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245节

如果管治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是那么随便,那么容易的话,恐怕也用不到刘易这个皇帝了。

现在的大汉朝廷,虽然整体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依然良性的发展着。可皇帝不在朝中坐镇,时间一久,就总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的。

何况,朝廷的官员,经过这十多年来的发展,许多的职能部门上,换了一批又一批,并且,随着大汉帝国的疆域的扩张,急需大批的人才到各地去主持发展,如此,难免就会出现不少的人事问题。

现在的大汉朝廷,朝中的官员,刘易这个皇帝又能认识几个?

特别是,刘易所信任以及重用的大臣,来来去去就是那些。而一个管治如此庞大帝国的官府机构,这里面的各级官员又已经有了多少?

现在,戏志才、贾诩、郭嘉及荀家的一众谋臣,都有繁重的公务,他们亦大多都不在朝中主持。而内阁的那一众老臣,亦老了,难以处理太多的繁重的政务事,如此,慢慢的,有些朝廷的决策,便落到了那些新上位的一些朝臣的手上。

当然,现在刘易在大汉,有着无上的声望及威望,地位没有人能够动摇得了。同样的,许多的文臣,亦有着比较出众的才能,这也使得,大汉朝廷暂时是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是,在某些朝廷职能部门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以权谋私,或者是心怀不轨的官员。而且,这些官员,他们平时办事,也滴水不留,很是周到,也让人没法抓到他们的把柄,难以罢免他们。

现在的朝堂上,似乎慢慢的总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些朝臣,满口白牙,辩才非凡,一些事,黑的能说成白的,而白的也能说成是黑的。

作为太子,刘阳有时候也会旁听朝议,他年纪虽少,但是他亦能分辩得出一些朝臣所言的是非好丑。

比如,朝廷中便有一些朝臣,开始议论大汉现在四处用兵,远征异域的利害关系。不少朝臣,甚至还有板有眼的提出,现今大汉动乱太久,这才刚刚统一了大汉江山,在此百废待兴之际,大汉现在应该是全力发展大汉本土,中兴大汉,使得大汉恢复到当年大汉的繁荣时期。而不是举国兴兵,无休止的对异域远征。

大乱之后大治,这是必然的趋势,而无休止的战争,只会不停的消耗大汉的元气。

另外,大汉虽然统一,但是,各地的发展其实也不算是一帆风顺的,现在大汉各地,依然还有不少地区的百姓是处于一种勉强解决温饱的状态当中。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依然还处于一种生存困难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的确是一直存在的。其实哪怕是在后现代的时期,不也是有许多偏远山区的百姓生活困难?

现在的大汉可能还好一些,因为有大汉官府对那些地区的百姓进行接济。可就算是如此,也是还有一些偏远的地区,大汉官府是没能对他们进行太有效的管治的。

特别是一些山区,大汉官府也不能将物资送到那些地区去。

不说那些地区了,就说多灾多难的河北及山东济南等地区。去年碰到了自然灾害,从夏季中旬开始,一直到冬季,大半年没有下过一滴雨,因干旱而引发了一场蝗灾,方圆数千里的百姓失收,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成了灾民。

若非朝廷调动了大量的物资救济,恐怕河北等地区又会出现乱子。

但是,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受灾,并且是大半年的时间,这朝廷调派物资救济,那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并且,这不仅仅只是要接济半年的问题,起码都得要一年的时间。

换一句话来说,去年就单单是接济这数以百万计的灾民百姓所花去的物资,就等于是养一支数以百万计,甚至是近五百万大军的费用。也就等于是印度地区那五百万大军的一年的费用。

这也等于是平白让大汉多养了一支没能半点战斗力的五百万大军。

这事件,也直接让大汉朝廷的国库吃紧。

不少朝臣认为,如果大汉在这大乱之后,专注于大治天下,削减汉军将士,将更多的汉军士兵归于民间,如此,不仅可以减少军费的开支,节省大量的费用,还可以大大的加强民间的生产力,可以让民间的百姓更快的“脱贫致富”。

……

这些,其实就是近年来少有的反战声音。初听,似乎也极有道理,但是实在不然。

要知道,远征军,除了西路远征军,暂时还得需要从大汉国内调派物资,但是,处于东路海路西进的数百万汉军大军,现在根本就不用再从大汉调派物资,相反,还源源不断的有物资返回给大汉帝国。

大汉本土,一些突发的自然灾难是无可避免的。但以现在的大汉国力,完全有那样的能力以及实力去承受那样的损失。

并且,发出这样的声音的朝臣,其实都是一些新晋的朝臣,他们原本并没有参与过早期的由皇帝刘易或者是一些刘易重臣所主持的一些朝议,他们对大汉的基本国法以及大汉的发展方计政策了解得还不够深刻。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大汉征服世界的那种决心以及没有领会到大汉征服世界之后对大汉的好处。

现在,在些朝臣,甚至想插手于江东组建新水军的周瑜大帅的权力,想要阻止大汉继续向域外增兵。

一句话,现在的大汉朝廷,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并且,慢慢的形成了一些派系。

这些,其实是难以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到了某一定的时期,就总会有许多的权力及利益牵扯。从而就有了纷争,派系之争。

何况,现在的大汉,本来就是由多个势力派系的人所构成的。刘易当初虽然收服了那么多的势力,让整个大汉归于一统,但是,在利益的前提之下,以前的某某诸侯的旧部旧臣,自然也会互相扶持,慢慢的就会形成了一个派系。

大汉的军中还好,毕竟军人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他们也只会听命于刘易。但是,那些朝臣,花花肠子就比较多。

财币动人心。

朝中的一些官员,他们自然也清楚,那些远征的军中将士,哪怕是一般的士兵,在一次远征之后,所获得到的利益,可能都要比他们在位一年的时间所获得的多。

短时间或者不会有什么,但是这时间一长,他们自然就会有点心理不平衡,就多少都会眼红,开始有了别样的心思。

其实就好比后现代,改革开放之后,看着那些下海经商的人发达了,有钱了。那么那些官员,自然是有点心理不平衡的。

你丫的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包工头,这转眼就成了百万富翁。咱为官清正,一干就是十多年,得到什么?你买的那一块地,还是咱帮你搞的手续,这一会儿,原来只值那么数千块钱的地皮,就值那么数十万上百万。这叫我怎么不眼红?嗯,好,你赚了那么多,也总得让咱这个父母官喝口汤水吧?要不然,咱有的是办法整治你……什么?你又想要那一块地皮?嗯,好,来来,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这个……慢慢的,自然就会有了贪官,便有了权钱交易。

汉人实在是太聪明了,做什么事总充满着智慧,哪怕是一些不正当的事。

反正,你想要做成一件事很难,但是,咱要让你做不成一件事,那就容易了。并且,让你做不成一件事,咱也有着许多堂堂正正的手段。

刘阳的担心,是担心朝中有人坏了父皇刘易征服世界的大事,担心朝中会有人暗中给孙策一些什么的帽子带,从而影响孙策在军中的地位。

现在刘易不在朝,朝廷却可以一纸命令,能将孙策调回朝中。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担当

一秒★小△说§网..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阳对其父皇刘易,有着一种打心底里的尊崇,甚至都到达了一种狂热的地步。

他年纪虽少,但是,他觉得,作为一个男子汉,唯有如爹爹这般顶天立地,以天下为己任,救天下万民于水火方不失为一个大丈夫。

只有屹立于世界之巅,成为当世人皇,方显男儿本色。

对于刘易所制定下来的基本国法,他倒背如流,非常认可刘易的那股雄心壮志,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征服这个世界。

他倒也下了苦心,居然也能从中领悟到,只有大汉真正的征服这个世界,汉人方可以真正的获得真正的和平。不然,哪怕大汉就算是盛极一时,恐怕终也会有衰落的时候,到那个时候,汉人或许就会倍受异族的欺凌。

不得不说,以刘阳现在这个年纪,居然能从刘易所做的一些事当中看到这些,感悟到这方面的问题,这的确是非常了不起了。

因为,刘易从来都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一点,哪怕是如戏志才、贾诩等等一众其智如妖的重臣,超级谋士,他们都没有领悟到刘易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远征,征讨世界的那些帝国及异族是为了防止汉人将来会被异族欺凌的问题。他们更多的,其实只是看到了如果大汉可以征服全世界,那就是一件无比光荣,无上荣耀的事,是大汉兴盛,威凌世界的标志。但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刘易要灭匈奴绝倭寇,平南洋,远征西方世界,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想让汉人不要再重复历史上的那些悲剧,不想汉人再承受那种倍受异国异族欺凌的那种血泪之痛。

却不想,居然让刘阳这个小家伙领悟到刘易的苦心以及其最终的目的。

首节上一节1245/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