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752节

王睿计划大吐血的,现在只是不到计划的三分之一,这让他心情大好,有了这个事情在前,他也有点明白,这个刘易可能是真是一个实诚的人,不会狮子大开口向他索要东西的,所以也很爽快的道:“太子太傅尽管直说,只要本官能够做得到的,肯定不会袖手的。”

“刺史大人大义啊,是这样的,那十多万的流民,他们暂时虽然有太尉袁隗接济,但是,我估计,他很快就会终止接济,任由这些到达洞庭湖新洲的十多万百姓自生自灭了。可是,把那些流民收容起来,并集中送到这洞庭湖来是刘某的主意,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看着他们再在这洞庭湖活不下去的。”

“这个自然,怎么说,这些流民来到本官所管治的地界里,那也算是本官治辖下的百姓了,荆州人口本来就比较多,只是近些年来的天灾**,现在才变得萧条了很多。尤其是荆州西面地区,由于人口的急剧减少,造成很多田地都丢荒了。哈哈,现在突然多了这十多万人口的补充,怕也算是本宫的政绩啊。”王睿想向刘易证明自己在荆州这些年,并不是真的无作为,自己也很了解荆州诸郡的情况。他说道:“就让他们在新洲一带安居吧,把田地整理好,估计也能种些庄稼,活下去估计不难吧?所以,不只是太子太傅你,本官作为荆州刺史,也不能眼看着他们活不下去啊,现在,他们都已经开始开荒种田了么?”

“对,正是如此,刘易已经让人帮助那些流民开始展开耕作事宜了,不过,还有一些实质上的困难,比如说,缺少耕作必须的用具啊,还有耕牛、骡马这些,不知道,刺史大人可否有办法为那些流民解决一下这些问题?我相信,那些流民一定会感激刺史大人援手之恩的。”刘易至此,也隐隐的看出了这个王睿他虽然是有点不作为,但是他却有一种拼命的向别人证明他很贤明贤能的做作,这可能和他本来也是一个文士有关系。所以,刘易没有直接向他索要,而是旁敲侧击的诱导他自己拿出东西来。有时候,向别人要,还不如让他们自己爽快的拿出来。

“这个……农用器具,这倒可以想些办法,可以向各郡城要一些,可是耕牛骡马这些牲口就有些难办了。”王睿这次不像做作,而是真诚的说道:“农用器具好办,只要有铁器就可以让铁匠打造出来,但那牲口,官府一船都很少养这些的,都是民间的百姓或者一些富户人家才有。可是,百姓的耕牛,对于他们来说,那就只传家宝,肯定要不来,至于富户人家的耕牛等牲畜,他们也不会多养,养着的也只是让他们的佃户耕作所用……所以。”

“那就请刺史大人帮忙调拨一批农用耕作工具吧,至于牲畜的事,我看就算了,最多,就请刺史大人给每个郡城都传些告示,让备郡城有多余的牲畜,可以买给官府,这钱……我来付。这总可以吧?”

“行,如此最好。”王睿见刘易又肯主动说拿钱财出来购买,不用他自己掏钱,自然也乐于配合刘易。

“不过,太子太傅得也要心里有数,这些牲畜的问题,恐怕也购买不了多少,毕竟,这些年闹饥荒,谁还有余力多养牲畜啊?再说了,这些牲畜要放养也不容易,贼人多,饥荒的人多,有牲畜,说不定也会招惹到别人的哄抢,养不成的。”

刘易听王睿说的,也觉得有些道理,有时候,一条村子里可能就只会有一条牛什么的,但是,很有可能就因为有一条牛而引来那些山贼强盗的光顾。给村子带来灭顶之灾。不过,刘易对于这些,心里多少也有点准备,他知道想借用耕牛骡马这些来加快加大耕作面积就怕弄不到这些牲畜。所以,刘易只要弄到一些便可,只要有了牲畜,那么今后就自己可以养殖了,说是现在弄耕牛什么的,还不如说是弄些牲畜的种回来。

另外,也还好现在手上有三几百匹战马,这些,都可以暂时充作耕牛,也一样使用的。在大泽坡,由于俘获不少乌桓骑兵的战马,虽然大部份都是让公孙瓒以及别的官府要走了,但是,一些有点伤的战马,或者次品一点的战马,还是有几百匹留在大泽坡基地,现在,养马场已经搞了起来。当然,养马场也不只是养马,牛骡羊等牲畜也会训养,相信再过一两年,大泽坡养马场便会有一定的规模,可以自己养出战马及用作生产的牲畜了。可惜,大泽坡离新基地实在也有点远,要不然,刘易现在都可以调用一批牲畜过来加快开荒种植的速度。

接下来,刘易和王睿再商讨一些军器衣甲、粮草农用工具的交接问题,还有官府收购到牲畜之后,如何送去洞庭湖新洲的问题,拟定了一些细节。

最后,王睿问如何剿灭水盗,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理长江水域的问题。

这王睿,他自己没有能力起兵去剿灭水盗,但是,他作为荆州刺史,心里也有计较。他的想法,因为刘易毕竟都是太子太傅,又是皇上的义弟,他不可能长久逗留在荆州的。且不管刘易最后是否能够肃清长江水域的水盗,但是刘易手头上的兵马,估计也不可能随刘易一起回京去的,到时候,这一支兵马,留在荆州将归谁来统领?

呵呵,刘易因为知道朝廷派来的那五千大军是想谋害自己的性命而没有去接统,但是,这王睿他知道自己和刘易无怨无仇,现在刘易组建起来的三千护江剿匪军队决不会谋害自己。所以,他倒也不怕接统,他想,如果到时候刘易要回京的话,这支水军是否可以交到他的手上?

他手上,现在直属的兵马,也有好几千人,但是在和水盗的作战当中,他的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了,如此,他就想检一支现成的军队。呵呵,这个时候的官员,哪一个不是精于算计的人?没有一点城府的官员,早就被别人替代了,这王睿,别的本事没有,但平时充作一人老好人,上下疏通关系的本事还是有的。而他充当一个老好人,其实大多数时都是在扮猪。

可惜,有时候他扮猪扮得太过,倒成了真的猪了。

他现在,那么通快爽快的支持刘易军器等物,就是想借刘易的手在荆州打造出一支水师兵马,将来归他统领的兵马。而且,现在名义上,刘易的这个护江都尉就是他的下属,而刘易手上的军队,也可以说是他手下的军队,到以后刘易回京,不再统领这支水师军队之后,便是他接手的时候。

刘易现在没有表示什么,只是比较暧昧的表示,如果刺史大人以后有用得着刘易的地方,就尽管吩咐云云。先把王睿哄住了,把那许下的好处拿到手再说,至于自己所组建成的军队,到时候真要交给他统领的话,他恐怕都不敢要了。呵呵,看看水军的统领是谁吧,凶名远播的锦帆贼甘宁,他能压得住,能统领得了么?

谈完了事情,前往明请暗捕宫内来的假钦差大臣的人还没有回来,刘易估计也没有那么快,于是便随王睿的人到了江陵城内的驻兵驿站,把剩下来的一百多军士安顿好,而刘易,也被请进了在驿站附近和一府专门给宫里来人暂居的一座府邸里。

地方州郡的首府不像一般的县城,是有专门设置的官署,以供那些来访或者是京里来的官府落脚的。不用像一般的县城那样,只能住在驿站或者就是直接住在地方官衙里。

地方还不错,刘易才安顿好,甘宁便来报告,说那个叫曹寅的江陵官员前来拜见了。

曹寅不来,刘易还真的差点忘记了自己让他在宴后单独找自己谈话的事。现在他来了,刘易便让甘宁请他进来,官邸大厅见了他。

……

第四百一十九章 曹寅富民策

第四百一十九章 曹寅富民策

刘易不知道曹寅是否有真材实学,毕竟,他不是那些三国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自己才能的人,对于他是否值得自己收为己用还值得考究。

不过,他的经历,似乎还挺神秘的。没有人知道他是何出身,又是如何做到了武陵郡的太守。而这武陵郡的太守,其实和荆州的政治中心有点远,他又怎么会和荆州刺史不能相容呢?按说,他只是一郡的太守,得罪了直接可以管辖他的荆州刺史王睿,王睿要拿下他应该是很容易的,可是却始终都没能拿他怎么样,还要想假手于孙坚去杀了他。

而能够在荆州刺史王睿和一代枭雄孙坚的手上活了下来的家伙,怕也不是那么的简单。一个让人感到不简单的人物,却在新任荆州刺史刘表入主荆州之后,便豪不留恋的解印弃官而去,从始不知道所终,走得如何潇洒。

刘易请曹寅坐了下来后,才对他道:“呵呵,曹寅大人,还以为你也回巴陵去把那些钦差大臣请来江陵呢,难道那些钦差大臣没有到你们的武陵去?或者已经走了?”

曹寅闻言,苦笑了一下道:“禀太子太傅,常言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啊,那些阉官,还不请而来的,下官也就更加难以把他们送走了。”

“哦?那你为何不回去把他们请来江陵?”

“太子太傅,那待那些阉人,又何须那么客气?何须请呢?直接绑来就是了。下官不回去,但已经派人回去了,再说,武陵到江陵,何止千里?这一来一回没有七天八天的,怕难以来道,所以,下官就不回去了,相必,太子太傅也不会在江陵等得了七八天那么长的时间,所以,下官已经命人直接绑了,送到大人安顿流民的新洲去,也省得跑那么远的地方。”

“咦?”刘易不禁对这个曹寅有点另眼相看,想不到他居然如此果断,以一郡太守,就敢在还没有清楚圣旨是真是假,没有弄明白这些所谓的钦差大臣宫里来的内侍的真份真伪的情况之下,他便敢直接绑了送给自己,着实让刘易感到意外。

“太子太傅说的没错,也不用奇怪,其实下官早就看出这些钦差大臣有问题了。他们是拿着假圣旨来作威作福罢了。”曹寅拱手对刘易道:“下官来江陵,就是想向刺史大人说明这事的,可是,我的话他听不进去。但我也不甘心被这些假钦差内侍索贿,也没有他们索要的那么多财帛。幸好听到了一些太子太傅的传言,看到许多地方官员都到了江陵来,如此,我才在江陵等着,等太子太傅前来,希望太子太傅能为我等被索要贿赂的官员做主。”

“嗯,既然让我碰上了,当然不会让那些阉官好过了。”刘易点头问:“对了,你是怎么样看出他们的圣旨是假的?”

“正如太子太傅所说的,那些圣旨并不假,那个玉玺大印也是真的,可是,字迹却不对,不像是皇上所书,另外,圣旨上,字迹光新,是新近才写上去的,可是,那传国玉玺的印章,却显得有点灰暗,老旧,特别是圣旨的绸卷,有着发霉了,如果这样的圣旨还不是假的话,呵呵,那算是我看走眼了吧,皇上下圣旨,必定是新写的,而玉玺印章也应该是新盖上去的才对,谁听说过皇上先盖下那么多的空白绸卷放着来用的?”曹寅笃定的道。

“哈哈,我就怀疑这一点,不过我没有亲眼看到圣旨,还不太敢确定,所在在官衙里只好把抓捕说成是请了。”刘易见曹寅如此观察入微,可以从圣旨的材料、字迹、印章的时间来看到圣旨的真假,料想这个曹寅应该是一个相当细心谨慎的人,不禁对他有了几分欣赏。

“哈哈,下官想,太子太傅把自己的士兵派去一同请那些阉人,怕也不是请那么简单吧?”曹寅似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刘易道。

刘易不置可否,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因为离江陵近的城镇,怕今天傍晚的时分便会有人把那些等待贿款的阉人捉回来了,不用多久,便会真相大白。

刘易没有答应曹寅,也望着他道:“曹大人,你既然已经看出那些圣旨的真假,又不甘心缴纳他们的索贿,更加没有钱帛奉送给他们,那么你打算怎么办?如果我不来,你准备要怎么做?”

“这个……”曹寅一时眼神闪烁,低下头去,但是,他似乎在下决定似的,突又抬起头,声音有点冷寒的道:“不满太子太傅,武陵太守一职,是下官倾尽所有,还借了一大笔钱财,另外还得到一些道上的朋友资助,才花钱买来的官职。如果因为交纳不上那些阉官的索贿的话,怕就会丢了官职,下官在还没有还清所有的债务之前,不会甘心丢了官的。”

“可是也由不得你啊,听说你和刺史大人也有点旧怨,想他应该也早想把你的官职撤了吧?还有,这些阉官,回到朝廷京中之后,也肯定会含恨于你,必定会把你的官职给免了,你又有什么办法啊?”刘易追问道。

“哼!只要不让这些阉官回去,让他们出不了武陵,那么,他们还能把下官怎么样?所以,如果太子太傅如果没有,又或者不打算为我们做主的话,那么,鄙人就只能自己做主了!”说到自己做主的时候,曹寅的眼中射出一道寒光。

刘易看得一愕,这个曹寅,居然也有如此胆魄?有如此手段?居然敢私下暗杀了那些宫里来的钦差内侍?

“至于王睿,他虽然恨我,但是谅他也不敢拿我怎么样!他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一个伪君子而已,表里故作清高,结交名士,但是,他私下里却是一个既贪财又好色的小人。”

“哦?这又如何说?”刘易不禁觉得自己有点看不透这个曹寅了。

这个曹寅,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在官衙里故意抢着说了一翻义愤填膺的说词,把自己说成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把自己说成是一个一心是想为了百姓好的官员。

可是,他现在又自爆说他自己的官职本来就是买来的,那么他上任为官应该就是想赚钱吧?他自己都说了,不还清买官所借来的债务,他是不会甘心丢了官职的。可是,如果他真是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清官,那么,他还能在官职上谋取私利么?如果不是清官,那么他就会像一般的官员一样,就只懂搜刮民脂民膏,这样一来,他和一般的贪官又有何分别?自己既然也是一个贪官,那么他为何又那么理直气壮的说出一翻为官要如何如何清廉的话来?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现在,他把王睿说得如此不堪,那么他自己又何如呢?刘易此时,还真的想把这个曹寅搞得清楚一点。

“王睿,他有明里做好人,但是在暗里,却一直向下官索要贿赂钱财,不给的,他便会以种种的名目来增加各地官府的税目,加重那些官员的负担,使用种种的手段,逼使那些官员离职。下官曾就被他索要多次,但是却一次没有给,而他给武陵所增加的各种税目,我也没有一次实行过,因此,他便恨上了我,因为我的原因,一些离江陵远一点的地方官府,也都像我一样了,没有向他如数缴纳索贿,这样一来,他就更加的恨我了。”曹寅说到这,似有所忍瞒的道:“我……我掌握了他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他虽然恨我,却也不敢拿我怎么样。”

“何事?”

“他和一些下官妻妾相通之事,我都非常清楚,正是我拿着他这个把柄,他才没有敢直接撤免了我这个官职。”曹寅解说了一下道:“王睿要保持他的道貌岸然,不敢把这些丑事公诸于众的,否则,他就会在荆州名士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失去那些名士的支持,所以,他万万不敢对我怎么样的。”

“连这些事你也知道?你是如何得知的?”刘易觉得有点好笑的问。

古时候,相通可是一件大罪,一旦爆光,无论男女方面,都会受到世人千夫所指。相通之人,他们都会把事情做得非常隐秘,一般人是难以得知其中的真正情况的。

首节上一节1752/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