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53节

所以,他的心里更不忿,不忿二弟、三弟他们还有他们的亲生娘亲在支持着他们,要是他的娘亲还在,他与在,可就是袁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对于现在,新汉朝出兵侵犯冀州的事。袁谭也觉着父亲袁绍实在是太过保守了。他认为,与新汉朝之战不似和曹操,毕竟,与曹操之间,隔着一道天险黄河。而与新汉朝,两者之间,虽然有着不少险要的山道关隘可供自己的军马镇守,阻止新汉军的进攻,但是,除了那些山道关隘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平原界线,守怕是守不住的。他认为,他父亲袁绍,应该主动出击,反攻进新汉朝的势力地盘当中去。

他虽奉袁绍之命进驻渤海,但他的心里,更想的是挥军北上,迎击公孙瓒及新汉军的军马,在广阔的平原上与新汉军决一死战。

他甚至,还派出使者,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袁绍,希望袁绍可采纳他的意见,并答应让他挥军北上。可是,尽管袁谭夺下了青州北海,立了功,但袁绍的心里,却依然拿袁谭当作是小孩子一般来看待,甚至,在袁绍的心里,他并不认为功劳是袁谭的,而应该是他所派去辅助袁谭的缝纪及一众军将的。

所以,袁谭的意见,在袁绍的眼内,就有如是小孩子胡言一般,根本就不会重视。

而事实上,袁绍对于袁谭的意见,也更是不屑一顾的。实际上也是如此,袁谭也只是一个小屁孩,哪里懂得战争的残酷?他又哪里知道新汉军的厉害?挥军北上跟新汉军决战?呵呵,袁绍觉得有点可笑及幼稚。当今世上,谁当真的敢与新汉军的大军正面决战呢?袁绍是在考虑着与刘易决战不假,但那都是在有着坚实的后防基础之上,寻求一个可以战胜新汉军的机会。他要凭着一些险要的山道关隘,以及一些牢不可破的城池来与新汉军谈决战的事,而非要率军北上与刘易的大军决战,那只是与找死无疑。

黄口小儿,太过轻浮了。

袁绍为此,还特意的严令袁谭,决不可轻率冒进,他只准率军死守渤海,依靠渤海城墙,以抗新汉军,绝不能率军出城作战。

袁谭现在,在骄傲当中,又有一点小郁闷。对于公孙瓒的大军兵临城下,他真的不太在意,他认为,以自己的实力,足可以战败公孙瓒有余,何况,公孙瓒还是他袁军的手下败将?

他的郁闷是在于,他认为以自己的实力,足可以堂堂正正的击败公孙瓒,何必要留在城内死守,做缩头乌龟呢?

许多次,他私下都和自己手下的军将言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意欲率军出城与公孙瓒大战一场。是一些谋士苦苦劝住了袁谭。

而一直在辅助着袁谭的逢纪,见证了袁谭离开袁绍之后的性情的转变,可能是离开袁绍,袁谭觉得再也没有人能够压抑着他,所以,变得有点意气风发起来。以往,对于逢纪这个授业恩师,袁谭向来都是言听计从的,现在,却不再像以前那么的恭敬谨慎了,往往,对于逢纪的话,总有点听不进去。

逢纪见袁谭如此变化,他亦无可奈何。毕竟,他在名义上虽然是袁谭的老师,可是,实际他只是袁绍之臣,亦是袁谭之臣。随着袁谭的长大,不再看重他这个老师,他也没有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逢纪更加不敢劝袁谭设新汉朝的,他如果当真的劝袁谭投新汉朝,恐怕袁谭马上就会翻脸不认人,或者,正好可以将他这个老师赶走,他便可以在军中独断专横,再也无人可以节制得了他。

因此,缝纪为了还能留在袁谭身边,只好对于袁谭的转变视若无睹,不再节制他。他只是想着,要如何将袁谭的情况向刘易说明一下。

逢纪与田丰都知道,刘易为何要关注袁谭的事。平时,亦是他们将袁谭的情况向刘易作一些汇报的,现在田丰回到新汉朝去了,也就只有逢纪一个人方便了解袁谭的情况了。所以,逢纪现在,正在准备着将袁谭的心性有所变化的事告诉刘易。

不过,袁军的探子已经探到刘易居然亲自赶到了渤海城外。

这个时候,袁谭正拿着一封公孙瓒命人送来的书信,看着那书信,他脸上阴睛不定。

一会,袁谭便冲议事大厅内的众将谋士阴笑一声道:“嘿嘿,实在是太好了!逢先生,你来得正是时候,快来看看这封书信,哈哈,真是可笑之极!”

“哦?怎么了?”逢纪疑惑的上前,接过了袁谭递给他的书信。

原来,这是一封约谈之信。是刘易托公孙瓒送进城来交给袁谭的。主要是说,两军交战,必有损伤,如果可以和平解决的话,最好还是和平解决,所以,刘易希望,在开战之前可以与袁谭当面谈一谈,算是先礼后兵,与袁谭相约在城外的一座道观里会面。

书信当中,刘易承诺,他参与和袁谭见面会谈的人,不会超过十人,以示自己的诚意,证明刘易对袁谭是没有什么的祸心,仅只是希望袁谭能够懂道理,明大义,为了渤海百姓着想,能前来言谈,看看可否有言和的可能。

书信当中,隐约带有一点劝降之意。

袁谭不待逢纪说话,继续笑言道:“逢先生,此刘易是不是傻了?他可以劝降那反贼麴义,难不成还想劝逢我袁谭?哼,战争是他挑起的,现在,又说要与栽谈言和?当我是傻瓜?我袁谭可是袁绍长子,我怎么可能会反了我父亲?说什么的道理大义?依我看,此应该是刘易之计,想骗我出诚,实施他的阴谋诡计罢了。唉,要不是我父亲命我死守渤海,不准我出城。说不定,我偏要赴约,将刘易一网成擒。”

“可惜啊,如果刘易当真的不调动军马护着他,仅只是十余人与我相谈,那我正好可以布置伏兵,斩杀了刘易,这样,我们如今冀州之危自解。”袁谭有点好高骛远的道。

逢纪的心里却明白了刘易来书信约袁谭见面会谈的意思,估计是刘易想让袁谭与其母张氏相认吧?嗯……看袁谭,似乎不打算赴约啊。

逢纪正要向刘易汇报一下袁谭的情况,但是,一时之间,他亦没有办法与刘易联系上。这一次,倒是一个好机会。

逢纪似是沉呤半晌,道:“少主,我觉得,你应该赴约的。”

“哦?为何?袁某与刘易,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说的,还有必要应约?”

“是的,少主你想,刘易相约,如果你不去的话,别人还以为你怕了刘易,不敢去与刘易一谈。这恐怕有点失了少主的威风啊。”逢纪投其所好的道:“想必刘易也已经是功成名就,名满天下的人了。他应该不会耍什么的诡计。想与你会面一谈,先礼后兵的意义会更大一些。”

“哦?那依逢先生的意思,我应该赴约?可这一来,岂不是有违我父亲的命令?”

袁谭听逢纪这么一说,他不禁觉得逢纪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被困山上

袁谭虽然用怀疑的语气与逢纪说着,但是他的脸上却流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跟着道:“没错,我的确要赴约的,我不答应赴约,刘易又怎么会前来赴约呢?正所谓两军交战,无所不用其极,刘易既然要自己寻死,那就不要怪我袁谭心狠心辣了!”

“什么?少主,你的意思是?”逢纪听到了袁谭的话,心里暗吃一惊。

两军交战,就算逢纪不知道刘易与袁谭生母的那点事儿,不知道刘易相约袁谭见面是为了让袁谭与张氏相认的事。站在两军交战,先礼后兵的立场上来看,他都觉得袁谭不应该借此来谋害刘易。

说实在,袁谭心高气傲到有点目中无人的地步,他不知道刘易及新汉军的厉害,可是,逢纪的心里却是非常清楚的。人家新汉军的大军兵临城下,当真要攻击渤海城的话,逢纪觉得袁谭能够守得住都相当不错了,总的来说,主动权完全是掌握在人家新汉军的手上。刘易可以主动的相约袁谭会面一谈,这已经是很看得起他袁谭了,要不然,新汉军直接攻城,都不用与他袁谭多说什么。

逢纪的担心成为现实。

只听袁谭冷声道:“城东面的那山上的道庙,不就是那燕山道庙么?袁某去过的,非常适合埋伏,特别在那山上的道庙里,本人率军一堵住下山的路,那么刘易就插翅难飞。对,马上就得布置了。来人!”

“少主。不可啊,刘易主动来相约我们会谈,估计是有诚意的。我们就算不可能与刘易达成一致协议,可是,也不至于要算利用这个机会来暗算刘易啊,最多,我们不答应赴约便好。”逢纪急道:“刘易可是猛虎,此天下无人能敌,哪怕他就只是十人一起来。怕亦会人人是高手,少主你即然赴约,那么你自己亦会被困在山上。到时候,危险的可是少主你啊。要不,我们现在拒绝了刘易的邀请可好?”

“哈哈,逢先生。你多虑了。我会那么笨当真的赴约么?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袁谭挥手,不待逢纪再有不同的意见,对唤来的人道:“来人,立即派人前去给刘易回复,就说,本少主会在今天晚上,会在城东效外山上的道庙设宴等着他。”

“是!属下马上去答复刘易。”一个使者应声而去。

“另外。速给我调动精兵五千,秘密前往城郊燕山。在山下潜伏起来,就等刘易到了燕山道庙,大军马上围住燕山,活捉刘易!”

“遵命!”

“还有,本人这次准备生擒活捉刘易的事,谁也不能走漏半点风声,从现在开始,谁都不准离开议事大厅,就等刘易上勾,众将再随袁某前去,看看刘易是如何被我们活捉的。”袁谭环眼看了一眼议事大厅当中的一众谋士军将,目光阴霾的喝道。

袁谭本人,长得与袁绍一点都不相似,他不只是肤色要较黑,连人的相貌长得都不似其父袁绍那么的温文尔雅。看上去黑壮了许多,并且,发狠起来的时候,总会有一种狠辣让人感到心寒。这是袁谭以前没有表露出来过的一面。

逢纪的心里当真的大急,可是,话到嘴边,他却不知道再要对袁谭说些什么好了。他现在还是袁绍之臣,总不可能为刘易说太多的好话。何况,像刘易与袁谭生母之事,逢纪还真的不知道要如何说才好。

当然,他的心里虽急,却也想到,刘易既然敢约袁谭相见,估计也是有所凭借的,应该有了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所以,他也只好希望刘易莫要出什么的大事儿。否则,刘易当真的出了什么事,以新汉军的强势,必然会疯狂的报复袁谭、袁绍,只会加速袁绍的败亡。

新汉军大营,不少军将正在劝着刘易,莫要以身犯险,他们都认为没有必要与袁谭约见。

可是,刘易却是不能不见的,有时候,刘易看到张夫人那思子忧心的样子,刘易就忍不住一阵怜惜。就似,刘易现在,要向他的风流还债一般,明明袁谭与他是没有半点关系,但是,因为张夫人的关系,他还是要尽可能的完美一些,尽可能的不想伤害与自己女人有关的人,不想伤害自己的女人所关心在乎的人。

没多久,袁谭便派人送信前来,答应了在城东道庙一会。

刘易看看天色,觉得也是时候出发了。

典韦、许诸、颜良、文丑,史阿,五将都将军务事交给了部将,非要跟着刘易一起前去不可。如此,再加上黄舞蝶、元清、张宁、张夫人四人,一共十人,轻骑出发。

从城北绕到城东方向的燕山道庙,还有三、四十里,申勇率着一营陌刀营及一营骑军,护送刘易到达离燕山十里远的地方。在这地方,可以在渤海城东面的城头上看得新汉军的情况,可以看得见就只有刘易等一行十人前往燕山。

首节上一节53/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