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724节

“嗯。很有想法,不错,这可能还真的是一个长久之计,不知道戏志才在涿郡涿县做得怎么样?”司马徽一边沉思着一边点头道。

对于司马徽来说。刘易所说的,的确是一种他前所没有听说过的说法,似乎已经正在实行,都是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当然,其中似乎也有不少漏洞,但总的来说,要比那些只懂喊着清君侧,振朝纲的人好多了,也有用多了。最不济的。也可以让一些生活难以为继的百姓得到救助,让一部份百姓可活得下去。

不过,司马徽也觉得刘易所想的。有点太过理想了,如果真要做到刘易所说的那个地步,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的时候。而且,他也隐隐的有一种感觉,把握到了刘易所说的重点所在,这个重点就是武装铲除奸佞。武装即武力吧,如果刘易真的可以做得到可以武力解决了那些奸佞。那么就是说。刘易的势力就要比那些奸佞更加的大了。到那时,这个刘易还会把政权交回给皇上么?谁能保证,这个刘易不会像那些奸佞一样,把持朝政?还有。谁又能保证刘易所说的,所谓的职能机构会自始至终的纯粹清廉?

刘易的整翻说话,都没有说到造反的关键词,可是,他所说的取蒂官府,实际上不就等于是造反了么?呵呵,官府是可以说取蒂就取蒂的么?这不是造反又是什么?

这个,刘易自然也不会明说。如果真的能做到如刘易所想的,那么到时候。自然是要武力夺取政权了。不这样的话,那些奸佞权官会眼巴巴的等着让你去杀了?哪怕是地方的官府。他们都不会束手待毙,武力解决是必须的。

事实上,当然是做不到全大汉各地都像刘易所说的这样,刘易这么说,只是给司马徽一个整体的蓝图想法,间接的向他证明自己也有着大志罢了。实则,刘易也只是想建起一两个属于自己的稳固基地,以供自己发展而已。只不过,大汉今后的发展,似乎也和刘易所说的有点相象,因为,群雄并起的时候,每一个枭雄,其实他们就等于是成立了一个脱离朝庭官府的政治机构,各自占领着一地。也做到了同时联合起兵,铲除了奸佞,只可惜,群雄是各自为政的,也同样是如司马徽所担心的那样,势力大的人,把持了朝政。

刘易没有让司马徽多想,说道:“其实我说的,未必可以做得到,我刘易也只能做到眼下的地步,想办法赚点钱,然后购些粮食接济一下那些流民,尽力的帮助那些流民恢复生产,让他们可以自力更生,别的,太远的事情,我也懒得去多想。反正,我现在已经尽自己之力了。要说,现在如果还有更多的流民的话,我刘易也无能为力,爱莫能助了。”

“呵,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难以救济得了全天下的流民,能向刘小哥你这样可以散尽家财的人并不多。我自己,也枉别人称老夫为好好先生,因为,老夫也做不到像刘小哥你这样,散尽家财救助别人。”司马徽听刘易这么一说,心里也顿时释然,也知道自己想得太多了,刘易现在能够做到这一步,的确已经很让人佩服。

“哈哈,老夫也只是问问而已,刘小哥也别多心,来,喝酒。”

刘易也举杯,向司马徽遥敬了一下。

大大几百里的水路,正午时分出发,半天的时间是难以到达江陵的。主要是河道不好航行的问题,所以,都不能航行得太快,每艘船上,都有两三个船夫,他们在控制着船速。

在天黑的时候,十来艘船靠岸停下。

岸边不远,有一个小村子,船夫和村子的人很相熟,估计平时他们没少在村子里借宿过夜。

小村子只有二十来户人家,刘易这二百多个官兵自然是住不下的,所以,刘易也没有进村,只让三十多个船夫到村子里去借宿,便顺安排水镜先生父女到村子里过夜。

刘易看得出,这个水镜先生决不是只是略通剑道,恐怕他还会是一个剑道高手,因为他下船的时候,刘易就看到他从船上一跃起下,动作敏捷潇洒。连同他的女儿司马如烟。怕也是一个剑道高手,尽管他们已经掩饰得很好了,但刘易偶尔还是能够感应得到他们体内散发出来的强劲气息。

所以,水镜先生和他的女儿司马如烟也到村子里去过夜。刘易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全。

刘易让人就在河边扎起了营帐,顺便也可以看守着船只。自然,也派出了警哨到四围去警戒,因为张合带着几千人正在想袭杀他呢。也不知道黄叙是否已经把张合引到别处去,但张合有大大七千人马,恐怕还有余力分兵,刘易就怕他们知道自己乘船沿河而下,他们也会沿河追来,所以,刘易把警戒放到远远的上游去。以防万一。

这只是安全起见,实际上,刘易等乘船而下。已经走出了好几百里,这还是水路,如果是陆路的话,怕更要多走几百里路,就算是让他们追,怕也难以追得上。

刘易的这两百死士,有不少人是北方旱鸭子。从来都没有坐过船的,坐了大半天的船,还是有不少人晕船。人一晕船,便会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刘易可不想这些士兵坐一次船便成了病猫,所以,亲自出手,叫了一群士兵来帮忙,在河里网了不少鱼上来。晚上,刘易就在河边点起一堆堆的火堆,亲自教士兵们如何烤鱼。

古时候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话虽然这么说。并不是说靠山的人就会经常可吃到山里的猎物,靠水的人就顿顿都可以大鱼大肉。特别是现在的世道。百姓们能有点吃的就不错了,肉是很少吃的。在这大汉的时候,许多烹食的方法还没有流行,许多调味香料,也还没有正式被采用,这鱼嘛,腥味重,如果没有生姜什么的东西去腥,是很难入口的。

现在是在行军的时候,谁会带着如生姜这类的调味品?

不过,刘易的烤鱼,却不用生姜去腥,烤着的时候,散发出的香味,都已经吸引得那些食欲不振的士兵猛咽口水了。

鱼肉含有大量的丰富养份,多吃鱼肉也可以让士兵们的体质得到增强,现在要到南方来,将来又要在湖边建立基地,今后鱼将会是他们主要的肉食,所以,必须要先培养他们喜欢吃鱼的习惯。

刘易的烤鱼,曾经让易姬、甘倩、长社公主三女忍不住口,所以,这次弄出来的一个全鱼烤宴的香味,不只是让晕船的士兵产生了食欲,猛咽着口水,同时,也引来了纱巾蒙脸的司马如烟。

白天见到司马如烟的时候,刘易看她是带着一把佩剑的,不过,此时手上拿着的不是剑,而是一根笛子。

她人没到,刘易便闻到了她身上传过来的一股幽幽的香味,一股比刘易手里烤鱼更诱人的香味。看她的秀发还有点湿润的样子,刘易便知道她应该是刚刚洗浴过一翻才出来的。

“如烟小姐,手里拿着笛子,可否为我们兄弟吹奏一曲?”刘易在司马徽的面前恭谨,但是在这个司马如烟的面前就没有那个必要了,所以,刘易扬了扬手里的烤鱼,对司马如烟挤眉弄眼的笑道。

要是一般的女人,和刘易呆在一起的一众士兵怕要马上起哄了,可是,对于这个名士的女儿,他们却不敢,反而是缩了缩脖子,拿起自己的烤鱼一哄而散,凑到了别的火堆上去。当然,他们忍不住时不时的回头狠狠的盯两眼司马如烟这高挑的身影。

“拿着。”司马如烟蹙了一下额眉,把她手上的笛子一把塞到了刘易的怀内,然后一手夺过了刘易手上的烤鱼道:“要不你给本姑娘吹奏一首曲子,本姑娘赏脸尝试一下你的烤鱼怎么样?”

“额,司马先生说的还真不错,看来,司马小姐除了有点性……子冷淡之外,还真的有点刁蛮……”刘易对她苦着脸道:“你看我像是懂得吹笛子的人么?”

“哼!你不是挺能的么?跟我爹说什么的赚钱,其实是讹诈那宦官的,还以为你会作诗呢,谁知道却是别人作的。你不是也会酿啊什么的?我现在都有点怀疑是不是你自己酿出来的,对对,听说你也在青楼为一个青楼妓女作过歌曲,哼,会作歌曲的人,不会吹笛子么?”也不知道刘易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个司马如烟,她一连几个冷哼,历数刘易的不是。

“哦?如烟似乎对刘易很熟悉的样子,我们以前见过?”刘易想不到这个与自己素未貌面,似乎也只是萍水相逢的女子会这么清楚自己,居然自己那么多的事。

“哼,你忘了戏志才及荀文若都是我的师兄?他们在学院里求学的时候,我就跟他们约定了,他们在外面如果碰到一些有趣的事,就一定要跟我说说,让我也长长见识的。”司马如烟把烤鱼放在她的鼻子上,隔着一层纱布闻了闻又道:“谁知道,他们两人的书信中,都是说着你的事,就好像你就是他们在外面见到的最大的趣事似的,把你说得无事不晓,样样精通似的,可是今天见到,也不过如此。嘿,连个笛子都不会吹。”

晕,自己何时说过无事不晓?就算是样样精通,也未必就要吹笛子吧?该死的戏志才荀文若,他们没事跟这个所谓的师妹说自己干什么?难不成是想给自己做媒人?可若是这样的话,自己都没有听他们说起过有这样的一个师妹。

不过,被女人看不起,刘易不禁头脑一热,冲口而出的道:“谁说的?谁说我真的不会吹笛子?好,我吹,吹给你看,我吹了你也要给吹箫。”

.shuhaige.

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心爱人

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心爱人

“你真懂得吹笛?”

“那当然,不过,那是小时候的事了,既然如烟小姐你想听,那我就献丑了。”刘易拿起青竹所做的笛子,横在嘴边吹了一下,吹出一声悠长的笛声。

好笛!不是说这笛子的材质,而是说其制作的精巧,特别是吹出来的笛音音质,清脆圆润,笛声很饱满。刘易再试了一下音调,发现和后世的笛声音调差不多,很符合音符的标准。

一支好笛,最主要的就是讲究其开孔精不精准,开孔精准了,那么它的音调便精确,吹奏出来的乐曲才会更好听。所以,音调开孔,直接影响到音质和音调。

“这是你自己做的?”刘易一边回想着以前小时候贪玩而吹奏过的曲子音调,一边盯着司马如烟问。

“嗯,别人想吹我的笛子我还不给呢,你真懂,就吹一曲让本姑娘听听,如果吹得好的话,那我也给你吹一曲,不过,也是笛子,可不是箫。笛是横吹,箫是坚吹,你不会不懂吧?再说现在哪有箫?”司马如烟自然不会明白刘易说让她吹箫的真正含义,反而觉得这家伙有点奇怪,吹笛便吹笛呗,怎么说到吹箫去了?

“嘿嘿……笛好箫更好……自然是有的……呃,你听好了,今晚在这黑夜风高,不,是在这月色朦胧,幽美清凉的肓水河边,本公子就为一个孤清美人呕心沥血,清吹一首绝世名曲,以换美人一尝本公子亲手烧烤出来的河鱼……”

“打住,吹就吹好了,哆嗦!”司马如烟似乎受不了刘易的插科打诨,对刘易反了反白眼道。

刘易在女人的面前,自然不能说自己不行的。再说,吹笛还真的不是什么太技术性的事,小时候,读初中的时候,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曾经练过。当然,这主要是笛子的成本太过低廉了,就用一根竹子便可以做得出来,谁都可以玩得起。嗯,笛子和口琴都是一样,吹奏出来的音乐又好听,又容易上手。刘易记得,以前读初中的时候,曾经一度很普及,学校里的学生,几乎人人都可以吹上一两首曲调。不要说刘易后现代的那时候了,就说现在,哪怕是一般的放牛童子,怕自己也会用竹子制作出一根笛子来,吹得上几首曲调。

刘易相信,这应该也是司马如烟突然要让自己吹吹笛子的原因。

所以,刘易还真的受不了这司马如烟的一激。当然,刘易也想看看,如果这个司马如烟要吃烤鱼或者吹笛的时候是不是要摘下面纱来呢?如果要的话,也正好可以看看她的容貌。说实话,像司马如烟这样的一个婷婷玉立,身材高挑,气质又优雅出尘的女人,对刘易的吸引力是异常的大的。特别是像她现在,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容轮廓欲隐欲现,更让刘易有一种一探庐山直面目的冲动。

大好风光夜色,人家一个女儿家主动前来和自己说话,刘易自然也不能拂了她的雅兴。不过,吹一首什么乐曲好呢?刘易小时候虽然也偶尔练过,可是都是尘封已久的事了,完整的曲子还真的想不起几首来。

刘易想了想,眼睛一亮,暗道有了。

“咳咳……”刘易清了清喉咙道:“我吹的曲子是……”

“你快点行不?又不是让你唱歌,这还要清嗓子?”司马如烟似乎对刘易有点不耐烦的样子,非常不客气的道。

首节上一节1724/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