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183节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我看看。”他翻阅了一下发现里面内容并不多。主要是建议将冯占海的91师划归97军。说实话,郑胡子自己也有这个想法,但担心会引起53军将士不快,所以没说出口。

  赵参谋长还怕郑卫国不接受,又解释说:“按照军政部的命令,我们东北军五个军均为两师四旅的乙种军。冯师长的91师实际上是由63军缩编而来,目前挂靠在我军名下。我们万军长和冯师长担心这个师迟早会被军委会划走,所以不如改到97军名下,毕竟97军现在只有一个步兵师。”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郑卫国再拒绝就太矫情了。于是欢喜道:“好。那你回去以后代我谢谢万军长。另外。97军现在有第三、第四两个骑兵师。骑四师到时候就改到53军名下好了。这样一来两军各有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打起仗来也方便。”

  53军本来也有骑兵的,不过在历次战斗中已经消耗殆尽。赵参谋长一听。感到非常欢喜。一个骑兵师虽然赶不上步兵师。但足见郑胡子一番心意。而且现在战马极为宝贵,数千匹战马的价值可不是小数目。

  他们接下来又就驻地、防区、后勤给养、军火补给方面交换了看法。由于双方都很有诚意,所以整个谈判非常顺畅。很多棘手的问题均双方的协商下迎刃而解。

  为了博得郑卫国和97军上下的好感,赵参谋长还表示将赠送一大批军火给97军,以显诚意,并且在两军合编之前就可以送到冀中。

  郑卫国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说:“赵参谋长,你们哪儿来的军火?难道东北军还有秘密的兵工厂或者走私渠道?”这个问题他很早就想问了。东北沦陷这么长时间,东北军有时候穷得连军饷都发不起,怎么装备上却仍超出中央军许多?

  赵参谋长苦笑着摇了摇头,说:“东北军连地盘都没有了,哪儿还有什么兵工厂?走私渠道或许有吧,可惜也没钱买了。”

  郑卫国惊讶地说:“那这些武器全部是以前库存的?”

  赵参谋长点头说:“嗯,有一部分是库存的,各地都还有一些。另外咱们不是裁撤过了吗?人员虽然遣散了,但武器还在我们手中。”

  东北军以前的编制很大,一个军下辖五个步兵师,另外还有各种技术兵种。改编成两师四旅的乙种军以后,空出来的武器自然就很多了。所以49军被日军打得元气大伤,刘多荃军长还能一口气拿出一个师的装备。

  郑卫国厚着脸皮笑道:“既然你们有多余的,那我就不客气了。”

  赵参谋长忙道:“本就该归钧座处置。”然后又提到即将到来的李良荣、康泽等中央派来的“沙子”。赵参谋长表示53军上下将对这些外来势力予以坚决抵制。

  郑卫国笑道:“这倒不用,只要他们不妨碍咱们抗日,面子上的事情嘛,过得去就行了。”事实上,如果97军和53军联手的话,中央派来这些沙子根本无足轻重,所以郑卫国根本没把他们放在心上。

  吃过午饭以后,郑卫国又将程政委等八路军代表引见给了赵参谋长一行。因为53军要到冀中来,免不了要跟八路打交道。涉及到双方利益,有些事情必须提前谈妥,否则必将产生矛盾。

  好在东北军绝大部分将士并不仇视八路,而八路方面也将东北军视为“可以争取的中间力量”,所以双方并无根本矛盾,反而有很多合作的基础。早在赵参谋长一行到来之前,延安方面就发来电报,要求郑卫国和程政委慎重对待53军,尽可能将其拉入我方阵营,而不是拒之门外。

  朱总司令还让程政委转告赵参谋长:“我们不会吞并你们的部队,请转告万福麟军长和各位师长放心,现在的共同目标是打日本,目标一致,前途远大!” (注:此段为朱总司令原话)

  这让赵参谋长他们安心不少。他之前曾对郑胡子说53军内部有过分歧,但具体是什么却没有明言。其实最大的争议不在郑卫国,而在如何对待八路军。现在八路军率先伸出了友谊之手,53军也没道理得罪人,而且打回东北也多了一个帮手不是?

  蠡县这边皆大欢喜的同时,周参谋长他们在53军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且收获颇丰。万福麟军长为了表示诚意,特意将随行携带的大批军火转交给了周参谋长,并派部队护送返回冀中。

  程政委欢喜地说:“嘿嘿,这下咱们的实力足足可以翻一番!当然,这都是冲你的面子,哈哈!”

  郑卫国也跟着哈哈一笑,但他心里还有点儿疑虑,就是常凯申在53军北上的问题上表现的太友好了。这既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常的一贯作风。你能想象常同志在关键时候拉兄弟一把么?

  ps: 非常感谢书友120910160042492成为上个月的头号粉丝,非常感谢守岛人成为上个月的票王,非常感谢长空一啸成为上个月的第一评论员。同时也向所有关心支持本书的朋友表示感谢。呃,最后说一句,明天争取早点儿更,汗!

第三百一十二章 纵横之术

  “什么!”程政委大吃一惊,脸上堆满的笑容瞬间收敛,惊讶地说:“53军北上是委员长下的命令?不是他们自己要求的吗?”

  郑卫国摇了摇头,把赵参谋长的话复述了一遍。

  程政委喃喃道:“这就奇怪了!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易,常凯申怎么会有这么好心?就算是一心为国吧,那为什么不调53军南下参加武汉会战呢?不对头,我看这里面有文章。”

  郑卫国笑道:“呵呵,说实话我也没看明白。”

  程政委警惕地说:“看来常凯申是在下很大的一盘棋啊!”

  郑卫国点了点头,说:“嗯,不错!”

  ——————————————分割线————————————————————

  武昌珞珈山半山居,委员长官邸。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正端坐在客厅内,向常凯申汇报工作。宋小妹似乎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让吴妈前来招待,自己则跑到机场慰问凯旋的空军飞行员去了。

  常凯申翻阅着手上的文件,脸上的怒气越来越盛,渐渐黑得跟包公似的。突然,他唰得一下站了起来,一把矮桌上的文件全部掀到地上,面目狰狞,歇斯底里地吼道:“娘西匹!这还了得,这还了得,日本人没有赶走,gc党先要灭亡我们了……国将不国,国将不国!”

  其中一份文件恰好飘到戴笠脚前,标题上赫然写着一行猩红的大字“华北**各部被g党渗透概要”。下面列举了不少部队的番号。排在最前面的是第31军团(即原杨虎臣十七路军),郑胡子的97军也赫然在列。

  颇有些讽刺意味的是,这份报告中97军的“赤患”并非最严重,甚至连前三都排不进去。像孙殿英的河北游击支队粮饷和被服都是由八路军帮忙提供的,副总指挥邢肇棠是秘密党员。而石友三的69军内部也有大批gc党员在活动,其中甚至包知邓公这样的大佬。

  戴笠蹲下去把文件一一捡起来摞好,重新摆在桌上,劝道:“校长请息怒,国事坎坷,您更要保重身体啊!”

  常凯申怒气稍平。安抚道:“雨浓。这件事情你做的很好。党国是不会忘记你滴!”

  戴笠忙道:“不敢,为校长分忧是学生的本份。”

  常凯申满意地点点头,又指着文件上一个名字说:“这个人你有没有办法解决?”

  戴笠一看,见是第31军团军团长孙蔚如。有些紧张地说:“校长。除之不难。只怕政治影响不好。会有损校长威严啊!”

  常凯申叹了一口气,连声道:“我是知道滴,我是知道滴!算了。这个人暂时是动不得滴。”

  杨虎臣被迫“出国学习”,冯钦哉投靠中央,孙蔚如就成了十七路军唯一的领袖。他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极有可能导致十七路军哗变,那关中将不复为国家所有。而且川、滇、陕、晋、桂等军阀兔死狐悲,说不定还会搞出什么事来。所以常凯申虽然起了杀心,但权衡再三,始终不敢动手。

  常又把眼睛放到了97军上面,阴沉着脸说:“这个郑胡子也跟g党有来往吗?”

  戴笠点点头说:“是的,校长!郑卫国曾陪同卫立煌去过延安,该部同八路军也极为密切。据我们暗中调查,八路军有不少人在97军任职,而且地位非常一般。”

  常凯申气呼呼地骂道:“娘西匹!gc党真是无孔不入。你们军统里面有g党吗?”

  戴笠有些尴尬,涨红着脸说:“学生不敢妄言,但最起码我们军统是**最纯洁的组织。”

  常凯申生了一阵闷气之后又拿起一份文件,标题上写着“东北军各部近况调查报告”,讥讽道:“这帮北洋余孽又想闹腾什么!是想救出我那位拜弟张汉卿,还是想跟日本人合作回东北老家?”说着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目光中充满了鄙视的神情。对于东北军他是很瞧不上的,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打压。

  戴笠忙道:“都不是!校长,他们在秘密串连,想要打回东北。”

  咳,咳!常凯申被呛道了,连声咳嗽。戴笠慌忙走了过来替他捶背,关切地说:“校长,您没事儿吧!”

  常凯申喘了一阵,说:“唔,我没事!”然后突然笑了起来,说:“你刚才说什么?东北军想要打回东北?没想到你戴雨浓也会讲笑话了,哈哈……”

  戴笠见老头子心情好转,忙解释说:“校长,东北军此举虽然形同玩笑,但他们似乎是认真的。据学生调查,东北军各军之间暗流汹涌,近期必有大动作。”

  常凯申哼了一声,说:“幼稚!国家眼看就要灭亡了,还想打回东北?日本人不是那么好打滴!”

  戴笠赔笑道:“校长训示得对!”

  常凯申一边说,一边翻阅文件,突然惊讶地说:“东北军想去华北?想聚在郑胡子旗下?这怎么可能!他除了会打仗,半点儿根基都没有。少壮派和元老派谁会服他?这份情报是从哪儿来的,荒谬,简直就是荒谬透顶!”

  戴笠忙道:“不,校长!这份情报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我们已经通过多方渠道证实过了。事实上,这大半年来有不少东北籍或前东北军的将士自发地赶到郑卫国帐下效力。这也是他能从一个保安团起家,迅速发展到一个军的原因。”

  常凯申面色渐渐凝重起来,甚至显得有些焦虑,说:“竟有这等奇事!雨浓,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好是坏?”

  戴笠略想了一会儿,说:“学生认为各有利弊。而且利大于弊!首先是弊端,东北军本来有融入**的迹象,如此一来必然重归军阀一流,有损国家威严和军政统一。”

  常凯申点点头说:“嗯,所言极是。雨浓,你接着说。”

  戴笠恭恭敬敬地答道:“是的,校长。学生再说说这有利之处。其一,东北军若能奋力北向,能不能成功暂且不说,但起码能牵扯日军。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其二。gc党在华北的势力越来越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若是东北军能前往华北,一山难容二虎,必有争端。到时候国府居调停。将立于不败之地。”

  常凯申嘉许地点点头。赞扬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雨浓,你的见识又上了一层楼,可喜可贺啊!”

  戴笠忙低头道:“全靠校长栽培!”

  常凯申说:“栽培只是引路而已。能否成功还在个人努力。”勉励一番之后又说:“雨浓,你先回去加紧搜集情报。不光要盯住gc党和各路军阀,日本人那里也不能放松。”

  戴笠点点头说:“是的,校长。那学生就先告辞了。”

  等戴笠走后,常凯申伸手按了按墙上的电铃。侍从室主任林蔚忙匆匆赶来,问道:“校长,请问有何吩咐?”

  常凯申说:“马上通知军委会成员,今天下午三点在武昌阅马场开会。”

  林蔚建议说:“校长,下午日机还很猖獗,安全难以保障,不如改在黄昏如何?”

  常凯申点点头,说:“好吧,那就改到六点。通知所在汉委员,务必到场。”

  林蔚忙道:“是,校长!”

  当晚六点,晚霞烧得西方通红。军事委员会各位大佬们乘坐着小轿车先后赶到了会场,宪兵一团已经在附近加强了戒备。

  进入会场后,林蔚先将准备好的材料发放给大家。这些材料其实就是戴笠搜集到的那些情报。当然,常凯申还有其它的信息渠道,并不完全依赖戴笠的军统。

  军政部长陈诚一边随意翻看,一边问道:“蔚文,这次会议是什么议题?日本人又有新动作吗?”

  林蔚解释说:“不是日本人,是咱们的内部问题。”

  陈诚发现情报大多是跟gc党有关的,皱了皱眉说:“老头子又要对付gc党?现在清共恐怕不合适宜吧!”

  时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的何应钦是陈诚的政敌,故意跟他抬杆,讥讽道:“敢问陈部长以为该等到何时清共啊?”

  陈诚气呼呼地扭过头去,懒得理他。

  林蔚忙劝道:“两位何必做意气之争,况且今日会议并不涉及清共事宜。”

  何应钦好奇地问道:“哦?那你发这些g党渗透的材料做什么?是何用意?”

  这时候,门口的警卫突然立正敬礼,大声道:“委员长到!”

  屋内军官们一听,忙唰得一声站了起来。

  常凯申径直走向了主座,严肃地说:“诸位,今天找大家来只有一个议题,那就是如何防共、限共、融共,以三民主义融化gc党!”

  历史上国民政府最早提出 “溶共、防共、限共、**”方针要等到1939年1月21日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很显然,郑卫国穿越导致这一政策提前出现了。这是蝴蝶效应和历史惯性相互博弈的产物。

  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之后,军委会决定让驻守关中的孙蔚如第31军团全部离陕东渡,开赴晋西南抗日第一线,以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安全为任务。常凯申严令孙蔚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退过黄河,必须拼命死守。

  日本人为了打击常凯申的形象,特意制作了一幅漫画,相当有趣。这幅漫画画的是:坚守中条山的部队穿着破旧衣服,肩扛破枪,身上标有“杂牌”字样。在他们的前面是日本军队,后面是服装齐整、装备齐全的蒋氏嫡系军队,端着刺刀戳向“杂牌”的脊背。

  这幅漫画虽然是日军的宣传画,其目的是想挑拨中央军与杂牌之间的关系,但却把常凯申如妄图借日军之手消灭十七路军的阴暗心理刻画地惟妙惟肖。

  常凯申看到这副漫画以后大为恼火,为了安抚孙蔚如又下令将31军团升格为第四集团军,升任孙蔚如为集团军司令。

  除了第31军团以外,军委会也加紧对华北各杂派的拉拢,像前面提到过的孙殿英部,本来是游击队性质。这回特别授予暂编第五军的番号,并在不久之后改为新编第五军,成了正规部队。

  另一支和中g来往密切的69军也得了不少好处。军长石友三连跳两级,升任第39集团军总司令。常凯申还表示“华北之将来还要仰仗汉章兄”,意思是要把华北托付给石友三。

  陈诚佩服地五体投地,兴奋地说:“委座真是大才,只是轻描淡写就将g党的统战工作消弭于无形。”又好奇地问道:“华北各部仅以战力而言,首推郑胡子的97军,不知委座有何妙计?”

第三百一十三章 动荡的华北

  “委员长是啥心思俺能不知道?”万福麟金刀大马地坐在郑卫国的会客厅里,飞舞着胳膊,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想让俺跟兄弟你瞎闹腾吗?”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那前辈您是怎么想的?”

  万福麟长叹一声说:“东北丢了,华北也丢了,国家都快完球蛋了,还扯这些噶呼劲儿干啥玩艺儿?”他一把抓住郑卫国的手,诚恳地说:“郑老弟,中国经不起这样瞎扯腾了呀!”

  郑卫国点点头说:“前辈您说得对,再折腾下去咱们就真要当亡国奴了!您请放心,我郑卫国对天发誓,决对不会做有损53军的事情。以后贵我两军就是一扇门内的兄弟,有我一份,就有你们一份。咱们并肩战斗打日本,打回老家去!”

  万福麟嘿嘿一笑,说:“这些话不用对我说,跟全五(即53军副军长周福成)说就行了。”他见郑卫国一脸迷惑,解释说:“我想好了,等集团军正式组建就把53军交成全五。若是一切安稳,集团军副总司令俺也不想干了,早点儿退免得惹人嫌。”

  坐在一旁的副军长周福成大吃一惊,慌忙站了起来,说:“军座,您这是什么意思啊!咱们军上万弟兄可离不开您啊!”

  郑卫国也劝道:“老前辈,眼下正是为国杀敌的时候,您怎么能退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大伙儿以后还要仰仗您呢!”

  万福麟呵呵一笑。嘴唇上两片漂亮的大胡子一抖一抖的,摆摆手说:“你们就别往俺脸上贴金了。俺有多大本事,自个儿还不知道么?老了,不中用了,是该给年青后生们让路的时候了。”

  又开玩笑说:“郑老弟,跟你说句老实话。要是俺年轻十岁,那舍了这条老命也要跟小鬼子干到底;要是俺年轻二十岁,这个集团军总司令俺可不会让给你;要是年轻三十岁,呃,那也就没你什么事了。哈哈……”

  程政委打趣道:“老前辈说的是。往前三十年咱们司令还在娘肚子里呢!”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万福麟感慨地说:“英雄出少年啊!”

  不久之后,53军整军北上,与97军合编为第41集团军,总司令郑卫国。副总司令万福麟。参谋长李良荣。政治部主任康泽,参谋处长廖耀湘。本来自27年分共之后,**就很少设政治部。通通降格为政训处。但这两年不断有部队叛逃,军委会又在一些部队重新设置政治部,以加强监管。

  新组建的第41集团军下辖三个军,53军军长周福成,副军长由前参谋长赵锡庆接任,参谋长赵毅,为原109师师长;63军军长冯占海,副军长邓乃柏、参谋长阎明志,由前91师师部升格而成,人员未动;97军军长郑卫国(兼),副军长兼参谋长周益民(兼),副参谋长熊泰宇(兼),另有骑、炮、工、辎、医等技术兵种。

  按军委会之前的设想,并没有打算让91师冯占海部恢复军级编制,而是打算将张荫梧的河北民军整编成一个军加入41集团军。

首节上一节183/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