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108节

  他随即下令三营留守,以滞缓游击军的追兵,自己则率一营、二营前往八里铺增援山口,打算合兵一处,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

  刚子冲几名弟兄使了个眼色,突然大声喊道:“29军的弟兄们,不要给日本鬼子卖命了!是中国人的咱们就跟鬼子拼了!”

  早已安排好的弟兄们趁机鼓噪,跟着大喊道:“作回中国人,跟鬼子拼了!”

  三营长吓了一跳,说:“刚子,你们瞎喊什么?不要命了你!”

  刚子冷笑一声,大声叫道:“得了吧,三营长!团长可是让你断后,你还想活着回去吗?”

  三营长一听。立马不吭声了,留下来多半是死路一条,但让他领着弟兄们火线起义却又不敢。

  刚子鄙视地看了他一眼,干脆撇开营长发动了更加猛烈的宣传。在他的带领下,弟兄们一边大喊,一边偷偷跟相熟的袍泽联络,很快就把声势波及到了全团。

  胡团长大怒,喝骂道:“你们都是死人啊,还不把这个妖言惑众的逆贼给我拿下!”

  可是喊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动手。刚子是三营的,三营长当了缩头乌龟。其他人就更不会多事了。至于其他各营也不会贸然插手三营的事儿。因为在军队中捞过界太犯忌讳了。

  刚子见士兵们都不愿动手,心中大定,又大声喊道:“弟兄们,我已经跟游击军的孟司令员和33师的郑师长商量好了。反正之后想当兵可以继续当兵。游击军、33师都可以。不想当兵还可以发路费回家……”

  宫本参谋会的中国话不多,可战士们闹得这样,他要是再不懂就是傻子了。他并不是傻子。所以立即要求胡团长弹压。

  胡团长四下一看,只见士兵们都坐在地上懒得动弹,还有不少士兵甚至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看了过来。他也算久经沙场了,很快感受到一股压抑的气息,这就是传说中的杀气。

  这还怎么弹压?别说惩治倡乱的士兵了,就是想全身而退也不容易。想到这儿,胡团长的额头上顿时滚下豆大汗珠。

  副团长也发现大事不妙,忙喊道:“弟兄们,我和团座平时可没亏待过你们啊!你们可不能忘恩负义!”

  刚子一把扯下身上的军服,怒道:“没亏待过我们,这身狗皮是怎么来的?要不是你们把弟兄们卖给了日本鬼子,咱们怎么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胡团长忙道:“没错儿,我是带着你们当了伪军,可我那是为了给弟兄们一条活路啊!你们想想看,没有我向太君求情,你们能活到今天吗?”

  大伙儿一听,觉得好像是有些道理。当初要是硬撑着不当伪军,可不就是死路一条么?刚子见气氛有些松动,担心弟兄们会临阵退缩,就说:“那好,只要你领着我们反正,我们还认你这个团长!”

  弟兄们立马嚷道:“对!反正,打鬼子!我们不当汉奸!”

  团长急得满头大汗,他不想反正,一来他陷得太深,欠下不少血债,觉得已经回不去了;二来,他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而且家眷都在北平,一旦反正就要连累家人。

  刚子冷笑一声,说:“怎么?你还是想继续当汉奸?”

  团长忙道:“弟兄们,要不这样好了,你们想回**的,自个儿走人,我胡某人绝不拦着。可你们也不要逼我们反正,我们都是拖家带口的,不能连累家小。”

  刚子闻言一愣,他要是不答应胡团长的要求,那就只有拼个鱼死网破,别看这阵势挺大,可真要打起来未必是胡团长他们的对手。毕竟人家是团长,有少铁杆亲信。自己这一方没有高级军官支持,纯属一盘散沙。

  可要是答应的话,也不妥当。他们既然反正就需要一份投名状,就这么“和平分手”算是怎么回事?以后在**怎么见人?再说这种情况下,未必有很多士兵愿意跟他走,到时候把力量全暴露出来就更加危险了。

  于是,双方陷入了僵持当中,就看谁先沉不住气。

  宫本见状实在忍不住了,大声骂道:“八嘎,你们这群混蛋!胡团长,你为什么不杀掉这些乱兵?”

  一名弟兄闻言大怒,突然掏枪就打,连发三枪全打在宫本的胸腹部。宫本没想到伪军竟然敢冲他动手,一时不防,被当场打死。

  双方脑子的弦儿早就绷得紧紧的,一听到枪响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开枪射击。阵地上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混乱。

  一阵乱枪过后,团长、副团长还有几名强硬的军官全部被打死。并不是因为他们实力弱,而是因为刚子联络的人都是士兵或者基层军官,想要打军官的冷枪再容易不过了。而胡团长他们却很难分辨出谁是刚子的人。

  枪声来得快,去得也快。胡团长被打死之后。顽固派很快就瓦解了。二营长平时跟团长走得比较近,生怕也被乱枪打死,忙站出来呼吁大家停战,并表示愿意领着大伙儿反正。

  刚子知道自己威望不够,就同意让二营长担任代理团长。其他弟兄也没有意见,反正大部分人都是得过且过,没有什么长远打算。当一天兵吃一天粮就是了。

  一名弟兄还感叹道:“团座除了让我们穿上这身儿狗皮以外,对我们还算不错的。没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刚子哼了一声,没有说话。既然下定决心反正了,就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今天死的就不是胡团长而是自己这帮人了。

  “二营长。你说他们会怎么对待我们?”一名伪军军官小心翼翼地问道,脸上的神情有些惊惶不定。

  二营长苦笑一声,说:“我咋知道?要杀要剐,爱咋咋滴吧。谁叫咱们当了二狗子呢!”

  军官吓了一跳。说:“那。那咱跑吧!”

  二营长一脸不屑地说:“跑?你往哪儿跑,这里到处都是游击军,你还能跑到天上去?”

  就在大家人心惶惶的时候。一队日军突然从南边逃了过来。他们被331团一阵猛揍,死伤大半,只剩这么一点人逃了过来。

  二营长大喜,说:“投名状来了!弟兄们戴罪立功的机会到了,都跟我上啊!”说着还小心翼翼地看了刚子一眼,看他是什么态度。

  刚子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了,啐了一口唾沫,抄一杆马四环就冲了上去。这伙儿日军正大呼小叫地让伪军上前顶住,没想到却是死神上门。一个个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战士们给乱刀捅死。

  过了一会儿,熊处长领着一队人马追了过来,见伪军已经反正,逃掉的日军也已被消灭,心中大喜,忙夸赞了他们几句。

  刚子忙对熊处长说:“长官,卑职斗胆问一句,您打算怎么处置我们这些人?”本来这话应该由二营长来问的,毕竟他才是代理团长。可他心虚,就撺掇刚子来问。

  熊处长说:“你们自己有什么想法?是想继续当兵,还是回家种地?”

  刚子老实说:“有的还想上阵杀敌,还有的不想受这份儿洋罪了。”

  熊处长点点头,说:“既然你们已经火线反正,我们也会信守承诺。愿意当兵的,都可以留下来,以后就是我们33师的一员,不愿当兵的,发放路费回家。”

  刚子大喜,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忙连声道谢。

  熊处长又说:“眼下国难当头,正需要我辈出力,你劝劝弟兄们,尽量多留下来一些人!”

  刚子忙满口应下,又请熊处长派人点编队伍。点编之后,就算是自己人了,再卸磨杀驴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熊处长也知道他们的心思,所以爽快地答应下来。

  等这边忙活儿玩,331团和游击军也从南北两面围了过来,孟司令员和段双虎见到伪军反正都非常高兴。一名游击军军官感到不解,说:“司令员,政委,留着这些白脖子干啥?不如一刀宰了算逑!”

  政委心情极好,主动解释说:“兵法上说破军为下,全军为上。能够让一个团的伪军火线起义,可比歼灭一个团的意义要大得多啊!”

  孟司令员笑道:“不错!走,我们去八里铺看看,看段旅长抓了多少鬼子。”

  另一名军官很不服气,说:“就那个火烧将军?嗯,我看也打不了多少。”正说着,他一抬头突然发现前面押了十几个日军俘虏过来。缴获就更不用说了,光各类火炮就有上十门之多。

  段双虎春风得意,笑道:“孟司令员,幸不辱命,敌军已被尽数歼灭!”

  孟司令员大喜,说:“全歼?”

  段双虎说:“是的,一个都没有跑掉!”又笑道:“怎么样,没有白吃您的驴肉火烧吧!”

  孟司令员听了大笑,说:“当然没有,一百头驴换一千个鬼子,值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胜利之后

  战士们打扫完战场归来,天色已然大亮。河间城中的百姓和附近各村庄的乡亲们小心翼翼地扒开窗户或者是门缝,想看看外面究竟怎么样了。

  说实话,昨天后半夜的激战可把他们给吓坏了。特别是呆在城内的百姓,听着起花炮呼啸而来的声音,一家人都吓得躲在炕上瑟瑟发抖,生怕把他们连同鬼子一块儿炸了。

  城外的百姓多少知道一些情况,可他们也害怕,主要是担心孟司令员打不下河间,毕竟前几天日军的强大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河间城要是让日本人给占了,天天跑出来祸害乡邻,附近村庄的百姓可就没法活了。

  因为战士们都追鬼子去了,街面上静悄悄的。大伙儿看着空荡荡的大街一时不知所措。好在河间县抗日政府的工作人员很快开始沿街敲锣,边敲还边喊道:“乡亲们,不要害怕,都出来吧!孟司令员已经带人把鬼子赶跑了!”

  乡亲们把脑袋探出来看了看,见果然是县政府的人,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年轻人开始大声欢呼起来,有的还闹着要参军。这几天他们可算尝到亡国奴的滋味儿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搏!

  婆娘媳妇又是欢喜,又是埋怨,说:“多亏孟司令员把鬼子赶跑了,不然可遭罪哩!哎,就是不该把咱儿家的屋顶也给炸坏了,这万一要是下雨可咋办?”

  昨天晚上发射的起花炮有不少落在居民的房顶上,威力虽然不大。但是炸断几条檩子还是不成问题的。不少人家都因此受了灾,好在手榴弹没有什么穿透力,没有给居民造成什么人员伤亡。

  老爹开心地抽起水烟来,斥责说:“只要能把鬼子赶跑,几条檩子算个啥?小三儿,去你二叔家找两块木料,呆会儿就把屋顶修好!”

  小三儿犹豫了一下,说:“爹,俺想报名参军!”

  才过门的小媳妇一听就红了眼,可是又不敢阻拦。只得向婆婆求助。婆婆也舍不得儿子。一瞪眼,说:“不许去!秀儿刚过门,你就把她丢下不管?”

  小三儿生气地说:“你们思想就是落后!你不去当兵,他不去当兵。我也不去当兵。鬼子来了谁把他们赶跑?谁来保护乡亲们?”

  老爹咳嗽了一声。说:“想去你就去吧!”

  婆婆一听急了,说:“三儿他爹!”

  老爹佝偻着腰站了起来,说:“我这身子骨还可以再干几年。家里有你和秀儿操持问题不大。孩子大了,想走就让他走吧!”

  三儿扑通一声给二老跪下,说:“二老在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不能常伴膝下,就此报国从军去也!”

  他这几句话是从戏文儿里面拼凑出来的,觉着好玩儿才说出来。自己觉得挺有范儿的,可婆婆和媳妇听了却忍不住转过头去偷偷摸起眼泪来。

  老爹说:“三儿,你九叔在游击军第一路第二团当营长。你去他那儿吧,多少有个照应。你们叔侄俩儿也好互相帮衬着点儿。”

  三儿眼珠子一转,说:“爹,俺不想去九叔那儿,俺要去火烧军!”

  大家一听顿时傻眼了,心想你参军到底是为了打鬼子,还是想吃驴肉火烧啊?

  三儿一看大家的神情就知道误会了,忙解释说:“你们是不知道,这火烧军能吃也能打。俺刚才出去打探的消息时候就听人说了,孟司令只是把鬼子赶出城,真正把鬼子消灭干净的还是人家火烧军!那仗打的,啧啧!真是没话说!”

  秀儿一听到火烧军三个字,忍不住噗嗤一笑,又幽怨地看了三儿一眼。心想这才结婚几天你就要去火烧军,把俺一个人丢在家里这日子可怎么过?

  三儿看见秀儿的娇俏模样心软了一阵子,但是一想到以后可以杀敌报国,这血又热了起来。好男儿志在四方,怎能老窝在家里陪媳妇呢?

  老爹吧嗒吧嗒抽着水烟袋,脸上的皱纹仿佛深了许多。他突然猛烈地咳嗽起来,咳得背都驼了。

  三儿吃了一惊,忙过来扶住老爹,说:“爹,你怎么了?”

  老爹叹了一口气,说:“三儿,爹也知道火烧军,听说人家才是正统。可他们以后是要南征北战的,不一定还回冀中来。你去了游击军,说不定还有机会回来看看;要是去了火烧军,想回趟家就难了!”

  婆婆一听,忙道:“他爹,那哪儿成啊!三儿,你就听你爹一句,就去你九叔那儿吧,啊!在哪儿当兵不是打鬼子啊!”

  三儿一听有些不高兴,低着头就出去了。在他想来,要当兵当然是要在最好的部队当最好的兵。放着好好的火烧军不去,去了游击军以后咋当英雄?可他又不忍让爹娘伤心,只好闷着头走了出来。

  此时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到处都是欢庆胜利的人群。有扭秧歌的,唱大戏的,刷标语的,还有女兵打着快板搞宣传的……三儿看了一会儿,高兴地咧着嘴直笑,也跟着大伙一起热闹去了。

  在城门口,河间县抗日政府正在组织民众搞一个光复仪式。各街道的干部、积极分子,还有青年学生开始打着小旗到南门欢迎游击军和331团进城。

  城内城外的乡亲们闻讯也赶了过来,他们是真心感谢子弟兵赶跑了日本鬼子。当然,这年头群体活动不多,过来凑热闹的也大有人在。除了普通的老百姓以外,还有附近各方势力的探子。

  河间一战给周边势力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他们中间有不少人一直瞧不起游击军,认为不过是游击队,打不得仗,抗不了日。可这回硬是从鬼子手中夺回河间城,着实晃瞎了他们的钛金狗眼,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游击军的关系。

  像河间一带的一万多名联庄武装不接受游击军的领导,派人去争取也被赶了回来。可是河间一战之后他们就服气了,很快接受了整编,壮大了抗日的武装。

  这一仗不仅打出游击军的威风,粉碎了敌人打通平大公路的计划,更鼓舞了冀中军民的抗日热情,孟庆山司令员和河北游击军的威信空前提高。冀中的父老们都盛赞将士们的英勇顽强,什么“游击军不能抗日”的论调烟消云散,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出头的日子。

  以往对游击军颇有敌意的士绅也转变了态度,纷纷抬着大批慰问品探望部队。经此一战,游击军的内外环境都好了许多,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孤军奋战的局面了。

  孟庆山司令员和郑卫国一行骑着刚缴获的东洋大马进城,马头上还戴了一朵大红花。河间的乡亲们在城门口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踩着高跷,打着标语,热情地欢迎两军将士进城,这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街头的老大爷大娘乐得合不上嘴,到处讲着我军英勇杀敌和鬼子的狼狈形象。其实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亲眼看到战争场面,有的是听别人讲的,有的干脆凭自己的想象说的。乡亲们也知道他们说的不靠谱,可就是喜欢听。

  看着城内热闹的景象,段双虎兴奋地说:“这河间可真富庶啊,比起南宫、肃宁又要高出一大截!”

  游击军政委高兴地说:“那是当然!这河间城历史悠久,从东周开始距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了。历代均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

  郑卫国听了有些感慨,又有些惋惜。此地可谓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多么好的国土啊,可惜很快又沦丧于外敌之手。单靠游击军是不可能守住河间的。日军现在是没有腾出手来,一旦武汉沦陷之后,就要调过头来对付这些敌后武装了。

  至于郑卫国自己也不可能常驻冀中。完成了天津的物资计划后,他就会回师冀西,然后转战河南,再以后就是一连串的围剿与反围剿,回到冀中的机会恐怕就不多了,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几天之后,天津的日伪电台通过广播对山口大佐极其部下进行哀悼:“皇军山口联队在河间与敌酋孟庆山部激战,取得赫赫战果。支那军又调来10万余人助阵,山口大佐寡不敌众,不幸为圣战捐躯……”

  有趣的是,身处延安的太祖恰好听到了这条广播,还笑着说:“10万人啊!就算没有那么多,也得有三五万人吧……”

  由于八路军各部均在猛烈扩编,就连太祖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因为今天统计的数据报上去后,很快就会被新的数据所取代,毕竟每天都有大批的地方武装被收编,前来参军的也非常多。

  朱老总听说之后,想了一下感觉不对,说:“主席,孟庆山部几乎都是新兵,怎么可能全歼山口联队?”

  主席解释说:“是郑胡子帮忙打的,不过河间城是孟庆山独自拿下的!”

  朱老总看了看战情通报,高兴地说:“孟庆山这一仗打得漂亮!游击军成军时间还短,假以时日,一定会是一支劲旅!”

  主席不住地点头,欢喜地说:“嗯,鬼点子不少,有勇有谋,不愧是老红军!”

首节上一节108/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