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006节

为了抓紧时间开通这一条通道。

动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

周瑜不仅仅只是动用了他的部下军马,还从当地以及整个南洋地区征召来不少民夫。以及,从贵霜帝国押送去的数十万的俘虏劳役。

其实单单是周瑜这个缅甸大都督,就一共动用了近一百五十万的人力去修建这一条通道。

另外,从云南方面,黄叙等一众还在云南地区的汉军军将,在接到了要开通一条由云南通往缅甸的道路时候,他又在大汉调来了约五十万劳役。根据刘易给出的线路图,开始修建通往缅甸的通道。

不过,因为修建到那一大片茫茫的野人山大森林的时候,难以绘测从缅甸方面开来的通路的路线,生怕会修建错了,白白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为此,他们就转而在云南地区修路,修建了一条通往西川的大路。

原本,打算是先修一条通路到达两广地区的,但是,刘易考虑到,这个时期,两广地区还处于一个比较原始落后的状态。先开通这边的通路,对于大汉今后的展不是太过有利。所以,就先打通西川到云南的道路。

这个所谓的打通,只是在原有的一些道路的基础上,将路基拓宽加大,并且铺设上一些青石青砖等。使得道路宽广平整。

这样,在平整的大路上,不仅跑马更快,还可以拉着马车飞行驶。到时候,大汉的人,要去到缅甸地区,那就快了。

从缅甸到达云南的,一共就是一千多里不到两千里。路程这么长,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地区不能直直通行,难以直接开劈出道路,必须要绕路,还有一些大山,要开出一条婉自盘旋的山路通过,又或者,那些大山拦路,又不易开出大路通过的,就只能绕过去,绕出老远。这样,原本应该是一千多里的通道,完工之后,就有差不多两千里了。

但总的来说,开劈这一支通道,要比从云南开劈出的那一条进藏的通道要容易许多了。

反正,消息传到了刘易的耳中,让刘易真的感到很欢喜。

要知道,虽然,刘易可以给这个时代带来许多更先进的科技,他手上的太阳能手机里面的百科全书,有着许多科技的核心技术。

但是,这并不是刘易可以直接将那些后世先进科技带到这个时代来的主要原因。

因为,许多的先进科技,并不是现在的这个时代可以消化得了,并将那些刘易所掌握的科技转化为这个时代所能掌握的东西。

因此,许多东西,刘易必须要一步一步来。

先从一些比较简单的东西入手,慢慢的,深入浅出,让这个时代的人,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去掌握。然后,刘易再将那些可以转化为实际的科技拿出来。

要不然,刘易现在就是站出来喊,我们人类可以飞,可以制造出飞机。可是,这有用吗?

所以,刘易要先慢慢的将那些科技系统的,慢慢的释放出来,让现在的时代的人慢慢的去学习,去掌握,再去研究。另一方面,刘易通过制造出一些可以让这个时代的人接受的事物,来开拓这个时代的人的眼界及脑智。如弄出就是可以让这个时代的人知道,原来人类是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的工具,达到如飞鸟一般,可以在空中飞行的。

人类的眼界及智力被开,当有一天,刘易再让人弄出了电,弄出了动机,弄出了更先进的合金技术。

等等,一切的一切只要时机一到,那么要制造出飞机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所以,现在修路,其实还是用很原始的方法,基本都是用人力来开通的。

但是,就是如此,居然也能在这短短的时间来,大半年的时间,就开通了这一条天路,开通了大汉走向世界的一条通天大道。

刘易的确是为此相当的高兴的。一想到,从缅甸回到大汉的云南地区,如果是他的话,两千里左右的路程,骑着白龙马,凭着这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脚力,只须两天的时间,或者是一天一夜的时间,就有可能从缅甸回到大汉。

刘易有时候,还真的想策马飞奔一回,感受一下在这条大道上飞奔的快感。

当然,刘易也只是这样想一想,想要体验那种快感,得要以后才可以了。

不过,刘易马上派人,将自己的命令送回大汉。

马上让朝中的留守官员,准备开始迁徙一批大汉的百姓到缅甸印度。

这个迁徒汉人百姓的事,会先从一些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城镇迁徒。

当然,这是大汉的第一批移民他国生活的汉人。所以,为了刺激起他们对于移民异地的热情,刘易要求,大汉官府,必须要做好那些自愿移民异地居住的大汉百姓的善后工作。

先,要解决他们现在所拥有的资产的转移问题。

其次,还要解决那些愿意移民异地居住的百姓的留汉亲属问题。

再者,就是要让他们尽可能的轻装上阵。不必要携带太多的东西。

再后,还得要给予一些物质方面上的鼓励。比如,如果是单身的大汉男人,只要他愿意到缅甸、印度去居住,生活,展。并且,保证会在那些地区生活十年以上的。大汉官府承诺,会赐给他们一个当地的女人为妻。并且,每生育一个孩子,都会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

当然,这些自愿到异国异地去居住的大汉百姓,他们哪天想要回来还是可以的。大汉并不是流放他们,一切,都要他们自己愿意。

反正,他们去到异地,生活上不用太过担心。他们一去到当地,就会马上有大汉官府为他们安置住所,并会根据他们的生活技能,以及他们的志愿,扶持他们干一些营生的活儿。

但是,大汉官府,在印度地区,并不缺少一些基本的劳动力,所以,会鼓励汉人尽可能的经商。甚至,培养他们成为官府的管理人员,帮忙治理印度地区的印度人。(未完待续。)8

第八百七十一章 转化财富

所有愿意迁徙到缅甸及印度去的大汉百姓,他们都会由官府统一安排他们的行程。

一时间,人满为患的洛阳城,愿意作为大汉第一批迁徙异地居住发展的百姓就超过了二十万人,当中,有大半的大汉百姓,是一家数口人一起迁徙的。

对于拥有近两三百万人口的洛阳城来说,愿意迁徙的人口占据了其中的十五分之一,这个比例算是相当高的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迁徙比例。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大汉朝廷宣传得宜,对于大汉将会进行大迁徙的计划,其实早在很多年前,便已经由大汉新民报的报道当中透露了消息出去。当然,当时|小说.[zhu][m过是以一种分析评论的角度去讲解大汉将来的发展所面对的一些可能性。其中就有提到,因为大汉的一些城镇,人口太过集中,必须会对城镇人口进行迁徙的分析。

这些分析当中,一个是众整个大汉的全局面出发,去讲解汉人迁徙异地,将会对大汉的发展强盛起到一些什么的作用。另外,也从一个城市的民生角度去分析讲解,城市人口过多,造成一个城市超负荷运转的许多不利于大汉发展的因素。

当初,分析这些原因的时候,当时的大汉百姓,对于那个全局观的讲法大多都不太以为然的。但是,对于关系到城市民生的一些分析,大多数大城镇的百姓都有点深以为然。认为讲解得非常有道理的。

其中就分析到,大汉的城镇,尤其是那些大城,超过了百万人口的那些大城市。

一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这古时代已经算是相当大的一座大城了,其城中的中轴线,一般都会有二十里以上那么长。如此大的一座城池,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横跨度太远。当然,正常来说,这此并不会是什么的大问题。因为现在大汉境内,几乎每家每户都配备了马匹及马车代步,正常来讲,横跨过一座大城,所需的时间也不是太多,约半个时辰左右,便可以横跨一座大城。

但问题是,就算是在后世,一座二、三十万的三、四线的城镇,在每天早晚以及午时的上下班高峰期,都会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那个时候,南来北往极为不方便。

之所以提到这个交通堵塞的情况,而是刘易也没有想到过的,在这古时代的城里,都会有严重的交通堵塞的事儿,并且,交通堵塞的情况,已经极为严重了。

在这古时代,一般的城镇,大多数都有着一个比较固定的规划的。一般的情况之下,一座城池,在修建的时候,就会先定下南北的中轴线,还有就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这些,分别相对应了东南西北的四个主城门。当然,除了主城门之外,也还会有一些偏城门或是侧门。但是,一般情况之下,这些城门不会开启的。所以,就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让城内的大汉百姓出入。

如此一来,因为城内的百姓出入都会有马匹或是马车,如此多的马匹及马车一齐要进出城门,如此,滞留在城门内外的要进入的百姓,就无比拥挤。有时候,想要出城或者是进城,几乎要等上一个时辰左右。并且,几乎每天都得要面对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个交通问题,这个就算是刘易原来也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让朝廷官员无比头痛。为此,也破天荒的,根据刘易的意思,出具了大汉的交通法,规则了大汉马匹及马车等,甚至是行人,都要按左上右下的交通方向行走。还规定了,在城内,不准策马飞驰,马车亦只能缓行。还有,设置了一些紧急的行道。

可是,就算是这样,依然没能解决得了城内的交通问题。就因为这个交通的问题,估计最少会影响到大汉发展进程的五分之一。

因何在这个古时代,也会因为交通的问题而拖慢了大汉的发展进程呢?别小看了这五分之一,这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其实,哪怕是在后世,因为一些交通的问题,可能都不会在这个古时代那么的严重。这个五分之一,只是指那种百万人口左右的城池,如果像洛阳这样的大城,其中就极有可能因为一些交通的问题,许多人一整天都不用干活了。

首节上一节1006/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