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1268节

这样的话,就需要海军提供1000架作战飞机。

去哪里找1000架作战飞机?

其实,这还是一个次要问题。

不管怎样,帝国海军算得上家大业大,而且之前部署在陆心海的地五十一特混舰队,以及东望洋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均已遭受重创,短期内不会派上战场,这里就是足足7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算上在开战后组建的几支联队,凑够1000架作战飞机也不是什么难事。

相对而言,真正的麻烦其实是隶属空运司令部的运输机。

因为没想到要提前发动战略进攻,所以在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按照支援第五陆战师的标准向空军司令部申请空运支援,空军司令部也是根据这个要求,向南方次大陆派遣大型运输机。

除了之前提到的60架“运-15a”,还有40架“运-10a”与80架“运-11”。

显然,这些运输机肯定无法同时为两场在内陆地区进行,而且得跨越梵罗沙漠的大规模进攻行动提供支援。

要说的话,只是支持一个方向的大规模进攻行动都有点勉为其难。

不然的话,在策划针对代奥格尔的突击行动时,丁镇南也不会对第五陆战师投入的兵力做出严格限制。

关键就是,“运-10a”无法在野战机场起降,“运-11”又无法运载主战坦克这样的大型主战装备。

此外,李天凌已经提到,当前最吃紧的就是运输机。

不要忘了,需要转移的还有大批作战部队,包括西北战区那边需要撤到后方进行整编的十几个师的数十万官兵。

在东望洋那边,同样有大量物资需要送往前线。

何况,北玄地区的局势也非常的紧张,而且海运顶多是望梅止渴,很多重要的战备物资与军事装备还是得依靠空运。

结果就是,就算帝国空军装备了数千架运输机,依然是捉襟见肘。

用李天凌的话来说,因为有西北铁路,而且海运航线还算是畅通无阻,巴铁的本土安全也有足够保证,所以在短期之内,不要指望空军司令部会向南方次大陆增派运输机,能够保住现在的机队就不错了。

这里面的关键原因,李天凌没说,不过丁镇南能够想到。

其实,就跟白华伟有关。

虽然守住了霍瓦依群岛,但是对帝国来说,这等于是背上了一个包袱,而且这个包袱原本应该丢给纽兰共和国。

没错,就是霍瓦依群岛。

按最初的作战计划,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结束之后,应该是纽兰当局为守住攻占的岛屿发愁,帝国海军则趁此机会后撤,缩短后勤补给线,最大限度的降低保障负担,避免在东望洋投入太多的兵力。

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节约出来的兵力,准确的说是作战物资,在其他战略方向上发起大规模进攻。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利用霍瓦依群岛钓住纽兰共和国,趁此机会扫平世界岛。

结果却是,纽兰海军遭到了迎头痛击。

受此影响,帝国海军不得不提前启动东望洋这边的进攻行动,也就是开始向霍瓦依群岛部署战略打击力量。

虽然按照计划,由海军承担运输任务,空军只提供作战平台,派遣轰炸机去霍瓦依群岛执行战略轰炸任务,但是在原订的计划中,大规模的轰炸行动最快在新历151年第二个季度开始。

也就是说,支持战略轰炸的运输工作也是在新历151年开始,最多提前1个月。

显然,这就是问题所在。

帝国海军的相关准备工作都是按计划进行,因此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到年底才能部署到位。

哪怕立即做出调整,也无法立即就位。

即便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到年底只能投入相当于基本需求三分之二的运输船只,仍然存在巨大的运力缺口。

此外,还有一个谁都无法忽视的问题。

运输船只也会遭受损失。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承担起了部分运输任务,比如用来维护战略轰炸机的贵重设备与重要物资都是由运输机运送。

受此影响,超过一半的“运-10a”被留在了东望洋。

当然,丁镇南这边最需要的是“运-15a”,毕竟要直接送往前线,最为理想的运输力量就是“运-15a”。

可惜的是,“运-15a”又是最为紧俏,或者说最受欢迎的运输机。

用李天凌的话来说,各个战区早就安排空军代表去生产厂家蹲守,确保能够抢到新下线的运输机。

关键还有,谁都抢不过西北战区。

主要就是,西北战区的空运任务最为繁重,而且在很多地方,只有条件极为简陋的野战机场可用。更要命的是,西北战区面向的大陆战场,南北跨度超过4000千米,东西纵深更是达到5000千米。这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长达数千千米的战线上,很多防御据点远离交通线。

冬季到来之前,后勤保障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就算距离很远,也能在铁路与公路眼线设置中转站,在必要的时候动用重型直升机,无非是多烧一些燃油。

随着冬季到来,问题就变得格外的严重了。

在第一场雪降下来之后,绝大部分公路沿线的中转站都成了摆设,别说是正常运作,连维持都很困难。没有中转站支持,也就无法安排重型直升机向孤立的据点运送物资。至于派车辆运送物资,更加是无从谈起。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陆军不但需要对防御部署进行调整,也更加依赖空运。

简单的说,就是以大型野战机场为主,配合重型直升机,向直升机飞行半径之内的据点提供后勤保障。

显然,这就需要足够多的“运-15a”。

正是如此,除了派到南方次大陆的60架“运-15a”,已经生产出来的另外120架全都被送往西北战区。

其实,正是有了“运-15a”,帝国陆军才能在不对防线做出太大调整的情况下,让整条防线保持完整,在冬季依然有足够的张力,足以应付敌人的骚扰,让防线后方的主力部队能够撤下去休整。

如果按传统的防御部署,除非是收缩防线,不然就得让主力部队承担部分防御任务。

要说的话,120架“运-15a”也只是勉强够用。

按照施授良亲自拟定的冬季防御作战计划,保持防线的强度需要180架“运-15a”,如果打算在冬季有所作为,比如在局部防线发起反击,消除突出部,夺取具有重大价值的关键地段,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输机,而且都得是“运-15a”这种能够把主战装备送到野战机场上去的运输机。

在冬季发起战术反击的巨大意义,根本不用李天凌来说。

首节上一节1268/13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