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569节

和张合一战后的第七天,刘易所率领的振灾运粮队终于到了巨鹿城之外。

那一战,杀得袁家家兵死的死逃的逃,张合等将也不知去向,估计是回洛阳向袁氏兄弟复命了。所以,使得刘易一路再也没有碰到什么的阻碍,安然的到了巨鹿来。

当然,一路上,山贼强盗还是有的,但人数最多的一伙山贼也不过是一百来人,根本就没敢来拦路抢劫。

进入了冀州的地界后,沿路上,刘易所看到的民间情况还真的让人心惊,历史上所说的十室九空,饿俘遍地的情况原来还是真有的。城镇就不说了,勉强还有点生气,城内的百姓勉强还能生活下去,但沿路所经过的平原村庄就让人惨不忍睹了。

那些村庄,几乎都是破败残落,暮气沉沉。绝大部份的村庄都有火烧过的痕迹,现在所看到的,应该都是新近在原址上胡乱搭盖起来的仅能遮挡风雨的破烂茅草房。

那些不多的村民百姓,几乎个个面黄肌瘦,肌不裹腹,神情木然,刘易走进他们的住所,看到他们吃的都是粗粮草根树皮,百姓们连粮食种子都吃光了,情况非常严峻。经过考察,发现他们的耕作农具也非常紧缺,现在春耕都非常成问题。

去年黄巾之乱是首先从冀州发起的,所以,冀州之地受到兵灾是最严重的地方,百姓中的成年青壮要不是投军就是作贼,要不就是在战乱中死于非命,又或者是携家带口投亲靠友迁到别的州郡去了。

更让刘易感到愤慨的是当地官府也不作为,如果不尽快开展救援工作,还真的不知道冀州百万万的百姓如何度过这战乱后的第一个春天。

可惜,刘易现在的资源就只有这么多,不可能把整个冀州地区的百姓都救济到,如此,也只能在沿途派发一点救济物资,尽管这样,到达了巨鹿之后,护粮队押运来的粮食物资,也几乎消耗了三分之一。

没到巨鹿,刘易早就派人知会了巨鹿郡的郡守。

此时,郡守正在破败的巨鹿城门前迎接刘易这个振灾粮官的到来。

冀州刚刚经历过黄巾暴乱,城镇官府受到黄巾军最直接的冲击,官府的人也十有**被黄巾军所杀。所以,现在的地方官员,几乎都是近一两个月才任命到任的,其中一部份官员,还是在讨伐黄巾军中立了功的将士及那些义军首领。

巨鹿的县令是由当地的名门望族举荐临时提升上来的,县令叫羽飒,羽家在巨鹿当地本也是一个大族。黄巾暴乱之后,其家也受到了冲击,羽飒作为巨鹿城内的一个小吏,逃离了巨鹿,投入到军中,在打败了黄巾军后,他就顺理成章的被任命为县令,暂时由他处理巨鹿的政务。

由于沿路来看到的民间百姓的情况太过严峻,所以刘易也没有和这县令过多的寒暄,直接领着护粮队到了巨鹿官府衙门。

巨鹿郡,是太平道首领张角的老家,也算是黄巾军的总部,是黄巾起义发起的起始之地。起义的时候,当地的有不少名门士族早也被张角收买,连巨鹿郡的郡守也被收买了的。所以,其官府衙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起义之时,聚集起来的黄巾军只是杀了反抗的官兵以及冲击了那些没有被收卖的名门望族,如此,相对来说,巨鹿城内的设施基本还算完善。

护粮军士就先安排在驿站驻下,另外的车夫及那一百多运粮青壮则安排在县衙,包括粮食等全都集中放置在县衙之内。

刘易是当今皇上御封的振灾粮官,代表皇上来振灾的,事实也相当于是一个钦差大臣。所以,尽管官职和羽飒的官职基本是平等地位的,但羽飒现在还是以刘易马首是瞻,刘易一来到,就把县令把政大权拱手让给了刘易,还算他上道。

现在巨鹿郡内的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羽飒也为巨鹿的政务弄得焦头烂额,不知道从何落手,所以,有刘易这个振灾粮官到来,也乐于把问题交到刘易的手上,让刘易来解决。

刘易当然也是当仁不让,坐到了县案上去,先是简略的认识了一下此县衙内的人事情况。

县令羽飒、县尉是耿武,主薄是羽则,羽则是县令羽飒的一个族弟。现下衙内已经招募了差役,共有五十来人,这五十来人,平时就只是保护县令县衙,偶尔巡巡街道,维持城内的秩序。另外也招了两百县兵,由县尉耿武率领,镇守巨鹿。

耿武、羽则?刘易看到此两个人,脑中似乎有一点印象,但是不是太深,也不知道太阳能手机里存着的三国资料内有没有此两人的资料,不过,此两人应该也不是三国里太有名的人物,刘易也没有多加注意。

刘易知道振灾救民的事情延误不得,了解了一下县衙的情况后,马上让戏志才出具一些安民告示。

想要在巨鹿郡做出的名堂来,首先就要把城内的工作处理好,让此城回复生机,如此才可以再进行其他。

安民告示就是告诉巨鹿城内外的百姓,让他们知道城里来了一个代表皇上来救济大家的振灾粮官,广而告之百姓春耕期已到,让百姓各自返家,准备春耕事宜。官府会给他们送去一定的救济粮食,让他们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然后让他们到县衙来领取救济粮食及春耕要用的种子、耕作工具之类的东西。

反正,先让广大百姓知道现在有这么的一会事,让百姓知道有救济粮到了,让他们先安下心来,稳定人心是必须要的。。.。

更多到,地址

第一百七十九章 生产动员

羽飒,四十岁上下,精明能干,会点武,以前就是在郡衙内做文吏的,黄巾暴乱时就逃了出去,检回了一条命。刘易见他为人还算忠直,便让他帮忙统计人口,让他先把城内的人口统计清楚了再说。

至于羽则,也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虽然不算是大才,但也算是一个可用的人才。作为郡府的主薄,刘易就让他帮忙戏志才的忙,统计巨鹿郡内一切的物资,为即将到来的救灾生产工作做准备。

而那个县尉耿武,刘易和他谈过之后才知道,他原来是耿家的一个外族子弟,因为受到耿家的排斥,所以才投了军,混出了一点名堂,平定了黄巾军之后,他就被提拔为巨鹿郡的领兵县尉。负责招募县兵事宜,负责巨鹿郡的城守安全。

刘易看他工作做得不错,便让他继续本职工作,先整合好招募到的兵士。

耿武所在的耿家,可是冀州巨鹿最有名望的一个大豪族,和皇上托益阳公主送来的那封密函有着很大关系,到时候还有用到耿武的地方。皇上所交托的那件事,刘易现在还不急着去办,先把振灾事宜安排好了再说。

羽飒主动让出郡城的政务大权,省去了许多麻烦,看他们也有一心为民为事的热心,刘易便可安心的请颜良、文丑带队沿路返回去再押运粮食到巨鹿来。

三天之后,颜良、文丑带着那二百护粮队及运粮的马车队,手推车队走了。估计再有十多二十天,又会有一批粮食运到。

而这三天之内,巨鹿城内的情况也基本统计清楚了,通过宣传布告,城内的民心也差不多安定了下来。

统计出来的数据,让刘易很是吃惊的。

整个巨郡地区,原来有几十万的人口,城内,就几乎有接近十万的人口,可是,现在县令羽飒统计出来的人口,只有一万多人,这还真的是十室九空了。

原来的人口当中,有很大一部份人是参加了黄巾军,跟随张角造反去了,但后来多是被杀了。另外一部份人,则是直接被那些造反的农民杀了的,一部份是逃离了巨鹿,不知道去向,剩下的,就是这一万多不到两万人的人口。

而剩下来的这点人口,又有大部份是老弱妇儒,青壮之人才不过是三两千人。近几个月来,城里的人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生产,几乎家家户户都断了粮,如果不是羽飒想办法从当地的那些富豪士族的家里借出点钱粮来救助,恐怕整座城里的人都会活活的被饿死。

这样的一个情况,叫羽飒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才可以让整座城内的人生存下去,所以,他才很乐意让刘易来处理这些政务事情。

刘易的救济也只是暂时的,不可能永远靠自己的救济粮来养活这么多人。所以,恢复的生产的工作必须要马上进行了。

当下,刘易让羽飒按每家每户的人口情况,从自己道批运来的粮食当中拿出一部份分派下去,让每家每户勉强有维持十天左右的食粮。另外,再吩咐羽飒,把所用能够劳动的青壮都集中起来,准备开始春耕。

不过,在羽飒集中青壮百姓的时候,开展得并不太顺利。

此地的百姓,其实对官府有着很大意见的,要不然,黄巾起义的起始之地也不会在这里了。许多百姓的家里,他们家里有人参加了黄巾军,但已经被官军杀了,如此一来,造成了不少百姓对官府相当仇视,不信任官府。官府有救济粮给他们,他们理所当然的拿着吃着,但却不愿听从官府的号召安排。

当然,也有一大部份百姓受到过黄巾军的冲击,百姓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

没有办法,刘易只好让耿武派出守城县兵,把那些青壮强行集中了起来。

至此,刘易方明白,为什么户部的人会选择巨鹿郡作为第一个振灾地点让刘易来振灾。其实就是想挖一个坑让刘易跳下来,这里的百姓,对官府仇视,如果弄得不好,随时都有可能再造成百姓的哗变。那些和刘易不对付的朝官,恐怕是非常想看到百姓哗变,把刘易杀了最好。

不过,刘易此时也顾不上百姓会不会哗变了,把他们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一次生产动员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这振灾救济的工作就没法再做下去了。当然,如果是把救济粮食派发下去就回京复命,刘易也算是完成了工作,但却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如果不尽快把生产搞起来,今后这些百姓始终都是死路一条。这也不是刘易振灾救济的初衷,如此也不能达到让自己在民间的声望有所提升的目的。

在巨鹿城正南的城门外,是一片广阔的野地,几乎花了半天的时间才把城内的青壮全都集中到了一起。

刘易命人在靠近城门处搭了一个高台,他和几个官员走到了高台上。

集中起来的百姓,他们大多都是衣不蔽体,全无生气,一个个都神情麻木,懒懒散散,似乎早已经对世上的一切死了心。事实上,残酷的现实,也让他们感到没有了希望,没有了再生存下去的活力。

这不是说他们太过消沉,而是事实让他们难以挣扎求存,时间一久了,就是如此的精神面貌了。

他们没有粮食、没有钱,有一顿没一顿的,能活到现在,这都是他们的生命力顽强的表现了。他们种子都吃光了,耕作农具什么的也没有了,甚至连耕作的土地都没有,因为土地都是地方豪门士族的,与他们无干。没有得到许可,就算种下粮食也不是他们的,再说,在战乱失收之下,那些田地也早荒废了。这个时候,他们还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才可以生存下去,所以,官府现在要号召他们,他们都有点漠不关心。

两三千的百姓,混乱的站了一片,远远的,还有不少老弱妇儒因担心自己家青壮男人而聚在外围看着,不知道自家的男人被叫来这里做什么。

首节上一节1569/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