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444节

他是想跟赵云谈谈如归降新汉朝的条件,希望可以在投降之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现在。赵云似不想跟他谈条件,他心里一急。只好赶紧对赵云道:“不、不是的……赵云将军。我、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另外的一个事儿……”

“哦?说说看。什么事?”赵云看了看秦仁,见他似乎的确是想有向自己投降的意思,不禁问道。

本来,赵云是不打算招降他们的,因为,皇城外的情况,他还不太清楚,单凭自己现在这两人,就想收服这么多袁绍的亲兵。赵云担心他们别有用心。这些毕竟都是袁绍的亲兵亲将啊,谁知道他们对袁绍有几分的忠诚?如果是假降,然后暗里对自己下手的话,那也不得不防。

“赵云将军,你应该也听说了吧,其实,袁绍能让我等为他效命,最主要的,就是他把我们的家小都集中到了一起去看押了起来。以此来挟制我们,让我等不得不为袁绍效死命。我是想……想请赵云将军帮一个忙,我等投降之后,能否先带我等去把我们的家小救出来?”

“嗯……”赵云听后想了想。道:“这事我听说过,你知道袁绍把你们的家小看押在哪里?”

“袁绍是让他袁家的死士看押起来的。一般,不会让我们知道在哪里。特别是那些率军在外的军将。我等在城里的。一个月,有两三次机会与家人见面。都是被他们带回城里跟我们见面的。我们的家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被带到哪里去。但估计,应该是在城外某个隐秘的地方。”

“在城外?”赵云听了有点意外的道:“袁绍帐下,有那么多军将谋士,这些人的家小加起来,有那么多,袁绍能看押得了这么多么?如果是看押在城外,他不担心被那些军将知道,悄悄的去救出来么?”

“不、不是这样的。”秦仁道:“其实,我们被看押起来的家小,都是我们最在乎最重要的家小,是我们直系的那些人,一般的家里下人什么的,还是会在城里的家中的。当然了,如果谁敢背叛了袁绍,这些家里的下人,也脱不了关系,还是会被袁绍派人杀死,并要诛其九族。连我这些亲兵亲将的家小,也要被袁绍看押起来的。”

“原来是这样。袁绍袁家的死士,这个我倒也听说过。袁家兴盛百多年,一直来,都在暗里培养着死士,据说,当年董卓杀袁家满门的时候,那些死士也反扑,刺杀了几次董卓,只是没能成事,后来,有些投了袁术,有些投了袁绍。”赵云从一些情报当中,也看过这个事儿。不过,可能是缺少真正的能人为袁家训练死士的问题,那些死士的武力,并不是太强,但主要是他们对袁家死忠,能为袁家拼命。

“赵将军听说过就好办,我们暗地里,其实都不甘心这里被袁绍挟制着的,暗里一直想调查清楚我们的家小会被袁绍藏在哪里,现在,已经有了一点眉目,只要赵将军能答应我等,能马上帮我们营救出家小,莫要让袁家的死士对我们的家小下死手,我等可马上归降将军你。听从将军你的命令。”

“还有……”秦仁跟着道:“在那个地方所看押的家属,并非只有秦某的,还有许多袁军军将谋臣的,假如说,赵云将军你能把那些袁军的军将家属都救出来,也可以轻易的招降他们。不瞒赵云将军说,袁军,其实早就离心离德了,军中对袁绍多有不满,像之前的郭图军师,他其实就是投靠曹操去的。连袁绍最为亲信亲近的人都背叛袁绍了,何况是我等?”

秦仁对赵云所说的这些事,倒是一个真实的现象。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袁绍的帐下,还有多少是对袁绍忠心的?估计还真的是凤毛麟角,难找出几人来。

哪怕是一些冀州的世家豪族,一直支持袁绍的那些人。事态发展到了现在,他们亦对袁绍失去了信心,不会相信袁绍还能打败新汉军。说起来,他们对袁家还真的不谓不努力支持,袁绍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打了败仗,要恢复实力,可是,这些年来袁绍的表现,着实是另人失望。屡战屡败,不能为那些家族夺取更大的利益。

正如秦仁所说,如果不是袁绍从许攸、张合、高览等人的背叛当中,看出其属下对他的信念产生了动摇,马上采取了措施,直接逼得其帐下的军将谋臣为了向他表忠心,不得不将自己的一些家小交由袁绍以保护为名,实则是看押。恐怕,新汉军大军打来的时候,袁绍的这个军政集团怕就早已经分崩离析了。

赵云也知道,如果当真的可以从袁绍的那些死士的手上救下袁军军将的那些家属,那么对于打下邺城,不,就算不说现在的情况,对于将来治理整个冀州都非常有利的。

赵云不禁想了想道:“可以,只要你们现在,能助我与外面的人里应外合,攻破皇城,我马上可以与你们一起,去营救你们的家小。”

“此话当真?那、那我等……”

“你们暂时可以保持建制。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们别有异心,那就别怪我赵云翻脸不认人,到时候,莫说是你们现在这数千人了,就算是数万人,我赵云杀起来也绝对不会手软!”

“我等绝无异心!”秦仁见赵云答应了他,不禁大喜,当下便跪在赵云的面前。(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三百五十七章 皇城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只要还有一点脑子的人,都应该能看到,现在的袁绍,已经是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了。

袁绍一路败,败到了邺城。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势力地盘,哪怕他强征补充了军马,看上去依然还有数十万大军的样子,可是,谁都知道,那些只是滥竽充数的军马,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战斗力。

在刺杀刘易不成之后,袁绍就整个人都陷入了一个病态当中,陷入了一个绝望之下的歇斯底里的疯狂当中。

他拼命的想抓住最后的权力,拼命的驱赶着下面的人,驱赶着百姓,希望可以为他修建起一个攻不破的堡垒,好让人能苟延残喘久一些。

只要明眼的人,都能看到,袁绍这样做,哪怕他可以凭着坚城多守一些时日又如何?哪怕袁绍近段时间,疯狂的搜刮钱粮堆积于城中又如何?

新汉军一杀到邺城,就算在短时间之内不能夺也邺城,但是,也必然能够肃清邺城四周,使邺城成为一座真正的孤城,这样一来,袁绍还有什么的活路?

袁绍没有活路,他帐下的军士,也没有活路啊。谁想与袁绍抱着一起死?

所以,袁绍下面的军将,有机会的话,一般都不会再为袁绍效命,哪怕是他的这些亲兵亲将。袁绍连身边的亲将的家小都要控制起来,这本来就是一个会让人离心的手段。

现在,似乎有新汉军的大军把皇城围困了起来,这就使得袁绍的命令。一时半刻不可能传递得到城外去。这个时候,就算秦仁等人背叛了袁绍。那在城外某隐蔽之处的袁绍死士,他们也不会知道得那么快。如果他们动作能快一些。或许,可以将那些被袁绍看押起来的袁军军将的家属都营救出来。

所以,现在,看似不太可能的事,却发生了,本来应该对袁绍最为忠诚的亲兵,此刻居然能成建制的向赵云投降。很不可思议,要知道,赵云在这宫中。只是与那壮士张槐两人。

赵云也觉得有点不太真实,如果这些袁兵,当真的铁了心要围杀他,他也不是太轻易能杀得出这皇城,那张槐,怕是必死无疑。没错,赵云看似是无敌,但是,那是赵云运起体内的真气所施展出来的手段。他不可能长久保持那种无敌状态,一旦真气耗尽,他也只能束手束脚或被袁军围杀至死。

毕竟人不是铁的,会累。体力会下降,真气会消耗。所以,别看赵云击杀那数十袁兵看似很容易。但数百数千人马一起围住赵云,他也是不太可能将所有的袁兵都击杀的。他没有那样的体力杀光所有的人。

秦仁跪在赵云的面前道:“赵云将军。袁绍多行不义必自毙,秦仁愿率部下二千余人马。归降将军。为太傅刘易效忠,为新汉朝效力!”

“起来吧,一切看你们的行动。”赵云还是带着点戒心,示意秦仁起来,然后指了指那些袁兵道:“他们也跟秦将军你一条心?”

“兄弟们,想你们都听到秦某与赵云将军的对话了吧?再跟着袁绍已经没有出路了,我秦仁已经决定归降新汉朝,追随赵云将军,你们愿意的,就随我一起,不愿意的,秦某也不勉强,你们各自散去吧。”

那些袁兵自然是听到了,也看到了秦仁向赵云归降的动作。当中,绝大部份的人,都是愿意随秦仁一起投降的。毕竟,这些亲兵的家小并没让袁绍控制起来。他们要投降赵云,心里更加没有什么的顾忌,更加容易接受。

一开始,个别跪地,表示愿意追随赵云,然后,便是噼噼哗哗的,一片一片的跪下,表示愿降。只有少数一部份袁兵神色不定,没有表态。

“好了,都起来吧,你们能弃暗投明,我赵云也不会亏了你们,会将你们今天的事,向主公刘易禀报的,假若,你们能为我军夺取皇城,灭亡袁绍的事当中立功,你们就是我赵云的兄弟,将来就是自己人。至于那些不愿意追随我赵云的,那就随他们去吧,不勉强,他日战场再见,不是你死便是我活。走!”

赵云没再理会那些不愿追随自己的人,提枪便往皇宫大门走去。

皇城之外的叫喊声越来越嘈杂了,也不知道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赵云得要紧张弄清楚。

秦仁带着他的人跟着赵云,看上去,应该有两千人左右。他自己本来就只可以调动得了两千余袁绍的亲兵。他原来所统率的人马,有一部份暗中被刘氏收卖了的,已经跑到刘氏的那一边去了。之所以还有两千余人,那是另外不归他统属的袁绍亲兵也愿意投了过来,如此才会有这么多人。

“赵将军赵将军。”秦仁快步追上赵云,有几分拘谨的道:“我们不能往皇宫正门去,那里有袁绍的重兵布署,哪怕是我们与外面的人里应外合,一时也难以攻破皇城。你跟属下走,在另一个侧城门,原本就是末将轮换镇守的城门,现在,那里所镇守的袁军,应该还不知道秦某已经投了将军,或者,可以诈开城门,放城外的人马进来。”

赵云一听,觉得如此可行,皇宫大门之处,肯定会有袁绍的大军。若能从侧面打开一个城门,那也是一样可以攻破皇城的。

“带路!”赵云没有多言,直接让秦仁先行带路。

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多说,一切都看秦仁的行动。

秦仁把自己的人叫来,让他们列队,然后绕着往东面的一个城门走去。

皇宫之内,亭台楼阁,层层叠叠,这里所发生的事,一时间还没有人去向袁绍作报告。此刻,袁绍正在城头上严阵以待。与城外的叛军对持呢。

城外的太史慈,此刻也有点急。他们没有攻城器械啊。这一次,能够在邺城之内制造出这样大的一个动静来。那绝对是一个意外,原来谁都没有想得到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想过,就凭他所潜进城来的这数百人就能号召起城内的百姓,就能迫降了那么多的袁军。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准备,没有准备有攻城的器械。

现在,几乎有差不多十万的袁军,被无数百姓挟裹着。把皇城给围了起来。但是,一时间,太史慈也变不出攻城的器械来。另外,就算有攻城的器械,也没有办法攻城啊,因为,那些被迫降的袁兵,不可能愿意冒死攻城的,太史慈总不能让那些手拿扁担锄头的百姓强行攻城吧?那不等于是让那些百姓上前去送死?而太史慈最为担心的。就是那些被迫降的袁兵,一旦让他们看到,现在根本就不是新汉军攻进城来,而是小部份的新汉军士兵在这里兴风作浪的话。难保这些袁兵又会反复。

上十万的袁兵,跟数十万百姓混在一起,如果那些袁兵又反投袁绍。那么,这数十万百姓就惨了。太史慈不认为这些百姓能是这些袁兵之敌。

说实在,太史慈现在也有点心急。有点无头绪,甚至,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有点不知道要如何收场才好。围住皇城不算什么,但没有办法攻破皇城啊。要知道,城外还有十多万袁军,一旦让他们杀进城来,这里的袁军又反,那么这个后果还真的不堪设想。

首节上一节444/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