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大中华 第127节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中华帝国不但没有退回长城以南,而且在草原北疆上筑城防守,竟然要把蒙古人的祖先之地全部襄括进去,几位部落的王爷们得到牧民带回来的讯息后,先是不相信,接着又是勃然大怒,他们重新聚起了捕鱼儿海附近所有的牧民,得到了数万战士,想杀回蒙古大草原。

他们的大军行进到鄂尔浑河畔,眼见就要进入大草原,这些王爷们最后还是颓然的下令大军返回,在各种信息的传递下,他们知道中华帝国那无可匹敌的先进武器有多么的可怕,眼前的这几万人马几乎是蒙古各部所有的男丁,一旦失败,蒙古人东部部落联盟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加上各位汗王和王爷们的心并不齐,他们不敢冒这个险。

多次的退却,让各个部落对周边的小部落的控制力大为下降,许多小部落趁势脱离他们的控制开始投奔中华帝国,而敖汉、奈曼也渐渐开始对喀喇沁部有离心之意。

只是随之而来的中华帝国大军的扫荡让蒙古各部渐渐又聚到一起,因为敢于返回攻打中华帝国占领的蒙古大草原的各部无一不被中华帝国大军剿灭,中华帝国的大军还数次出动,他们直接来到了捕鱼儿海,开始对附近的蒙古人扫荡。

中华帝国的军队每次扫荡出动的都是一个军以上的清一色的步枪骑兵,分成多路包抄,纵使聚起所有的蒙古人也不是中华帝国的哪怕是一个旅的对手,蒙古人只得在中华帝国的大军追击下拼命逃窜,好在铁路还没有修到这里,在漫长的路途上靠着马车拉的一些补给让中华帝国的大军的补给不易,一旦越过捕鱼儿海就不得不返回,这才让蒙古各部有了喘息之机。

开始的时候,虽然中华帝国大军有飞艇,但是架不住人家使用的探查情况的老鹰也不少,中华帝国的大军每次都抓不到蒙古人的主力,只有剿灭一些消息不便的小部落,得到的牛羊连给大军打牙祭都不够,不过,在间谍的传递消息下,中华帝国的高层们也看到看似劳民伤财的举动对蒙古人带来的麻烦远不止损失掉一些牲畜那么简单,每年为了躲藏中华帝国的大军扫荡而进行的搬迁,让蒙古人的婴儿大量死亡,牲畜不得繁殖,使得蒙古人丁数人之后不但没有增加,还而有越来越少的趋势。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并不怕搬迁,但他们再不怕搬迁也无法忍受得了在搬迁时被敌人追击的情形,夏秋两季捕鱼儿海附近正是水草繁茂的地方,蒙古人在这片丰美的草场却是心惊胆战,谁也不知中华帝国的大军何时就会出动,唯有进入冬季才会安心一些。

只是今年这个冬季也不安全了,伴随着中华帝国的那些开拓团的小股兵力摆脱了补给的麻烦,完全是以战养战,只要不是大雪封路,完全可以作战,这才打了蒙古各部一下措手不及,尤其是四个最大的部落汗王都误判了形势,在长江双团的第一波打击之后没有及时迁移,反而聚起各部的战士想给那长江双团来一个教训。

准噶尔部与喀喇沁部、教汉和奈曼四部的这个决定也得到了蒙古各部地全力支持。毕竟现在是冬天,越往北越寒冷,去年中华帝国的大军出动迫不得已才会迁到北方。但在冬天还是要回来,现在没有理由为了一股小部队就落荒而逃。

结果一场惨烈的大战下来,聚起来的蒙古战士损失了两万三千多人。众位蒙古王爷才知道自己又错了,而且错得厉害,他们面对地不是一支小股部队,而是二三百支小股部队,或者更多,他们的武器虽然没有正规军那么厉害,但是聚集起来也有**万人马,一场惨败,让蒙古人好不容易筹牢来的元气大伤,只得在冬季再进行迁移。

蒙古人在冬季被迫向北再迁移,所有的蒙右部落加起来还有二十几万人。这二十几万人如果聚在一个地方等于是找死,联成一个整体地蒙古人只好再次脱离,分开来进行北迁。

最强大的准噶尔部得以优先选择,他们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而喀喇沁部他们部落则第二选择沿着安加拉河前进。

两万多人在茫茫雪地里行走,一旦迷失方向不能及时找到宿营地,携带地干草消耗完了,就是有再多地牲畜也无用,喀喇沁部的王爷们考虑到走这条路有安加拉河指明方向,他们觉得走这条路无疑是最可靠不过,而且那里还盘踞着去年曾经同盟过的罗刹军,那些罗刹军虽然有些贪财,但是也曾经与他们并肩与中华帝国的那些部队交过战,而那些罗刹军手里有燧发枪,虽然他们也被中华帝国的军队打的打败,但是足以说明那些罗刹兵算是他们的同盟了。

更重要的是安加拉河下游大拐弯处就有纵模上千里的草场,虽然现在草场已经枯死,没有什么营养,仅可以保持牛马等牲畜不被饿死,但这已经够了,只要苦挨到明年开春,水草自然会长起来,牛羊又可以在草原上欢叫。

虽然部落的首领们和王爷们给部落的人们许诺出了那美好的未来,但是一路的艰辛有谁知道,数以万计和更多的想活下去的蒙古人不是背叛了部落返回投奔那中华帝国去,就是倒下去而死亡,整整两万多人,在茫茫雪原上曲折的前进了数千里之后,剩下了不到一万人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喀喇沁部与俄罗斯人的冲突

经过近一个月的雪里行走,喀喇沁部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眼前不再是一片雪白的景色,而是呈现出一片枯黄,失去养分的草料铺伏在地上,显现出一片肃杀之色,可是眼前这些枯黄的草料却是喀喇沁部最后的希望,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这里是夹在安加拉河和勒拿河支流的平原,两条河流的水源滋润着这片地球最靠近北极的丰茂的草场,加上这里又有山峰遮挡了寒流,才不会被大雪完全覆盖,即使是最冷的时候,草上面的雪也不会太厚,马和牛羊都可以自己拨开干草上面的积雪垦食干草,让他们有了一线生机。

喀喇沁部在迁移中每天都有人死去和逃跑,曾经数十万人的部落,现在也只剩下了八千余人了,他们所带的干草也在路上也几乎全部用光,虽然部落的每一个人都疲备不堪,牲畜也好象随时都会死去,但是他们现在无疑是得救了,靠着这些雪下地干草他们的大部分牲畜足可熬过这个冬天。

他们那些早已饿急了牛羊们都开始大口大口的垦起了地上的干草,一向挑食的战马也顾不了许多,对地上的干草嚼得津津有味,喀喇沁部的男女老少齐动手,开始安营扎寨。

几天之后,喀喇沁部的战士总算恢复了一点元气,部落首领们开始派出斥候出去查探整片草场,不过,斥候带回来的消息让整个喀喇沁部紧张起来。

因为一向不建设城池的罗刹军竟然在离安加拉河不远百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据点,并打算在哪里筑城,一旦他们在那里建设的城池,那些贪婪无比的白色的长毛大猩猩们肯定会与喀喇沁部起冲突的。

西伯利亚汗国就是被俄罗斯人灭亡的,而所有蒙古人都记住了俄罗斯人的那些勇悍残暴的在食物不短缺的时候都要吃人肉的哥萨克骑兵们,在十几年前,俄罗斯人只是在通古斯河附近,几年前他们就到了安加拉河,但是大多都是抢那些原住民的东西后就走了,而且遇到他们这些大部落还表示的比较友好,在付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那些俄罗斯军队还帮助他们攻击南方尾随来的小股中华帝国的骑兵部队,没想到这么快他们就要在这里建立城池了。

也许中华帝国的大军可怕,但俄罗斯人也不弱,蒙古人曾经统治俄罗斯数百年之久,从推翻蒙古人统治时开始,对待蒙古人,俄罗斯人从来没有软弱过,大贵族被屠杀殆尽,小贵族和普通的平民则被赶出了城池,流入农村,成了俄罗斯贵族世代的农奴。

当然,这些和喀喇沁部没多大关系,俄罗斯人推翻的是金帐汗国,屠杀的也是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后裔,但并不表示俄罗斯人就会真的对喀喇沁部另眼看待,俄罗斯将所有蒙古人的后裔都称作鞑靼人,对待鞑靼人,俄罗斯的人在一般情况下会一视同人,当然在不敌的时候也会利用他们,去年的时候就是获取了那些鞑靼人的大量财物后与遥远的南方来的拿着更加先进的火枪的一千多骑兵的军队打了一仗,当然最后发现南方的部队很是厉害,在鞑靼人与他们军队的合击下,他们还是败退了,但是那些南方远道而来的军队也算是惨胜,冻伤了好多人还死伤了不到两百人,他们最后还是由于战利品的众多加上伤亡惨重而撤退了。

但是现在,俄罗斯人也没有料到这个寒冷的时候会有一支蒙古人的部落会迁过来,几天的时间他们在这里已经新建了不少房屋,如今都躲在温暧的房中取暧。

俄罗斯人的部队不超过三百人,喀喇沁部的老弱几乎都死光了,虽然只有八千人,却可以凑起至少四千战士,以四千对三百,总可以打赢,所以喀喇沁部很是放心的没有任何动作,他们想着对方一定能看到他们的强大,而与去年一样相安无事,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们也为战斗和防御作了一些准备,在部落的靠近正在修建俄罗斯城池的地方大约十里地修建了一个哨所,还安排了人防卫,当然之所以在那里修建哨所,就是因为那里还聚集着不少牛羊吃那里的干草,哨所的人一边保护放牧的人马,一边防卫着俄罗斯的人。

这股占据安加拉河与勒拿河之间草原的俄罗斯人正是来自于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是早期最眦连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大贵族,早在半个世纪前,当时的俄国沙皇就召集斯特罗甘诺夫家族首领,询问边境形势,并授权他们抵挡西伯利亚汗国。

斯特罗甘诺夫家族遂在西伯利亚汗国近处构筑工事堡垒,招募军队,添置武器,伺机侵占西伯利亚汗国。1574年,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接到沙皇命令,准许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在乌拉尔山东侧-鄂毕河及其支流图拉河、托博尔河和额尔齐斯河等地建城募兵,就此俄国将其势力直接扩张到西伯利亚汗国境内。

斯特罗甘诺家族秉承沙皇旨意,多次进犯西伯利亚汗国,与西伯利亚汗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只是斯特罗甘诺家族的武力还不够强大,只得另求援军,1579年,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派人与曾被沙皇处以重刑的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联系,鼓动他入伙,去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为沙皇拓殖疆土效劳。

有了哥萨克人的帮助,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对西伯利亚的入侵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们在西伯利亚伙同哥萨克人抢占了最多的土地,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凭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壮大,也使他们对西伯入亚的入侵力度越发加大。

其实俄罗斯人重心此时并不在西伯利亚,那西面才是他们地目标,他们梦寐以求的就是打开西面的出海口,只是他们合并乌克兰之后,领土地扩张引起了各国的不满,波兰和土耳其向俄罗斯发动了战争,而北欧第一强国瑞典也对这个新崛起的俄罗斯报有戒心。

波兰人甚至打到了俄罗斯地首都莫斯科,他们还给俄罗斯重新扶植起来一个傀儡沙皇,后来波兰人虽然被俄罗斯人赶了出去,但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尤里克王朝的绝嗣,统治俄罗斯七百余年地王朝灭亡了。

如今波兰人已赶出去近四十多年,西边地乌克兰俄罗斯早已控制住了,却已无法再向前一步。与西面入侵的难度相比,俄罗斯人对东面的入侵却异常顺利,在崇祯时期就有俄罗斯人试图远征中国的东北,这些俄罗斯人人数很少,大多数是冒险家、罪犯和哥萨克人,还有象斯特罗甘诺家族这样得到沙皇授权的大贵族。

短短数十年间,这些俄罗斯的冒险家、罪犯和哥萨克人越过了乌拉尔山,为沙皇取得了叶尼塞河、勒拿河、楚科奇半岛的广大地区,几乎将西伯利亚大半部分都划入了俄罗斯的版图,面积多达近千万平方公里,只不过现在由于变数还不稳固罢了。

要知道俄罗斯立国时,国土面积只有二百八十万平方公里,就知道这些冒险家、罪犯和哥萨克人对俄罗斯的贡献有多大,如果没有抵抗,俄罗斯的罪犯、哥萨克人和冒险家们将会沿历史地轨迹,就正在前几年便能将西伯利亚一千万平安公里的土地大部占领,并侵入中国的黑龙江流域。直到与满清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才标志着俄罗斯对的扩张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和满清签订了条约,沙俄南下的扩张虽然暂时停止,却没有放弃东进的脚步,1695年雅库茨克督军派哥萨克到阿纳得尔堡.其中一部分人于次年到过堪察加半岛97年初,哥萨克五十人长阿特拉索夫集结一百二十人的队伍前去征服堪察加半岛,在这里与当地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之后建立了上堪察加等城堡,并派人守卫。到一七一一年,整个堪察加半岛被征服,并入俄国版图。俄国在占领了东北亚和堪察加半岛以后,又加紧了向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挺进。

沙俄东进主要是靠着西伯利亚的长川巨流,沿着纵横交错的大河小溪,从一条河流驶入另一条河。在两条相近的水、河流中间的地带,俄国人称之为连水陆路。冬季则可涉冰而行。连水陆路可以缩短许多路程。

崇祯初年,俄国人已经占据了叶尼塞河中、下游和上游部分地区。并建立了叶尼塞克城,并以叶尼塞克城为据点,继续向东,向南进发,这部分俄罗斯人正是来自于叶尼塞克城。

安加拉河是捕鱼儿唯一的出水河,而流进捕鱼儿海的河流高达三百三十六条,如果蒙古人还占据有蒙古大草原的话,对于安加拉河的下游是不屑一顾的,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只在捕鱼儿海附近,有时也会到安加拉河下游放牧,但这种情况极少。

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了,先是满清没有拿下中国,他们和蒙古被迫在北方阻挡住了沙俄的南下,后来又有了中华帝国的插手,中华帝国将蒙古大草原牢牢占据住了,而不愿意投靠中华帝国的残存的蒙古人只能以捕鱼儿海为中心活动,为了避开中华帝国大军的扫荡,有时候他们也不得不到下游放牧,安加拉河也就成了蒙古人常去活动的地区。

俄罗斯人虽然勇悍,也有蒙古人没有的燧发枪火枪,但人数实在是太少,西伯利亚如此广袤的地区,进入的俄罗斯人连同普通百姓,不超过三十万人,叶尼塞克虽然是最重要的城池,人数也比不上中华帝国最边远的草原城,他们的军力只有五千余人。

经过了多年的战争后,残存的喀喇沁、敖汉、奈曼蒙古三部合起来还能聚起上万人以上的战士,对于俄罗斯人讲,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西伯利亚的土地还很多,其他地方的土族和蒙古人比起来,军力远远不如,所以他们还不愿意现在得罪蒙古人。

当初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只率领了八百四十人的队伍就前往征讨西伯利亚并取得巨大成功,就说明了俄罗斯人的幸运,也说明了俄罗斯人口的多寡,他们不可能现在与明显比张华汉曾经在的那个时代人数多的迁移北上的蒙古人有更多的冲突。

哥萨克的首领带着他们那世界有名的军队沿水路前进,经过楚索瓦亚河,翻越乌拉尔山,跨越谢列布良卡河、塔吉尔河、图拉河、托博尔河,最后侵入额尔齐斯河。并在一年后,攻占了西伯利亚汗国首府卡什雷克。

为此叶尔马克得到沙皇的赦免,为表彰他们地行动还颁发了大量薪饷,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提供了武器也受到鼓励,得到两座城池的奖赏,而且除了人手一把火绳枪外,还给他们装备了一些西方欧洲生产的先进的燧发枪,但是要让他们现在对付数以万计的蒙古军队尤其是那有时候也会迁移来的经过了中华帝国的大力打压后还拥有四万大军的准噶尔部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俄罗斯上下都认为此时并非是和蒙古人硬碰的时候,导致俄罗斯人还没有建立上雅克萨城和尼布楚城。

为了躲避中华帝国大军地进攻,去年的夏秋两季就会有大批蒙古人到安加拉河下游放牧,今年的情况却很特殊,中华帝国在去年刚刚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当然除了台湾、新疆和西藏,中华帝国对军队进行了大整编,尤其是将民兵改制,所以他们并没有像去年一样在夏秋两季派出大军进攻蒙古人,使蒙古人可以安心在捕鱼儿海附近地草场上放牧。

俄罗斯人到了夏季还不见蒙古人的来到,得到消息地叶尼塞克城总督阿达曼一沃尔认为机会已经来临,忙派出人对安加拉河进行探路,并在草原地中间选取了合适的定居点,开始建城,取名为乌斯季库特,沃尔相信。只有乌斯季库特城一旦建好,第二天的夏天就是蒙古人到来也是无可奈何。

只是要完成一个城池夏秋两季显然不够,沃尔派出的人员日夜赶工,还是没有在冬季之前完成乌斯季库特城的建造,在那寒冷的冬季是不能继续建造城池的,他只得先撤走了工人,派人守卫这里,到了明年开春天气稍暧的时候就可以重新开始建造,沃尔也并不对现在还没有完成的乌斯季库特城担心,只要多派出奴隶,还是可以赶在明年夏季蒙古人来临之前建好城池。

喀喇沁部现在也有麻烦,他们虽然有四千人,但是战马已不堪使用,如果勉强骑马作战,恐怕只能把自己地战马累死,一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只能转职为步兵,对他们来说极不适应,如果被俄罗斯人现,有了防备,即使最后能攻下了俄罗斯人的据点,也会让喀喇沁部死伤惨重。

为稳重起见,除了必要的斥候,喀喇沁部的王爷首领们严禁所有的人和牲畜接近俄罗斯人十里以内范围,俄罗斯人从未想过蒙古人会在冬季来到这里,而蒙古部落也没有人愿意在大冷天跑到俄罗斯人的城池跟前去查看或放哨,经过了十几天时间的相安无事,喀喇沁部的人也渐渐的失去了警惕。

对于在乌斯季库特城守卫的库尔科夫斯基来说,这次来的蒙古人是个大肥羊,现在其他的蒙古部落都没有来到这里,这里就有他们一支孤独的部落,最重要的是,库尔科夫斯基以为十里外的那个蒙古哨所里就是那个部落的全部人马,那里只有几百蒙古人,而得到消息的叶尼塞克总督阿达曼一沃尔也没有告诉他蒙古人实际的情况,一切情报表明了这是只肥羊,不知道对方的二百里外的主部落的消息让他的心很是痒痒的,他决定了一个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的事情,这次他要来一次大的抢掠,为此,库尔科夫斯基在没有禀报叶尼塞克总督阿达曼一沃尔的情况下就直接派出手下那三百名火枪手组成的军队突袭蒙古人的部落。

喀喇沁部休整了十几天后,在黑夜漫漫的大地上虽然没有大雪纷飞的景象,但天气照样寒冷,一入夜,气温往往下降到零下二十度以下,喀喇沁部距离俄罗斯十里外的那个放牧场的岗哨也没有加派人手,这个季节他们要防备的只是野兽,牧场的营帐外面都围上了栅栏,野兽并不能进入,既然如此,那还派什么岗哨。

只是这栅栏能防野兽却防不了人,大门被俄罗斯人悄悄的打开,竟管俄罗斯人已是尽量小心,但还是在黑夜中发出了难听的吱吱声,所有的俄罗斯人连心都要跳出来,只是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嘟嚷声,就又安静下来,那些守卫着牛羊酣睡的蒙古人只认为是风吹的声音。

首节上一节127/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