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711节

荆州被收服了也没有多久。不过就是一年的时间左右。如此大的一个大州,百姓当中成分复杂,地主豪强太多,还有就是荆州地区的百姓也好,豪强也好,都太过久安了。他们一开始对于新汉朝的施政不太适应。完全没有当初新汉朝收复那些久经危害的大州的百姓那么的勤恳踏实,也就是说,他们太过安逸了。官府不太好管,话也不太好使。总会有些人组绕新汉朝官方施政。

如此,各方面的指标,其实都是勉强合格,种田的,不愿多种,要纳粮的,也不会太过爽快。说到底,除了一部份百姓对新汉朝的统治的确比较拥护之外,一般的原来就生活得不错,处于百姓当中中上游水平的人,他们似乎更愿意过着以前的生活。

还有一个比较主要的因素,让不少荆州地区的人,觉得不太公平的。

那就是关于土地的问题。一般的地主,他们的家族,都占有不少的良田,平时,就算是向佣户收租,都可以确保他们世代衣良无忧。现在,要将他们的一部份良田分给他们原来的佣户耕作,却再也不用向他们纳粮的情况之下,他们的心里,就多少都有点不太平衡。

因为新汉朝的明文规定,地方地主家的良田,是绝对不可以丢荒的。无论如何,都要种上粮食。可是,种上庄稼,须要人去耕作,但新汉朝治理他们的时候,谁还愿意去为他们耕作?原本租种他们田地的百姓佣户,现在都有权力向新汉朝官府申请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其实也不用他们自己去申请了,只须要他们登记在册,成了新汉朝的正式子民,那么,他们就已经能够获得他们所在官府的田地分派,能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

还有,在新汉朝官府登记造册之后,他们也同时能够摆脱奴藉,成为新汉朝的正式子民,以后可以自豪的说,他们是堂堂正正的汉人,是大汉的子民。他们,从此只需要向官府纳税,再也不用看那些地方的地方脸色过日,用不着再给那些地方地主层层剥削,真正的多劳多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地主豪门家中的奴藉,除了极个别对他们家死忠的之外,一般的,都纷纷的离开了那些地方家的门庭,成为了新汉朝的大汉子民,拥有了他们应该拥有的权力及利益。

如此的话,那些地方土豪,家里占有太多良田的地主家,他们的田地由谁来耕作?靠他们家里的家丁护卫?还是他们的家族子弟?或是个别还对他们家死忠的那些奴籍佣户?那么多的田地,能耕作得过来吗?好,耕作不过来,新汉朝的官府可不管,丢荒了良田,本来就已经犯了大汉的基本国法,而除了犯了法之外,还有,官府也不管他们是否有耕作,一律按他们登记的田地亩数来收取粮锐。这样,那些地主又如何敢再占着良田,不归给新汉朝官府呢?

可这样一来,不少荆州的地方豪族,就不太乐意了。

当然,不乐意归不乐意,私下里,还是有点小动作的,大多都是想继续占据着自己的田地。

有个别的地方豪族,为了保住自己所拥有的那么多田地,不得不阻止为自己家中耕作的奴籍佣户,想强行留下他们,来为他们的继续耕作那些无力耕作的自家良田。佣户与地方的地主发生冲突的事件,近年来,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打死人的案件,也不知道有了多少。

这些家伙,以前刘表还在世,治理着他们的时候,他们多多的钱粮都愿意付出,只因刘表可以确保他们现在的利益。可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归顺了新汉朝之后,他们还想像以前那般的生活,那也是不太可能了。

他们一看到归顺了新汉朝之后,他们的利益大减,无一不怨声四起,纳粮也不痛快了。

现在关、张不在,伊籍等一众文臣镇不住他们,他们又在拖三拖四,开始拖新汉军的后腿。

刘易一到,听一众荆州的文官谋臣诉了苦后,脸色冷峻。

刘易早就知道荆州之地太复杂。不是太过容易治理得好。这个情况,以后在益州也有可能会碰到,尤其是现在的汉中,哪怕收复了之后,要想让那些已经被五斗米教洗了脑的百姓真正顺从大汉的统治,也需要时间。

因地制宜是可以,给予特定地区特定政策,也不是不可,刘易的心里,也从来都没有想过大汉的百姓永远的循着一种模式生活下去。

刘易也深深的知道,当作在洛阳司隶州,在巨鹿,在并州、雍州、凉州,哪怕是冀州、幽州。这些地区的百姓,已经深受战火之苦,只需要新汉朝给予那些地区的百姓一个生活的希望,给予一定的济助,他们就会很快对大汉归心。可是,荆州地区,富裕地区,只有一部份的百姓,需要新汉朝济助他们生活的。而一大部份,却不用接受新汉朝的恩惠。如此一来,他们对新汉朝就不会那么容易归心,不会那么的忠诚。也更加不会觉得,新汉朝的基本国法,对他们也同样的适用。

对于这些,刘易也早有了指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保持荆州的稳定。

但现在看来,有些家伙,恐怕还不知足。

当下,刘易马上下命令。

不管新汉朝现在所管辖的哪一个地方,是否要朝廷官府救济及支持,才能更好的生活着的百姓,地方商贾、地主等等。他们在享受完了新汉朝的免税年限之后,必须要按规定,按时纳足应上缴的钱粮。本来新汉朝官府,就是根据各地百姓的收入产出的情况,制定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纳税比率,如果那些人,不按朝廷官府的基本国法,基本法规来办事的,让他们按他们的田地来征税都拖三拖四的,新汉朝各地的官府,有权力抄没那些地方地主的家业,一律发配充军。

不能对某阶级的某些人太过优渥了,越是对他们好,就越是狼心狗肺,不懂得一点感恩。

严重的,刘易还说明,可以满门抄斩!

如此严令一下,荆州地区一寂,没有人再敢给荆州官府麻烦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庸庸人

新汉朝统一大汉之势不可逆,况且,这个古时代,也并非是后世清未民间时期,没有那么多的什么弯弯绕绕的思想,民众更加的纯朴纯粹,只要让大汉的广大百姓认可新汉朝,获得他们的民心,那么,那些个别的意欲破坏阻碍新汉朝发展的人,必须就得要承受刘易的怒火。@@@@,..

你们让我不好过,那么就别怪我心恨!

在刘易正打算尽快解决了益州、汉中的战事,要对曹操用兵,统一大汉的关键时刻,荆州的中上层阶级的土豪世族,敢拖后腿,那么他们就要有被抄家灭族的心理准备。

刘易让伊籍、孙乾、陈震等一众文官拟令下达,明令要确保益州、汉中的后勤补给事宜,如非必要,荆州不得向洛阳朝廷请求后勤支援,因为如今的洛阳朝廷,准备着的,都是与曹操最后一战的后勤工作,不能再分心于为益州、汉中的战场派送补给。

补给方面,最主要的,并非是粮食、武器的事,而是马上要为前线的数十万将士换冬装的问题。荆州没有洛阳朝廷为战前的大军准备后勤物资的经验,因为那些中上层阶级的荆州民众的不配合,才导致出现了一问题。

但这些,刘易的命令下达之后,没过几天,荆州所有城镇的各大地方土豪及世族,赶紧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补上之前拖拖拉拉不愿意奉上的一些征税。

不过,这些刘易都懒得去理会了,反正。话已经明,谁还不识事务。不顾全整个大汉的大局利益,那么他们就灭亡吧。就算是一直来。对刘易有许多意见,甚至还有些仇恨的荆州几大家,嗯,是指一些来不及逃走,还被留在荆州地区,或者是与早前那蔡家、张家、蒯家等有着莫大关系的一些世家士族,还有,一些刘易也还不知道,有可能是被司马徵所控制着的一些士族世家。这些,通通都不敢再有什么的异动,乖乖的响应刘易让众谋士下传的命令。

之后,刘易在襄阳城也没有待几天,马上率早前从南洋带回的一军,与陈震所率的一支后勤补给队伍一起,押运一批冬季物资沿汉水河逆流而上,赶去与关羽汇合。

从襄阳城向汉中发起进攻,其实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就是直接从襄阳城西方向,从一些山峡穿入大山当中,然后再从两道大山脉之间的大峡谷道一直往西。可是,一路上,地势相当的险要。人畜难行,还有无数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口。还有就是让人兴叹的是。这一条估计没有人真正走通过的山脉峡谷通道,最少有七百里之长。如果新汉军要通过这一条线路杀入汉中。还真的不容易,能否成功都不好。况且,从这条线路杀入,亦并非就能杀到汉中,只能到达上庸(也就是后世的安康市)。

而另一路呢?则是沿汉水从襄阳的西北方向进军,最终亦能到达上庸城。并且,按刘易太阳能手机上的后世卫星地图来看,估计路程反要比从襄阳西面的大山当中穿过去更近一些。估计才不过是六百余里的路程。如此,刘易也就没有必要舍易取难,所以,早早就定下了进军汉中的路线。

也唯有这条路线,刘易才觉得是比较可靠可行的。

并且,初初时期,刘易命魏延率十数万的军马向汉中进军,的确一路几乎杀到了上庸城,有水路支援的关系,魏延军马不停蹄的急进了数百里,然后才在离上庸还有二、三十里的一段地区受阻,再也难以寸进。在一个叫早阳沟的地区。

直到,关羽率军支援,才获得了突破,新汉军共二、三十万的大军,杀到上庸城,只是,却暂时只能围住上庸城,一时还没能攻下来。

刘易现在,就是要赶到上庸城去,与关羽、魏延等将汇合,看看如何攻破上庸,再向汉中进军。要知道,从上庸到汉中,还有近四百里的路程,一路也不太好走,全都是一些地势险要的山道。

到打汉中,刘易的心里,一直都有一个疑惑。

那就是三国历史上,曹操夺取汉中的过程。

怎么呢?当时,天下已经基本三分。

曹操,他基本已经夺取了整个北方,包括了洛阳长安及西凉地区,荆州的襄阳一带长江以北的地区。

而刘备呢?刚刚得到益州不久,还没能马上从益州向汉中进军。关羽在江陵镇守,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控制着益州往荆州的重要出入口,也是刘备想要争霸中原,统一大汉的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孙权占据着江东,也包括了原荆州的南部地区。

书中记述的曹操攻取汉中,迫使汉中张鲁投降的战争是如何打的?这个着墨似乎不多,但刘易却很疑惑,感到当中极为不合理。

书中,曹操兴兵西征,分兵三队,前部先锋夏侯渊;张;操自领诸将居中;后部曹仁、夏侯,押运粮草。其实也就是,曹操的军马虽分成三队,但却只是沿着一条线路杀入汉中,仅只是有先后之分而已。

可是,刘易就不太明白了,一路军马杀入汉中,曹操当时,是从哪一条道路杀入汉中的呢?或者,曹操是从襄阳向汉中进军,还是从洛阳?从长安?从西凉?这些,似乎是完全没有交待。刘易只知道,曹操西征汉中的时候,他应该还有许都,刚刚逼死了献帝皇后伏皇后之后的事,伏皇后,就是阳安公主之女伏寿。

当然,现在不这些。刘易不明白的,是这个,曹军与张鲁军相接触,开战的地方,却是在阳平关。

这个。就真的似是讲故事,一下子跳到了另外的一个情节一般。让刘易摸不着头脑。

或者,许多后世的人。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也都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对地理有研究的,怕就会感到有些不太对劲的地方。

阳平关在哪里?也就是在后世的宁强县。宁强县,就是在广元市的北面,是一道大峡谷之间的一个弹丸之地。这么,可能大家还不太明白。这个阳平关,就是在四川与汉中之间,是益州与汉中之间的非常重要的一道关隘,相当的险峻。

可是。这个阳平关虽险,张鲁派大军守阳平关,于抵抗曹操的大军进犯有何意义?但偏偏,曹操军居然突兀的不是出现在阳平关,有如神兵天降一般,一下子穿透了重重的大山到了阳平关与汉中的军马交战。

刘易真真的也是醉了,真的不明白,曹操的军马,到底是走哪一条路线。又是如何才能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大圈,从重重的大山当中,突然到达阳平关前的?

首节上一节711/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