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513节

抢掠一翻容易。要灭新汉朝难。

怎么说呢?蹋顿可以想象,自己的乌桓大军,或者可以杀进幽州、冀州、青州,甚至中原的兖州、徐州等地。可是,他的大军,能够杀进并州去么?能够从冀州通过虎牢关杀进洛阳去么?可以想想,当年,匈奴人不是从并州入关的么?可最终的下场是如何?而当年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如此多的英雄在虎牢关,若不是董卓军主动退却,那么,想强行攻下虎牢关怕还真的有点困难。不久前,曹操不是已经夺取了虎牢关么?但那又如何?最后还不是损兵折将?乖乖的退走?

因此,蹋顿认为,自己这一次,单是依靠自己的军马,想要彻底的消灭新汉朝,怕真的不太可能。别说太多什么的,就算是攻坚的器械,他现在都制造不出来啊。这叫他如何去攻打新汉朝的关隘城池?

所以,蹋顿细想过后,他认为,想要灭新汉朝,除了自己的军马要杀进并州、幽州、冀州之外。还要刘备口中所说的那些盟军的配合,要那些盟军能够有所建树,如此方有可能灭得了新汉朝。

在蹋顿的心里,他认为,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西凉方面盟军,能够完全消灭在西凉的新汉军,只有消灭了在西凉的新汉军,进军关中长安,如此方有可能动摇得了新汉朝的根基。如果西凉方面的盟军,能够夺取长安,那就最好不过了。那样,就肯定会让新汉朝朝野震动,到时候,新汉朝必会调动大军提防长安的盟军,或者调动大军夺回关中长安。如果西凉盟军不能做到有所建树,那么,蹋顿认为,根本就不要奢望能够灭得了新汉朝。

假设,西凉方面的盟军能够做到了。那么,刘备所说的,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的军马,必须也要向荆州发起进攻,一定要兵出荆州,如此,才有可能将新汉军在荆州、洞庭湖甚至整个南方的新汉军吸引住。

只有做到这样,他的乌桓大军,从北方势如破竹的杀在幽州、冀州、并州,然后主力大军从并州杀向洛阳。到了这个地步,蹋顿才敢说能灭得了新汉朝。

因为,如果新汉朝当真的在西凉折戟,丢失关中长安,而又让益州、汉中的军马突出荆州。这就等于让新汉朝陷于一个四面楚歌的境况当中了。因为,另外一个大势力曹操,他在早期,或者不会与刚刚修好的新汉朝马上撕破脸皮,但是,当新汉朝陷于极端不利的局面的时候,曹操肯定会乐于落井下石,进而挥军进攻虎牢关。如果事情能发展到这个地步,新汉朝焉有不灭之理?

所以,蹋顿现在。在知道辽东公孙度向新汉朝归顺的消息时,他忍住没有发兵向辽东发起进攻。现在,听到新汉军居然主动杀出关来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要马上起兵,与新汉军针锋相对的意思。

因为蹋顿还要等。等西凉及益州、汉中方面的消息。一天他们还没有动手,还没有取得成绩,他都不会轻易起兵的。因为,这可是关乎到他的整个部族今后的生死存亡的关系,他必须要小心谨慎。

蹋顿的打算,一旦西线战事不利。他就没有必要充大头,没有必要举族入侵大汉。以免新汉朝回过神来,调来大军灭了他的乌桓族。所以,如果西线战事不利,他最多就是派出人马。灭了辽东公孙度,掠夺辽东境内的物资,然后看情况,再派军进入幽州掠夺一翻。反正,尽可能的不要引起新汉朝的怒火,掠夺的时候,约束一下自己的军马,莫要大开杀戒。如此。就算新汉朝要攻击自己的时候,自己也有话可说。特别是现在,自己的部族大军。虽然集结于赤峰山下,但是,在这里,远离大汉边境数百里,自己又没有说要挥军进犯大汉。就目前来说,可是新汉军先来攻打自己的。那么,自己打回去。顺势杀入幽州掠夺一翻,这可是正常的事。追究起来。过错并不是全在自己乌桓族这一方。

当然,有话说,想跟新汉朝对话,也要有相对等的实力才可以。所以,乌桓部族,是否能全都听令于他蹋顿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蹋顿自问,如果自己的乌桓部族,能够齐心协力,凭自己的部族大军,的确有着与新汉朝叫板的实力,根本就不用太过害怕新汉军。灭不了新汉朝,但久不久闯进关内去掠夺一翻也不是不可以的,相信新汉军也奈何不了他们。

如现在这般,自己的近两百万族人集结在这赤峰山下,能战的部族军马超过了百万。在这赤峰山下的平原上,全是自己的骑军,新汉军敢来正面与自己交战么?或者说,面对自己这如此庞大的骑军,他们还敢说要灭了自己的部族么?

所以,对于蹋顿来说,完全掌握乌桓全族,完全能收服乌桓所有部族,让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这个,要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全族听从他一人的号令,如此才有实力跟新汉朝,跟刘易平等对话,否则,蹋顿认为,还不如尽早的归顺新汉朝,从此夹起尾巴来做人,莫要再想着什么的成为草原霸主,成为这个天下最强盛的民族了。等着接受新汉朝的统治,成为汉人的附属,然后,让族人慢慢的汉化,完全融入汉人当中,早过了某些年之后,这个世上,便再没有他们乌桓族。

蹋顿本心,是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的。因为,他始终都认为,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那是因为他有其本身的精神传承,他们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全都学了汉人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完全消磨了自身的民族特点的话,那么,这就等于这个民族已经消失去这个历史长河当中了。

真的,蹋顿不愿意,相信轲比能也不会愿意。他们更希望的是,是由自己的民族统治别人,让他们学习自己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所生活的地方,成为自己放牧牛羊的牧场。

得,不得不说,这种思想,就是草原上的那些异族人的尿性思想,就是他们所谓的民族特性。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狼性,一种侵略性。

他们,以他们的生活方式自豪,以为,这样的生活,才是他们的生活,才是他们民族自豪之处。他们,并不会思考,他们为何要如此生活,他们如此生活,又是否是正确的,是永远适合的?他们,只会看到汉人霸占了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却看不到汉人是如何利用双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的。

他们,看不到汉人的优秀之处,只是看到了汉人的善良软弱之处。一旦发现有机会,他们就会暴起扑上来,撕咬汉人一口。

蹋顿现在,其实就是一匹狼,正匍伏在一边,寻找着撕咬汉人的机会。

但是,新汉军会给他这样的一个机会么?

如今的新汉朝,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汉汉廷,这些异族人,他们根本就不能明白刘易对于彻底消灭或收服这些异族人的决心。

这个时候,不仅仅只是这关外的新汉军出关,西凉、益州方面,也已经有所行动了。

而刘易,也正在准备着亲自率军北上,参与攻伐乌桓族的事。

如果说,蹋顿能够知道西凉方面的情况,他是否还能如此安心的在这里集结部族大军么?

就在这个时候,西凉的局势,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完待续)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四百二十章 决定西凉未来之战

西凉抱罕城,其实只是一个小城镇。

古时羌族人聚居地,后来秦灭之,置袍罕县,一直沿用至今。

在抱罕城镇,汉异融合,一度达到了一个相当繁华的程度。尤其是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及洛阳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时期。抱罕城,是当时的必经之地,是一个境内的驿站。

以前,商队行商,要到中亚、西亚去时,从陇西到了这里,刚好两百来里左右,恰好可以在这里过夜,并为明天的远行采购物资,做好远行的最后准备。另外,有亲人给商队的人送行的时候,亦是送到这里,在此分别。

所以,抱罕城,经过数百年来的发展,一度发展成一个有着二、三十万人的县城。可惜,近百年来,各种天灾*,抱罕城已经完全破落衰落了。

城内的人,要不是死于灾病,就是亡天战争,要不就是迁走了。现下,整个抱罕县城,还只有数万百姓。

马超率军收复了抱罕城之后,贾诩、李儒等人,马上派人前来设置了新汉朝官府,各种治理百姓的政策颁布实施下去,已经让破落的抱罕城慢慢的恢复了一些生气。尤其是,原本破烂崩塌了的县城护城墙,马超亲自率军当劳役,不向抱罕的百姓征用哪怕是一个民夫,在修葺好城墙,让人看到焕然一新的新城墙之后。抱罕城的百姓,总算明白了,新汉朝。新汉军的确是不同于西凉中的那些一般势力诸侯的军队。在看到官府颁发了抱罕城可免税一年半,并且,在半年之内,通过官府的登记确认是生存困难的抱罕城百姓,可以获得官府送济的钱粮时候。抱罕城的百姓。就完全归心,不管是异族人也好,还是世居抱罕的汉人也好,都完全归心于新汉朝。

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抱罕城的百姓,迸发出了一种无比的劳动热情。以及,许多百姓,都想将他们家的年青子弟,送来参军,希望可以成为新汉军的一员。希望可以与新汉军一起,为了保护他们的抱罕城不被别的势力攻击侵犯而尽一份心力。

这个现象,在新汉军从金城撤回抱罕,构建防线的时候,在抱罕百姓听到西凉的一众势力诸侯与西凉的异族联合起兵攻来的时候。抱罕城的百姓表现得尤其的热情,居然没有因为知道了将会有强大的敌人前来攻击而害怕,而要逃离。

其实,在抱罕城。新汉军的军队,要比抱罕城的百姓多得多了,三十来万的军马在这个小小的城镇内。数万百姓在当中生活,其实真的并不太起眼。

可是,正因为他们已经对新汉朝归心,已经彻底的认可了新汉朝这个官府政权,所以,他们自发的。做出了誓要与抱罕城,与新汉军共存亡的心理准备。因此。原本并不打算要征用抱罕城百姓帮忙的官府,推搪不了抱罕城的百姓的热情。只得组织了起来,让他们帮忙做一些能够力所能及,能帮助得到新汉军的事。

比如,平时生火造饭,为新汉军的士兵洗洗缝缝衣物等等,为新汉军的军营砍来柴火等等,为新汉军喂养战马等等。

嗯,通过军民交流,很快便做到了军民如一家。

一支军队,能够做到与百姓如一家,那么,这支军队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极具生命力。刘易是一个未来人,通过后世的太祖军队的经验,刘易就一直都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军队,让自己的军队,在性质上能做到真正的为百姓打江山的能够深受百姓欢迎的军队。只有这样,才能永远都立于不败之地。

从陇西到抱罕城镇,约两百来里,一路上,都是一些黄土沙丘地带,偶尔会有些树林草地,但现在,树林的树叶早已经落完,成了一些干着枝丫的枯木树,一地都是破败的干草落叶。这一片地区,倒没有什么险峻的大山,一路通行无阻,倒是往西南方向,是一道高高的山脉平台,一直沿路往西伸展,数百里之长。

当初马超攻取抱罕城之时,贾诩就来察看过这些地形,他认为,相对于陇西而言,抱罕城就是陇西西面最为重要的一个卫城,守住抱罕城,西凉西北的一众势力诸侯及异族联军,就不可能威胁得到陇西。如果抱罕城有失,那么,西凉诸侯大军便可以直接兵临陇西城。如此,近年来新汉军在西凉的努力,就会付之流水。所以,必须要守住抱罕城。

当然了,现在抱罕城的新汉军,已经不是想着要守住抱罕城了,而是要想着如何一举击败西凉诸侯的联军,不,不是想,而是有着彻底解决西凉诸侯的信心。

贾诩、马腾、马超等一众军将,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氐、羌族大王,达里吉台、彻里丰分别派了迷当大王、彻里吉等一众部族将领前来,他们是化成一般的流民前来的,应该是为了瞒过西凉诸侯派出的耳目。

原来,他们通过与族里的人商议,最后决定归顺新汉朝。派迷当大王、彻里吉等异族将领前来,就是想确立他们氐、羌等族与新汉朝的关系,签订协议。其中,彻里吉是彻里丰之子,亦是羌族未来的大王继承人。

派来他们,一来,是以表氐、羌等族归顺新汉朝的决心,实际亦等于是给新汉朝送来了质子,他们这些异族首领大将,不会马上离开,会直到最后击败西凉一众诸侯之后,他们才会看新汉朝的意见,返回本部族。

氐、羌等部族,他们如此干脆的派出他们身边的重要人物前来,是因为西凉诸侯联军已经决定了向抱罕进攻的日子,时间紧迫,他们也来不及再慢慢的协商了。所以,便直接的派来迷当大王、彻里吉等人,向新汉朝表达了他们的态度。

当然,真正签订的协议,还得要与氐、羌大王签订的。他们要求,贾诩秘密前往他们的部族大军之内。一是与他们大王签订协议,二是让贾诩从中协调他们的异族大军,看看接下来这一仗要如何打。

贾诩没有迟疑,把抱罕的事务交给了马腾、马超、李儒、郝昭等人,他只带了一小队亲兵。便悄然的赶到了异族大军当中。

抱罕城所处的位置,往东南方向自然是陇西城。往北方偏东向约一百五十多里,便是金城,是西凉联军集结的地点。另外,从抱罕城往正北方向约五十里左右。便是黄河,这一段黄河,却是一段天然的河湖段(应该就是后世的刘家峡水库),其湖面宽达十多里,长达数十里。这段河湖,成了抱罕城北面的天然屏障。金城的西凉诸侯联军,就只有从东北方向攻来。另外,氐、羌族的大军。集结在陇右东南面,集结在从西面而来的黄河北岸,但是。离抱罕城也不算是太远了,往南渡过黄河,就只有百里左右的距离。

首节上一节513/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