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3节

如此一来,使得新汉朝的百姓,他们就只会听一个人的命令,那就是救了他们,给予了他们新生的刘易的命令。所以,但凡是刘易要求执行的政令,百姓无有不从。

嗯,不只是洛阳的百姓,现在冀州巨鹿的百姓亦是如此,虽然他们暂时不在刘易所能命令的势力范围当中,可是,只要刘易一声令下,巨鹿郡的百姓,必然会群起应从。

大泽坡基地,洞庭湖新洲基地,曲阿城。还有从匈奴手中夺回来的并州之地等等,哪一个地方的百姓,不是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被刘易救出来的?

“放屁!你是谁?皇帝别说要将军政大权及传国玉玺交托给我们主公了,就算是将帝位让于我们太傅便又如何?哪轮到你来反对?”

就在那官员出列发言反对,闵贡在刘易旁边轻声介绍的时候,一员身披战甲的大将出列喝斥道。

此将嗓门,声如惊雷,震得殿中众人耳朵都有点嗡嗡作响。

刘易不用看,便知道这家伙一定就是文丑了。汜水关离洛阳不远,刘易亦特意派人让其回朝,共同商议出兵之事。

那个许兴,还真的被文丑给吓了一跳,脸色一下子惨白,伏于地上颤抖不已。

“文丑,休得无礼!此乃许兴大人,在新汉朝的朝堂之上,谁都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只要没有确定下来,就能拿来相商,许兴大人所言的也有道理,毕竟,我们新汉朝,还是汉朝,少帝便是我们的君主,军政大事,因少帝年少,交由在下主持,这个相信各位大人都能理解,但若是要将传国玉玺交托给在下保管,估计就会有不少大人心里有疙瘩,一下子不理解。”刘易挥手,让文丑退后道:“不过,朝议之后,一旦决定了的事,不管是谁,必须要服从,绝不能再有异议!否则……”

刘易目光一凛,扫过朝中众臣,威凌的道:“不管你们是文官还是武将,不管你们是否在建设新汉朝当中立下过多大的功劳,也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华,不服从朝堂众人共同议定的决定,而又说不出一个合理正确的反对理由,这将要被视为叛逆的行为,立斩无赦!”

众臣闻言,皆心头一震,一时都不敢轻易才出言反对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9

第三章 战略决断

马上就要出兵攻战天下了,在这个时刻,不管如何,刘易都不可能让新汉朝内部当中有不同的意见,不管他们是哪个文臣武将都好,既然已经准备好要统一天下了,那么,谁都要将自己的私心放下,一切都要围绕着统一大汉这件事来考虑。

军将,要时刻都想着如何率领自己的军马攻城掠地,文臣,则要上下一心,做好后勤工作。尤其是当新汉朝的大军都出兵中原之时,内部的稳定繁荣亦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已经没有了北方匈奴人的威胁,已经不用再屯积军马于北方长城了,大军可以专心的攻战天下,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让人拖了后腿,那刘易自然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主、主公……是、是臣一时糊涂,此刻,不应对这些事情有疑惑之心。皇上,请、请继续。”

那许兴,此刻似也醒悟到他有点唐突了,不禁一下子冷汗直冒,赶紧先向刘易叩头,再面望向少帝道。

亦是在此刻,他才明白,虽然平时刘易似乎不怎么理事,在洛阳,亦很少露面,一般都不会到朝堂来。可是,整个新汉朝上下,哪一个不对刘易敬畏有加?整个新汉朝上下,谁不是对刘易马首是瞻?皇帝让权不让权,这些只是表面形式的问题,如今谁不知道刘易才是新汉朝最有权势,一言九鼎的人?

自己现在跳出来触霉头,还真的正碰正了铁板。

虽然。他是受了司马先生之举荐,混进了新汉朝的朝堂,答应了他一些条件。可是,那也绝对不能在刘易如日中天的时候给刘易下绊子什么的啊。

他知道自己失误了,赶紧补救。

刘易听了闵贡的介绍,再根据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当初在听到那哎呀岳父司马徽要送其子侄司马懿到新汉朝来的时候,再根据他对所谓的天文星象的认识,刘易就估计这个哎呀岳父有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尤其是听了司马徽与自己那岳母轩辕凤的故事之后,刘易亦判断得出。司马徽有野心。起码,他有私心,想着为自己司马家谋取利益。

嗯。现在司马懿就在洛阳新汉朝新民学府学习,由于少帝只专注于修道,所以,也就用不着他伴读了。所以。他并没能接近皇帝。据刘易观察,司马懿那小子,聪明是聪明,学什么都快,往往都能举一反三,但是心机太重,所以,刘易并不太喜欢。私下里。刘易亦暗示自己家里的女人,着她们莫要让自己的儿女与司马懿走得太近。

为了这个。司马如烟还跟刘易闹过性子,主要是她觉得,平时许多小子,如刘易帐下的那些武将或谋士的儿女,刘易都会常常着自家的孩儿与他们多多往来,平时大多都玩得到一起去,可是为何偏要有意无意的疏远她司马家的子侄?

对于这个,刘易还真的不太好解释。还好,也不知道那岳母轩辕凤是否知道一些什么,她为刘易解了围,并且,亦是有意无意的限制了司马懿的活动。现在,那小子,就似是后世的那些三好学生,三点一线,学府、轩辕家。几乎就没有机会让他过多接触朝中的人。

嗯,轩辕凤到了洛阳之后,似故意的在离振灾粮官府相隔较远的地方选了一处院落作为落脚之地,她所住的院落,她居然不是以夫姓,而是挂了轩辕府的名。

扯远了,此刻刘易,心里已经怀疑这些由司马徽安排来新汉朝为官的官员,是有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过,暂时刘易亦不想与他们计较太多。毕竟,他们现在,并没有做出对新汉朝不利的事来。所以,不能随意就处理了他们。

“现在事情还没有真正议定,许兴大人自然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了。”刘易面无表情的看着许兴道:“起来说话吧,刘某亦是一朝之臣,只听皇上的。”

“太傅!朕年少无为,自知不能振兴大汉,新汉朝的一切,就全靠太傅了。”少帝先双手捧着传国玉玺,举到了刘易的面前,再扭头对朝堂的众臣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刻大汉,四分五裂,群雄割据,目无朝廷。若尔等谁可以将不法之臣伏法,使大汉从归于一统,朕亦可将此传国玉玺授与尔等,让尔等,可凭着此玉玺,号令天下,出师有名。朕授太傅传国玉玺,便是为了让我们新汉朝大军,可以以王者之师,扫平**。若尔等无人敢领此传国玉玺,那朕便交与太傅,让太傅可代帝行权!”

朝堂之内,鸦雀无声,无人敢再多言。

刘易亦扫了朝堂众臣一眼,这才双手接过少帝手中捧着的传国玉玺,双手高举过头,沉声道:“请皇上放心,臣深受帝恩,铭感于心,此翻出兵,志在一统,天下若不归一,刘易愿誓死不回京!”

“好!若众臣无异议,那就如此决定了,日后,谁也不得有异议!从现在开始,就由太傅主持朝议,朕累了,先回后宫。”少帝再环顾了朝堂一眼,决然的转身,大步从后离去。

“太后,请!”

后面传来少帝的声音,是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何婉一起请回后宫。既然已经将事儿全都交托给刘易了,那么何婉亦没有必要再垂帘听政了。

“诸位大人,闲话少说,现在,就请戏太尉,将现在的天下形势说一说,好让大家都知道,在现在的形势之下,我们将要如何出兵!”刘易懒得就少帝让权的事多说了,反正,有没有少帝的这次让权,如何统一大汉的事儿,最后还是刘易决定拍扳如何打的。

戏志才出列,渡步到了中央,先有点神色激动的望了刘易一眼,他才再转身,面对众臣。

“其实,我们新汉朝发展到了现在,拥有过百万的新汉军,论实力,我朝已经寇绝天下,哪怕就是方方胜了袁绍的曹操,亦不能与我们新汉朝相提并论的。如果统一大汉,其实早便有决议,之所以要拿到朝堂上来,与诸位大人一起再行商议,这只是为了集思广益,让大家都参与其中,毕竟,统一大汉,是一件莫大的荣誉,同时,亦需要所有朝中的人,一起努力,方可完成如此不世伟业。”戏志才深吸了一口气,声音平沉的道。

“如今的天下形势,对于我们新汉朝来说,是一片利好的。首先,戏某就先说说,我们要统一天下,要面对哪些的敌人吧。”

戏志才早已经将天下各势力铭记于胸。

他佩佩而谈的道:“以我们新汉朝为中心,可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面,就是虎牢关、汜水关以东,那是曹操的势力地盘。东北方向,就是袁绍了。北面,是公孙瓒和乌桓异族。南面,除了与曹操的势力地般有接触之外,就是刘表的势力地盘,西面便是西凉,西北原本是匈奴人的大漠,现在,已经归我们新汉朝所有,所以,这方面的威胁,已经不用考虑。”

“另外,洞庭湖新洲,江东曲阿等地,分别面向江东、岭南及益州、汉中。当中还有大小无数的势力。”戏志才一招手,便有侍者在殿堂的墙边拉下了一幅大大的地图,道:“具体的,地图上标示得很清楚。如果还有谁不太了解的话,可以过来观看了解。”

刘易这时道:“好了,其实,大汉诸侯割据,虽然连年征战,偶有诸侯被灭,消失于这个历史舞台,可是,整体来看,形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的,相信只要关心天下时势的大人,心中都会有数。”

“嗯,各位大人,其实,早在年前,我们新汉朝内阁及军部,还有太傅等,已经制定了如何统一大汉之策,那就是四面出击,八面开花的办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荡平天下,将不臣服于我朝的势力,尽数抹去。为了达到我们这样的战略目的,早已经命人在各地潜藏钱粮,供我们的大军所用,不管我们的军马攻占到那一个地方,都会有粮食可补充。”戏志才接话道:“因此,现在就是在正式发兵之前,最后一次在朝堂上相议,让诸位大人一起考虑一下,如此战略,是否有漏洞,若有,可及时补充。另外,如果此战略不行,那么就请提出一个更好的计略出来。”

这个大战略方案,年前的确已经商议过了,刘易觉得,凭着自己新汉军的战力,每一军两万多人,完全可以作为一路军马独立出征,兵分多路或数十路,同时打响统一大汉之战。这样,刘易觉得方可以更快的统一大汉,尽早的结束大汉的动乱,使整个大汉尽快的进入大治时期。如果如像袁绍、曹操这般,双方大军为了一城一地而缠战,新汉军要一城一地的去夺取,那统一大汉得要多长的时间?

整体的战略如此,具体的分兵,还得等这个战略最后决定之后才任命。

第四章 开劈四个战场

新汉朝官员职能细化,每一个官员,都有着自己的职责,负责着他们的本职工作。

不过,这一次出兵统一大汉之事,将要牵涉到整个朝廷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每一个官员,都要配合这次出兵,要进行全方位的动员。

所以,现在公开在朝堂上商议此次出兵天下之事,可以让朝中众臣都有参与感,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培养出一种参与统一大汉的荣耀感当中去。

“大汉动乱太久,我们新汉朝有责任及义务,使之一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要想着要以这次出兵天下为重。平时所作的一切,都要为了这一次的行动而服务。下面,就请各位各表意见。”刘易在戏志才说完之后,又鼓励的对朝中众臣道。

“太傅,荀某有一个问题。”荀首先出列来道:“或者说,有一个意见。”

“哦?荀先生请说。”刘易对荀道。

“嗯,本来,荀某早就应该在内阁商议的时候提出来的,可是一直来,荀某的想法却不太成熟,现在才突然想到了这一个重要的问题。”荀对刘易拱了拱手道:“太傅,若按我们原来的计划,这个要扫平**,个人感觉问题不大,可问题是,荀某觉得,我们这次统一大汉,并非在于一个战字,而是在于一个治字。”

“治?”

“没错!”荀抓抓头,似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转过身,对朝堂当中的一众文官道:“各位大人,别看夺取天下的事是军部的问题。是我们新汉朝的军队去执行,但是,最主要,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我们。因为,我们不仅仅要为我们的新汉军提供给养,为我们的军队提供一切便利。更主要的,是在我们的大军夺取了城池之后,我们这些官员进驻之后的善后工作。这个善后工作。不仅仅是相对于我们新汉军而言的。我们自己军队,每夺取一城一地,必然会有不少牺牲,这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他们的抚恤问题。我们要及时处理好,伤兵的救治救援,亦同等重要,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另外,真正要处理好的,是我们夺取了城池之后,如何对当地治理的问题。荀某参加了当初洞庭湖新洲、洛阳、并州、长安。还加上大漠等地的百姓安置治理的工作。得出一个总结,那就是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百姓,都不是千编一律的治理方式方法便可以的。我们打天下,为了振兴大汉,可是,如果我们文官的治理跟不上,那么,我们夺取了城池,也未必是我们的。”

首节上一节3/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