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199节

  看看,有地主民团,有流民武装,有反正的伪军、特务。有溃兵。有土匪。再加上经常跟乔明礼联手扒铁路、剪电线的八路军马玉堂部,华北地区存在的武装在这里几乎都找得到。

  郑卫国听完微微皱眉,说:“这么复杂?”

  周参谋长点头说:“是啊。总司令,所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不然这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郑卫国问道:“参谋长,那你是怎么打算的?”

  周参谋长说:“地方民团划归第一军分区,五十三军贺凤祥部仍回五十三军,二十九军商正夏部划入34师,其余各部划入33师。”

  郑卫国沉默片刻,叹了一口气说:“咳,吴全福能力是有的,但升得太快了,经验不足。我怕他掌控不了局面啊。”

  吴全福现任33师师长,以前是35旅旅长,再往前担任341团团长和三营营长,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升上来的。问题是步子迈得太快了,根本来不及适应和调整。这个问题同样也体现在97军其他军官身上,成为制约部队发展的一个大难题。

  周参谋长犹豫了一下,试探道:“总座的意思是想换人?”

  郑卫国点点头,问道:“嗯,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周参谋长笑了笑,试探道:“总座,您觉得李良荣如何?”

  作为党国英才,李良荣和廖耀湘都在拉拢之列。廖耀湘现在负责整训集团军唯一的一支装甲部队,可谓风生水起。而职务更高的李良荣却不尴不尬,除了去军校讲讲课以外就没有别的事做。

  主要是集团军参谋长一职太不好处理了。如果让他去协助周参谋长,上级协助下级,不仅面子上过不去,也不成体统。如果让周参谋长协助他,别说郑卫国不放心,在参谋长一职上,李良荣未必比得上曾经出国留学的周益民。现在跳出这个思维定势,直接委以重任,确实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郑卫国想了一下,颔首道:“这个设想很好,我看可以!”

  他随后在军政委员会上提出了这一建议,虽然有部分成员不理解,但杨教授和程政委都表示支持,最后举手表决通过。

  随后,郑卫国又约见了33师现任师长吴全福,想知道他是什么看法。

  吴全福正为33师的整训事宜忙得焦头烂额,得知道总司令召见,忙匆匆赶来。他是郑胡子的老部下了,相处就比较随意,屁股还没坐稳就开口问道:“总座,您找有什么事儿?”

  郑卫国问道:“全福,当了这些天的师长,感觉如何啊?”

  吴全福嘿嘿一笑,说:“多谢总座栽培。”又抱怨道:“当师长可比当旅长难多了,每天忙得要命,还是以前当旅长的时候自在。”

  郑卫国说:“那我给减减担子,撤掉你的师长职务如何?”

  吴全福以为郑卫国在开玩笑,嬉皮笑脸地说:“行啊,反正您是总司令,您说了算呗?”

  郑卫国盯着他的眼睛,正色道:“严肃点儿!我是认真的,不是在跟你开玩笑!”

  吴全福一愣,喃喃道:“总座,您是嫌卑职做得不好?哪里处置不当还请总座明言,卑职坚决改正。”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全福。你近段时间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就你目前的能力而言,做得这个地步已经相当难得了。但对我的要求而言,你远远不合格!”

  吴全福的脸很快变得通红。他沉默片刻,羞愧地低下头去,说:“您批评得对,都怪卑职无能,辜负您的期望。总座,您就下命令吧,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卑职决无怨言。”

  郑卫国安慰道:“不是你无能。我知道你是很有潜力的。目前所欠缺的也不过是经验而已。不光是你一个人,我们整个平安县抗日保安团出身的将士都存在这个问题。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但我没法换人。能换的话我早就换了。”

  吴全福忙劝道:“总座。您可别存着激流勇退的心思。咱们九十七将士除了您以外谁也不服!”

  郑卫国欣慰地点点头。说:“我知道,谢谢你们一支在背后支持我。这回虽然委屈你了,但我还是厚着脸皮说了出来。因为我相信你一定会支持我的,对不对?”

  吴全福说:“总座言重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敢说委屈。何况卑职能有今天全靠您一手栽培,我要是连您都不支持,那我吴全福还算是人吗?”又问道:“总座,您就直说吧,打算让我去哪儿?”

  郑卫国说:“我打算让调李良荣到33师任师长,你做他的助手,担任副师长。”

  吴全福一愣,疑惑道:“李良荣?总座,他可是中央军的人啊?再说了,他在兰封会战被小鬼子打得屁滚尿流,连丢国防工事和黄河渡口,这样的败军之将有什么资格担任我们的师长?”

  郑卫国解释说:“兰封会战失败主要是决策层失误,加上桂永清、黄杰等军官贪生怕死所造成的。李良荣虽然在此战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但仍然能看出一些闪光点。”

  说着,他将李良荣的战场表现一一列举出来,让吴全福评判,并问道:“你自问处在他当时的境况,有没有把握比他做得更好?”

  吴全福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郑卫国笑道:“这就是了,希望你能抓住这个机会多跟他学习。此外,李良荣初来乍到,又顶着败军之将的名声,下面肯定会有人不服他。你必须协助他掌握好部队,让33师尽快恢复战斗力。我估计过不了两三个月就有大战要打,到时候可别砸了33师这块金字招牌。”

  吴全福忙站起身,敬礼道:“请总座放心,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安抚好了吴全福,李良荣这边就简单多了。虽说集团军参谋长听起来很上档次,实际上屁的权力都没有。对一名军人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所以郑卫国一提出来李良荣就欣然同意,并当场立下军令状,要让33师的战斗力再上一个台阶。

  工作都做通了,郑卫国立即向军委会申请,拟升任97军参谋长周益民为第四十一集团军参谋长,拟调原集团军参谋长李良荣为33师师长,原33师师长吴全福改任副师长。当然,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人员调动,同时还要求中央再派一批炮兵专业的军官和学员。

  加密电报很快摆在了委员长的案前,侍从室主任林蔚小心翼翼地说:“校长,这是冀中郑卫国长官发来的密电,要求在第四十一集团军内部进行一些调整。”

  常凯申有些不悦,哼了一声说:“是不是又想给嫡系捞好处?这个郑胡子,吃相也太难看了。”

  林蔚微微一笑,说:“不是的,校长,您看看就知道了。”

  常凯申狐疑地打开电报稿,先扫了一眼,脸色一惊,又忙从头细细看了一边,疑惑道:“蔚文,我记得33师是郑胡子的主力吧,他怎么放心让良安去当师长?”

  林蔚猜测道:“确实有古怪,会不会是良安他?”

  常凯申忙摆手道:“断然不会!良安这个人我是知道滴,绝对不会背叛党国!”

  林蔚忙道:“校长说得对,我看良安也不像是这种人。既然如此,想必是郑长官有求于您了!”

  常凯申迷惑道:“求我?难道是河北民军的事情?可河北民军都快被他吞光了,我还能让他吐出来不成?”

  林蔚道:“那会不会是因为刚到缅甸的那批物资?”

  常凯申哂笑道:“嗯,很有可能!这个郑胡子还是很本事滴,竟然能跟德国人搭上线。不过他也太小瞧我了。中国哪支部队不归我指挥,用得着像李宗仁那样去卡他吗?”

  林蔚忙拍了一记马屁,说:“他们哪里像校长这般高瞻远瞩?”又建议道:“不过这倒是我们掌握97军的一个机会。”

  常凯申微微颔首,嘉许道:“嗯,说得不错!你马上草拟一回份电,表示所有申请均照准。另外你再如此如此。”

  林蔚听了眉开眼笑,连声恭维道:“校长英明!”

  几天后,河北民军乔明礼正式完成整编。其主力编入33师,并由乔明礼担任33师33旅(旅级番号做了调整)的旅长。同时,97军内部也进行了大的调整,军指挥部正始与集团军总部合并,下设步兵33师和34师。

  33师由李良荣任师长,吴全福任副师长,原副师长金奎壁改任34师副师长,参谋长仍为赵镇蕃。33师下设33旅和34旅(即原来的35旅和36旅)。33旅旅长乔明礼,36旅旅长齐思贤。两旅各辖两团,番号分别是331团、332团、341团、342团。此外33师及下属两旅各设一个补充团,作为训练新兵和补充主力之用。

  34师由赵云祥担任师长,副师长金奎壁(原东北军107师师长),参谋长范子侠。34师下辖35旅、36旅。其中35旅的前身是老33旅,曾经是郑胡子麾下最强的部队。36旅则由收编的冀中地方部队组成。35旅旅长马彪(此前担任34师副师长,跟吴全福一样,降级使用),36旅旅长夏云庭(原八路骑兵团团长,曾在35旅担任副旅长)。跟33师一样,也是四个主力团,三个补充团。各主力团番号分别是351团、352团、361团、362团。

  顺利整编后不久,王长江也率部赶到冀中,并接受了改编。所部精锐均被打散编入到33师和34师,王本人也在36旅担任副旅长,为此次收编河北民军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让原本想趁乱捞点儿好处的鹿钟麟和康泽只能干流口水。

第三百三十九章 敌后反击

  “总座,军委会发来的电报,您快看看!”周参谋长急匆匆地闯了进来,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郑卫国顺手接了过来,边打开边问道:“参谋长,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啊?”

  周参谋长摇了摇头,说:“兼而有之吧,一两句话我也说不清楚,您一看就明白了。”

  打开电报一看,赫然是委员长亲拟的口吻。常凯申在电文称郑胡子为“卫国吾弟”,对其近段时间光复国土(指冀中、冀东),拥护中央(即让李良荣担任33师师长),袭扰敌后(指63军在冀东的战斗)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并以中国最高军事机构(军委会)和最高军事长官(委员长)的名义予以表彰。

  然后,委员长话锋一转,表示中央是非常信任郑胡子滴,为了奖励他在华北的赫赫战功和艰苦努力,军委会决定再调两个师给他。

  郑卫国看到这里,忍不住惊呼道:“委员长要拨两个师给我们?武汉现在打成了一锅粥,听说连地方民团都派上去了,哪儿还调得出来?”

  周参谋长苦笑道:“说是两个师,其实只是两个空架子,105师和108师。”

  这两个师都是东北军余部。105师隶属于刘多荃的49军,师长王铁汉,在九一八事变中率部打响了对日寇的第一枪。108师原隶属于吴克仁的67军,师长张文清。是一个悲剧人物。吴军长阵亡以后,67军被撤消番号,108师改隶25军。

  郑卫国一愣,说:“委员长把这两个师的人马都抽走了?”

  周参谋长叹了一口气,说:“不是抽走了,而是已经快打光了!总座这段时间忙,可能没注意武汉那边的战事。唉,很惨烈,好几支部队都被打成了空架子。”

  历史在这里出现异动,原本在武汉会战中损失惨重的91师(由63军缩编而成)变成了108师。而49军的惨痛记忆则从39年的修水之战提前到了38年的武汉会战。

  郑卫国略一思索。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于是点点头,拿起电报又接着往下看。

  委员长说从德国运来的军火已经到了缅甸,让郑胡子放心,中央是绝对不会占他的便宜滴。说要一半就只要一半。不过冀察战区已经有了这么多军火。中央就不另行补充了。因为现在到处都缺物资,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请郑胡子体谅。

  接下来。委员长又表示105师和108师伤亡这么大,一时半会儿很难恢复元气,中央拿不出多的钱来,一应消耗需要由郑胡子自行筹备。又说冀中搞“新生活运动”不是弄了不少钱吗?委员长大度地表示这笔钱就不用上缴中央了,可以直接充作军饷和将士们的抚恤。

  郑卫国暗骂一句,有些生气地说:“委员长不愧是混过青帮的,下手可真够黑的呀。要走我一半军火不说,连军饷也停了。”

  周参谋长安慰道:“只停了105师和108师,反正这两个师都成了空架子,也花不了多少军饷,咱们好歹多了两个师的番号不是?”又指着电报说:“总座,您别急着感叹,下面还有呢!”

  郑卫国往下一看,委员长说武汉会战现在打得非常惨烈,105师和108师就是最好的证明了。为了打乱日军的部署,分散日军的注意力,委员长希望郑卫国在华北主动出击,给敌后的中**人(包括哪些部队,读者可以自行想像)做一个表率。

  “委员长这是想让我们在华北发起反击,以策应武汉方面的战事。”周参谋长说:“总座,您打算怎么办?”

  郑卫国有些郁闷,反问道:“那你怎么看?”

  周参谋长分析说:“从我军的现状来看,主动出击是非常不明智的。我们现在看起来兵强马壮,实际上是外强中干,真正能拼能打的战士大部分折损在兰封了。所以我觉得能不打则不打,多休养一天是一天。可从全局来看,如果我们不在敌后有所作为,武汉必将沦陷。到时候军委会和舆论又责怪我们怯敌避战了。”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就算我们在敌后大举反攻,能保证武汉会战不失败吗?”

  周参谋长想了一会儿,摇头说:“难!依我看,最多拖上三、五个月。”

  郑卫国说:“这就是了,为了三、五个月的时间拼光部队是不值得的。不过委员长的电报咱们也不能不理会,不然一个不听号令,目无长官的帽子就跑不掉了,搞不好武汉会战失败的屎盆子还得扣在咱们头上。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周参谋长苦笑道:“总座,您这可是在为难我了。”

  郑卫国笑道:“人都是逼出来的嘛!”

  周参谋长想了一下,说:“咱们主力部队不能动,各军分区的地方部队是不是可以拉出来打一打?”

  “地方部队?”郑卫国一愣,随即摆手道:“不行!地方部队的战斗力太弱,打不了什么硬仗。”

  收复河间之役郑卫国是亲自参与了的,河北游击军虽然十倍于敌,但在野战中仍然不是日军的对手。若非孟司令员足智多谋,想出一个起花炮攻城的点子,能不能打赢还得两说。

  周参谋长解释说:“咱们重在练兵,不需要让他们去打什么硬仗。其实是主力部队也可以活动活动,毕竟战斗力都是打出来的,练得再好也不如打一仗有效果。”

  郑卫国猛然醒悟过来,连连点头说:“嗯,不错!参谋长,你马上通知下去,晚上召开军事会议。”

  当天晚上。冀中军区暨第四十一集团军各部长官济济一堂。好战分子马彪兴奋地嚷道:“总司令,是不是又有大行动了?”

  郑卫国笑道:“怎么,养了几个月的伤,手痒痒了么?”

  马彪叹了口气说:“唉,可不是咋滴!整天躺在床上,动也动不得,活活把人闷死!总座,咱们可说好了,不管打哪里,主攻的任务都得交给咱们35旅。”

  34旅旅长齐思贤不满道:“嘿。我说老马。你在33旅的时候就跟咱儿抢主攻,现在还抢!就算轮也该轮到我们当一回主攻吧!”

  郑卫国双手向下虚按,说:“好了,都不要吵!往哪儿打都还没定下来。有什么好争的?”说着把常凯申发来的电报念了一段。解释说:“军委会要求我们在敌后发起一次反攻。以策应武汉会战。你们有什么看法?都说说看。”

  屋子里的一众军官迅速分成两派,开始了激烈地争吵。李良荣张了张嘴,正准备说话。突然想起了什么,叹了口气,最终还是保持沉默。

  廖耀湘就坐在他旁边,悄悄问道:“李师长,好好的,你叹什么气啊?”

  李良荣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说我是支持好,还是反对好?”以他的军事素养当然知道第四十一集团军目前不适合打仗,更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但他身为军人,又是常凯申的学生,怎么好公开反对呢?

  廖耀湘笑道:“学长,我就没你想得那么纠结。如果总司令下令打,我正好借这个机会练练兵;如果总司令下令不打,我也乐得多磨合一下部队。反正怎么都好!”

  李良荣羡慕道:“你倒是想得开!”

  台上,郑卫国咳嗽了一声,说:“好了,这样吵下去到明年也拿不出一个结果来。”

  周福成军长笑道:“想必总座已有成算了。”

  郑卫国呵呵一笑,说:“嗯,确实有一个方案了,是周参谋长拟定的。”说着就把“虚张声势、以打代练、扩充实地”的方针讲述了一遍,并听取各方意见。

  简单点说,就是雷声大,雨点小,通过大规模的调动和小规模的战斗来练兵,并趁机挤压日伪军的占领区,清除敌军据点,扩充地盘。

  周参谋长解释说:“我们第四十一集团军就像是一个重伤初愈的拳击健将,怎么才能恢复战斗力呢?日常的训练是一方面,但光靠训练还不行,必须得有一些真刀真枪的战斗。当然我们目前还很虚弱,直接找强敌决战肯定是不明智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应该挑选那些实力较弱的对手,然后逐步加码,直到我们成长为一个不可战胜的拳王!”

  程政委一开始还有些抵触,不过想了一会儿也转为赞同。他认为部队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新兵,这些战士没有经过战火的考验,训练得再好也是新兵,不如拉出去打一打,感受一下真实的战场氛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当骨干了。

  周福成军长也表示支持,说:“我同意参座的看法。现在华北没有强敌,正是咱们练手的好机会。”

  李良荣也松了一口气,低声笑道:“还好周参谋长足智多谋,不然我真不知该如何自处。”

  廖耀湘却有些愁眉不展,只是漫不经心地哼了一声。

  李良荣奇道:“怎么啦,刚才不是还挺高兴的吗?”

首节上一节199/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