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1131节

这么一来,至少能让大致和平的局面再持续几十年。

当然,如果帝国从一开始就没卷入波伊地区争取独立的战争,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出面斡旋协调,同样有可能让局势再维持几年,从而让波伊地区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留在忒尔共和国。

可见,当时的帝国内部,存在极为严重的矛盾。

俗话说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其实,从后来披露的一些半官方消息来看,也就是帝国在波伊地区的政策紊乱,准确说是内部斗争太严重,才让纽兰共和国趁虚而入,通过武器装备等方式,让波伊地区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至少在最初的时候,纽兰当局没想过要卷入波伊地区的冲突,或者说还没有挑战帝国的胆量。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就白华伟来说,他最讨厌的,也就是别人拿他跟他的父亲做对比,也就由此养成了一个习惯。

在大部分时候,他会刻意的彰显自身存在,或者说跟舆论唱反调。

具体而言,也就是在指挥舰队作战的时候,他会表现得较为低调,在前期往往会以被动防守为主。

可问题是,他在根本上,其实更愿意获得承认。

如此一来,就会在局面出现转变,或者说时机成熟之后转被动为主动,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进攻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管怎样,白华伟是一个很在乎面子的人。

说得好听一点,也就是拥有很强的荣誉感。

不止是他,其他出身世家的军人,其实都一样,都非常的爱面子,表现出来就是非常的重视荣誉。

那么让他回去,率领总共拥有5艘航母的2支特混舰队,在敌人已经登陆中转岛的情况之下,跟同样只有5艘航母,也是2支特混舰队的纽兰舰队对峙,绝对是一件很丢面子,甚至可以说是颜面无存的事情。

打消耗战,谁不会?

别说是白华伟,白止战的小儿子,随便找一个从帝国海军学院毕业的少尉军官,也能指挥这样的战斗。

难的,其实是以少胜多,是出奇制胜,是以极小代价去战胜强大对手。

白止战之所以是帝国海军的军神,是得到全世界承认的不败战神,就是因为他打过无数场这样的战斗,而且无一例外的全都取胜。哪怕在同一时代,最接近于他的刘向真,也算不上是无敌。

正是如此,白华伟始终都没有考虑退回去打消耗战。

也不需要考虑,真的到了别无选择的时候,白华伟自然会这么做。

其实,白华伟一直在考虑的,仍然是对手,也就是纽兰舰队的指挥官。

虽然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纽兰海军几乎是全军覆灭,过了差不多20年才稍微恢复一点元气,而且在整个后大战时期都没什么惊人的表现,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运载陆战队去推翻1个连正规军都没有的加勒比国家的政权,但是做为濒临两大洋,还远离世界岛的国家,纽兰共和国拥有发展海军所需要的全部条件,也有发展海军的基础,比如在陆地强国很罕见的海军人才。

在根本上,其实是以海洋为主的军事思想。

正是如此,纽兰海军其实一直不缺乏将才,特别是在少壮派军官当中,几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几名杰出才俊。

其实,当初跟白止战鏖战的斯普,也是少壮派军官出身。如果不是“20年休战期”,斯普至少会以海军少将的身份登场。事实上,白止战也是受此影响,在大战爆发的时候仅仅是海军准将。

如果拿军衔去衡量对手,那就是低级错误。

现在的纽兰海军里,确实有几个才能出众的少壮派军官,而且是各有千秋。

那么,到底是谁在指挥纽兰舰队?

第166章 一语成谶

这个问题,并没困扰白华伟太久。

刘尊岭还没有做完战术分析,江文龙送来了由军情局发来的最新情报,而且就是白华伟关心之事。

指挥纽兰舰队的是赛文?斯塔克。

“这份情报是军情局发来的?”

江文龙只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电文上有落款,而且舰队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他也不可能为了一份情报,专门发电去询问。

再说,他没有这么做的权力。

虽然靠之前的表现,通过分析舰载机的出动量,断定第51特混舰队在北东望洋上,获得了白华伟的器重,荣升舰队司令官常务参谋,说得直接点,也就是为舰队司令官跑腿,但是在具体的职权上,江文龙依然只是一名普通参谋,别说是发号施令,就连替司令官传达命令的资格都没。

白华伟没多问,只是朝江文龙点点头,随后就把目光转向面前的海图。

刘尊岭也没为难江文龙,走过去站到了白华伟身边。

对这个斯塔克,两人都认识,还说得上是非常熟悉。

早在10多年之前,还是年轻军官的时候,白华伟与刘尊岭都去过波伊国,参加过波伊战争。

准确的说,两人都是以海军代表身份在联军司令部工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知道有一个对手叫斯塔克。

虽然当时的波伊国根本没有海军,甚至没有像样的海上力量,但是与联军交战,波伊军队必然要面对帝国海军,至少需要了解帝国海军的作战方式,找到跟帝国海军对抗,或者避其锋芒的办法。

这也是纽兰共和国派海军军官去波伊国担任军事顾问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这个斯塔克,让波伊军队在与帝国海军的对抗中,一改被动躲避的方法,表现得更加积极。

在波伊战争的最后两年,特别是联军遭受惨败的阿巴斯会战,由斯塔克提出的积极战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然,帝国海军也不会在这场会战当中表现得虎头蛇尾,并且在最后全面崩盘。

要往根本上讲,联军在阿巴斯遭受惨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帝国海军在会战的后期表现得很不给力。如果帝国海军的支援及时到位,就算没办法力挽狂澜,也不至于在最后全面崩盘。

只是从军事角度看,阿巴斯会战就是波伊战争的转折点。

这场会战之后,联军在波伊地区的控制力迅速衰落,早已日薄西山的忒尔共和国也是在这个时候,决定承认波伊国。虽然梁夏帝国受面子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后继续坚持了差不多两年,但是除了增添数万名官兵伤亡,多付出大约1万亿金元的军费之外,并没获得任何实际的好处。

当然,这么也有点绝对。

多坚持的两年,让帝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战略调整,从而在波伊战争结束之后,顺利控制住国际局势。

首节上一节1131/13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