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染长空 第746节

2000千米航程,7千米升限,250千米/小时的最大平飞速度。

在杜剑南看来,除了6吨载重这个亮点,再看不出来还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

当然,假如中国空军能够掌握制空权,或者拥有等同航程的强大战斗机群,提供有效护航。

动用一队6吨xn架的重轰机群。

无论是对地轰炸,或者打击日军的航母舰群。

再或者运载空降兵,深入敌后空投。

进行定点精确的特种战。

这个tb-3编群,都能上升成为极其犀利的战略性武器。

然而,这些东西,显然不是现在的中国陆空军队,能玩得转的战术。

最多也就是当一个大号客货运输机而已。

在37年11月,6架tb-3到达兰州以后。

其中5架转场南昌青云谱,由19中队接收。

12月23号,日军空军攻击南昌,5架重轰疏散到江西吉安,被日机尾随轰炸。

2架爆毁,3架损伤。

最后只修复成功一架,和兰州的另一架一起,当运输机用。

24x4=96万美元,相对于28架p-36战斗机。

就这么轻飘飘的成为废铁。

38年3月16号,那架修复的tb-3,编号2602,满载50余人从兰州飞向汉口。

途经甘肃平凉时,一台发动机故障,运输机随即返航兰州机场。

平凉-兰州,265千米。

平凉-西安,240千米。

平凉-宝鸡,130千米。

杜剑南很难理解,当时驾驶郭家彥为什么要返航。

因为按着航程,怎么看都应该继续东南飞行。

结果,在兰州南面(很诡异,2602居然飞过拱星墩机场,而不是择近迫降),拱星墩机场西南6.5千米处的皋兰山。

发动机起火,瞬间熔断机翅,坠落撞击皋兰山。

全机只有机尾射手跳伞逃命,其余50余人,全部殉难。

酿成国军空军史上,最大的一场空难。

至此,现在国军只有一架tb-3幸存,放在凤凰山机场。

杜剑南想得气闷,透过玻璃罩子朝着下面看去,只见群山莽莽,一道黄绿斑驳相间的巨龙,横卧南北大地。

机群开始飞越六盘山。

——

6点30分,在西面的西下斜阳里,9大队机群到达西安西关机场。

西安有和武汉直连的电话线,下机以后,杜剑南就和王家墩机场联系。

同时要求塔楼发报员向信阳机场发报,询问天气。

等了一段时间,电话接通。

王家墩机场值班人员告诉杜剑南,2架轰炸机在6点安全降落,机组人员正在参加毛邦初召开的一个会议。

接着信阳机场回电,下午5点雨停,跑道抽检没有被边缘雨水浸透的干燥宽度,足够sb-2型降落。

打完电话,杜剑南回到停机坪。

2架轰炸机已经加油完毕,正在帮着战斗机组加油。

杜剑南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已经接近7点,5月天长,估计还有半个小时的白昼光线。

“加满燃油以后,对战机进行战前检查,机枪满弹。”

从哈密一路飞来,2架轰炸机的机枪都是空弹箱,每架战斗机只有两挺机枪携带弹箱。

而从西安开始,在明天的返航飞行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日军的战机。

就得满弹做好准备。

晚上7点,在蒙蒙的月色中,9大队8架战机的战检完毕。

随后,在杨梦青的提议下,众人决定到城里去吃一顿西北风味的大餐。

杜剑南谢绝了西关机场场长赵迎宾的陪同邀请,留下周海,杨梦青看管战机。

其余一群飞行员嘻哈说笑着,在杨梦青郁闷的眼神里,朝着机场外面走去。

准备徒步进城,游览西安古城的夜景。

还没走出大门,就听到外面有唢呐和唱戏的声音,不过被机场口一带拉起的围墙阻隔了视线,看不到外面是什么情形。

“居然有唱戏的,依我说别去城里了,就在大门对面,一大碗羊肉汤,加上芝麻烧饼,再烤一些羊腰子,羊肉串,绝对过瘾。”

赵茂生想着杨梦青幽怨的眼神,就提议在门口吃烤串喝羊肉汤。

说话间,自己嘴里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首节上一节746/117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