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793节

与此同时,江东方面的军队,也在当初同一时间向扬州发起了进攻。

相对来说,周瑜所率的军马,进攻其老家庐江等地的形势就显得要复杂一些。因为,这些地区一直来都显得较为混乱。在这些地区,表面上,是曹操的统治,但是,当地还残留着当年袁术的旧部在这些地区占山为王,还有一些流寇在作乱。

因此,孙策也特意派出较多的军将追随周瑜一起攻击庐江一带地区。

黄盖、韩当,徐盛、凌操等将,都追随周瑜一起行动。

黄盖、韩当就不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凌操与徐盛。

凌操其实也是很早就追随孙策的将领,在历史上,他随孙权征代江夏黄祖,却被当时还在刘表帐下的甘宁射杀。但是,这一世,甘宁早早就追随了刘易,孙策没死,孙权此际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没有出头的机会。所以,历史上的那一场战争并没有发生,所以,凌操自然就没死了。

嗯,或许这么说说,可能不会知道凌操有什么的本领。但要说起来,就知道凌操其人,的确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历史上,孙策攻伐严白虎,严白虎不敌而逃到了凌操家乡余杭地区。严白虎一路劫掠,引出了凌操父子引乡众杀败了严白虎。

由此可见,凌操凌统父子与一些乡人就能杀败凶悍的汪洋大盗严白虎,就知道他们绝非泛泛之辈。只不过,这一世,凌操的儿子凌统,现在还只是十来岁,并没有随军出征,还在书院里读书习武呢。

而徐盛,本是琅邪莒县,也就是山东人。因避战乱而自小就寄居于江东。在孙策统一江东的时候,他才投了孙策。现在,徐盛也只是一员二十来岁的青年将军。历史上的徐盛,立下战功甚多,最善于以少抗多,对于防御有一套。官至庐江太守。

凌操与徐盛,就算不是一流武将,但他们的武力,也接近一流武将的水平。

孙策派出这些得力将领助周瑜,其实就是有一点与别的新汉军较一较劲的念头。因为他们江东方面的军马,可不想在别的新汉军都已经完成了各自的战略目标之后,他们还迟迟没能打开局面。

因此,孙策希望周瑜,尽快解决庐江一带的战事。然后率军从陆路杀向扬州,与他的大军合攻于寿春。

有了军马及可用的军将,周瑜就干脆兵分多路,同时向庐江一带的县镇发起进攻,对其地区所有的残余力量都进行一次清剿,彻底一次过解决庐江地区的问题。

不过,当孙策准备率其江东大军直接从水路向扬州发起进攻的时候。

却获知扬州方面的曹军,竟然没有收缩兵力死守寿春,而是另外分派了一路大军进驻了江都城。

原来,曹操命令蔡瑁与曹洪镇守扬州,两将在寿春商议,万一新汉军进攻的时候,他们要如何方能守住自己的领地,要如何才能击退来犯的新汉军。

现在,蔡瑁为曹操已经训练出了一支约三十万左右兵力的水军,战斗力尝可。还让曹操搜寻到了一些懂得造船的人。其实,先朝时期,在洛阳都有制造官船战船。曹操的朝廷,笼络了大量的先朝老臣,通过调查之后,被曹操找到了一些老船工,所以,现在的曹操,也拥有大汉强盛时期最精良的战船,那种五桅大战船。

蔡瑁认为,要说让他所组建出来的水师大军与新汉军的水军一战,他不敢说一定能战而胜之,但是,如果让他的这三十万水军守住淮河甚至洪泽湖泊一带,他还是有把握的。

既然蔡瑁都有把握,那么,曹洪就觉得他所统率的曹军步军留在寿春起不到什么的作用。两将一合计,他们都觉得,不能太过被动的来防守,而是要争取到一些主动。起码,要守住一些战略位置特别重要的城池。

如此,在长江与淮河相汇的江都城,就是一座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城镇了。只要守住江都城,那么新汉军的水军,就不敢轻易的通过洪泽湖泊地带,不敢直接出兵攻击扬州寿春。

蔡瑁直接用水军,将曹洪的十多万军马迅速的运抵江都城。

恰缝,奉命向江都进攻的刘繇所部,归顺新汉朝之后所整编的新汉军,与曲阿的新汉军一起进攻江都城。

这样,便在江都城前,打了一场大仗。

随刘繇一起归顺了新汉朝的其本部的将军,于糜、樊能在江都城前被曹洪所斩杀。嗯,这两将,其实就是历史上,孙策与刘繇为争夺江东,两家交战的时候,一个被孙策吓死一个被孙策夹死的那两员军将。

这让进攻江都的新汉军大败而回,逃回到了曲阿城。(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二章 孙策VS曹洪

新汉军是极少会吃败仗的,没有想到,江东方面的军马才刚刚出动,就马上遭致一场败仗。要不是祖茂率曲阿方面的新汉军见机不对,在江边率一军臀后,阻挡曹军的进攻,让败退回来的新汉军登船离开,恐怕这一次进攻江都的十数万新汉军真的要全军覆没。

祖茂率军臀后,全军二万来人,最后没有机会再让他们登船离开,全军跳进江里游回来,被曹军在岸上放箭射杀,死伤惨重,祖茂本人,亦身受重伤,因其断去了一臂的关系,在水中不够灵活,几乎就此命丧江都。要不是其亲兵拼死将半死的祖茂救回来,恐怕新汉朝就真的要战死一员老将了。

孙策闻知进攻江都的新汉军战败,赶紧率其本部的大军,不按原来的计划直插洪泽湖泊,而是转头先进攻江都。

此际,孙策的大军,已经兵临江都城下。

这一仗之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的原因,就是谁都没有想到,在豫州方向,曹军全部收缩驻守一些重要城镇的时候,扬州的军马,居然不收缩回寿春驻守,反而出兵前出七、八百里的淮河下游的江都镇守。这个事出突然,而曹军所做的保密工作也做得较好,曹洪率其曹军突然赶到江都,让正在攻击江都城的新汉军措手不及。因此而大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次,应该也算是这一次新汉军大败的主要原因了。

究其原因,关键的还是刘繇部的新汉军,其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与真正的新汉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刘繇暗弱,但是,其心里还是带着不少私心的。他与当初的益州刘璋有得一拼。他一直来,表面上,似跟在江东一带的新汉军水军交好。实际上,却一直都想保持着自己的独立。这么多年了。刘繇一直都没有公开的表示向新汉朝归顺。就只有不久前,新汉军的大势已成,刘繇才识事务的归顺了新汉朝。

但却由于他归顺新汉朝的时间太短,当时刘易也好,江东主事的孙策也好,对其的军马,也不是太过重视,出于对刘繇这么多年来。并没有真正的与新汉朝发生过什么的太大的冲突,所以,也准许其将原来的军马整编成十万的军马,由他自己统率。

而新汉朝马上对曹操用兵在即,也顾不上派出太多的人到刘繇所部的新汉军当中对其军马进行整顿训练。可以说,除了换了一个新汉军的正式编制之外,刘繇的军马,他们的战斗力,其实也和原来差不多,没有半点加强。曲阿方面的新汉朝官府。也仅只是提供一部份的军粮给刘繇所部的军马,也没有对其军进行正式的更换武器装备。所以,以刘繇那战斗力低下的军马。挂着一个新汉军之名并不会让其实就变成一支无敌之师。

尤其是刘繇帐下的数员武将,似乎只是徒有虚名之辈。那于糜、樊能,面对曹洪,双双齐出交战,竟然走不过三个会合,便被曹洪当场斩杀。从而导致刘繇军军心震荡,望见漫山遍野杀来的曹军,人人惊恐万状,争相逃命。

这一战。刘繇的军马,直接就折损了近半人马。被曹洪的十多万的大军掩杀,能逃回一半人马。都是祖茂的功劳,是曲阿新汉军的功劳。

祖茂受重伤,可把在洛阳的董三妹给吓得慌了神,她不顾一切,赶紧赶去曲阿看望义父。刘易也派了一营女兵随董三妹前去,一路护卫董三妹的安全。

且说孙策,率军进攻江都城。

江都城内的曹军,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人马,与襄城的差不多。只不过,江都城内的曹军,刚刚大胜了一场,显得士气高涨,丝毫不惧前来攻城的新汉军。

孙策刚刚率军抵达江都城下之时,曹洪还想乘胜之师,再次与孙策于城外解决战斗,同样也摆出了一个大军阵,欲与孙策一决胜负。

实际上,这个时候,亦是曹操打破僵局的一个良好的时机。假如说,曹洪的曹军,能够击败孙策的江东主力大军,那么,曹洪的军马,就可以乘胜打过长江南岸,夺取江东余杭、建业等地。因为孙策所部的军马一败,在江东就似乎没有了可以抵抗曹军大军的军马了。到时候,曲阿城可能都会危险。尤其是,蔡瑁的三十万水军也从寿春杀来的话,数十万曹军在江东地区,怕还真的能够让曹军打开一个局面。

只是,理想与现实相距甚远。

当曹洪摆出军马,意欲与孙策决一死战的时候,孙策怒了,他本来就一肚子怒火,好好的,因为进攻江东的失利让他不得不改变进攻计划,又看到被曹军杀伤了新汉军数万之众,浮尸满江。

不只是孙策,其部下的一众将领,包括下面的军士,都憋着一肚子气准备报仇雪恨的。

孙策飞马出阵,向曹洪搦战。

现在的孙策,不过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将军,而曹洪,十多年前就已经成名,早早就成了曹操所倚重的大将。虽然江东小霸王的名头也很响亮,但曹洪还是不怎么将孙策放在心上。

他见到孙策搦战,当即拍马而出。

“孙策小儿,竟然敢向本将军挑战?简直不知死活!想你那父亲孙文台,当年是如何的英雄好汉?怎么到了你这里,竟然认贼作父,如此没有骨气,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卖母求荣,你还有何面目面对你那九泉之下的父亲?男儿当自强,就算你要找一个靠山投靠,我家丞相与你父亲当年便是好友盟友,你为何不投我们丞相,反而投了刘易那汉贼?念本将军与你父亲当年相识一场,给你一个机会,率江东军投靠我们丞相,某曹洪与性命担保你一世衣食无忧,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如何!”

曹洪的话。说到了孙策的痛处。

孙策对于自己母亲与刘易的事儿,他虽然默许了,心里也很清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那是无可奈何的事,尤其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母亲与刘易的确是因为有情有义才会在一起。他这个做儿子的,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也难以说出反对自己的母亲与刘易的事儿。他本身亦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也是有考心的人。自己母亲喜欢,他又怎么去阻止呢?

首节上一节793/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