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染长空 第795节

去年和埃德加·斯诺一起去延安,在西安被国军阻挠。

1954年来到越南战场,误踏美军地雷身亡。

“非常乐意。”

“杜队长,我是大英帝国《泰晤士报》记者拉塔科夫斯基,请问你对这场日战争的结局,有什么看法?”

“这个题目有些大哈?”

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不过这笑声里面,有的痛快,有的鄙夷,有的戏谑,有的怒火,有的皱眉,有得则是‘打酱油’纯粹看热闹。

就连老蒋都笑得牵强,心里面早就‘酿希匹’的骂开了。

从甲午年开始,英国就一直刻意纵容东洋吞并国领土和藩国势力,用来对抗沙俄的南下。

这次日战争,更是喜欢得上蹦下跳,唯恐东亚不乱。

拉塔科夫斯基这么问杜剑南,并不是他想从一个小小的国空军少校的嘴巴里面,听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而是在隐含的提醒在座的所有人,就是国在局部战斗里面打得再如何的出彩。

日两国的绝对实力差距。

也早已注定了国要么投降,要么被东洋灭国。

其间再无任何其他可能。

杜剑南等到下面的笑声停歇下来,脸上的神情猛然严肃:“今天既然来自大英帝国的拉塔科夫斯基先生,想听一听我这个身处被侵略国家小小的空军少校的看法,那么我就随便的谈一谈我的拙见和预言。”

“非常乐意倾听。”

拉塔科夫斯基的脸上,带着淡淡的来自上位国度优雅的微笑,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场操场的草坪上面,寂静下来。

“把声音调大一点。”

杜剑南在话筒里面开口示意。

“这小子又想干什么?”

毛邦初不禁有些心惊肉跳,这才想起杜剑南是一个什么样的无法无天的人物。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难道他还能上去捂着杜剑南的嘴巴?

只得对朝他望着的调试人员轻轻点头。

“喂,喂——,可以了。”

杜剑南的声音,在南湖场广泛传播,又引得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第477章 陇海铁路断了

在杜剑南完成了这些匪夷所思的魔幻般的记者互动以后,老蒋亲自上前,在杜剑南的军装上别了一枚银质金属片。

然后,老蒋又发表了一通激昂的演讲。

重申民族团结,抗战到底的决心,预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招待会结束以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南湖机场开始了盛大的午宴。

杜剑南虽然不太喝酒,还是应酬着喝了一点葡萄酒,并且摆了一个姿势,被罗伯特卡帕狂按快门,照了一串连贯的相片。

“伟大的罗伯特卡帕先生,原来你的传奇照片,都是这么拍出来的啊。”

被罗伯特卡帕灌了一大杯葡萄酒的杜剑南,带着一丝调笑的意思,揶揄着罗伯特卡帕。

“亲爱的杜,就是这样拍出来的;包括那个《倒下的士兵》,只是我在西班牙随手拍下的无数个偶然镜头里面的一张,我把它选了出来,然后就轰动了世界。”

罗伯特卡帕手里拿着一杯白兰地,打着酒嗝,一脸的得意:“感谢上帝,总把机会留给我们这些有准备的人。”

“靠!”

杜剑南有些无语,就这么瞎猫碰死老鼠,还特么有脸说‘上帝总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分明就是‘上帝总把机会留给有钱买很多胶卷的人’好不好!

“杜,我在德国被监视限制的时候,一个好人帮我脱困到了法兰西,当时身上一贫如洗,只有一个照相机,却根本没有一个人愿意付钱让我为他照相。在我最潦倒,整天睡公园的长椅的时候,幸运的遇到了波赫利拉。”

犹太人安德鲁·弗里德曼,带着淡淡的感伤说道:“她包装了我,‘著名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卡帕,——他神秘而有品位,有着天才般的摄影天赋,拍照不为赚钱,只为兴趣。’我的照片是市场价的3倍,每张150法郎,然而找我拍照的富人,却是排着队络络不绝。”

“有了钱,我开始购买大量的胶卷,到最危险最吸引大众眼球的地方去,不断随意‘咔咔咔’,然后,我就成了世界有名的摄影师。”

“靠!”

杜剑南一口喝完手里的半杯葡萄酒,只能无语的又骂骂咧咧的‘靠’一句。

心里面不禁想起了在他的那个时代,看到的一个知名摄影家写得,关于他自己的真实小故事。

那时候还是八十年代,依然是胶片一统天下。

这个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整天骑着‘二八破驴’,脖子里挂着照相机,很文(苦)艺(比)的满世界取景。

他相信,自己有悟性,又努力,还坚持。

一定能够成功,成为一个有名的摄影师。

因为穷,所以在他每按下一次快门的时候,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构思。

一天拍不了几张照片,而且常年极少出理想的照片。

蹉跎多年,光棍儿一条,穷得一贫如洗。

首节上一节795/117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