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430节

刘易冷冷的盯着他们,好一会才道:“你们以为我们汉军没有能力处理好现在的局面吗?我们汉军没有这个实力灭了那些埃及叛汉军吗?朕会让你们看看,你们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跟那些叛汉军一起背叛大汉是多么的幸运。你们不用走了,就陪朕在此观战吧。”

“来人,给他们分别送上一个望远镜。嗯,你们可以命令你们的军马集结好,一会,就跟我们汉军的后面,给朕抓捕俘虏吧。朕现在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开挖苏伊士大运河。那些背叛大汉的埃及军团的军马,他们既然不懂得珍惜汉军对他们的优渥,那么他们就全都给朕去做劳役吧。”

刘易淡淡的对提克尼科等人说完,便对身后的一众军将一挥手。

刘易在望远镜上已经看得很清楚。百万的埃及军团,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马的确是打算不再遵从大汉的命令了,他们都参与到了对开罗城的进攻中去。另外,约有三分之一的埃及军团的军马,此际正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应该是想要看看汉军会如何处理,他们才敢站队,按兵不动又或是参与到对开罗的攻击当中去。不过,这三分之一的埃及军团的军马,如果看到开罗城被攻破,他们极有可能会跟着冲进城去。

余下三分之一的埃及军团的军马,就是提克尼科等一众对刘易正式宣誓效忠的埃及首领或法老王的军马。他们这一部份军马,是绝对会服从刘易的命令的。嗯,他们的首领或法老王都在刘易的手上,不听命都不行。

刘易认为,在适当的时候,汉军就得要立立威,要让这些埃及人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汉军的强悍,他们才会真正的臣服的。不管是现在对埃及军团的军马也好,还是原来的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等等的军马都好,大汉想要永远统治他们,要永远震慑住他们,那就必须要恩威并施,要让他们看到汉军的强势,要让他们明白,大汉能够优待他们,没有直接灭了他们,其实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德。

“张合、徐晃!夏侯、夏侯渊!尔等给我率军冲杀,直杀到他们永远都不敢对我们大汉说半个不字!”

“末将领命!”

在刘易四周的一众大将,轰然应命,各自策马冲了出去。

数里远之处,接近开罗城墙不远的一个军营之内,数十个埃及叛汉军的首领或法老王都聚在一起观察着战况。

他们攻城的军马,进展并不顺利,几度急攻,都被开罗城内的罗马帝国的军马敌住,一时没能攻破开罗城。这让他们很是焦急。

这次密谋攻城,他们其实并没有打出背叛大汉的旗号。可以说,一切都是在一种意识之下进行的。

他们自然知道,他们的行动,其实就是背叛大汉的行为。但是他们不会说,他们只想要先攻下开罗城,占据了开罗之后再说。到时候,他们可以阻止汉军进城,宣布他们的埃及独立,不再受大汉的节制。

可是,在没有攻下开罗城之前,他们只有沉默,只想先把事情干成了再说。

同时,他们也在盯着汉军的举动。在他们的意识当中,认为现在他们的兵力要比汉军的那十万军马多。他们的行动,是那些汉军阻止不了的。他们也很想看看汉军在发现他们的行动之后,大汉方面会有什么的反应。如果汉军没有什么的反应,默认默许了他们的行动的话,那就证明汉军现在拿他们无可奈何,如此他们就可以放心的去干。

但万一汉军有所反应,要对他们如何的话,那么他们也可以看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应对方案。比如,他们或者可以一不做二不休,让他们的军马反对汉军进行围攻,并鼓动煽动更多的埃及军团的军马对汉军发起攻击。但如果形势对他们不利的话,那么他们也可以有话说,他们可以说,他们只是想快一些为大汉攻下开罗城而已。

反正,他们又没有公开的说要背叛大汉,大不了,他们可以对那大汉皇帝解释一下,然后继续成为埃及军团的一部份,等以后有机会了,再反出大汉就是了。

他们觉得,现在反正怎么说都是他们有理,只要他们没有公开说要背叛大汉,那么他们就不会有什么的问题。

可惜,他们却不明白这一点。如说当真的要讲道理,那么道理其实是掌握在真正的强者手中的。他们有什么的资格跟大汉去讲道理?

何况,刘易根本就不会给他们讲道理的机会。

所以,当汉军的大营轰然一声,一队队的汉军军马急速的冲杀出营,往他们直接杀过来的时候。他们全都一下子呆了眼。

“不好!汉军从后冲杀过来了。”

“不对啊,现在怎么办?”

“快快!命令我们的军马暂停攻城,命令我们的军马围过去,阻住汉军的攻击。”

“不不,我等还是先去跟汉军解释一下……”

……

望着杀气腾腾而来的汉军,他们刹时乱了套。

说好的种种方案,在这个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要先按哪一个方案来执行为好。

当中十数个心里发慌,没有一点底的,不顾一切的率着自己的一点亲兵,迎着汉军想要跟汉军解释什么。

而又有埃及首领或法老王,觉得此事不能善了,急令军马做好跟汉军一战的准备。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毫无悬念的碾压

战争,战场上,的确非常讲究一个势。

势即是气势,不管是否是敌人之敌,首先要在这个气势上不能弱于对方,要不然,未战先怯,那么不论如何,最终都有可能会输掉这一场战争。

尤其是在这个古时代的冷兵器的战争当中,两军交战的时候,谁要弱了这个气势,那么就会影响到了全军,进而导致全军溃败之局。

这是一个热血的时代,是真正刺刀见红的时代。

面对兵力比他们少,仅只有十万来人,却气势如虹的汉军,埃及叛汉军无由来的胆边生寒,使得他们本来就不怎么成形的军阵更显混乱。

作为埃及叛汉军的首领及法老王,他们本应该要对眼前的情况有所预料才对。毕竟,他们都已经决定要背叛大汉了,都打算要攻下开罗城就宣布独立了。那么他们就必然要考虑到要面对汉军的攻伐。

无论是在他们夺取了开罗城之前还是攻取了开罗城之后,他们都必须要面对大汉帝国的攻伐。这一点,他们都应该要心知肚明,绝对不可以心存饶幸之心的。

但是,有些人就是如此,或者说,大部份人都是如此。

皆因他们没有见到汉军的铁血,这一次刘易主持的收服他们埃及部落的过程当中,也只是刚开始的时候遭受到了一些埃及部族势力的抵抗,轻松解决了之后。后来归顺刘易的埃及部族,就有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后来的埃及部族势力,自然是不敢轻易的抵抗了。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刘易虽然等于是强行命令他们精减了军马,并且将他们的族人青壮调走,调去参与苏伊士运河的开挖行动当中。可刘易对他们这些埃及部族首领及法老王们,基本都是以礼相待,看上去是很好说话的样子。

也正因为如此,这就让这些心存不轨的埃及首领或法老王们以为这个大汉皇帝可欺,是良善之辈。不会轻易的对他们下死手。反正,就是让他们觉得,就算他们有点什么不轨的行为,这个大汉皇帝都应该是很好说话的,起码都会先跟他们谈谈,然后才会对他们如何。他们想着,只要大汉皇帝先跟他们对话,那么他们就可以有许多的借口,最少可以避免马上跟大汉翻脸。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汉军方面会如此决绝,根本就没有跟他们对话的意思,就这么直接就向他们发动了攻击。

埃及军团百来万的人马,有三分之一人马处于观望态度当中,暂时并没有加入他们这些埃及叛汉军,而另外的三分之一的人马,此刻正在迅速集结,不用考虑,肯定是受到了汉军的命令,随时都有可能加入到对他们这些叛汉军的攻击当中来。

不管如何,现在汉军向他们直接攻去的气势,已经完全震慑住这些埃及叛汉军。

他们的首领以及法老王们,面对这样的压力之下,这个所谓的埃及法老联盟顷刻之间就完全瓦解。

因为他们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竟然没能形成意识上的统一。居然各自分化,使得他们更加的混乱。

他们当中,一部份,正在向开罗城攻击的那一部份埃及军马,他们来不及撤回来了,竟然有点疯狂的想要加一把劲,看看可否攻进城去,然后他们才可依托开罗城跟汉军对抗。这一部份,应该说也是比较坚决叛汉的那一部份埃及军团的人马。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埃及独立的念头是比较坚定与疯狂的,所以才会不计伤亡的坚决攻城。

而另外一部份,跟这一部份的埃及军团的人马的思想倒也差不多,亦是叛汉比较坚决的。只是还没有轮到他们攻击开罗城罢了。现在汉军向他们扑来,这一部份的埃及军马,倒是比较有反抗的意志,在他们的首领以及法老王的鼓动之下,呐喊着迎着汉军的人马冲了上去。

而还有一部份,他们害怕了,觉得形势不妙,居然开始往外逃。更有一小部份,他们现在后悔了,想要去跟汉军解释。

反正,他们所谓的埃及法老联盟,已经不再存在,各自的首领以及法老王们,都在做着自己的打算。

可惜,汉军却不会如他们这么的儿戏。

率十万汉军冲杀的各个汉军大将,他们都感受到了刘易的恼怒。因为,背叛大汉的事,或者说背叛刘易的事,自从刘易起兵以来,基本就没有发生过。就算是有,也都只是一些个别的小事,转眼就会被扑灭。根本就不会影响到大汉的发展,甚至,都还没有传到刘易的耳中,就已经被解决了。

但是这一次,一下子数十万埃及军团的背叛,真的是第一次。如果不能及时扑灭,那么就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比如,若让这些背叛了刘易的军马还能安然逍遥的话,或者是还得要汉军花费太多的手脚才能扑灭的话,这是否会给另外的军团一些不良的讯号呢?

首节上一节1430/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