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511节

比如,在一个靠着一条小河的一个聚居点。这个,应该是一个固定的聚居点了。

当中大多数都是一些乌桓族的族人,人数共有三、四百人。

新汉军的骑兵一到,一下子就将其控制了起来,直接收檄了他们的武器,对于敢违抗的,直接斩杀,然后留下一支百人队看守。不久后,新汉军的步军来到,根据这里的地形,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军寨,并留下一支军队。在这里,可以控制得了附近十数里的地区,具有将来成为一个正式镇集的便利。在这个方圆十数里地区,不管是异族人也好,汉人也好,全都集中了起来,给他们登记造册,让他们成为新汉朝的正式子民。然后,在官府的引导之下,让他们在这十数里的地区上生产生活,暂时,他们是不能离开这个地区的,但凡是离开这个地区的,都会将他们视为奸细,立斩无赦。实质上,如此也等于是给予他们保护了。所以,绝大部份的人,他们都愿意遵从新汉军的安排的。

这天,一路深入山中森林的赵云所部,又发现了一个隐藏在一个山谷当中的异族部落。

探子汇报,这个部落,约有千多两千人。其部族当中,有些异样,不似是一般的正常部族。

赵云派出小量的骑兵前往试探一下,这个异族部落,一见到新汉军的骑兵只有数十骑的样子。居然一蜂窝似的扑上来攻击。

如此,赵云也就不跟他们客气了。直接挥军掩杀过去,将这个异族部落给灭了。

在这个异族部落当中。老人小孩妇人都比较少,居然捉了不少汉人来做奴隶。审问了当中的一些人,据供述,这个部族,是乌桓的一个分支部族,他们在这些地区多年了,平时,都是靠掠夺为生。

实际,在这些山林当中。又没有耕种的痕迹,他们如何维持生计?但是靠打猎就能维持得了生活吗?明显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除了救出来的奴隶之外,个别妇女、小孩之外,这样的部族,全都给灭了。

这些异族人,他们在掠夺汉人,甚至是他们的异族部落的时候,可不会因为老人小孩妇女而会手软。而他们部族的老人。双手早已经沾满了血腥,就算是一些小孩,尤其是那些有十岁左右的小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了如何残杀奴隶。对汉人仇视的教育。嗯,或者不是教育,而是言传身教。他们,看到他们的大人如何对待汉人对待奴隶。他们也会跟着做,自小就养成了一种凶残的狼性。这样的小孩。尤其是在看着他们部族的大人被新汉军击杀之后,他们的心里,肯定更加的仇视汉人。所以,就算是赵云,也不想多花费时间去感化这些小孩。太多了,如果留着他们,待他们长大之后,他们又会如何报复汉人呢?赵云不怕报复,可以饶过他们,但是,一般的汉人呢?恐怕就会遭受到他们的祸害。因此,对于这些凶残的异族人,根本就是斩草除根。

个别的异族部落当中,直接就是一个不留。

想要对整个关外如此广阔的草原,森林形成实质性的统治,有时候,不心狠手辣一点,还真的不行。

当然,不少异族部落,对汉人没有恶意的,对汉人文化向往的,新汉军杀到的时候,他们马上就表示顺服,再加上,从他们部族的情况上来看,并非是那些生性残劣的异族部落,如此的,新汉军才会放过他们,但是,他们也必须要从此听从新汉朝官府的命令。

另外,也有一些这样的异族部落,他们对新汉军,说不上有什么的仇恨,新汉军杀到的时候,他们亦没有采取激烈的对抗行为。但是,却宁死不服,无论怎么跟他们解说,他们都不愿意眼顺新汉朝,不愿意听从新汉朝官府的命令,不想听从新汉朝官府的安排。尤其是,给他们解释了,归顺新汉朝,他们依然可以保留他们部族的一切,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只需要,他们要生活在新汉朝官府的监视之下。这个监视,其实并非只是针对他们这样的一个部族,而是对于所有的异族部落都是一样的。那个,登记造册,在官府的划定区域当中生活,或者,他们要到还深入的更远的草原上去放牧之前,先向官府报告一下去向。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政策举措。可是,他们却不愿意接受。如此,没有办法,灭之!

新汉朝,在这个时刻,是不可能再让那些不受新汉朝控制的异族存在的了。这个情况,刘易也想过,这种不愿意归顺新汉朝的部族,本身就是一个极具野心的部族。留着他们,谁知道他们是否就是后来金人、辽人或者是元人、清人的祖先?所以,不愿意归顺新汉朝,不听从新汉朝命令的,一概给灭了。

别说什么的他们没有对汉人发起攻击,似乎对汉人没有太过明显的仇恨仇视什么的。那是因为他们部族还没有壮大,待他们的部族壮大之后,他们还会那么良善么?

三两天的时间,新汉军就把关外的异族人,弄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藏在山林当中的异族人,他们也藏不住了,纷纷逃窜,躲开新汉军的兵锋。

汉军出关,已经是很多年都没过的事了。新汉军的行动,真的把关外的许多异族人给吓破了胆。当然,也有不少是持欢迎的态度的。这部份,是那种心里向往汉人文化,基本上已经被汉化的乌桓人。

这个时候,离辽东归顺新汉朝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四、五天。

大草原的深处。赤峰山下,一顶金色大帐。在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军营当中显得特别的显眼。

这是乌桓大王蹋顿的王帐。

蹋顿坐在其卧榻上,左拥右抱。分别抱着两个袒胸露臂,充满了异族风情的美艳女子。

在帐中心,正烤着一只全羊,已经金黄金黄,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这个时节的草原上,已经稍感到寒意了,刮来的风,那种凉透到心里的感受让人能亲切的体会到寒冬将至。

金色大帐当中,自然不只是蹋顿与那两个妖艳的女子。帐内,还有不少人,大多都是前来会合的乌桓各部族的首领及蹋顿帐下的本族大将。

当中,还有一个两眼阴沉的却又气度不凡的青年,这青年,年约二十多岁,但却能坐在最靠近蹋顿这个乌桓大王的王榻的下首之处,显出他的身份地位要高出帐内除蹋顿之外所有首领军将一等。

“够了!”青年人沉声低喝了一声,居然脸带怒气的直视蹋顿。道:“蹋顿大王,若你再如此下去,那么,在下只能带领本族军马回去了。不会再参与你此次的行动。”

“嘿嘿……”蹋顿斜眼望了一眼这个对他说话似极不客气的青年,不以为意的嘿笑一声,然后一把推开身旁左右的女人。摆手让她们离开。

蹋顿坐正起来,探手端起前面案上的一杯酒。自顾的喝了一口道:“轲比能王子,你急什么?哈哈。如今,本王这里,已经集结了近两百万族人,上百万的大军,另外,又在别处,也集结了数十万的大军。到时候,我乌桓大军,一举南下,杀进关内,灭了大汉,那只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多少了年了啊,当年,刘易给本王的耻辱,我一直都没忘,一直想要报这个仇。可是,从来都没有像如此这样的一个契机出现,难以像如今这般,可以号令我乌桓全族,统一全族。所以,这一次,本王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既然如此,那大王你为何迟迟不动手?”轲比能似压抑心头的怒火道。

“轲比能王子,你太过年轻了。难道,你忘了我们跟刘备大人的约定?现在,离我们出兵的日子,还相差了几天,不用急,再等几天,本王马上出兵。”蹋顿眼里,似有点不屑的望了望轲比能。

“哼,刘备大人是跟我们约定了具体的发兵日子,可是,他亦说过,我等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可以调整出兵的日子。现在,辽东方面,在两天前便有信报传来,辽东公孙度,居然已经投靠了新汉朝。现在,又有了新汉朝从山海关派出了三、四十万的大军,已经对长城关外的广大区域进行攻击了,你乌桓族中,留在那些地区的部族及你派往的一些军马,都已经遭受到了新汉军的打击,难道,大王你就如此眼看着新汉军在关外放肆。任由他们打击我军的士气么?”轲比能冷哼一声道。

“区区三、四十万的新汉军出关,无非就是想取得一点先机,想利用长城关外的那一片森林阻击我们的大军而已。呵呵,不足为虑,我们在这里,可以有很多选择,根本就不用通过那一片山林,我军可以从代郡,甚至从崖门关一带发起攻击。还有,从我们这里,一路杀向辽东,几乎都是平原地区,再从辽东入关,也不都是一路平坦的平原吗?我们百多万骑兵大军,在平原上,那就是无敌的。到时候,可以直接杀到山海关。”蹋顿轻蔑的道。

他说完,又似大有深意的望了望轲比能,隐晦的道:“轲比能王子,听说,未来的鲜卑族大王已经确定是你了吧?你说说,如果我蹋顿挥军南下,杀入大汉,进据大汉,你的部族会怎么样?是打算随我蹋顿入关呢?还是依然我们早前的协议,你们部族从大山中迁到我乌桓族如今所生存的草原上?”

“呃……这个……”轲比能面对蹋顿的这个话题,一时却不太好回答。

轲比能心里明白蹋顿的意思,知道蹋顿是想自己向其称臣,想让自己的鲜卑族成为蹋顿乌桓族的一个分支部族,永世奉他蹋顿为王。

但是,轲比能亦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岂会向蹋顿称臣,将自己的鲜卑一族合并入乌桓族中呢?轲比能的心里知道,蹋顿的心里,其实是希望自己鲜卑族也能随他乌桓族入关。如此,到了大汉中土,他就更好的掌控自己的鲜卑族。如果自己的鲜卑族,留在关外,那么,蹋顿在担心,自己鲜卑族会有朝一日,会真正的壮大起来,成为他们乌桓族的威胁,就如他乌桓族现在这般,已经强大到足可以威胁到整个大汉一样。

轲比能现在,不禁有点担心,担心蹋顿会否对自己下手,先灭了自己的鲜卑族。(未完待续。。)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四百一十八章 谁更隐忍?

大草原上,永远都是弱肉强食,大的部族吞并小部族,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有发生。◎,

数千年来,大草原上都不知道有多少异族部落兴盛又衰落,要不是天灾便是**,反正,似乎就没有一个部族可以在大草原上坚持长存至今。每一个异族部落,似乎都在瞑瞑之中已经有了定数,从无到有,盛极而衰,直至最后灭亡,再也寻找不到他们曾经生存过的踪迹。只有偶尔,才会有人提起大漠上,草原中,某某地方,曾经有过一个怎么样的异族部落,最后消亡于时间的长河当中。只有偶尔,可能探寻得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一些痕迹,但那也只能是作为考古之用的一点痕迹证据了。

对于轲比能来说,他少年时曾化名到大汉去游学,很认真的研究过不少华夏历史,以及大草原上的异族部落的兴衰史。因为有了这些认识,所以,他自少便有着很大的志向,他决心不要成为草原上那些最终消灭于历史的部族,他立志要带领部族,走上辉煌之路,永远的让自己的部族保存长盛。

但是,要如何才可以做到呢?首先,最主要的一点,就要是提防自己的部族被更强大的草原部族吞并的可能,保持自己部族的血统传承,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他认为,自己鲜卑族的祖先,已经做得很好。起码,在大漠上,匈奴人强盛的时期,自己的部族,能够保持独立。远离是非之地,迁徙到鲜卑山。一直繁衍至今。第二点,就是要寻求一个更适合自己部族强盛的地方。永远生活在鲜卑山。那是不可能让自己的部族发展壮大,或者说发展壮大之后,很难保持自己部族长盛久兴的。因为,环境所限,环境的原因,总会有太多不能估计的,不是人力所抗的原因让他们由盛转衰。

比如,生活在大漠上的异族部落,碰到了卷度一切的沙尘暴时。一场沙尘暴过后,就不知道有多少部族被生生的活埋在沙子当中。有时候,整个聚居的城池,都会被沙尘暴所摧毁,所掩埋。而生活在草原上的部落,不时会有水灾、雪灾、虫灾,还有,让人恐惧的疫病。疫病一旦发生,就会很快的漫延全族。个别的部族,会在一夜之间,全族灭亡。这些,是自然环境所引起的状况。据轲比能在大汉当中查阅的一些资料当中,有一些记载,许多大漠、草原上的部族。都消亡得不明不白。

轲比能他不想自己的鲜卑族也如那些已经消亡于大漠草原上的异族部落那般,会因为不可抗的因素而消亡的那一天。可是。轲比能这短短的二十来年的生命历程当中,居然就历过了数次可以让他们部族灭亡的危机。

一次。是他小时候,鲜卑山失火,大火几乎将他的鲜卑族人全都烧死在大山当中。幸好,及时的一场大暴雨,扑灭了森林大火,让他的部族得以逃生。另一次,就是他已经懂事的时候,依稀记得,是春夏交季的时候,族里发生了疫病,他看着族里的人,一个个倒地,再也没有起来。他之所以要到大汉求学,学习汉人的文化,那就是他听说,汉人当中有医生郎中,汉人的医术,可以医好生病的人,可以通过医术控制疫病的抗散。所以,他到了大汉来求学。嗯,还有另外一次,就是匈奴人被新汉军所灭的那一年,百年一遇的严寒袭击大漠草原,直接威胁到大漠草原上的所有异族部落。当时,鲜卑族当中,亦有无数族人,因为难耐严寒而被活活冻死。

再有,就是这一次了。这一次,是疫病引发的食物危机。疫病,并非是直接伤害到他们的族人,而是导致他们所养牧的牛羊,成群成群的死掉。初初,族人发现情况的时候,不明所以,看到自己辛放牧养着的牛羊无故死掉,伤心痛哭,悲痛不已。那时候,部族的人,自然是舍不得丢弃那些死掉的牛羊,宰了来吃。结果,吃了那些牛羊的肉的族人,十有**染上怪病,染上病的,基本就等于是没命了。不过,也幸好,部族里的人吃用那些死掉的牛羊时,并不是所有人一起吃的,而是由一些人先试食。如此,才不至于让整个部族的人都遭殃。但总的来说,轲比能每每想起这次事件,他的心里,都一阵阵的发寒,因为,如果不是族人碰得多了这样的情况,没有全都一起食用那种牛羊肉,否则,自己的部族,可能就会从此消亡于世上。

轲比能知道,如果自己的鲜卑族,真的想永远生存,永久传承下去,那么,就绝对不能生活在草原大山当中,因为,谁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突然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危机落在他的部族头上来。而这些,仅仅只是一些自然的不可预知不可抗的因素。而可以预见的呢?比如,大草原上,那么多异族部落,比他鲜卑部族强大的有太多了。

以前,鲜卑部族是生活在大漠当中,可是,因为匈奴部族的兴起,逼得他的鲜卑部族与乌桓部放等等一众部族,不得不迁离大漠,迁徙到更北更寒冷的地方生活。现在,匈奴人被新汉军灭了,可是,乌桓部族却取代了当初的匈奴人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要知道,匈奴人强盛的时候,匈奴人大多都是在西北大漠活动,极少会到更寒冷的北方来。鲜卑族,在北方总算获得了一段相对较长的发展时间。现在,部族已经有了数十万人。可是,匈奴人灭亡,取代了匈奴成为了大漠草原霸主的乌桓人却是能直接威胁到他的鲜卑部族的一个族群。因为,鲜卑族与乌桓族就是相邻而居的。这就让轲比能居安思危,不得不担心,不得不考虑与乌桓人一旦交恶。乌桓人会否攻伐他的部族。

在表面上,轲比能仿似可以和乌桓大王蹋顿平起平坐。但实际上,轲比能现在。是绝对不能与蹋顿翻脸的。可是,现在蹋顿却给了他一个问题,问他的部族,打算留在草原上呢还是随他的乌桓族迁入大汉境内,这个,让他一时不可作答。

轲比能知道,以蹋顿的野心,他自然不可能当真的让自己的鲜卑族迁到接近大汉长城边境的地区生活的。因为蹋顿一定会想到,他的乌桓族。可以在这些地方生活并发展壮大,那么就已经证明,在这些地区,的确具备让一个部族发展兴盛的土壤条件。换了是他轲比能处于蹋顿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他也会担心鲜卑族以后会发展壮大起来,到时候,就轮到鲜卑族威胁迁进了大汉内的乌桓族人了。今日的鲜卑会否就是明天的乌桓呢?如乌桓人现在这般可以威胁得到长城内的汉人呢?

首节上一节511/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