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311节

  在此之前,许世友司令员已经率领部下偷偷在胶东一处农田里修筑了一个很大的机场,地面夯得极为牢固,是用大量的碗口石铺就,然后又用水泥厚厚地铺了一层。这种水泥是山东一些岛上的特产,据说水化(就是水泥变硬的过程)之后比人造水泥还硬,就是干起来比较慢。为此,根据地军民也花了不少心思。

  “小鹰,小鹰,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

  山东沿海,部署在几个山头的联络电台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可是一直没有回音。

  “司令员,还是联系不上!”

  许司令员怒气冲冲地命令道:“我就不信飞机全掉海里了,继续呼叫,没有命令不许停!”

  “是!”

  好在这几年的无线电培训班搞得很红火(为电台到连做准备),军分区有的是通讯人才。大家轮流在电台前监听、呼叫,一直忙活到了晚上八点。

  “小鹰,小鹰,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联络员声音有些沙哑的喊道。

  突然,电台里面传来一股杂音。然后有人用英语问道:“herechina please?”

  联络员谨慎地问道:“你们来自哪里?”

  “香格里拉!”这是接头暗号。

  “太好了,这里就是中国,我代表中国人民和二战区郑司令长官欢迎你们!”

  “噢,上帝,我们安全了!”

  “干得漂亮,上校!”

  ……

  飞机上很快传来一阵欢呼声。

  在联络员的指引下,杜立特中队终于进入胶东上空,并准确地找到了那个隐蔽的机场。虽然是夜间,但这里早已是灯火通明,把整个机场都照的亮如白昼。这些飞行员都是能在颠颇起伏的270米航母甲板上降落的牛人。这点难度自然不在话下。很快。整整十二架飞机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机场四周。

  机场内外的军民们,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兴奋地大声欢呼起来。这标致着杜立特突袭行动。完美成功!

  此次空袭。说实话。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即便是换成了云爆弹,十二架飞机远程轰炸所造成的伤害也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次轰炸却在精神上给予日本国民以沉重打击。对这个世世代代以为日本本土不会遭受攻击的民族,在心理上引起了难以言状的震动。让很多日本人第一次意识到——这场战争可能要输!

  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对海陆军未能加以防范大发脾气。他认为这是“皇军的耻辱”。山本五**将对此又惊又愧,他把追击美舰的任务交给参谋长宇桓去指挥。自己则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侍从们从未见过他的脸色如此苍白,精神如此颓丧。宇桓将军当晚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必须查明敌机的型号和数量,从而改善未来对付敌人攻击的反措施。总之,今天的胜利属于敌人。

  而且日军高层由于愤怒做出了过分的反应:从太平洋战场前线调回了五百架战斗机保卫本土,打乱了之前的战略步骤,又促使其迫不及待地分兵向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两路进军,播下了以后一败再败的祸种。就美国来说,此举使珍珠港事件以来感到颓丧的美军士气为之大振。

  滴滴滴……杜立特中队成功轰炸东京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球,正在苦苦坚持的各同盟国都是精神一振。欢呼声从北冰洋畔一直传到了大洋洲,华盛顿、伦敦、重庆……各大城市都举行了游行庆祝活动。

  正沿着白令海西岸南下的勇敢号商船上,船长盖勒兴奋地挥舞着电报,大声嚷道:“小伙子们,我们的空军在昨天轰炸了日本东京!”

  “噢,干得漂亮!”

  “阿哈,爆了日本猴子的菊花!”

  ……

  船上的水手们都兴奋地把帽子抛了起来,以至于不少人的帽子掉到了海里。可这个时候大家都顾不上去捞,纷纷又跳又叫,甚至拿出香槟开始庆祝起来。

  随同勇敢号南下的赵家骧参谋长忙劝阻道:“嗨,大家先听我说,现在可不是庆祝的时候,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盖勒船长赞同道:“您说得对,中将!我有一个建议,不过需要得到大多数船员的支持。我打算把船开到乌斯季堪察茨克港,我想这样胜利会来得更快一些。大家觉得怎么样,小伙子们!”

  乌斯季堪察茨克港也是堪察加半岛上一处重要的港口,也是仅次于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堪察加第二大城市。这里距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很近,中间还有一条简易公路,如果商船到这里提供补给,对于抗联部队的支援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抗联部队缺乏运输工具,稍重一点的火炮都没法运载。就算搬一两门过去,炮弹也带不了多少。可要是商船能直接开到乌斯季堪察茨克港,那至少在物资上就不用犯愁了。

  赵家骧参谋长犹豫了一下,说:“可是这样会非常危险,据我们的情报,乌斯季堪察茨克港很可能已经被日军攻占了。”

  “可是杜立特上校他们更危险,我们没有理由怯懦地躲在安全的后方!”

  “说得对,迈克尔!我愿意参与南下乌斯季堪察茨克港的行动!”

  “算我一个!”

  “还有我!”

  ……

  本来这些水手还有些犹豫,可这会儿却争先恐后地表态要求参与,甚至有人建议直接把船开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让那里的日本猴子去吃屎!

  盖勒船长欣慰地看了大家一眼,略显得意地对赵参谋长说:“中将先生,我知道你们都是最勇敢的人,可是您看,我们美国的小伙子也不差!”

  赵参谋长点头笑道:“您说得对,他们都是很棒的小伙子。不过我认为方案得修改一下,直接把勇敢号开到乌斯季堪察茨克港实在太冒险了。我们应该采取更加稳妥的办法。”

  盖勒船长问道:“那您的意思是?”

  赵参谋长解释说:“我们先按原计划在卡加拉镇的渔村外停泊,给大部队补充给养和弹药。然后我军会继续南下,直扑乌斯季堪察茨克港,勇敢号则到乌斯季堪察茨克港口附近隐蔽,等我军拿下港口之后再对我军进行补给。”

  盖勒船长想了一下,欣然道:“您是对的!小伙子们,我想我们应该相信专业人员!”

  水手们一听,也觉得赵参谋长的方案更加合理,便答应了下来。只有一名叫乌里扬诺夫的美籍俄罗斯人表示希望跟抗联部队一起南下,并参加战斗。

  赵参谋长想了一下,笑道:“太好了,我们正好需要一个跟商船之间的联络员!”

  勇敢号是一艘快速商船,最快能达到35节,所以很快便来到了卡加拉镇的海边。抗联一师和二师的主力部队(现在应该说是北方方面军第一师、第二师了)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ps: 非常感谢命里注定投的月票!

第四百八十六章 卡拉加补给

  勇敢号一路乘风破浪,很快来到了卡拉金湾。相对于风高浪急的白令海,这里明显要平静许多。海风徐徐吹来,碧波荡漾,带着丝丝寒意和咸味儿。几只海鸟轻快地在天上飞来飞去,不时一个俯冲,径直从浪花里捞出一条鱼来。

  赵参谋长拿着望远镜朝西边儿的大陆看了半晌,喟然长叹一声。十三年前,他曾为了外东北的土地与苏军血战,并且一战成名,只可惜那一次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没想今日竟然能做一军统帅出现在更加遥远的堪察加海岸,冥冥之中是否在暗示什么呢!

  警卫员忙道:“参谋长,是不是等的有些着急了?”

  赵参谋长摇了摇头,正准备说话,突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回头看去,却是这条船的大副,约翰逊先生。

  “赵中将,船长让我来通知您,说是马上就要进入利特克海峡了!”利特克海峡就在卡拉金岛与卡拉加镇之间。

  赵参谋长闻言大喜,忙问道:“哦,这么说我们马上就要到卡拉加镇了?”

  “是这样的,中将先生!如果顺利的话,两个小时就够了。”

  ……

  加镇渔港码头上,几名站在瞭望哨率先发现了勇敢号。

  “快看,船来了,船来了!”

  “哇,好大一条船啊!”

  战士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岸边迅速点燃了三堆火。勇敢号的船头上也挥舞着一面小红旗。这是之前就约定好的暗号。

  北方方面军第一师师长张海岩忙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高兴地说:“没错儿,是赵参谋长他们。快去通知周师长,就说赵参谋长他们的船已经到了!”

  当初抗联撤到绥远之后,军政部给了一个国民革命军步兵第39师的番号,抗联的三个路军分别压缩成了三个团。此次北上又升格为师,所以第一师和第二师其实就是原第一路军和第二路军的老底子。

  由于第一路军骨干损失极大,几乎找不到合格的师级干部,杨靖宇司令、魏拯民政委他们又要负责全局,郑卫国便把原山地独立师副师长张海岩调了过去。一方面是为了栽培一下这个嫡系心腹。另一方面。张海岩这些年确实进步不小,特别是41年的平安县保卫战,他居功甚伟,不在师长胡翼煊之下。其能力已足以独当一面了。

  第二师的师长则是有名的抗日将领周保中。由于两个师的部队不可能全挤在渔港。所以张师长和周师长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一师留守港口、地峡,还有卡拉加镇。二师则相机向南推进,以摸清周边的态势。防止堪察加半岛南部的日军突袭。

  “哎呀,参谋长,你们可算来了!”

  赵参谋长从登陆艇上跳了下来,笑道:“海岩,你们都等急了吧!”

  张海岩笑道:“是有点儿急,参谋长,您看这眼见已经是七月份了,咱们可得抓点儿紧。不然到了冬天,我担心温度会降得很快,到时候冰天雪地的这仗就不好打了。”

  赵参谋长安慰道:“放心,这次有美国的商船帮忙运送补给,进度会快很多!”说着往旁边让了一让,介绍道:“这位是美方商船的联络员,乌里扬诺夫,你们认识一下!”

  张海岩奇道:“俄国人?”

  乌里扬诺夫伸手道:“你好,我叫乌里扬诺夫,是美籍俄罗斯人!”

  张海岩恍然大悟,握手道:“哦,白俄!我叫张海岩,你叫俺老张就行了。”

  一行人边说走,很快来到了码头上。赵参谋长左右一看,奇道:“咦,二师的人呢?”

  张海岩解释道:“现在周边敌情不明,周师长指挥部队正在向南搜索前进。”

  赵参谋长点头道:“哦,有什么发现没有?”

  张海岩摇了摇头,郁闷地说:“唉,这个半岛实在太大了,空旷得很,又没有啥人烟。周师长他们忙活了好几天,也只找到几户牧民。”

  赵参谋长奇道:“牧民?”

  张海岩解释说:“这个岛上的人最是古怪,你说是牧民吧,他不养马,也不养羊,专养驯鹿和狗。”

  其他官兵一听,都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乌里扬诺夫插嘴道:“我想他们可能是楚科奇人,或者是堪察加人。他们是这里的土著。”

  楚科奇人最早形成于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区,是女真人的一支。他们的祖先在由此向北迁移时,同化了一部分尤卡吉尔人和爱斯基摩人,由此形成了楚科奇族。1368年到1644年之间他们受中国明朝奴儿干都司管辖,《明史》中称其为北山野人女真。这个民族非常剽悍,当年哥萨克几次试图征服都没有成功,只好给予他们相对平等的待遇,这在远东各民族中是极为少见的。

  堪察加人则更加古老,由于太过偏远,他们跟中原王朝很少有交集,仅在唐朝贞观年间曾派使者“佘志”出访大唐,由于语言不通,光翻译就带了三个。唐朝的记载中称他们为“流鬼国”,李老二还给佘志封了一个骑都尉的职务。

  赵参谋长点点头,又问道:“语言通吗?”

  张海岩笑道:“幸亏他们中有不少人会讲俄语。周师长还从他们那里买了几百头驯鹿准备当驮马用。嘿,那驯鹿大的,跟小牛似的。”

  正说得开心,对面停泊的勇敢号突然长鸣了一声汽笛。赵参谋长和乌里扬诺夫忙起身道:“要卸货了,通知部队立即集合。”

  有了之前在楚科奇的经验,这次卸货明显要顺畅许多。几艘登陆艇在码头和货轮之间不停地来回穿梭,将一箱箱货物运到了这个小码头上。战士们再用肩挑背扛。搬到后面的营地里。由于物资太多,很快便把整个营地堆满了,而且货轮上还在不停地往下卸载。

  张海岩看得目瞪口呆,吃惊道:“我的老天爷啊,这得多少辎重啊!装备一个军也是足够了吧?”

  赵参谋长笑道:“长见识了吧!我在楚科奇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你看看这份清单,什么睡袋、保暖皮衣、防雪靴、防护风镜、饮料、火腿、牛肉罐头……这哪是打仗啊,明明就是去享福嘛!”

  美军的后勤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据国民政府的一份解密材料显示,美国在单兵给养上的花费是**的五百倍!也就是说养活一名美国兵的钱,能够养活**大半个营!想当年地主家也难得吃上一顿肉。可见美军的生活放在中国那绝对是享受。而且还是很奢侈的那种。

  其他将领听了都是啧啧称奇,只有张海岩不服气地说:“我说美军装备那么好,咋还是打败仗呢,谁过上这种日子还舍得去拼命啊!”

  赵参谋长摆手道:“这你可就错了。人家老美的打法根本用不着让士兵去拼命。等过段时间你就能见识到了。那就是用钱活活把敌人堆死、砸死。你想拼命都够不着。”

  大伙儿一听,都有些不信。不过看在这么多物资的份上,大家也没有心情去争论这个。一个个欢喜地都是合不拢嘴,脑子里都有些晕晕乎乎的。

  张海岩看了看手表,建议道:“趁着日头还早,先把单兵装备分发下去吧!战士们跋山涉水,身上的家伙什儿早就不顶用了。”

  确实,由于路途太过遥远,又带不了多少辎重,很多士兵的衣服都变成了乞丐装,鞋子更是破了补、补了破,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层底。武器由于保管得好,沿途时不时还能缴获一些,问题倒是不大。

  赵参谋长赞同道:“好,反正这里也快堆不下了。命令一团先集合换装,二团继续搬货,师部和三团负责警戒!”

  “是!”

  于是一团的将士们很快赶了过来,每人可以领到一个木乃伊睡袋、一顶m1头盔、一护偏光护目镜、一套美式军装、一双浅梆陆战靴、两双袜子、一个生活包(包括一条毛巾、一块肥皂、一枝牙刷和一枝牙膏)、一个水壶套(装m1910型铝制水壶)、一个干粮包、一个急救包、一个防毒面具及护沾染衣包、一个工兵铲包(里面放着工兵铲,以及m1936破坏剪等小玩艺儿),然后武器方面的标配是m1伽兰德步枪和m1911手枪,步枪十个八发弹仓,手枪两个备用弹匣,另外还有两枚手雷。

  这些东西都将被统一集成到一种叫assault vest的战术突击背心上面,名堂虽然不少,但使用和携带都非常方便。

  assault vest突击背心是二战期间美军最接近战术背心系统设计概念的装备组合。但有趣的是,保守的军方并不看好这种东西,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m1910装备组,也就是脱胎于一战的野战背包组合。对战术背心如何使用还没有找到相应的技巧,在某次抢滩登陆中,差点把大兵们拽到海里去,不是沉到了海底就是被抛弃在船头。所以不光是军官摒弃,士兵也很嫌弃。

  美**方听说郑胡子居然喜欢这种东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反正他们堆在仓库里也没有部队愿意要。

  此外,每个班有两挺bar机枪,班长有望远镜、手表和指北针,其中还有一个狙击手,使用春田步枪,并配发一具枪榴弹发射器。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一顶帐篷。排以上就愈发复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部队讲究的是雷厉风行,所以很快就换装完毕。没过多久,二师也闻讯赶了回来。嚯,好家伙,赶了几百头驯鹿回来了。随行的还有十几名楚科克、堪察加或者俄罗斯人向导。他们大概没想到这里竟然藏着一支两万多人的大军,都是一脸惊讶的样子。

  周师长兴冲冲地赶到营地,还没进门便打趣道:“物资可不能短了咱们二师啊。不然俺老周可不答应……”不过他一进门就看到满营地的物资,不禁瞠目结舌,吃惊地说:“好家伙,美国佬也真舍得啊!”

  赵参谋长开玩笑说:“现在不怕别人短了你们师的物资吧!”

  周师长老脸一红,尴尬地说:“嘿嘿,咱儿这不是穷怕了吗?参谋长,这个物资是给咱们两个师的,还是给整个北方方面军的?”

  赵参谋长摇头笑道:“都不对!”

首节上一节311/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