护,所以没法有效执行近距离支援任务。

没有绝对的制空权,让笨重的轰炸机飞到战场上空投弹,跟送死没有区别。

波伊战争的教训至今都历历在目。

在那场战争当中损失100多架战略轰炸机之后,帝国空军才醒悟过来,并承认密集轰炸战术已经过时。

空中支援无法到位,就得对禁飞区的范围做出调整。

只是到底怎么调整,主要有两个观点,扩大禁飞区的范围与缩小禁飞区的范围。

前一个观点主要来自陆战队,靠前部署的作战部队最多就2个装甲营,可以动用的坦克还不到70辆,需要守卫的边境线却宽达数百千米,因此只能通过扩大禁飞区宽度,获得更大的防御纵深。

准确的说,其实是获得更多时间进行战术机动。

把禁飞区的宽度由通常的100千米扩大到300千米,伊拉克军队只是发起突击,就得多花12个小时。

对陆战队来说,多出来的12个小时至少能够运动200千米。

这样一来,在沙乌地与伊拉克国境线南面,只需设置两处防御支撑点,因此2个装甲营勉强够用。

相反,如果禁飞区没有扩大,就需要设置更多的防御支撑点,部署更多的地面部队。

首节上一节800/13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