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147节

帝国盟军的大军,以每五万五万人马的批次,不停的运送过河来。事实上,早前先过河来的军马,是骑军,所以,渡河的时候,在船上占了太大的空间。如果是步军,帝国盟军方面,一次可以强渡十万左右的人马过河。

以一个回来得要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来计算,一个大白天,准备渡过印度河来的帝国盟军的百万大军,就可以全都运送过来。

为了巩固他们这次渡河攻击初战所获得的战果。不仅只是韦苏提婆的军马出击,后面渡河过来的几个批次的帝国盟军的军马,也同样一渡河过来之后,马上就突进河防线之内,向四周挺进。

他们一般,都会向四周挺进数十里之后,然后于一处利于他们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扎营。如果,就形成了一个方圆数十上百里开阔的大军营。方面后面的大军渡河过来之后,就在他们四周的军马的营地之内安营扎寨。

毕竟,待他们的大军全数渡河过来之后,这一天都已经天黑了。他们也不敢轻易的以小量的军马太过孤军深入,以免遭到汉军的反扑。所以,他们都按计划,等大军全数渡河过来之后,第二天再一起开展行动。

他们的目的,就是直接出动大军,占据了一座汉军的大城。木尔坦城。

这里,由于早前的几个批次的帝国盟军一渡河过来就加入了进攻。并且,那个时候,那些被焚毁的汉军军营的烟火还没有完全熄灭,因此,他们也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其实也只是匆匆的挥军而过而已,并没有人去过多关注那些已经被烧成了废墟的汉军军营。

而可笑的是,后面再渡河过来的帝国盟军的军马,他们知道这一次渡河攻击的大局已定,便没有马上加入了攻击的行动。他们而是留下来,清理战场,主要是要靠着这河边清理好一片地区让后面的大军扎营,以及,让后面跟着运送过来的军粮物资等有地方堆放。

百万大军渡河作战,他们的辎重自然是难以计数那么多。没有军粮运送过来,他们这百万大军吃什么?没有粮,相信他们都有点心慌。

而清理打扫战场的帝国盟军的士兵,他们也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战场上有没有留下什么尸体的事。毕竟,谁都不太想和那些尸体打交道,没有尸体,他们觉得更好。何况,他们也并不是认为没有尸体,而是自以为是的认为,可能是前面渡河的军马,早就已经将那些战死的军士扔进了那些燃着大火的汉军军营当中焚毁了。

他们觉得,那些战死的双方军士的身上,多少都还有点有价值的东西的。估计是早前渡河的那些帝国军士,顺手将那些战死的士兵的身上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搜罗去了,而为免让别的军士获知他们从那些战死的军士的身上获得好处。他们就干脆顺手带上那些战死的军士的尸体扔进火堆,来一个毁尸灭迹。

因为普遍的帝国盟军军士大多都是这种念头。所以,居然就如此被蒙了过去,直到他们把战场都打扫干净,到了下午时分,把那些汉军军营的火堆都扑灭清理之后,都没有一个帝国盟军的将士看出什么。至于被他们清理干净之后,那就更加不可能再看得出什么来了。

到了傍晚时分,整个战场才安静了下来。

对汉军主动进攻的第一战,他们大获胜利。这让帝国盟军全军都感到有点兴奋,士气大振。

这支百万大军,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联军。当中有约五十万人马是安息帝国的,还有二、三十万人马是罗马帝国的军马。其余的,就是韦苏提婆的贵霜帝国的残兵,以及好些小帝国或独立部族势力的军马所构成。

现在全军已经渡河过来了,他们在获胜高兴之余,各军的统将都被召集起来,一起吃喝庆祝并商议跟着下来的进攻计划。

韦苏提婆作为这次向汉军进攻的先锋统将,得胜将军。又有着一个帝国大王的身份。在这刻倒比较受到一众统将的推崇。连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方面派来统军的大将,这次都给韦苏提婆面子,齐齐将他推到了主位,让他这个先立头功的前贵霜国王主持这一次攻击的事务。

韦苏提婆也不客气,直接在主位坐下,然后向众将敬酒。

酒过三巡,他们自然开始议论接下来的行动。

韦苏提婆再就已经有了打算,何况,整体的作战计略,也一早就已经制定了下来。

现在,他认为,大军的行动必须要快。明天一早,大军就全军拨营出发,直接杀向木尔坦城。

两三百里的距离,骑军半天就可以杀到,步军得要两天才能赶到。

他建议,先抽调军中的所有骑军,先一步杀到木尔坦城,主要是要牵制住木尔坦城的汉军。不能让木尔坦城的汉军出城逃走。

在韦苏提婆的心里,他认为,在自己现在的百万大军的攻击之下,汉军一时半刻没能调来更多的军马相抗,他必然可以轻易夺回木尔坦城。

有了这座大城作为基点,那么就可以马上派人回去,让两大帝国的大军按计划开展行动。让巴基斯坦防线的帝国盟军,全线出击,彻底牵制住印度河防线的汉军。如此,他就有机会,率着进占了木尔坦城的大军,直插贵霜帝都,将属于他的帝都给夺回来。

夺回来之后,他宣布马上复国,号令天下。如此,必然能让汉军全线动摇。而昔日的贵霜帝国的子民,也必然闻风而动,重新归顺他这个帝国国王的统治之下。

然后……韦苏提婆自然不会认为自己宣布贵霜帝国复国就能安枕无忧了。他得要防着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啊。他想着,自己复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将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的大军调走,以让他们去接应全线出击的帝国盟军的军马的借口,将两大帝国的军马调离贵霜帝都。他先利用自己及毕克特及其余的那些小帝国及部族的军马,为自己确保帝都的防卫安全,再利用帝国盟军方面送来的辎重物资,马上组建自己的帝国大军。

韦苏提婆知道,只有自己的手上掌握着更多属于自己的力量,那么他才有可能真正的复国成功。两大帝国也不会在打败汉军之后,再对他动手。

他可不想成为安息帝国或罗马帝国的傀儡皇帝,他想要的,是彻彻底底的复国。

一众帝国的统军大将,这个时候都没有想到韦苏提婆心里的那些打算。他们在意的是如何及早攻取木尔坦城。

所以,他们都一致同意了韦苏提婆的计划。(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八章 杀近木尔坦城

一场虚假的胜利,让渡过印度河来的帝国盟军有点沾沾自喜。

原来这一场诸多漏洞的假战,到了现在,他们居然一点都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韦苏提婆已经派人与毕克特取得了联系,深信了毕克特的情报,认为这一带地区的汉军守军已经被他们的帝国盟军击溃。从这里一路向木尔坦城的路途,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阻碍。

木尔坦城,其实就在印度河的边上,不过,却并非是印度河的主干河道边,而是在印度河的一条支河的河边。实际上,木尔坦城离印度河主干道,还有两百来里。离他们帝国盟军的登岸处,还有三百多里。

也就是说,帝国盟军所选取的渡河破击点,现在他们大军的驻扎地区,其实就是在印度河主干道及一支印度河支流的交汇处之间。

早前,帝国盟军方面之所以要这样选取这个登岸攻击点,就是看中这里的河道交汇的三角洲地带。他们认为,只要他们占据了这一片地域,那么就等于是他们可以处于一个三面环水的天然保护区当中,更适宜让他们站稳脚跟。他们一旦攻击得手,那么就可以牢牢的扎根,不用担心宠大的汉军军团对他们这一支渡河登岸的大军进行围攻。

像现在这样,他们其实就只需要稍为关注印度河及其支流的情况,在岸上阻击有可能从印度河支流的东面渡河杀来的汉军便可。余下的,就是东北面的木尔坦城的方向,只需要他们的帝国盟军大军,一直向北面进攻就可。

大计已定,一夜之后。韦苏提婆就有点迫不及待的统率着由全军抽调出来的共约二、三十万的骑军开始出发。

他的心,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木尔坦,贵霜帝国,我又回来了!

很快,韦苏提婆就率着骑军,在毕克特所派回来的一些先锋军的斥候的引领之下。大军如潮,直扑木尔坦城。

骑军和步军的行军速度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步骑军分开了之后。轻装上阵的骑军,很快就和后面的六、七十万的步军拉开了距离,并且是越拉越远。

韦苏提婆不知道,不管是他们的骑军或是步军,此刻正一步一步的步向死亡。

木尔坦城,四周都是平原,并不太适合汉军设伏。尤其是如此多军马军马的情况之下,如果汉军也摆出大军在此等着帝国盟军,这就等于是跟帝国盟军大军正面决战了。

汉军现在,根本就没有必要和帝国盟军玩什么正面决战。能够更轻松,并且以最少的代价灭了他们的大军,自然得要采用更轻松的办法。

所以,汉军在获知帝国盟军的百万大军都渡过了印度河之后,并且早就知道帝国盟军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木尔坦城之后。马上就连夜调军开始设伏。

伏击地点,是木尔坦城西南面,平原的尽头的一带低矮的小坡丘陵地带。

沿着印度河东岸,并不全都是平整的河滩,帝国盟军渡河的那一片十数二十里长的河滩的上游,慢慢的就是一些河边的山地地带,那一片山地,虽然不高,也不算太过险要,但是如果有汉军镇守的话,帝国盟军想要从那些地区直接渡河还是有些麻烦的。而那一片山地地形,慢慢的向内深入,形成了一片和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

这一片丘陵地带,横向伸出,似是一道间隔区,将印度河三角洲地带的平原从中拦面是两段平原一般。

中间是山地丘陵地带,虽然只是一片约十里左右的间隔带,但是,却就等于是有限制两块平原之间的交通的条件。

其中,有几道山岭,分隔开,形成了有数条大道可供两个平原之间往来。这山岭间的通道,虽然很开阔,有些相隔数里开阔,可以随意策马往来。可是,却成了被隔开的两块平原之间的必经的一些通道。

汉军,就是在这些通道当中分别设伏,为了一举灭了这支帝国盟军的百万大军,汉军足足出动了近两百万的军马。

不过,这当中,还真的出现了一点麻烦。那就是汉军方面,还真的没有预料到帝国盟军居然步骑分开,其盟军的骑军,会先一步赶来。

首节上一节1147/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