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111节

在匈奴部族当中,匈奴女人的地位,和那些被抓回来的奴隶相差不大。唯一的区别就是,她们如果不犯错的话,就不会像那些奴隶一样,会随时被打杀而已。

因为在部族当中地位低,平时生活都过得战战兢兢,大多匈奴女人,都生活艰辛,如此,就导致了她们对匈奴部族的归属感极差。

匈奴部族,是匈奴成年男子的世界,女人都是他们的附属,等同于奴隶。甚至,不少女人都是被抢掠回来的。所以,这些匈奴女人能对匈奴部族有什么的归属就怪了。

所以,什么的仇恨不仇恨的,这些匈奴女人真的很淡。谁对她们好,她们就对谁感恩。又或者说,谁能让她们活下去,那么她们就追随谁。

这个,其实不仅仅只是匈奴部族,在一些草原上的部族当中,其实也根本如此。

就一夜的时间,这些被俘的匈奴女人,她们就基本对汉军有了一定的归属感。

有些东西,其实就是如此的简单。

在绝望的时候,谁能够待她们好,谁能够让她们活下去,让她们从绝望当中走出来。那么,谁就能获得她们的归心。

第二天一早,一些稍为大胆的匈奴女人居然敢向看守她们的汉军将士提出要为汉军干活的要求。

报给上面的军将之后,汉军干脆就试着让那些匈奴女人去帮忙。毕竟汉军也不担心这些匈奴女人会闹事,结果却发现这些匈奴女人,似真的是心甘情愿为汉军办事的。

吩咐她们做什么,她们都似非常乐意,并且,也都干得漂漂亮亮。

好比要处理那些从战场上收集回来的一些已经死了的牛羊马匹,那些匈奴女人,却是干这些活儿的能手,要比一般的汉军士兵干得干净利落计多了。如何剥皮,皮毛要如何处理,又如何起骨,如何将那些肉类分门别类之后如何处理,制成薰肉干肉等等。

见那些匈奴女人一夜之后,居然就似真心归顺了汉军的样子,却让不少汉军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过,看到这些匈奴女人,的确对汉军无害,也威胁不到汉军,便任由如此。

赵云等一众汉军大将获知这些匈奴女人的事,便干脆留下一些军马,将这些匈奴女人先看守在此。

然后,再派一部份汉军,向四周收集那些匈奴部人沿路丢弃的一些物资回来给那些匈奴女人去整理。

跟着,率军继续向匈奴部族逃走的方向追击。

另一边,当初阿邪王将匈奴部族一分为二,一支随他向西逃,一支沿里海向东南方向逃向中东方向。如此做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匈奴部族可以多一条生路,分开两个方向逃窜,或者可以保存下更多一点族人。

不过,向东南逃窜的匈奴部族,可以说除了他们的那三十来万的军马之外,余下的百多两百万的族人,基本没有逃得过汉军的追杀。

因为里海与咸海之间的区域限制了匈奴部族的逃窜空间,不似往西逃的那样,他们的匈奴部族人可以整个大雪原的乱逃。

汉军在一定的兵力的情况之下,的确难以做得到将所有逃进雪原当中的匈奴族人都追上。

而沿里海东逃的匈奴部族人,他们却是整个部族人在一起迁徙,并非是各自散开了各自逃命。

这个,负责统军的太史慈与典韦等将,在率十万汉军骑军追上去的时候,还真的被吓了一跳。

因为追上去一看,发现沿着里海北岸,漫山遍野的匈奴人慢慢的前进,怕有百万之众。

这么多的匈奴人,让太史慈与典韦等大将一时都不知道要如何处理为好。

十万汉军骑兵,恐怕也控制不了聚在一起迁徙的那么匈奴人。就算是杀,一时怕也杀不完啊。

另外,派出去的汉军探子探明,这北匈奴人的迁徙族群当中,居然还有二十万左右的匈奴骑兵。

事实上,由阿邪王放弟所统率的三十来万匈奴骑军,已经先走一步,远远的跑到前方去了。这留在后面的匈奴军马,其实都是这些迁徙匈奴族群当中自发组织起来,护卫他们部族迁徙的人马。

其时,天气还真的越来越寒冷,估计能达到零下三十度了。并且,雪雨也更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汉军的后续大军一时半刻肯定难以开来的。

这些逃窜的匈奴人,居然集群的迁徙,似乎有组织,不怎么慌乱的样子。还真的让太史慈等一众军将感到有点奇怪。

更奇怪的是,这些匈奴人发现了后面的追兵之后,居然还敢陈兵在后,占据着一定的地形优势,摆出要阻击汉军追兵的态势。(~^~)

第九百六十章 气候差异带来的战机

这一东一西的西逃北匈奴人居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情况。

不过,分兵两路追击的汉军,暂时还不知道各自所追击的北匈奴部族的情况。所以,太史慈与一众汉军军将看到了向东南沿里海撤逃的北匈奴人的情况,还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状况。

毕竟,一支大部族的迁徙,在一般的情况之下,总会有一定的秩序的嘛。所以,太史慈等汉军大将,并不知道另一个方向撤逃的北匈奴部族人,早已经溃不成军。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太史慈等军将,一时半刻之下,并没有马上不向他们发起攻袭。

目前,在北匈奴人分别向两个方向撤逃之后,这个便已经等于是达到了汉军这次西征所想要的战略目的。因此,是否要追击上去,将这些匈奴部族消灭已经不是什么太过重要的事了。

可以说,任由这些匈奴人逃到中东地区的帝国去,更多的匈奴人,就可以对那些地区造成更大的破坏。对于中东地区及西欧地区的破坏,却是大汉喜乐见闻的事。

那些地区越是被匈奴人破坏得厉害,那么汉军将来攻进去之后,就更加容易收拾残局,不破不立。

汉军现在虽然就仅只有十万人马,但是如果当真的要向那些匈奴部族人发起攻击的话,相信也一定可以挫败他们。可是,在明知道现在汉军根本不用再牺牲太多的情况之下,汉军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跟他们死拼啊。

因此,在匈奴部族似有所准备,严阵以待的情况之下,太史慈并没有让汉军马上对那些匈奴部族的人马发起攻击,就只是远远的吊在他们的后面,给予这支集群迁徙的匈奴部族一定的压力及紧迫感。慢慢的在他们的后面寻找机会,有机会,再给予他们一个重击。

就如此,太史慈所率的十万汉军,就跟在这支匈奴大部族的后面一两天了,但是一直都没有寻找到比较合适的攻击机会。

而这一两天之间,分兵两路的汉军,总算是互通有无了,让太史慈等一众汉军大将感到疑惑的是。西路追击的汉军,斩获颇丰,一路追击,基本上就没有怎么碰到匈奴军马的抵抗,已经差不多追击到西面的顿河一带了。一路斩杀俘获北匈奴人无数,更获得了大量的匈奴人的物资。

这真的让太史慈等将感到有点不能理解了。通过一些抓获的匈奴人的口,知道了往西逃窜的,却是匈奴大王阿邪王亲自统率的人马,而有着他们大王统率的匈奴部族,却没有什么有效的对汉军追击的阻击行为,而太史慈所追击的这一部份北匈奴人,却一反常态,其组织纪律性,居然远远好过由他们大王亲率的军马。

原来,北匈奴人左贤王阿甲王,也就是阿邪王的胞弟,最小的一个胞弟,他虽非北匈奴部族当中最武勇的勇士,但是却相对来说,比较有智慧的匈奴首领。

他小时候体弱,体质比一般的匈奴人都差,阿邪王对其也比较宠溺。但是他却也有几分志气,自知自己的不足,不能像一般的匈奴勇士那样冲锋陷阵,所以,他便比较喜欢向那些部族的智者巫师等请教学问。尤其是对于汉人的文化,他比较执迷,从大汉传到他们匈奴人当中并一直带着的汉人书籍,他基本都看过,并且吃得比较通透。

这一次,北匈奴人面临着这样的一个灭族亡种的危机,他认为自己作为匈奴大王之弟,在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为拯救匈奴部族尽一分心力,应该要为一直宠溺他的哥哥阿邪王分担责任了。

统率东路撤逃的匈奴部族离开,是他主动向阿邪王要求由他作统师的。阿邪王原本不同意,但是他说服了阿树提大巫师,让阿树提说服阿邪王,并且,阿树提大巫师本人也同意随阿甲王一起走。这样,阿邪王才勉强同意了阿甲王的请求。

实际上,不管是那一个民族或是帝国,当中总会有些与众不同的人,或者说,肯定会有一些深具才能的出众的人。

阿甲王及阿树提,在匈奴部族人当中,他们的智商,的确算是比较出色的那一种。

阿树提作为一个智者巫师,或者已经看到了匈奴部族的灭亡是已经注定的了。但是,阿甲王却给了他一点希望,因为阿甲王却不愿意相信他们的占卜之术,始终都认为,人力可以胜天,起码,就算是知天命,但也要努力尽人事。

说服了阿树提的协助之后。

阿甲王便拥有了名义上以及实际上对东路撤逃的匈奴部族人实质上的号令控制。

如此,他统率着阿邪王分给他的二、三十万的匈奴军马,很快就将各算乱逃的匈奴部族人给集中了起来。然后再从那些部族人当中,召集了二十多万的军马。

首节上一节1111/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