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453节

新汉军与袁军降军,慢慢的已经掌控了邺城的局面。

有一部份袁家死士,应该是看到情况不对,已经逃了,那两三万袁军,也逃了一小部份。

战斗消停了,可是,城内却依然嘈杂,哭声喊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一些婴儿小孩的哭喊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此起彼伏。

赵云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有点头痛。最后还是秦颉出面,让人肃清一下城内的残余袁兵及袁家死士,另让苏由派人,守好岳城镇。又让秦仁等人,出示布告,向岳城镇内幸存的袁军军将的家小安静下来,向他们通告现在的时势情况,告诉他们袁绍已经败亡,他们很快就可以与在袁军当中的军将亲人相会了,让秦仁带人安抚好岳城镇内的那些袁军军将家小。

入夜,粗略的统计出来了。

城内,约有两三万的袁军,直接被杀万多人马,逃了一部份,一部份成了俘虏。至于袁家死士,估计还真的会有四、五千人。但是他们除了逃走了一小部份之外,剩下的都死了,没有俘虏。

至于被看押在这里的袁军军将的家小,约有三万多人,居然被杀了一万余人。也就是说,有不少的袁军军将的家小,都已经惨遭袁家死士的毒手。

已经得到证实的,苏由的家小,亦惨遭毒手,他只找到了被藏在衣柜当中的一个小儿子。他的父亲、夫人、大儿及女儿,都没了。苏由为此几乎精神崩溃。

而秦仁,他的父母及儿女倒没事,但是他的夫人妻妾,居然被肆虐至死。

余下的不少已经归顺新汉朝的袁军军将,亦有人幸运有人悲惨,幸运的,他们的家小都没事,是袁家死士没来得及杀,以及营救及时。而悲惨的,他们的家小一个不存,尽数被杀。

赵云对此,亦深感内疚,当着军士的面,向苏由、秦仁及一众归顺新汉朝的袁军军将道歉,没能及时营救出他们的家小,没能保住他们的亲人。不过,这些袁军军将都知道是什么会事,知道与赵云无关,主要还是袁绍太过丧心病狂的关系。

个别激动的袁军军将,还想当场赶回邺城,看看袁绍是否已经被杀,甚至袁绍被杀了,他们也想拖袁绍的尸体出来鞭尸。不过,袁绍早已经化成灰烬,与被烧毁的邺城皇宫融在一起了,他们的就算是想将袁绍挫骨扬灰也不太可能了。

岳城镇夺下来了,战斗也打完了。不过。自赵云、秦颉以下,都没有人感到高兴。都对战果不太满意。秦颉所率来的两千人马,伤亡了数百人。都是与袁家死士同归于尽的,这让秦颉也相当的恼火。

但相比起岳城镇这里的情况,岳城镇与邺城相比起来,那就是小巫与大巫的分别的。

岳城镇的伤亡,双方军马总计起来,伤亡不会越过五万。而邺城的伤亡就惨烈了。只是估计,恐怕就超过二十万人。

现在,邺城皇宫内的大火还没有熄灭,入黑之后。邺城都被皇宫内的大火映照得通明。

此刻,整个邺城,几乎是哭喊声震天。嗯,不是皇宫内的人的哭喊,毕竟大火烧到了现在,皇宫当中如果还没有来得及逃出来的人,估计早就被烧死了。而是邺城内的百姓,他们应该是遍寻自己的亲人不着,估计是被烧死在皇宫当中了。所以,才会悲从中来,哭喊起来。

邺城太过混乱了,太史慈也只能勉励带领一些人在皇宫的外围弄出了一个隔火带。以免让皇宫内的火势影响到城内的房屋当中。至于别的,太史慈真的什么也做不了。

毕竟,新汉军的人太少了。那些被百姓所夹裹着的袁兵,在皇宫大火起来之后。能逃出来的,他们要不是逃回家。就是逃离城了,并没有留下听众新汉军的命令。毕竟是太乱了,那个时候,太史慈也没有时间去处理那些袁兵。

另外,城外的袁军,亦已经悄然的离开了,也不知道逃到了哪里去。

太史慈在邺城,并没有等到新汉军的大军到来。赵云的骑军亦没有赶到。

其中的情况如何,怕得要等到第二天才知道了。

因为新汉军的大军没有赶到,这就使得太史慈也没能真正的占据邺城。毕竟现在,原来追着太史慈疯狂起来的百姓,在经过了皇宫的大火之后,他们要不就是惊魂未定,要不就是冷静了下来纷纷回到家里。

所以,就太史慈、史阿的这两千余人,还真的难以控制邺城的局面。但还好,袁军已经逃走了,太史慈与史阿能够做的,就是让这两千余人马,默默的维持着邺城内的秩序,不让一些不法的暴民及逃窜的袁兵趁机作乱。

但在全城惊惶,悲伤之下,似乎也没有人有心情作乱了。

第二天一早,赵云请秦颉留下主持岳城镇的事务,然后让秦仁点起一万人马,赶回邺城。与太史慈见了面互通有无之后,命令秦仁,打出新汉军的旗号,马上正式占据邺城,一面组织城内的百姓,看看可否扑灭皇宫内的大火。嗯,不要怀疑,皇宫的火势还真的没有熄灭,如果不扑灭的话,怕会烧得三天三夜。

不久之后,也总算有了一支约五万的新汉军骑兵赶到了。是赵云的骑军。

原来,当夜赵云从邯郸城赶来邺城,其军马从毛城绕过来之时。辛评与韩猛,居然率军出城,偷袭了城外的军营。新汉军虽然损失不大,但那个营地还是被袁军毁了。这让绕城而来的新汉军,不得不缓了一下,将辛评、韩猛的军马杀回毛城。

但辛评与韩猛,却趁机派人去阳平、广平、邺城方向求援。援军不会有,但是,邺城大火烧起来之时,袁熙、刘氏母子,趁机带着他们的人出了城,把城外的一支袁军带走了。

袁谭在广平,袁尚在阳平。袁熙不太想去投靠与他不和的兄弟,刚好,看到辛评、韩猛的求援,得知毛城还没有失守,便有点动心,想去毛城与辛评、韩猛会合,同谋出路。

所以,便意欲去毛城,但是,却被在邯郸的戏志才发现了这支袁军,戏志才便调动赶到了邯郸的骑军,拦击袁熙的袁军。

苏城率军出战,杀败这支袁军,迫使他们调头投向了广平。正是如此一耽搁,新汉军的军马才迟了一天一夜才赶到邺城。

这数万新汉军赶到邺城,赵云、太史慈才真正的放心下来,也才有足够的人手,对邺城展开整顿工作。

此时,袁绍已经败亡,邺城落入了新汉军之手,余下的袁军,已经不足为虑了。所以,赵云与太史慈也不急着再扩大战果,没有马上挥军将袁绍的残余势力肃清。只是邺城的事,就得要他们忙一阵子了。

实际上,现在袁绍的残余力量,就只剩下在毛城的辛评、韩猛军,广平的袁谭军,阳平的袁尚军。这三城的袁军,其实都等于是被新汉军给围困住了,除了袁谭及投靠他的袁熙与阳平城的袁尚勉强还能互相呼应之外,毛城的辛评、韩猛就完全成了孤军。另外,还有一部份在黎阳、以及邺城以东南地区、河内地区的袁军。这些袁军,现在也不足以对新汉军形成威胁。袁绍的败亡,他们都成了无主之魂。

赵云与太史慈相信,只要他们带着那些军将的家小一起前往,必然可让那些袁军军将归顺新汉朝。

冀州的战事,打到现在,基本上算是完结了,只有最后的收尾工作罢了。当然,等戏志才前来,马上又得要制定出一个针对曹操的防御或进攻的驻军方案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三百六十四章 给邺城的指示

邺城大火总算没有烧三天三夜,新汉军一到,马上就控制了全城,并且组织了人手,扑灭了邺城皇宫的大火。△¢

不过,许多事还没能展开,因为此刻的邺城,一遍哀鸿。

不完全统计,邺城皇宫当中,约有十多二十万的人被烧死。这样巨大的死亡数字,是太史慈等将没能想得到的。这是一个人间惨剧,太史慈及赵云、史阿等人都自责不已,心情无比低落。

戏志才也赶到了邺城,就邺城伤亡十多万二十万人的事儿展开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就是当邺城皇宫被攻破之后,因为太史慈所率的新汉军将士太少,没有对所有随太史慈起来造反的邺城百姓及投降的袁军士兵形成实际的调控。太史慈的命令,已经不能成为当时的百姓及袁军士兵的意志。那些愤怒的百姓,一起夹杂着那些被迫投降的袁兵,一起冲进了皇宫。嗯,那个时候,新汉军的确已经完全失去了对邺城百姓及袁军降兵的控制,几乎所有围着皇城的百姓及袁兵,看到可以冲杀进皇宫之后,或许,大部份的人也认为,皇宫这个神秘的地方,难得见识一次,也会跟着人群冲进皇宫,如此,在短时间之内,还真的有数十万的军民,一起涌进了皇城之内。

进入皇宫之后,看到了皇宫之内的无数淋漓满目的财宝,那时候,百姓也好,袁军士兵也好,面对皇宫内混乱的局面以及财宝的诱惑。他们都动了贪念,进而忘记了他们冲进皇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从而开始争抢皇宫内的财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无数的财宝。争夺起来也是相当的残酷的,那个时候,整个皇宫,都发生了为了争夺财物而互相残杀的情况,皇宫乱成一团。

尽管太史慈及史阿等人及时的喊话,让一部份百姓及袁兵停手没有再互相为了争抢财物而残杀。可是,相当大的一部份人,见钱眼开,又哪里听得进太史慈的喊话?所以。皇宫内的混乱依旧。

正因为如此,这才导致了袁绍有机可乘,加上袁绍也是早有所准备。这样一来,整个皇宫当中,皇城的大门,几乎都被袁绍派人生起了大火,截断了所有的退路。另外,袁绍不只是命人在皇宫的各个宫门放火,在皇宫当中。也多处宫殿,被袁绍的人同时放了火。皇宫当中的宫殿楼阁,层层叠叠,大多都是一些木制的建筑。在有心放火之下,这个火势起得很快。不用多久,大火就会漫延到整个皇宫各处。另外。袁绍同时也让人在放火的同时,也点烟了无数狼烟。腾升起有毒的烟雾。

这样一来,闯进皇宫当中的数十万军民。想要逃离险境,就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得到的。能够逃出了大部份人,这都是太史慈、史阿在喊话为陷于大火当中的军民指引方向,他们才能逃出生天的。但当中许多吸进了毒烟而窒息的人,就被留在皇宫当中活活的烧死了。

戏志才估计,皇宫之内的伤亡,一开始,是有一两万人是在追击袁绍的时候,袁军及邺城百姓、袁军降兵这方面的人互相撕杀而亡的。跟着,为争夺财物,互相残杀而亡的数字,应该会更大一些,估计有六、七万人。

嗯,不要奇怪,涌进皇宫的数十万人,在短时间之内,因为抢夺财物而亡的人数,恐怕还不只这一点。要知道,当时军民混杂,还有本来的皇宫守兵。互相抢夺财物被杀,要死人还真的太过容易了。戏志才命人将那些烧焦的尸首从皇宫内整理出来的时候,发现不少尸体的手上都拿着一些宫内的财物,这部份人,估计就是在争抢财物的时候被杀害的,这些人的身上,有着明显的一些伤口就是明证。

其余的,才是被烧死的,应该有十来万人。

邺城内的伤亡,纯属是一个人为制造的意外事故,却并非是战争当中死亡的。戏志才觉得事态有点严重,立即将邺城的情况,用飞鸽传书,飞快的送到了洛阳,送到了刘易的手上。

顺带的,还有太史慈、赵云等将的自责,他们都认为,邺城百姓有这么大的伤亡,他们都有一点的责任。特别是太史慈,他认为,他在邺城刺杀袁绍的事太过草率了,没能估计到邺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故,大到他太史慈根本就掌控不了,如此,才会造成邺城军民如此大的伤亡。太史慈认为,如果是在他可以控制局面之后,再攻下皇城,那么情况就可能是另外的一个结果,起码,他会克制着进入皇宫的人,不会让他们见财起意,发生争夺打斗,互相残杀的事。

首节上一节453/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