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战918 第400节

除了潜艇已经具备了作战能力,再搜集一些辅助参数就可以定型批量生产外,还有董库需要的登陆舰,气垫船,和董库需要的小型步话机。

登陆舰是比较简单的,当初只是因为董库要求的发动机的功率,和螺旋桨的排水量,还有传动轴的扭力无法解决,也是生产出了舰身和其他附属部分,但无法下水航行。在发动机解决了后,钢材的合金技术提升,解决了所有问题,也在今天下水,完成了测试。

至于气垫登陆船,也是在昨天下水,今天完成的所有测试。

这里,最让董库高兴的还有步话机。步话机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已经做到了可以覆盖范围五公里,并且频道,多个步话机同时通话的技术,只要解决了董库所需要的耳麦式小体积,并增加功率,覆盖范围再广一点,就可以生产了。

有了冷战时期才解决的步话机,董库相信,他的特种兵将无敌于任何国家,将无往不利。

另外,董库所需要的几样特种兵辅助物品也有了眉目,等解决了电子方面的难题,就可以试制了。

还有一样最重要,那就是火箭炮。

海岛上在那些科学家纷纷到位后,集中了数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经过两个月的研究,解决董库给的参数问题,终于,第一支火箭弹成功的飞出了炮管。

这款根据六零四火箭炮研制的肩扛式火箭,将解决铁拳直瞄距离太近的弊端,以现在额的助推动能,在三百米外,都可以击中目标,并摧毁。等解决了助推火药的最后难点,这款火箭将会可以达到六百米的射程。

还有一样东西是董库期待的,那就是直升机。

直升机在当初不是没有人设想,而是无法解决螺旋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和扭力平衡,而董库是给的直接参数,科学家们只要解决现在生产技术达不到的材料和发动机即可,而这些,在系列发动机制作出来后,直升机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

董库之所以研究直升机,实则是因为现在没有超视距锁定打击能力之前,空中缠斗,战斗机比不上灵活的直升机,毕竟这时段的战斗机飞行速度太慢,并不比直升机快,甚至还不如。

这些将在几个月后投入生产,海岛正在建设相关的生产厂,相信三四个月后,第一款武装直升机就可以面世了。至于攻击机,轰炸机的研究,董库一样没放松。研究直升机也是给其他国家一个发展误区,等董库的直升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其他国家纷纷投入研究的时候,对于航速更快,攻击更犀利,适合大战争的战斗机就会滞后。而将来,没有导弹的直升机将会淘汰,成为局部战争的猪脚,退出大战争的舞台。到那时,他们再回头研究战斗机,就已经落后了。

董库在这段时间已经相信,他能够主导或者改变部分历史运行的轨迹,但大方想法确不会变,所以,他要做到为落后中国挤出时间的举动,让中国在赶走侵略者后,有足够逇时间迎头赶上列强的发展速度,整体工业革命提升。

这些武器的的出炉,董库惊喜之余,被老毛子逼迫进行消耗战的郁闷一扫而空,他已经预见了再有两三个月,他的坦克出来,直升机面世,将会给老毛子和日本一个什么样的惊喜,他将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把老毛子赶出亚洲,把小日本打残,或许,建立一个东京省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此时的董库并不知道,他没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他的计划了,因为,历史已经有了变动,车轮即便不停,但变数已经出来了,而且将是他难以预料,难以掌控的变化……

第308章 风云巨变

ps:鞠躬感谢总想变脸童鞋投来的两张宝贵月票,拜谢拜谢!!鞠躬感谢轮回9童靴的打赏,拜谢拜谢!!!

董库一直坐镇蒙古境内,那些迁徙大军的山后以及安置都交由了柳败城的管理机构。人潮虽然汹涌,倒也还算平静,没有因为人口的大量涌入而乱套,反倒是分批安置,画片而居,让荒原上出现了少有的喧闹。

此时,鄂伦春族在雁窝岛已经迁徙,他们赶奔了大兴安岭,回到了家园,分散开,回到了旧有的居住地,恢复了之前游猎的生活。但莫日根作为名义上的鄂伦春族领导者,他接受了董库的建议,要求这些分开的族人定点居住,并进行粮食的耕种准备,渐渐放弃游猎生活。

安定下来的鄂伦春族或许会在十几年后,第二代人口出现的时候,完全脱离那种野人般的游猎生活,融入社会,融入文明。由于董库的介入,让频临凋零的彪悍民族在日本人的铁蹄下,保留了足够的人口,发展,只是时间而已。

此时,鄂伦春族迁徙走了,并没有让荒原沉寂,反倒是出现了另类的喧闹。

大批的农民在马爬犁免费的运送下,在冰天雪地还未完全融化的时候,就已经纷纷赶到了荒原,并根据事先画好的区域,用马爬犁到大河镇周围的大山里砍木材,搭建房屋,等待开化进行开荒。

这些人看到一望无际的草甸子,心理还都打鼓,地域是广阔了,可土地呢?草甸子的塔头和荒草足有半米以上,这样的地方能够种粮食?那蒿子杆足有拇指粗细,两三人高,养分不都被吃没了?

但他们也只是一闪的念头,因为,作为农民。种地出身的,他们很快明白了,这里土地肥沃,要不,野草不会那么粗壮。

于是,根据要求,他们开始大量的打草。用分到手的,和自身带的镰刀割蒿子,清理出百米开外宽的隔离带,将塔头用镐头刨掉堆积焚烧,清理出一条条的大道,为即将开始的开荒准备烧柴。准备隔离带。,

先赶到这里的住户已经有近一个月了,他们拼命的忙碌,在化化冻冻中,开出了一块快千米长才,千米宽,用隔离带画好的待开垦的土地。如果从飞机鸟瞰。这就跟一个个方格子一般,在无垠的荒原上那么的醒目。

这些人已经看到了希望,他们获知,这里二三百户的家庭将拥有几万亩开荒的权利,也就是说,他们将有机会拥有几百亩地,或者更多土地。

董库的规划早就做好了,他是按着后世兵团开发北大荒时的格局。在荒原上建立起一个个村落,分开开垦种田,建立农场,为即将到来的发展准备粮食。

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这点他非常清楚,柳败城也是同样赞同。因此,他的坦克还没有出来,第一个坦克车间里却开出了一辆大家看着古怪的东西,拖拉机。

这款被他命名为东方红的拖拉机。已经超过了冷战初期苏联和美国制造的拖拉机的水平,直接达到了六几年的水准,只是没有那么先进的冲压技术和车床,所有连接的位置都是铆接,让这个新出生的拖拉机跟装甲车类似,只是没有枪炮口,没有那么大体积装人而已。

随之出产的开荒犁,重耙、轻耙、圆盘耙、开沟器……一大堆的配套设备相应而生,连播种机都有出产,虽然简陋,但却比王振将军开发北大荒那时候木头做的播种机先进,而且拖拉机的链轨直接是两种,一种是常见的坦克式链轨,一种是可以在泥泞地域行进的防陷链轨。

这些,暂时不会投入到开荒的农民手中,因为,数量不够,他们暂时还要刀耕火种,度过今年的难熬时段,秋天,就会有大批的拖拉机走进他们的“农场”,让耕种现代化只差收割机。

这些机械将会由专门的人员,在定点的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搜集相关的数据,为造坦克打基础的同时,再做进一步调整,待秋天,才会大批量的投入使用。再说,目前董库的钢铁还无法满足大批量的打造拖拉机,出产的十台拖拉机无非是为将来打基础的,要不,两台拖拉机所耗费的钢铁就可以造一辆坦克都富裕了,加上那些辅助的设备,实际上一台拖拉机加上配套的工具都可以造一辆坦克了。

粮食,对于董库现在而言是重中之重,钢铁、矿产是他能否立住脚的根本,都是命脉所在,在没有能力以战养战之前,这些,还要靠他自己自身来解决。

所以,董库在矿产上的投入相当巨大,资金不是问题,而且大多的矿工也不用他花钱,在占领蒙古的着一个多月里,已经有矿井开出了矿石,虽然还未必是主矿脉,但也让正在建造的冶炼炉即将有了可冶炼的材料。煤矿,昼夜不停的炼焦,为马上到来的大炼钢铁做储备。

在跟苏俄不间断的战斗中,董库将后续的坦克厂直接建到了蒙古,在乌兰巴托附近建造了一片不小于哈尔滨那里的工业园区,包括飞机机体厂和火炮的生产厂,汽车厂。

这些,在短时间无法用上,至少半年内,无法达到批量生产,但董库一穷二白,没有基础,不得不将摊子铺开。也正因为如此,其他相关的比如橡胶、轮胎、塑料……等相关的厂子都集中到了一起,整个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些厂子里尤其是合成橡胶厂,他没有地方去弄天然橡胶原料,于是,就把三七年以后才出现的丁苯,四三年才研究出来的丁基,还有硅橡胶等聚合橡胶种类的厂子建起,为汽车、大炮、飞机的轮胎做准备。

这些厂子相信在相应的化工厂投产后,合成的橡胶将能满足董库的需求,虽然规模小了点都,但也足够用。

董库现在可以说是稳步求发展,为能够打快速胜利的战争做准备。他当然清楚德国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占领波兰,打进苏联,无非就是武器上的碾压优势,没有足够压倒性的坦克、飞机、摩托化部队。他老希也弄不出闪电战术。所以,董库不遗余力的打造工业,自行生产武器,为的就是在这段时间艰苦,在一年后,将拥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打垮日本和苏俄。让三七年的卢沟桥事变消失于无形。

可他没有料到的是,寺内寿一就在昨天已经走马上任,出任了支那派遣军司令官的职位,比历史提前了一年还多,并从大本营出发,赶奔黑龙江。

与此同时。本土的机器保持着高速运转,在火烈鸟逐批到位中,航空母舰的建造加快了速度,计划中在37年下水的苍龙号,在前一轮加速中,已经完成了主体,直插内部的附属安装。预计,最多再有三个月就可以下水。飞龙号航母由于火烈鸟的出现,在跟老希签订合约的那一刻,已经投入了生产。在火烈鸟到位,在舰上起降试飞成功后,三七年才投产的翔贺号和三八年投产的瑞鹤号,也在寺内寿一走马上任的同时,投入了生产。按照现在的生产进度,预计最迟三七月份就能下水。

这些消息,董库留下日军中的棋子并没有掌握,也让忙碌发展的董库并不知情。

寺内寿一是个铁腕人物,在临来东三省之前,就已经将部队的构架准备好了。

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似乎又回归了正轨。寺内寿一统辖的部队依旧是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和一百五十架飞机,唯一不同的是这些飞机里有四十架火烈鸟。

寺内寿一有了这四十架烈鸟。也让即将爆发的战争有了未知的变数,虽然老蒋得到了董库一百多门的75高炮,可是,那些日本造的即将淘汰的高炮对付现有的飞机还成,对付零式,那是毫无用处。

这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料到会有大战即将发生,无论是董库还是老赵,都趁着日本没进攻这段时间快速发展自身。老赵有近二十万支莫甘闲置,在不断涌入新人口当中,他亲自找董库要了五万参军的学生和热血青年,正夜以继日的训练新兵,为董库说的半年以后发动反击做着准备。

董库的坦克和飞机走下生产线预计半年差不多,形成大规模战斗力还需要时间,但进攻日本防线问题不大,毕竟董库单兵的武器要强过日本太多。加上枪榴弹的数来那个虽然在苏俄那里不断消耗,但还是剩下的多,不出意外,够他进攻日军用的。

老蒋那里也同样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逼近,他在拿到了董库给的所有坦克后,将大部分坦克布置到了江浙,只有少部分落入了阎老西和傅作义手中。倒是火炮,包括二十九军在内的京津地区和山西的部队都分到了不少,尤其是步枪,更是有整个师都换上了莫甘。

拥有了这批新枪,老蒋快速的下令让原本为中正生产子弹的厂子改为生产子弹,为莫甘做好后勤工作。

有了莫甘、德普和苏制马克沁,老蒋嫡系部队大有鸟枪换炮的架势,只是差的训练,适应新武器而已。

此时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防线外的日军频频的动作,但老赵和董库的侦查小队并没有看出太多问题,对方只是在做着开化后的土木作业准备,木头沙袋等在后半夜地面还有冻结的时段,不断进入防区,让那里车水马龙,似乎,并不打算再进攻了,而是转入了守势。

蒙古忙碌的董库得知日军的动作后,反倒舒了口长气。他判断,火烈鸟无功而返,日本人注定不敢轻易浪费价值不菲的新式飞机,所以,肯定在琢摩怎么破掉自己的防空,要不,他们的进攻将没有力度。火炮用处不大,飞机再无功的话,他们会选择隐忍的。这也正是他需要的,他需要半年的时间,来生产出他的主战坦克和飞机,还有机动力比较强的自走火炮,还有哈秋莎。

首节上一节400/122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