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672节

到时会在皇宫里专门打扫出一个殿院来给刘易作为给两上小子启蒙教学的地方,到时正式开始授课的时候,会有一个正式的拜师礼。要知道,汉代的时候,太傅可是一个终生的职业。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个,在汉代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的。所以,当然得要正正式式的拜师。

皇上刘宏见差不多,便打着呵欠准备离开,对刘易道:“对了,除了授艺两个小子之外,过段时候还会有些事情想要刘爱卿你操劳一下的。”

“什么事?皇上请说。”刘易知道这甜枣果然不是白给的,肯定还会有其实的麻烦事。不过,如果是关于皇后的事,那可就是只操不劳了。

“刘爱卿刚回京来,朕也知道北方的情况不太好,条件差,怕你累着了,先休养几天再说。哈欠……皇姐,你一会送太子太傅出宫去吧。”刘宏说完,便要回内宫去。

“父皇、父皇,等着,人家也要拜师,人家也要刘易做我的太子太傅。”

一阵香风,一身娇红衣裙的万年公主飞快的跑进了这偏殿来,她怕是一直都在附近等着刘易,要不也不会那么快就知道刘易被封为太子太傅的事了。

刘宏只得无奈的停住脚步,带着点溺爱的责备道:“胡闹,只有太子才有太子太傅,你一个公主,要什么的太子太傅?再说了,你都拜了那么多老师,可却没见你学到什么的学问,你别胡闹了,你两个弟弟只是启蒙,难道你也要跟着重新字写字?”

“呃,那就要刘易做我的公主太傅!他教皇弟写字读书,一边教我练武艺不就行了。”万年公主移身站到了刘易的身旁,悄悄的用手捅了捅刘易,一边向着刘宏撇着小嘴道。

“练武艺?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去跟王越大师练了剑法,女儿家不爱红妆爱武装,我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一个胡闹的公主?罢了罢了,随你了,不过,你得要跟那个女人远一点,别有事没事都跑去她那里。”刘宏说完,目光扫过那有点怯怯又木纳的刘辩,叹了一口气摆着头走了。

刘易和阳安公主、万年公主都明白皇上所说的那个女人是谁,是指皇后。而且,刘易也看得出,这皇上似乎对这个皇后所出的太子也不那么的待见。

不过,刘易看了一眼把茶怀放回去之后,静静站在阳安公主身边的刘辩神色有点黯然的样子,让刘易看了心里不禁一惊,心想这么大的一个小子居然也懂得想事情,也能听得懂刚才刘宏所指的女人是指她的生母皇后?

刘易想着,不禁有点不忍,才这么一点大,居然就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由走近前去,用手摸了一把他的额头,柔声问道:“你在想什么?我从今后就是你的太傅,有什么事都可以和我说。”

“太傅,父皇是不是不喜欢我?”刘辩毕竟都是一个小孩子,藏不住心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胡说!”阳安公主闻言英秀的玉脸一变,带着严厉的声色斥责了一声。

刘辩浑身颤了一下,眼眶一下子就湿湿的,低下头小声的嘟噜道:“刚才父皇抱协弟了,可父皇从来都没有抱过我……”

刘易一听心里就释然,原来不是这小家伙懂得思考,而是一个很直观的表现。想想也是,听他所说的,如果刘宏真的从来都没有抱过他的话,当他见到自己的弟妹被父亲抱着的时候,他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小孩子嘛,有哪个没有一点撒娇争宠的心?

阳安公主听了也放柔了语气,拉着刘辩的小手道:“你父皇日理万机,自然不能时常和你们在一起了。你是大哥,你们兄弟在一起的时候,就得要让着一点弟弟,同理,大人也是一样,不能两个都抱的时候,就会抱小的,因为你得要让着弟弟,明白么?”

刘辩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喂,咱们出宫去吧。”这时,万年公主偷偷拉了拉刘易轻声道。

她不怕父皇刘宏,却有点怕这个英气威严的姑姑,刚才都是硬着头皮跑进来的,怕和这个姑姑呆得太久了,又惹来一顿教诲。

孰不知,另一个小子刘协却听到了她的说话,蹦蹦跳跳的拍着小手,脆声道:“好啊好啊,皇姐,小协也要去。”

“谁都不准去!都跟本宫去见太后,万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也要拜刘易为师,那么你以后就要用心跟刘易学学问,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贪玩胡闹了,除了自己学好之外,还要帮忙盯着两个弟弟。最起码的,你得要起来一个榜样的作用。”阳安公主那英气的玉脸一下子就板了起来。

这个阳安公主果然是一个严律的人,板起玉脸来的时候,还是有几分威势。万年公主果然一下子就老实了。

不过,阳安公主这英秀的脸容,却让刘易感到别有一翻风味,嗯,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应该是一种成熟知性的熟女韵味。

“你也要去!”阳安公主又转头看着刘易道,不过,看着刘易眼定定的盯着自己,她却不知道为何,觉得自己也如此严厉的对刘易说话不太好,但却又已经说出了口,只好把自己板起的脸容放缓,对刘易似带着歉意的笑了笑。

呃,就只是这一笑,却让刘易有一种一笑百媚生的感觉。

cente

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一个陷饼?

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一个陷饼?

慈清宫是董太后寝宫。(最稳定,,)

刘易随阳安公主及万年公主、刘辩、刘协两个小子一起到了慈清宫之外。阳公公主让刘易等人在外面候着,她自己不用通报,直接走了进去。

话说这董太后是当今皇上刘宏的生母,但她却因为出生寒微,只是一介平民之女。因此,当年刘宏被选进宫来准备继续皇位大统之时,董太后并没能随同刘宏一起进宫来。

直到刘宏正式登基,不过,纵使刘宏正式登基,也没能把生母董太后接进皇宫,因为皇宫里早已经有了一位皇太后,先帝的皇后,窦太后。

这位窦太后,也是一位比较有手段手腕的太后。先帝架崩之后,她就掌控朝政大权,临朝称制,任用外戚亲信,广封候。当今的皇上刘宏,就是这位窦太后亲自挑选入宫,并一手将其推上皇位宝座。当然,窦太后把刘宏推上皇位的真正原因,却是因为刘宏年幼,容易控制,她自始至终都是把刘宏当作是一个傀儡皇帝来看待的,因此,自然不能让刘宏的生母董氏进入皇宫。

可惜,这位窦太后的掌控欲也太过强烈,她看不得宫中的宦官和年幼的皇上走得太近。因为她怕皇上始终都是会长大的,这些宦官终日和刘宏待在一起始终都是一个祸害。不过,事实也是这样,当时的宦官势力也极大,有了一种隐隐可以和窦太后一脉的外戚抗衡之势。再加上,宦官也相当于是皇帝的代言人,他们的权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早在先帝还在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宫里宫外都有不少他们的人,耳目众多。并且,这些宦官的声名也不太好,对朝廷的遗祸日甚。

窦太后在准备铲除宫中的宦官一党时,却被宦官先下手为强,宦官先一步挟持住皇上,利用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年少无知的刘宏掌握了宫禁,闯进了太后宫,以武力逼迫窦太后交出了传国玉玺起草诏书调取了军队的符令节杖,以谋反罪名派军队逮捕围攻窦太后的一众外戚亲信,连皇上刘宏的太傅陈蕃及一众门生也不能幸免,释数被杀。窦太后从此被幽禁,不久之后便病逝。

这也是宦官开始掌控皇宫禁军的由来,自那时开始,皇宫禁军的兵权,就几乎一直都掌控在宦官的手里。现时只不过是换了张让等十常侍为主的宦官一党罢了。

也由于皇上年幼,其生母也还在,这些宦官便将刘宏的生母董氏,也就是现在的太后接进宫来。当然,这些宦官也是看到董太后只是一介民妇,识见有限,易于控制,如此才会将她接进宫来,尊为太后。

可怜的皇上刘宏,其实不管是窦太后也好,宦官一党也好,都是只拿他来当傀儡罢了。

不过,窦太后把刘宏从众多的汉家刘室宗亲之中挑选进宫来,并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不管她是出于什么的目的,对于刘宏来说,这的确是一份天大的恩情。对于这一点,出生平民之家,心性淳朴的董太后是看得非常清楚的。这董太后经常都会提醒刘宏,让他不要忘记了窦太后的恩情。

而阳安公主的生母,却正是窦太后,所以,报答窦太后的这一份恩情,就落在阳安公主的身上了。这就是为什么阳安公主这一个已经外嫁出宫的先帝的公主,直到今天为什么都可以自由进出宫廷,在皇宫中畅行无阻的真正原因。除了朝廷政事,在皇宫里的许多事,阳安公主都有一定的话事权,她在皇宫里的威望,可以说要比皇后还大上几分。

再说,皇上刘宏刚进皇宫里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阳安公主作为他的皇姐,对他的照顾也颇多。(.最稳定,)加上董太后又时常提醒刘宏要比阳安公主好一点,这样一来,甚至连刘宏都有点畏惧阳安公主。

有小宫女出来让刘易进去,万年公主及刘辩、刘协也跟着进了慈清宫。

万年公主和刘辩、刘协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都是董太后嫡亲的孙儿女,他们本也不用经通报也可随阳安公主一起进去的,只不过,她们和刘易在一起的时候,刘易已经是他们的太傅,刘易没进,他们自然也得陪着。两个小子虽然年幼,但这些礼义是从他们会走路会说话的时候就接受教导了,在宫里,这些礼义规矩是非常重要的。

董太后应还不到六十岁,但已经显得很老态了,挽起宫鬟的头发都有点花白,她的脸上没有施粉画眉,眼角布满了鱼尾纹。

“刘易拜见太后,愿太后贵体安康,永享福禄。”刘易只是扫了一眼董太后,便施礼道。

“呵呵,免礼免礼。”董太后慈祥的笑了起来,一边打量着刘易,一边道:“你还是一个娃子啊,今年多大了?我看就和万年这丫头差不多,如果不是阳安说你有大本事,我都不敢相信你能做辩儿、协儿两人的先生呢。”

“太后,小子的确愚味,才疏学浅,我真的勉为其难才答应做太子太傅的,幸好,宫里的先生应该不是只有我一个的吧?要不然,我还真的怕会耽误了太子及小王子的学业啊。”刘易对这个董太后的观感还算不错,觉得这个老女人应该也不算是那种太过有心机的人,于是就难得谦虚一次的道。

事实上,这董太后和皇上刘宏也差不多,也只是那些宦官弄到宫里来供奉着的傀儡罢了。皇上刘宏登基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这董太后进宫也是差不多有十来年。而不管是皇上或是太后,这母子俩人始终都没能真正的把握朝中还宫中的真正权力。如果这董太后有那窦太后那般的手腕手段,怕此时也早就朝中安插了不少她外家的外戚作为高官,自成一股势力,如此,他们母子俩也不用处处受制于人了。

“呵呵,刘先生年纪不大,倒挺谦虚的,不过,我信得过阳安,她说你好你肯定就好,她说你有天大的才能学识,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才能学识。再说了,万年这丫头,她平时哪里服过谁来的?这次觉非常拜你为师,这就证明,你是不错的。”董太后笑眯眯的道:“虽然老身在宫里,好像与世隔绝,不知道外面的事,但你的事我也听说过不少了,平时宫里的人都拿你的事来当打发时间闲聊呢,老身不多不少也听到一些,你在巨鹿郡做的很好啊。”

“哪里,我只是尽自己所能办事罢了,幸好没有辜负皇上的圣恩,没有把事情搞砸。”刘易随口的应付着。

“对了,那巨鹿郡也是冀州的地方吧?老身的老家也在冀州,河间,你听说过吧?唉,十多年了,都不知道那些地方怎么样了,我进宫来前,娘家里还有些兄弟叔伯的,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太后年老了,自然会有点多想起以前的人和事。

“巨鹿是冀州的。”刘易也感到有点默然,不管是太后也好,皇帝也好,都要承受得住孤独感,既然进了宫来做太后,那就只能和以前的人和事断绝联系。除非她有手腕手段,掌握住权柄,那么她自然就有可能把家里的都弄到京来了。

首节上一节1672/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