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417节

他封这个护国圣教为国教,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皇权将来会被这个宗教削弱。

因为他知道,护国圣教良芥不齐,众多的宗教互相的冲突是很尖锐的,以后肯定不会同一条心。何况,他也只在乎眼前,现在利用护国圣教的影响力,可确保帝国民众能够同一条心,一起共抗汉军。

至于将来,这个就留待有将来再说。

当然,暂时汉军其实还不能说要向罗马帝国发起进攻就能进攻,除非是直接让驻军在土耳其地区的真正汉人军队向罗马帝国进攻。但是,这并不付合大汉帝国的利益,不管大汉方面现在是多么迫切的要对罗马帝国进行报复,却也不会急在一时。

赵云、太史慈、戏志才、贾诩等人,其实都是非常理智的人,也都是对刘易的内心想法非常清楚的人。

所以,哪怕现在的汉军对于护国圣教刺杀刘易的事有多么的气愤,多么的想马上对罗马帝国进行进攻报复。但是赵云等人,都不会冲动。

他们不会忘记初衷,那就是利用印度军团、波斯军团、阿拉伯军团等等的部队去跟罗马帝国的军马互耗兵力人口。

如此,汉军所谓的准备攻击罗马帝国的准备,其实就是调动印度军团、南洋军团以及加快速度组建波斯军团、阿拉伯军团而已。待这些军团的军马到位,就会让这些军团先向罗马帝国发起进攻。

也只有这样,才符合刘易与他们一起制定的战争计划,也才符合大汉帝国的切实利益。

刘易如此,其实就是想到世时候,M国对待华夏的策略。丫的,M国自从那次跟华夏的直接交锋失败之后,就一直在挑唆华夏周边的国家,无所不用其极的挑畔华夏,总想挑起战争。如越南、小日岛国、棒子国,印度阿三等等,这些愚蠢的家伙,甘愿为奴,不停的制造一些事端。

如果华夏忍不住动手了,那么怕就真的落入了M国的圈套,硬生生的被拖入战争的泥潭。这战争一起,若不能以雷霆之势在短时间之内解决,那么就真正的被拖住了。然后就只能眼看着M国坐收渔翁之利。

反正,华夏在后世发展时期,真的被那些小国弄得挺窝心的。明明可以一拳击倒那些愚蠢的家伙,但是却不得不考虑站在这些愚蠢的家伙背后的庞然大物。

打起来,出一口气的确很痛快。可M国一旦参战,那性质就不同了。

当然,这里扯远了。刘易现在,其实就是采用后世M国的手段。逼着那些异族军团去跟罗马帝国死磕。汉军在后面慢慢的收拾残局,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双方都在准备,战争一触即发。

而最先打响的战争,却是阿拉伯征服战。

就在刘易与前来汇合的十万禁军穿越了沙漠之时,关羽、张飞、孙策等等大将,就马上调军开展了对阿拉伯半岛地区的进攻。

阿拉伯地区,在哈利德拉伊的嘴里所说的七十二族三十六城。其实这些城镇,基本都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沿海区域。沙漠中部地区,只有小数的城镇。

阿拉伯帝国,在名义上,是属于一个大帝国。但实际上,阿拉伯地区要比安息帝国的地区更混乱。当然不是指战争的混乱,而是指势力分布的混乱。

他们大多都同为阿拉伯人,互相之间,其实反而是不会轻易的开启战争。这倒也不是说他们是和平爱好者,而是他们很难承受得起战争的消耗。

想想,在这个古时代,他们这些阿拉伯人各个部族分别生活在各个绿洲,沿海的一些区域。他们无论是哪一个部族,都很难发展得起来的。地域环境严重的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他们谁都生存困难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打仗?就算是要抢地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战争一旦打起来,对于他们双方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一个部族的灭亡,对于生活在沙漠当中的阿拉伯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容易了。一场风暴,可能就可以让他们的一个沙漠绿洲消失,一座城镇的人消失。

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连抢地盘似乎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炮灰军团

阿拉伯地区还不是后世石油当道的时代,所以,现在给人的感觉,就只有两个字,贫穷。

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贫穷,还荒凉落后。

面对着这样的阿拉伯地区的部落,他们根本上就无从抵抗汉军的攻击。事实上,其实就算是以前的安息帝国,要攻灭他们也不是太过困难的事,只不过,他们似乎还真的没有什么可值得安息帝国去侵略的。

这些情况,其实跟以前的大汉西北以及东北的地区有些类似。相对于大汉中原而言,那些西北大漠、东北寒冷的森林草原地区,落后荒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如非必要,大汉中原根本上就不会发兵去攻掠那些地区。

也正是如此,历古以来,都是那些落后荒芜地区的野蛮异族侵掠大汉,而非大汉中土去掠夺他们。

安息帝国与阿拉伯地区也差不多是如此,历来都是那些野蛮的部族掠夺安息帝国。

不过,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阿拉伯半岛地区出现了政权之后,半岛沿海地区便渐渐的出现了一些较大的部族,文明的诞生,让他们也慢慢的发展了起来。从而也有了王国,有了城池。

但阿拉伯地区的发展始终都是有限的,难以真正的发展强盛。直到后来,他们入侵安息帝国地区成功,大量的阿拉伯人迁到了安息帝国地区,才有了他们阿拉伯人的盛大,也才有了后世的阿拉伯世界的延续。

可现今,他们面对汉军的兵锋,他们就只能投降屈服,不太可能弄得出太大的风浪。

落后贫穷的民族,由他们民族青壮随意聚集在一起,拿着简陋武器,没有什么的训练,更没有什么的纪律,有如一盘散沙的士兵……或者都称不上是士兵。

如此他们如何跟汉军叫板?加上,他们也绝对想不到汉军会向他们用兵,他们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争的准备。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说没有准备,只是有准备跟没有准备差不多。他们的经济情况,是不允许他们集结起太多的人马,不允许他们的青壮脱产成军。

早前的帝国盟军,阿拉伯地区的一些帝国及部族,的确出兵参与了巴基斯坦防线的构建驻防。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前去战争的,而是去吃粮做苦力的。

可以说,阿拉伯地区,在汉军的兵锋一到,他们只是徒劳的稍作反抗,然后就不得不投降顺服。其实早前,从海面上出现的汉军水军,也已经让沿海的阿拉伯人吃了不少亏,那时候,他们就已经对汉军产生了敬畏之心了。

很快,随着汉军向阿拉伯半岛的推进,沿途所到,收服了大量的阿拉伯人。

汉军迅速的将那些阿拉伯人给召集了起来成军,随后便由一些汉军的监督看押之下,将那些刚刚成军的阿拉伯军团往土耳其地区调动。

大汉现在,完全不是将这些阿拉伯军团当作是炮灰来使用。最多就是在召集他们成军之时,以及将他们调动往土耳其地区的过程当中,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利用行军来练军。就看他们能够学到多少了。

另外,到了土耳其之后,汉军也会将他们给装备起来,这也是大汉方面的义务吧。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训练,并给予他们更加精良的装备,哪怕是要将他们当作炮灰的派上战场,但也算大汉对他们做到了仁至义尽。

要知道,大汉方面,不管是对哪一个地区的异国军团,在军粮上从来都不会吝啬。有理无理,归顺了大汉,加入了汉军之后,他们这些原本就是生活困难,可以说是饥不裹腹的人,都可以顿顿吃饱,甚至还有肉。这样的待遇,他们是从来都没有过的。

还有,在装备方面上。大汉自然不可能给他们直接装备大汉汉军的粮良制式装备。可是,大汉自从西征以来,在贵霜帝国、安息帝国以及匈奴人,还有不久前一下子灭了数百万的罗马帝国的军民。从这当中,汉军都不知道收檄了多少这些帝国军队的武器。

这些武器,在战争当中,被毁去了许多,并且,当中的少武器也都被汉军拿去熔掉重铸了。比如那些被汉军的刀枪砍断击毁的西方帝国士兵的刀剑、衣盔等等。这些汉军方面本来就看不上眼的,一般都会集中起来熔掉重新打造武器装备。

但是,那些没有被毁的刀、剑、衣甲,就会被利用起来,装备给印度军团又或是波斯军团。现在也可以用来装备阿拉伯军团。

那些武器装备,自然远不及汉军的制式装备精良,可是,相对于他们西方世界而言,却是最好的。再相对于阿拉伯世界而言,那些强大的西方帝国的军队的制式武器装备,更是他们做梦都想得到的粮良武器装备。

所以,不管那些阿拉伯人一开始在汉军的兵锋之后不得不屈服投降,不管他们是什么的心态,是否对大汉仇恨。可是,在他们自从归顺了大汉就不用再饿肚子,到他们获得的那些精良的装备之后,他们潜移默化之下,就自然的默认了自己是汉军的身份,军中的命令,自然也会遵从了。

其实这也不能不说,是这些落后民族的悲哀。就似后世,华夏大地军阀混战时期,以及抗战时期。落后的华夏民族,有多少人是被抓夫上了战场?又有多少人成了炮灰?其实不说抓夫了,只要有一口吃的,那时代的人都会为了这一口吃的去拼命。

现在的阿拉伯人也勉强算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吧。

只不过,现在的阿拉伯人相对而言,却也要比后世华夏的悲惨时代的人好得多了。起码,大汉是真正的能给他们饱饭吃,还能给他们武器装备。

虽然是炮灰,但是只要他们勇敢作战,在与罗马帝国的战争当中,还是能够活得下来的。哪怕是炮灰,他们也未必是必死之局。

另外,对那些阿拉伯部族,除了抽调了他们的青壮之外,对那些老弱妇孺,大汉也是比较怀柔的。起码,只要他们归顺了大汉之后,大汉就不会对他们斩尽杀绝,能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甚至可以带给他们更美好的生活。

首节上一节1417/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