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193节

面对穷凶极恶的匈奴人,帝国却没有一点办法,哪怕是来了帝国盟军,也拿那些匈奴人没有一点办法。

已经闹得整个安息帝国的一般民众,没有帝国大军保护的地方民众,他们根本就不敢外出去劳作。

尽然,匈奴人也不可能真的对整个安息帝国各地进行破坏,进行烧杀抢掠。可是,谁知道他们会突然出现在哪里?

整个安息帝国的民众,他们自保不暇,哪里还有心思去劳作去搞生产?

可是,不搞生产他们又吃什么喝什么?总不能白白的被饿死吧?

在这个古时代的人,尤其是那些底层的民众,他们比谁都更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劳作就等于是等死。

他们吃的喝的,全都得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得来的。

如此,哪怕在面临着有可能被匈奴人烧杀抢掠的危险,帝国的大部份的民众,依然还是会继续劳作的。

虽然,他们当中的确有许多民众是在劳作的时候,被突然冒出来的匈奴人所杀所掠。但为了生存,他们也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搞生产。

可就算是这样又如何?

当他们有一点收获,自己都难以填饱肚子的时候,帝国方面,又强加给他们更多的苛揖杂税。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用血汗换来的一点劳动成果都抢走了。

这叫他们如何活?又叫他们再如何去从事生产?

现在的安息帝国,不仅不能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还要再从他们的身上吸血。那些帝国的民众,哪怕还没有造反的心思,但是,也都被极大的打击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心及希望。

他们,对帝国完全绝望。

原来的地主土豪,或是地方权贵,他们利用民众对帝国绝望的情绪,开始自始拥兵自重,拉拢当地的民众。

只要让那些民众有一点活路,那些民众就跟着谁。

这样,很快,安息帝国就分崩离析。被分割成一块块,各种各样的势力林立,完全脱离了安息帝国王室的统治。

然而,这些势力,互相之间,肯定也会互相征伐的。而投向他们的民众,最终发现,原来他们所投的势力,也一样让他们感到绝望。跟着这些势力,更加的变本加厉的盘剥着他们,他们根本就没有活路。

可以说,现在的安息帝国,普遍的民众都已经处于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

他们,或是成了流民,或是成了流寇。反正,都活不下去了,什么情况的都有。

如饿俘遍野,路有冻死骨,人食人的情况,自然是随处都有发生。

现在的安息帝国,是真正的处处烽火,随处都是匪盗,各个势力,又或是那些流寇,今天你抢我的,明天我抢你的。

没有办法,整个帝国,基本都没法再搞生产了,而物资就是那么多,不靠抢又哪里有吃的有喝的?

在这一段混乱的其间,原本的那些权贵,掌握着大量粮食资源的地主土豪等等,也不知道被多少流寇给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被那些流民或是流寇一涌而上的给劫掠了。

这些只是那些原来的掌权者,统治者在自食恶果罢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安息帝国,基本上已经处于一种民不聊生的状况。

其帝国的子民,也不再对帝国抱有希望,反而对帝国充满着仇怨。

还有,另外的一些方面。

在罗马帝国从安息帝国撤军的时候,安息帝国因为供应约四、五百万的帝国盟军大军的用度,并且也这么久的时间了,那时候,就已经基本将安息帝国的国力耗空。

在罗马帝国撤了一大部份军马回去之后,虽然为安息帝国节约下了一大批钱粮,可是,那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就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然而,那些帝国盟军的军马,包括罗马帝国的军马。

早前撤回罗马帝国的那一批军马倒没有什么。毕竟当时帝国盟军还处于一种蜜月期。

可是,后来撤走的罗马帝国的军马就有点失控了。

他们在撤回去的时候,纵兵劫掠了安息帝国的一些地区,从那些乱军势力当中掠走了大量的财物。

安息帝国都这样的状况了,罗马帝国的军马也分批撤走了,那么整个巴基斯坦防线,还有再镇守下去的意义么?何况,再镇守下去,谁来为他们供给日常生活物资用度?

如此,其余的一些小帝国,也纷纷撤军。

当然,在撤军之时,他们也有样学样,如罗马帝国的军马一样,对安息帝国的某些地区进行了劫掠。

他们虽然还不敢明目张胆的纵兵劫掠,但是却可以暗暗出手。

其实,现在的安息帝国,已经势力林立,帝国王室鞭长莫及,他们也根本阻止不了那样的事发生。哪怕,他们想要强留那些小帝国的军马都难以做到。

就如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来构建起来的巴基斯坦防线,此刻成了一个笑话。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文官的责任

如果安息帝国方面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可是,这世上,又怎么会有早知?除非是像刘易这般,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如此才能勉强的预知一点将要发生的事儿。

但话说回来,其实安息帝国方面搞的这个巴基斯坦防线,以及闹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帝国盟军的事儿,其实并没有错。

毕竟,面对大汉帝国这个如此强大的敌人,他们不如此的话,那是根本就没法抗争的。汉军大军一旦发起攻击,他们也就只能闻风而逃或是降。摆明了的数百万大军,他们想想都会感到胆寒。

这也是人的本能,当面对一个强大到让人感到绝望的强大敌人的时候。如果不想臣服屈服,那么就只能够依靠请援,联合更多的人手来对抗这个更强大的敌人。

而要说错的是,就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如大汉帝国这样有着雄厚的战争资本。

打仗打的是什么?就是钱粮。

大汉帝国方面,有着无比坚实的后盾支持,根本就不怕跟安息帝国方面耗。现在,才跟安息帝国僵持了这么一两年的时间,其实,就算是再耗下去,再耗三几年,也一样会耗死安息帝国。

大汉方面,也并非是真的在跟安息帝国方面对耗。大汉之所以跟安息帝国僵持,其实是在搞生产,搞发展。越耗,大汉的生产发展就搞得越好,就更强大。

而安息帝国方面呢?根本就耗不起。他们做不到如大汉这般,可以一边发动战争,一边发展经济。

从这一次大汉与安息帝国的僵持当中就可以看得出。如果没有一个稳宁的大后方,没有一个可以源源不绝的发展的大后方,是不可能动不动就调动上百万或数百万的大军来发动一场战争的。

因为其国力根本就支持不了这样的消耗。

所以,这一次,安息帝国还真的败得不冤。

首节上一节1193/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