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440节

可惜,就在这时候。皇宫之外,突然传出一阵喊杀打斗之声,似乎,全城都要被呐喊声给震动了起来一般,排山倒海的喊杀声,远远的传进了皇宫来。

袁绍的脸色一变,惊道:“怎么会事?怎么没有人前来通报?杀一个太史慈,全得着这么大的阵势么?怎么全城都似有喊杀之声?”

“主公……主公……”

这个时候,方有人在偏殿之外叫道。

“什么事?”袁绍喝问。

“不好了。城里全乱套了,乱了。”

“什么?城里怎么会乱起来了?”

“禀主公,是、是城里发生了民变、兵变了。现在,不少乱兵,在叫嚷着要杀进皇宫来呢,似乎,已经有不少人要杀到皇宫前了。”

“民变?兵变?这到底是怎么会事啊,啊啊……”袁绍真的就点郁闷透了,大叫了一声。宣泄宣泄一下自己心里的烦闷。

听到那袁兵的消息,不仅刘氏、袁熙,还有赵云亦有点惊讶,心里想不通。为何邺城这个时候就会发民变、兵变。

原来,太史慈在杀了那替身袁绍之后,遭到了袁军的围杀。袁兵越来越多。把史阿等一众随太史慈潜进来的新汉军士兵都逼了出来。不出来不行啊,他们总不能眼看着太史慈被那些密密麻麻的袁兵淹没了吧?

一时间。战斗还真的很激烈。

不过,很快。袁绍被杀的消息,就如风一般的传了开来。太史慈将袁绍的首级,扔给了一个亲兵,让那亲兵高举着袁绍的人头,大声喝喊袁绍已经被击杀,并让人打出了自己的旗帜。

太史慈不知道那个被他击杀的只是袁绍的替身啊,在太史慈的心里,他是真的认为自己已经杀了袁绍了,尽管过程有点顺利得让太史慈都有点不太相信。现在,杀了袁绍,他的任务就达到了,也没有必要再隐瞒自己的身份了。所以就干脆打出了自己新汉军的旗号。

让人意外的是,邺城内的百姓,被袁绍压迫得太甚了。加上,刘易、新汉军、新汉朝,在冀州的百姓当中,口啤相当好。现在,见到袁绍被杀,又看到了新汉军的旗号。这使得邺城之内的百姓都误会新汉军已经杀进邺城来了。

或者,这也是民心所向的问题,袁绍的压迫,早已经使得邺城的百姓压抑到了极限,就差没有人来引爆罢了。

另一个方面,现在的时候,亦正是袁军驱赶百姓出城修建工事的时候,许多百姓,已经被驱赶到了街上。他们一听到袁绍被杀,几乎是人人欢呼雀跃,连袁绍都被新汉军杀了,那还不是新汉军杀进邺城来了还是什么?

所以,太史慈与史阿等人。率着数百新汉军与袁军的交战当中,却杀着杀着,就有了许多的百姓追着这支新汉军的队伍,这些百姓,刚好也都是杠着出城做劳役的工具的,什么铁锹、铁锄、扁担、箩筐什么的,反正是乱七八糟。

从一开始只有数百人,到上千人,再到数千人,太史慈在一片街区杀了一圈回来,身后竟然跟着两三万的邺城百姓。

实际上,连太史慈自己都弄不清楚这是什么的状况。因为人多了,袁军也被吓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沈良终于说服了自己的那两千袁兵,正式揭竿而起,宣布投效新汉朝,成建制的加入了太史慈的队伍当中。

跟着,就是连锁反应似的。许多原本对袁绍就不是死忠的袁军,他们在看到袁绍已经被杀,新汉军又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杀进了城来,一眼望看,似乎密密麻麻的都是新汉军的人。所以,接二连三的,袁军也开始纷纷成建制的投降。

实际上,他们袁军虽多,可是,当中大部份的袁兵,都是被袁绍强征来的邺城青壮。当他们看到,跟着新汉军后面的人群,都是他们的乡亲父老之后,他们大多都没有了与新汉军一战的心思。

当中,有不少袁军,其军将不想投降,还想要攻杀太史慈的,可是,却被他身边的人联手斩杀,转而加入了新汉军的队伍。

有时候,世事就是这么的神奇,太史慈这区区数百姓,就似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般,一下子将整个邺城都点燃了。

实际上,被杀的,虽然是袁绍的一个替身,真正的袁绍并没有被杀。可是,袁绍却没能在第一时间现身避谣,没能在第一时间稳定邺城的局面,这就等于让袁军一下子动摇了军心。

袁绍一死,他们还能为谁效忠?为谁拼命?何况,风助火势,太史慈原来只是在一片小区域之内冲杀,与袁兵周旋,但是,到了后来,蜂拥而来的邺城百姓越来越多,到了袁军转投新汉军,加入新汉军的队伍之后,太史慈的队伍,刹那膨胀了起来,几乎是太史慈所到之处,那些百姓都愤怒的加入了太史慈的队伍,这使得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太史慈的队伍就突破了十万人。

十万人,所到之处,袁军见到即避,根本就不敢再提要杀太史慈为袁绍报仇的事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三百五十四章 围困邺城皇宫

这样的情况,谁也没有事先料到,哪怕是太史慈,自己亦似是在梦中一样,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能弄出这样的一个大阵势来。

当然,太史慈亦是一个相当聪明伶俐的人,他一见到这样的情况,马上就想到了民心可用这个词。马上就意识到,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利用邺城百姓彻底收复邺城,彻底将袁绍的残余力量灭掉的好机会。

所以,他与史阿、沈良稍一商议,便决定,打铁要趁热,利用对袁绍对袁军充满愤怒仇恨的心态,彻底夺取邺城全城,迫降袁绍的所有袁军。

当下,太史慈与史阿一众师兄弟,马上将超过十万的百姓分成了数路,分别由他们带着小部份的真正新汉军率领,再利用那些投降的袁军掩护,分成数路,直接向城内各个袁军军营杀去。

各路军马,一路杀向袁军的各个军营,一面以新汉军的名义号召百姓加入,如此一来,每一种人马,很快也达到了上十万人。

城内的袁军,这个时候,他们还真的全懵了,完全乱了套。面对杀来的人马,他们不知道要反抗是好,还是投降是好。

反抗嘛,他们军中,许多士兵都不愿意,毕竟,袁绍已经死了,新汉军也杀进了邺城来,他们的反抗还有意义吗?新汉军c,ww≮w.的强悍,他们又不是不知道,真正打起来,他们又打得过么?整个邺城,一下子全城轰动,到处都有喊杀之声。他们都不知道,新汉军有多少人马。

如此。在城内的袁军,除了极少数的袁军顽抗之外。一般的,只要大部人马一到,他们大多都马上投降。当然,那些顽抗的袁军,也没能挣扎多久。太史慈、史阿等人,直接杀进他们的军营,将他们的统将击杀,杀了他们的统将之后,又看到四面八方都是百姓的海洋。那些袁兵,也就只有投降一途。

袁绍在邺城,共有约三十万军马,当中,大半都是在城外驻守的,除非在城外的所有工事军寨被新汉军攻破,那些袁兵才会撤进城来。现在嘛,城内的袁军,其实不会超过十五万人马。

十五万人马。分守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及四周城墙,还有另外有军马维护城内的秩序,当中,有两万左右。为袁绍镇守皇宫。如此一来,能分在四门镇守的袁兵,实在是不会超过三万。而袁军在城内的兵营。也不会全都在一起,一般。最大的军营,可容两万左右。另外,还有数个小军营。嗯,不要说小军营了,就说有两万袁军的军营,被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围着,他们还能如何?

所以,也没用多久,城内的十多万袁军,除了留守皇宫的,几乎都被兵解了。

城外,还有十多万的袁军,当中,还有五万袁军是袁绍准备派去邯郸城的。

太史慈知道,现在城内已经乱成一团,跟着自己的,其实都是一些百姓,这一点,太史慈的心里清楚。在城内,他可以带着百姓横冲直撞,但是,如果到了城外,那就不太好办了。这些百姓,毕竟都不是真正的军人,若到了城外,那袁军真正的结阵杀来,或者是用骑军冲锋的话,那么百姓的死伤就大了。所以,太史慈没有想着要带这些百姓杀出邺城。

他而是干脆先不管邺城城墙,甚至命人将邺城的各个城门都打开,跟着,就与史阿等人,带着投降的袁军及百姓,向皇宫围过去。

这个时候,城外的袁军,他们也知道了袁绍被杀,新汉军突然在城内现身的事。

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一时亦相当的惶恐不安,相当的迷茫。

袁绍死了,他们现在,要怎么办才好?杀进城去?还是要怎么样?

他们如果杀进城去,是为了什么?为袁绍报仇?可是,袁绍都死了,为袁绍报仇还有什么的意义?当然了,如果袁绍是一个值得他们誓死追随的主公,这倒也罢了,但是,袁绍把他们的家小都看押起来,以此来挟持他们为其效命的,袁绍,还值得他们效忠么?如果袁绍没死,袁绍的命令,他们不敢不从。但是,袁绍一死,就一切都事了。何况,城内的动静,似乎有点大,那得要有多少新汉军才能营造出来的动静啊?他们杀进城去,又能如何?送羊入虎口?

反正,几乎是所有的袁军军将,他们都在犹豫着。谁都没有第一时间就率军杀进城来参战。直到,太史慈命人将所有的城门都打开,这些袁军,就完全不敢想率军进城了。每一个袁军军将,他们都在怀疑,怀疑这是否就是新汉军的诱兵之策。那一个个洞开的城门,就似是一个择人而噬的大口,让他们望而生畏。他们现在,不是要想杀进城去的问题,而是想,如果新汉军杀出来了,他们要作如何的选择。与新汉军一战呢,还是投降呢?

太史慈这一妙着,完全震住了城外的袁军,使得他们不但不敢挥军进城,而已因此而七上八下,心里惊疑不定,一个个开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如果袁绍现在得知这城内外的袁军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那些袁军军将又是一个如何的心态,他现在,可不只是被袁熙母子气得吐一口血那么的简单,他怕会直接被气得气绝身亡。

此刻的袁绍,他还不知道他已经大势已去,还想着,只要自己一现身,就可以稳定邺城的局面。

他现在,却又的确一时没有办法处理得了眼前的局面,他有心想要杀赵云,可是,赵云却挟制住他的儿子。他本想诳一下赵云,让赵云不屑于杀袁熙。却被袁熙母子认为袁绍不顾他们的死活,硬是弄出了一出父子、夫妻反目的戏码。

袁绍被气得不轻。

看着已经被袁熙母子收卖了的人把他们母子及赵云都一起保护了起来。袁绍知道要强来是不太可能了。如果强来的话,那就不只是邺城内皇宫外的混乱了。连这皇宫都要乱起来。这么一乱,他要再想收拾残局就更加困难了。

首节上一节440/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