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297节

数天之后,经过洛阳军工部门的匠人的努力。以及广大百姓的支持,很快就赶制出了一批武器装备来,并且。又分别从宛城、长安等地,调来了一些地方所储备的武器装备。如此,就刚好够装备好那小数民族的十万骑兵。

换装包括了正常战斗的武器装备之外,还有要给每一匹战马打上马蹄铁。换上马蹬。如此一来。又可大大提升这支异族人骑兵的战斗力。

那么,就是刘易要如何向冀州的袁绍发起进攻的问题了。

向袁绍发起进攻,刘易可以先率军北渡黄河,经并州,出北州东北的白马、寿阳等城,进入黑山地区,穿过黑山地区,便可以到达常山郡或者是赵国郡。进而与太史慈、赵云等大将汇合。与他们一起合兵,寻求与袁绍残存的军马决一死战。

另外。刘易或者也可以北渡黄河之后,直接经上党地区,兵出河内。不过,这一条路线,不是太过好走,但却是较为近了许多。当初,秦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就是经上党出兵当时是赵国的冀州,一举灭了赵国。

当然,还有一条更近的线路,那就是直接兵出虎牢,然后强行渡过黄河,直接攻击河内,这也是当初刘易到巨鹿振灾时所走的路线。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可以直接攻击袁绍的后方,加快袁绍灭亡的时间。

刘易与朝中一众大臣谋士商议,却意见不一,刘易亦觉得他们说的都似乎有道理。

经并州、幽州绕一个大圈与赵云、太史慈的军马汇合,似乎已经没有那样的必要。因为,以现在赵云、太史慈、公孙瓒三大将的军马总兵力,已经超过四十万之数。他们三将,在冀州已经将袁绍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现在,双方军马在对持,袁绍军,据坚城死守,据一些险要的地势,敌住了三将的三路军马。论兵力,三将的兵力,可能稍比袁绍的兵力少了一点,但却不需要增派军马了。

攻坚战,并不是说军方多的一方,就能一下子攻克得下来的。

如此,有人提议,现在,袁绍已经是瓮中之鳖,就差最后一击了。只要突破了袁绍的防线,那么袁军必败,其军的军心,必然会一下子溃散。所以,他们建议,可从上党仿秦皇出兵之路,突然兵出壶关,直接攻杀到河内郡去,如此,就必可动摇袁绍全军。

不过,正如另外有谋士所言,如果从壶关出兵,军马进入上党地区,一路并不好走,特别是辎重难以运输得进去。就算从壶关出兵,攻击河内地区,但也仅只是袭扰,如果袁绍军在有准备的情况之下,我们的军马一出现,他们就据城死守的话,我军没有辎重装备可攻击他们的城池。

这一点,刘易也深以为然,因为,经上党地区的话,笨重的投石机,床弩等等,一众攻城器械怕就难以运到战场上去。

最多,刘易就只能率一支轻骑兵,进入河内地区袭扰袁绍的后方。但这样一来,也很容易让袁绍调动更多的军马将从上党出击的奇兵包了饺子。

还有人提议,或者可以直接从虎牢关出兵。

这个,因为曹操已经与刘易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那么,只要事先派人给曹操作一个说明,也就是跟曹操打一个招呼,告诉曹操,新汉军兵出虎牢,这并非是要攻打曹操,而是要渡河北上攻击冀州而已,叫曹操不要多心,不要认为新汉军要攻击他。

如果是之前,直接从虎牢关出兵,恐怕是不行的,因为曹军就在虎牢关前盯着,如果新汉军要出关,曹军必然会挥军相敌,让新汉军难以离开虎牢。

但现在不同了,谁叫曹操与刘易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新汉朝出虎牢关,然后北上,这并不算是新汉朝侵犯了曹操。

再何况,哪怕是侵犯了那又怎么样?曹操现在,他敢出兵与新汉军决战么?

但是,兵出虎牢,亦还有兵出虎牢的不利之处。

那就是虎牢关外的地方,现在是曹军所控制,尤其是黄河,可以说是曹军与袁绍各自控制了黄河的一岸,他们两方军马,共同掌控了那一段河道。

如此,就使得刘易如果挥军从虎牢关出关,转战冀州河内,那就必须要经过曹军把守的黄河西岸,以及,要击破由袁军镇守的黄河东岸。

而就在刘易一时难以决定要从哪一条线路攻击袁绍的时侯。

袁绍却非常平静,他自从当初,决定不再向曹操低头的时候开始,他就已经决定,要与刘易抗争到底。袁绍,现在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已经准备好了,与刘易相争当中,如果被刘易逼得走投无路了,大不了就是一死。

袁氏四世三公,在他这一代辉煌,达到了袁家从来都没有的巅峰,又在他的手上毁灭,这可是的天意,袁绍,已经有点认命了。

对于现在的袁绍来说,就有点似死猪不怕开水烫,过得一天是一天,根本就不太在乎自己的命运下场是如何了。

这个,还真的是他那世家子弟都有的通病,那就是自视甚高,哪怕他平时的表现,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可是,他的骨子里,大都都会有一种无形的优越感。就也这种优越感,让他们很难向别人低头。他兵败官渡,败于曹操之手,再到新汉军正式向他宣战,他好不容易下决心,想投靠曹操,如此可让他获得后半世的安乐,保住袁家不灭。但是,曹操对他的嘲讽,让袁绍受不了,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的那股骄傲,明知他已经很难与新汉军一战了,但也一样要与新汉朝战到底。

可惜,袁绍每每想起都感到痛心的是,自己棋差一着,在德州县想伏袭新汉军,却反被刘易放了一把火,伤了袁绍的筋骨,足足三十来万的精兵,几乎在那一把火当中损失始尽。

要不然,袁绍心里也认为,自己这数十万军马,哪怕非是刘易之敌,但是,刘易想要灭了他袁绍,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在袁绍的心里,也一直都有这样的一种心态,那就是认为,自己怎么说都还有数十万的大军,我不跟你新汉朝正面决战,就死守着自己的城池,我叫你来攻,不让你损兵折将,你就休想夺得下自己的一城一池。

这种心思,其实那些手上拥有数十万军马的诸侯心里都会有,认为自己的数十万军马,就算是再不济,我凭着坚城死守,你还能奈何?

袁绍如此,之前的被灭了的袁术也是如此。荆州刘表也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等诸侯,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着这样的想法,总是认为,自己有一定优势的兵力,我不求打败你,便求自己守着险要的关寨城池,叫你来攻,让你损兵折将都攻不下我的坚城。

但是,现在袁绍却不会这么想的,因为,荆州刘表军之败,让袁绍看到了,有时候,兵多粮足并不是就能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刘表的军马,够多了吧?不比他袁绍官渡兵败之后的军马少,甚至,袁绍他在张合、高览叛投曹操,淳于琼等将死后,他袁绍在军将方面,已经比刘表的荆州诸将弱了不少。

刘表可算得上是兵多将广了,但是,却居然被刘易仅只是率了十多万的军马,就夺取了荆州。那换过来说,如果刘易来要攻打他,他袁绍还能有活路么?

这么一对比之下,袁绍心如死灰。而物极必反的情况之下,袁绍现在,心里反而安定了下来,想着,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是一死罢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冷静的袁绍

袁绍知道,如果没有什么的意外,他便肯定是步刘表的后尘,被刘易所灭。

不过,正所谓狗急跳墙。

袁绍的心里越是清楚,越是存在必死之志,他的头脑就越是清晰。

在刘表身亡,荆州落到了刘易手上的消息传来之时,他就一直都静静的思考着,自己与刘易的优缺点,自己的军马与新汉军的优缺点。

他作为四世三公袁氏的后人,现在仅存的硕果,他认为,就算是死,也绝对不能如刘表那么的窝囊而死。一定要对得起自己袁家的列祖列宗。

起码,他现在倒觉得,其实,自己之前所讽笑的袁术,他那样而亡,而也不算有失了世家子弟的死法,宁死不降,宁死也不让自己落于敌手遭受屈辱。

此时此刻,袁绍倒是对袁术之死感到有点欣赏了。

袁绍现在想要的是,纵使是兵败身亡,亦要考虑一下是否还有机会绝处逢生,心怀必死之志,并非就是必死之局。

如果采取得当,他袁绍就未必会败,甚至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何况,就算是败,他也不愿意如刘表那样,败得那么的窝囊,败得那么凄凉,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阴谋诡计当中。

他想,当年赵国,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都可以与秦国周旋那么久。现在换了他袁绍取代了当年赵国的地位,加上他现在手上还有数十万的大军,怎么说。都不至于被刘易在短短数月的时间之内灭亡吧?

或者,刘表之死,给袁绍敲响了警钟。这使得他对于自己的部属,全都不太放心。起码,心里对自己的帐下军将谋臣,都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他可不想像刘表那样,被自己最为亲近的人害死。对于刘表之死的传言,袁绍认为,刘表的真正死因还待商榷。可能有刘备的关系,但是这当中,蔡瑁就能真的洗脱得了关系么?怎么说。袁绍都是不太相信的。

所以,包括他帐下的一众谋士,郭图、审配、辛评等人在内,他心底里。对于他们都已经有了一种怀疑的心态。不再对他们言听计从了。

袁绍决定,不管是胜是败,他都要亲自处理一切,不会如刘表那样,可笑的将荆州的军政大权交到别人手上。

因此,袁绍很谈定的,指挥着冀州的军马,分别在冀州中北部地区。由西向东的一线,其中。最西的毛城到广平、阳平、华县一线,分别布置了他所有军马的三分之二的军马,在那些城池镇守,以后,依那儿的黄河支流,与由冀州北部攻击前来的新汉朝对持。

袁绍的命令很简单,就是固守城池的同时,还得要学习新汉军的作战手法,不能固守待毙。

他是认真观察了新汉军的作战方式,有针对性的针对新汉军。他一度亲临战场指挥,居然让他数千击败了向他们防线攻击的新汉军。这才使得赵云、太史慈、公孙瓒三军,只能暂时休整,与袁绍的军马对持。

比如,袁绍知道,新汉军善于调动百姓,在搬运辎重到前线的时候,一般都会发动进姓帮忙搬运。

首节上一节297/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