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474节

替换“白天鹅”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是“白天鹅”的生产线在战前就已关闭。

重启生产线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还不如投资生产性能更好的巡逻机。

这百八十架“白天鹅”,在凌晨起飞之后,能在西北东望洋上飞行一整天,日落之后才返航。

面对如此之多的远程巡逻机,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会头皮发麻!

只是巡逻机那还好。

不管怎样,体积庞大的巡逻机很容易发现,也容易拦截。

只要安排得当,在雷达的指挥与引导之下,前出的防空战斗机往往能够出其不意的对巡逻机发起袭击。

突袭得手,巡逻机没法发出电报。

显然,等梁夏海军发现有巡逻机出了意外,已经是晚上的事情了。

真正的大杀器,其实是22艘破交巡洋舰,以及由这些破交巡洋舰搭载的100多架水上飞机。

按照帝国海军的部署,这些破交巡洋舰平均分布在以东都湾为中心,1000千米为半径的圆弧上。与那六艘防空警戒舰一样,每艘破交巡洋舰都有一个特定位置,相邻的两艘保持大约100千米的距离。

昨天晚上,这些破交巡洋舰全都到达预定海域。

关键,所有破交巡洋舰都搭载了水上飞机,而且至少是4架!

帝国海军还为此从其他大型战舰上抽调几十架水上飞机,专门派过去,跟随破交巡洋舰执行任务。

天亮之后,这些破交巡洋舰将向东与向南航行,派水上飞机搜寻附近海域。

关键,搜寻半径在50千米左右,也就是在语音电台的工作距离之内!

这样一来,哪怕遭到敌人战斗机偷袭,水上飞机的飞行员也能够用语音电台及时的发出警报。

关键就是,这些破交巡洋舰的间隔距离实在太近了。

除非纽兰战舰全都能够潜航,不然就肯定会被发现!

一支有1艘舰队航母与2艘小型舰队航母,还有10多艘护航战舰的舰队,正常活动海域的宽度都在30千米以上。

在理论上,纽兰舰队无论如何都无法悄悄穿过由破交巡洋舰构成的搜索线。

或许,还到不了破交巡洋舰这里。

在几个威胁最大的方向,特别是东面,帝国海军部署了几艘临时征用,并由海军官兵驾驭的远洋渔船。

关键还有,这些渔船不是去搜寻纽兰舰队,而是负责无线电监听。

为此,全都配有无线电监听电台。

只要离得够近,别说是长波信号,哪怕是短波信号,也肯定能够截获。

根据帝国海军做的测试,只要找对了工作频率,无线电监听电台还能截获雷达发射的电磁波。

这些远洋渔船距离东都湾在1500到1700千米之间。

在理论上,监听电台能够截获200到300千米范围内的的无线电信号,把监视范围扩大到1700到2000千米。

可见,如此严密的防御部署,别说是纽兰舰队,即便是轰炸机群,肯定无法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东都湾上空。

不管是发现了舰队,还是发现了轰炸机群,只要有发现,一切都好说!

第393章 层层加码

纽兰海军会派航母特混舰队去偷袭东都湾?

要说,进入到作战策划阶段,白止战压根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一个多月之前,也就是狭夷皇国宣布投降,白止战紧急返回帝都,在提出利用此事来给纽兰海军下套之后,他还跟薛远征深入探讨了一番。

当时,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骆沙联邦为何要反水?

其实,白止战一直就没想明白骆沙联邦反水的原因。

加入同盟集团的胜算更大吗?

显然不是!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加入同盟集团的胜算未必比留在协约集团大。

前面多次提到,骆沙联邦临阵倒戈的唯一结果,就是成为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除之而后快的死敌。哪怕抛开感情的成分,纯粹从现实利益出发,也就是保住迢曼帝国,梁夏帝国都会用重兵攻灭骆沙联邦。

直接一点,巨大陆战场的重要性随骆沙联邦反水而跟东望洋战场平齐。

在理论上,只要梁夏帝国肯出力,攻灭骆沙联邦就不是问题。

几十年前,梁夏帝国初创时,都能凭借不算强大的国力,一路杀到叶堡的城外,让骆沙皇帝签订城下之盟,一举割走了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到现在,梁夏帝国凭借全球第一的工业实力,全球最大的国土面积,全球最多的人口,还有积攒了几十年的仇恨,还怕打不败骆沙联邦?

在获得最终胜利前战败,骆沙联邦能得到什么?

发生在狭夷皇国的事情已经证明,现代战争非常的残酷,战败的一方失去的不只是签署投降协议时丢掉的面子。

既然什么都得不到,或者说得不到更多的好处,骆沙联邦为什么还要反水?

当时,薛远征没有给出解释,只是告诉白止战,人受感情的支配,由人构成的国家与民族也一样。

除了感情,还有能够影响感情的利益。

也就在半个月之后,六局搞到了与骆沙联邦反水有关的情报。

要说,除了由人决定的感情,纽兰联邦与布兰王国开的价码,确实具有任何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首先就是,废除所有在“阿泰战役”之后,由其他列强逼迫骆沙签署的不平等条约。

仅此一点,就等于把耶尼塞巴尔卡什以东6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有巨大陆中部大约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全数归还给,骆沙联邦的国土面积将由此膨胀到1500万平方千米。

其次,承认骆沙联邦对帝国时期附属国的主权诉求。

首节上一节474/13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