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染长空 第215节

这个时候,老蒋的名声在各势利哪里早已臭大街,要不然也不会有鲁东霸王韩复渠发讽刺老蒋‘“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所以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是大伙儿在骂谁,都是心里一清二楚的明镜。

然而骂归骂,生气归生气,十万火急的临沂。

他们还是得拼死的去救援。

“好了,这仗是为了这个国,为了老百姓打得;多的话老张我就不跟兄弟们多说了,四个字,马不停蹄!”

“是!”

在一片大吼声里,59军的5旅部队,随即高速的运作起来。

中午12点,匆匆吃过午饭,全军近2万部队,全体拔营,大步回奔临沂。

——

23号下午,临城日军得到了侦查到的情报,得知在峄县附近集结了汤恩伯军团的主力,准备于24号发起攻击。

妄图将日军濑谷支队压迫到韩庄和临城之间的微山湖,予以歼灭。

此时,按照矾谷廉介的战略意图布局,濑谷支队应该全线收缩到临城一线,等待第10师团主力南下。

然而,这次濑谷启明显继承了日军先斩后奏的好传统。

23号夜,日军步兵第33旅团长濑谷启,隐瞒着矾谷廉介在南方发现大量中国军队的消息。

果断而狂妄的下达进兵命令:

一、临沂支队(第10联队第2大队),24号向临沂方向前进,策应坂本支队作战。

二、第10联队(缺第2大队)确保韩庄附近大运河线。

三、步兵第63联队一部确保台儿庄附近大运河线,主力集结于峄县,寻找战机,击溃汤恩伯部。

四、支队司令部及直属部队,集结于临城待命。

至此,中日双方在徐北一线大打出手,互相折腾算计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终于开始了一场小规模的对抗决战。

日军濑谷启想用两个步兵联队(缺第10联队第2大队),加上野战重炮第1旅团的火炮,一个战车大队,打垮老蒋的嫡系汤恩伯部。

而李宗仁则是要集中汤恩伯的第20军团,孙连仲第2集团军,完全吃掉日军这部不知死活,冒然南进的1万陆军。

战争一触即发。

第134章 人生自古多牵累

24号清晨。

日军临沂支队(第10联队第2大队),1200余兵力,从临城出发,东进临沂。

部队一路缓慢进军,计划将在临城东20千米,枣庄遗堂村宿营。

从临城到临沂,大约近150千米的路程,按照临沂支队这种龟速。

估计到了临沂,也已经是4月初了。

由步兵第63联队第4中队、第2大队和野炮兵第10联队第1大队,混编而成的‘台儿庄派遣队’,2千余兵力。

从峄县出发,沿台枣公路南下,进兵台儿庄。

而63联队主力,濑谷支队本部,第10联队主力,总计6千兵力。

则是驻扎在峄县,临城,韩庄三地,按兵不动。

峄县-临城,27千米。

临城-韩庄,25千米。

韩庄-峄县,26千米。

这样,就呈现了一个近似等边的,正三角攻防体系。

而‘临沂支队’和‘台儿庄派遣队’,则是濑谷启朝东,朝南,两方向伸出的两条试探触角。

至此至终,濑谷启根本就没有出兵临沂,替第5师团解围困局的‘高尚’想法。

他只是想看一看,在自己做出东进和南下的架势下。

中国军队,将会如何对应。

而机会,往往就蕴含在这应变之中。

上午11时,汤恩伯部85军在峄县南15里,和日军‘台儿庄派遣队’遭遇。

85军随便瞎放了几枪,就立即‘乱哄哄’,一窝蜂的东撤躲进山区。

放开这部日军南进台儿庄的大门,请君入瓮。

日军台儿庄派遣队队长安永春吉少佐,在猜测到了中国军队的‘低等诡计’以后,从华北一路势如破竹的骄横,让他选择了‘将计就计’。

命令全军2千兵力,继续南进台儿庄。

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了这个,中国军队为他们精心‘编织’的死亡大口袋。

而就在这个时间,日军临沂支队的先遣步兵中队途经枣庄,进入了遗堂村东20里的郭里集。

日军中队在村子东北角,发现一个当地地主建立的石砌碉楼。

随即驱赶走这户地主,强占碉楼。

作为先遣部队的宿营地。

而在临沂方向,张自忠59军的先头部队,姚景川的骑兵第13旅。

首节上一节215/117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