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902节

不过,刘易跟众臣商议过后,决定不管太多了。就按自己的意思来,不要过于依据功劳来策封诸位将军。因为如果要依功劳来策封的话,那恐怕要将整个大汉都赏赐给他们都不会够。

所以,刘易决定,干脆就按照后世的那般,给他们来一个十大元师,十大将军的封号。这是给他们最高荣誉的称号奖励,地位位于军阶当中的上将之上。如此,就可以安抚住二十员于新汉朝有大功的大将。下面的,那就好办了。

另外,刘易考虑了很久,决定还是在文官品阶及军中军阶之外,再设立一个爵位。

当然,在大汉的基本国法当中先有规定,这个爵位,只是一个荣誉赐号,没有实质性的权力,不会有封地。但是,爵位可以额外每月领取一定的朝廷奉禄,等于是额外的赏赐。官阶与军阶不会有世袭,但是爵位却可以世袭三代,但是每一代降一级继承。分为: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

这里,大汉基本国法也明确规定,为免祸起萧墙,避免不必要的祸根,爵位称号,不再设王爵。最高只有如镇国公等等的称号,不会有镇国王或者如陈留王这样的封号。当然,保留献帝陈留王的称号,以及,少帝退位之后的弘农王的称号。这也是对大汉先朝的致敬吧。

但以后就算是刘易登基为帝,其身下之子,也不会有封王的可能,只准立一个太子。这样,也是为了更好的避免将来兄弟为了争夺皇位而同室操弋的不良事件出现。

爵位不管是文官或是武将都有可能获得,但全凭功劳。这样,也就解决了那些立功太多,不知如何赏赐的文武百官一种恩赐。

制定好各个文官武将品阶军阶及官职军职、爵位之后,时间已经又过了一月多,快进入冬季了。这个时候,朝廷的文武百官,及数百万新汉军都已经汇聚在洛阳。

刘易一看,得了,就快到十月了,不如就将正式改国号立国的日子,定在和后世一样的日子,都是十月一日算了。

不过,暂时皇帝还是少帝,刘易只是以太傅的名义,主持这样的一个盛大立国仪式。这个,经过众臣的商议,认为少帝退位给刘易登基的话,还要有一系列的仪式,这些传统的仪式虽然很古老了,但是却不可废,是有必要的。这是一个名义上的合理合法化,刘易必须要遵从的。起码,得要学当年秦皇泰山封禅,要到泰山去祭天啊。而现在,数百万大军集中在洛阳,逗留太久的话,消耗太大,得要尽快举行改国号立国的仪式,宣布朝廷各文武百官的任命封赐,然后让这数百万的新汉军散去,展开后期的工作或安排。(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二章 立国大典

.

在确定新汉朝宣布改国号正式宣布大汉****立国的日子之前,刘易便已经着宣传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这个日子公告天下。如通过朝廷官府的布告,以及新民报等等的方式,宣告天下。

公元一九七年十月一日的这天,将会如后世的那般,定为国庆日。这天,将会举国同庆,也将会进行一次无比盛大的阅兵仪式。

没错,就是阅兵仪式,借此机会,让天下百姓都能够亲眼见式一下新汉军将士的雄姿。

当然,这一天,将会是刘易等一众朝臣都非常忙碌的一天。

首先,在天还没亮的时候,便由一众内侍大臣,请出了少帝与献帝,然后包括了皇太后何婉,以及少帝皇后、陈留王王妃,等等,外加上满朝文武,一起先到离皇宫不远,不久前赶工修建起来的天坛去祭天。

刘易自然也少不了要全程陪同,不过,主持仪式的全由一众老臣来主持。

祭天仪式,盛大又隆重。由卞玉、来莺儿等女所成立起来的皇家歌舞团的成员,一起为这些仪式奏乐。

如果按照以前旧朝的一些祭天仪式,是很慎重,不会让一般人靠近的。但是,现在所新建起来的天坛,是开放式的,除了中心地带,会有精兵护卫,不让一般人靠近之外,稍远一些的天坛祭坛的外围,是可以让人前往观礼的。

所以,虽然离天亮还很早,但是,在外围早已经围满了百姓,他们在远处观礼,见证了祭天仪式的全过程。

由内侍大臣闵贡宣读了一般人都听不懂的祭天祝文,再由少帝、献帝等领头跪拜。

在完成了祭天仪式之后,便是祭庙仪式,这个,得要赶到西山皇陵去祭拜的。

无论是祭天还是祭庙。其实都是一种仪式,一种祈祷的方式。大致的意思,也就是说要祭告天地,祭靠先祖。在大汉大乱之后,由新汉朝一统了江山,将新汉朝的国号改为大汉****的国号,祈求上天,以及汉室刘氏先祖庇荫新成立的大汉****福泽悠长。保佑大汉从此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还好,洛阳城离西山皇陵并不算太远。现在,从洛阳城到西山皇陵的路段,也修整得非常的平整,特别是在南洋热带雨林找到了勉强可以代替橡胶作用的植物树脂之后,根据刘易所提供的制造橡胶皮的方式,已经勉勉强强能够生产制造出一种相对可塑性较强又稍为坚韧的橡胶皮。这种橡胶皮,自然是被刘易拿来先在自己家里用的马车以及皇室成员所用的马车轮上试用。不想,这个效果非常的好。让马车的速度要比纯木轮、铁轮的马车快得多了。

在到西山皇陵祭完庙返回洛阳之后,天色才真正的大亮。

这些祭天祭庙的事,其实都是一些老臣要坚持的一些立国的传统流程,无论是刘易还是一般的百姓,都不会太过在意。真正在意的,是朝廷所宣传的盛大的阅兵仪式,此际无论是谁,都想看看大汉****的大汉军马的威武雄姿,以及,想听朝廷册封大臣大将的任命。

这一天。朝廷上下,人人激动万分,人人满心期待。

几乎是全城的百姓,早早就已经起来。在祭天祭庙期间,他们这些没有前往观看祭天,没有追随一起前往西山皇陵观看祭庙的百姓,人人都蜂拥着赶往皇宫大门之前,在皇宫大门的广场外占据着观礼的位置。

当然,人太多了。皇宫大门的广场外,是不可能站立得下那么多的百姓的。但是,关于这次的盛大典礼,朝廷也早有安排,并且,也制定了大军巡城的路线。

到时候,军马会从西山军校的大校场,列队行军,从城西城门进入,沿着城西往东的主城道,到达皇宫大门之前的大校场,每一军经过,都会在此向皇宫城门楼上的皇帝及太傅致敬,随后展现一翻他们的雄姿,待介绍完以及封赐授旗之后,此军便会绕着皇宫城外的环城大街巡行,到东面,再转向巡到城南主街道,从城南大门出城,完成这一次的阅兵典礼,绕回西山军校大校场,或者返回他们的军营。

刘易与所有参与了祭天祭庙的文武百官,就在皇宫偏殿用了早膳,便陆续登上皇宫大门的城楼。

这个时候,全城到处彩旗飘飘,人声鼎沸,当真是满目喜庆。

当刘易与皇帝及众臣众将盛装出现在皇宫城楼的时候,山呼海啸的声流扑面而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

无论是官兵还是百姓,齐都面向皇宫城楼跪拜,气氛热烈。

一身黄袍,头戴垂珠皇冠的少帝,看到万民齐拜的盛况,他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还有一身蟒袍的献帝,身穿宫装凤袍的太后何婉,以及同样是宫装盛装的万年公主、阳安公主、益阳、长社等等,她们看到万民齐拜的盛况,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这种汉室再临天下,受万民膜拜的荣誉感,让她们不自觉的哽咽。

要知道,当年先帝在时,似乎都还没有如此的盛境。在董卓入京之后,她们都无比的失落,为汉室的衰微而感到绝望。

可是,如今,却让她们看到了真正的阳光,深感荣焉。

她们一个个泪流满脸,一个个望向刘易那挺拔的身影时,就有如有无限的柔丝缠绕上了这个男人。一切,全因为这个男人,而让她们还有看到汉室君临天下,受到万民膜拜的情境啊。怎么她们心里不感激万分?不柔情千种?

这个时候,刘易并没有就站出去抢风头,而是默默的站在后面,等内侍向万民宣示平身,然后宣读这一次天国盛典的致词。

很传统的文言文一般的说词,刘易倒是听得懂,不过,估计万民能听得懂的没有几个。一来,毕竟现在并非后现代的时候,有扩音器。在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面前,内侍所说的话,能传出去并不远,估计远一些地方的百姓都听不到他所说的话。

大意是奉天承运。自汉高祖斩白蛇起义,成立了大汉朝,历经过了什么什么的变故,历经了哪一个皇帝时期的兴盛。然后到了现在,大汉又遭受到了什么什么的祸害。一个是说天灾方面。另一个,就是历数大汉近数十年来那些祸害大汉的奸佞,着重把董卓骂了一遍。跟着,自然就是对刘易的称颂,将刘易的一些有功于大汉的事叙述一遍,如何成立新汉朝,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力挽狂澜,挽救新汉朝于不倒,如何灭匈奴乌桓开疆拓土,如何平定大汉天下等等。说到现在天下一统。大汉将由原来的新汉朝,正式定名改国号为大汉****。

跟着,由皇帝说话,主要亦是称颂一翻刘易的功绩,勉励一下万民,鼓励一下群臣,为跟着下来的大汉大治而努力。

太后何婉亦说了话,主要是怀缅一下先朝,展望未来。并暗示,将来的大汉****。将会由太傅刘易主持所有的军政事务。

当请出刘易站到了皇城门楼平台的最高点的时候,气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的官兵百姓,有如疯了一般的呼喊着刘易的名字。

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全都跪伏在地。呼喊刘易的声音,响遍了全城。

大汉有今天的盛况,全因为有刘易。所以,百姓可以从心底里对刘易热爱的,是毫无保留的。

刘易此际亦相当的激动,因为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在后现代的时候,他仅仅只是一个龙套演员,只是一个泯灭于大众的平凡一个。而刚穿越到这个三国时代的时候,他也仅仅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兵,还是一个时时刻刻都保不命夕的小兵。如今过去了十来年,自己却站到了这个一呼百应,人人为自己疯狂的高度。

刘易前世,也曾想过,自己能够真正的成名,成就为一个超级巨星,有朝一日,能够站在一个高高的舞台上,感受着无数粉丝对自己的疯狂膜拜。可是,前世刘易做不到,而现在,他做到了,并且,站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各位百姓!刘易在此感谢诸位的爱戴!”刘易举起双手向下压了压,刹时,数以百万计的百姓,立时安静了下来,人人凝神倾听,听着刘易的说话。

首节上一节902/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