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380节

  而与此同时,那俩呱噪男此刻正一人拎着一罐子名为“麦酒”的酒坐在浮梁的大广场的石凳上,面前摆着那种纸兜子装着的卤肉、藕片之类的东西,两人靠在那仰头看着天,时不时的喝上一口酒,相顾无言许久。

  “真没劲。”

  景泰帝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是当皇帝没意思啊还是活着没意思?”

  “都没意思。”景泰帝灌了一大口酒叹了口气:“当年还是世子的时候,四处闲逛,诗词歌赋,还能想法子去跟天下的豪杰斗上一斗。真当了皇帝反而畏首畏尾,日日防夜夜防,生怕自己的位置和人头都保不住。”

  “你不当给我当。”

  “滚。”景泰帝瞥了李世民一眼:“去篡你爹的位去,当你那个长安城的伪皇帝去。”

  “要当就当正统的。”

  “来啊,弄死我。”景泰帝拍了拍自己。

  李世民翻了个白眼:“弄死你也当不了皇帝啊,史书上只会写一句,李世民弑君而逆,李唐无忠义。我宁可杀了我哥也不可能动你,你退位差不多,反正看你干皇帝干的也挺累,你写个诏书说传位于我如何?我认你当个干爹,改名叫拓跋世民。”

  这话有多大逆不道就有多好笑,景泰帝当时都笑出声来了:“你怎的变得如此贱了?那个上将军李世民去哪里了?”

  “哦哟,成都府那个地方,磨人呐。精钢也成绕指柔,太安逸咯,能叫人把性子磨平掉。”

  “洛阳城对掏咯。”景泰帝笑着说道:“各自带十万人,掏死算逑。”

  李世民没接话,只是垂下眼皮,盯着手中的酒罐子:“你知道吧,从好多年前我就感觉我的路走偏了,有人故意一路在给我往意志消磨那一片地方弄,前些日子我惊觉我好些日子都没振奋过了,甚至如今觉得就此过一生也挺不错的。”

  景泰帝也并没有回答他的话,只是话锋一转问道:“此番为何出川?李渊知道?”

  “哪能叫他知道。”李世民笑了起来:“你知道都好过他知道,此番我是打算去一趟岭南,找人借势。”

  找人借势,还是在岭南。那找的是谁就已经不言而喻了,只是景泰帝有些不太明白,李世民这突然一手到底是玩的什么花样。

  两人无意中的眼神对视,景泰帝突然想到了三娘,还有三娘那个长得极眼熟的儿子……

  “嘶……”景泰帝突然一拍大腿:“你不会要扶你阿姊上去吧?”

  “有何问题?我家姐姐不比你家妹妹强百倍?”

  “可是她武勇韬略都不如你,治国理政也不如你。”

  李世民双肘搁在自己的膝盖上,弓着腰看着前方,眼神木木的出神,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道:“是啊,你说的没错。那你如我么?”

  “我……”景泰帝一愣然后笑道:“那是自然,我哪都比你强百倍。”

  “老哥,骗骗别人得了,骗自己没意思。”李世民侧过头看了景泰帝一眼:“鸿宝大帝,我是服气的,哪怕事到如今,我也称他一声帝君。你……嘶,很难评说。到百年后,史书公断吧。”

  “朕最后悔的事就是年轻时只爱风花雪月,现在想来应当好好跟翟师傅学习武艺。”

  “为何后悔?”

  “若是学好了武艺,我现在上去就一刀攮死你,也算是以绝后患了。”

  “天底下没有后悔药呐。你看,你这样的人都可以安稳的坐在王座之上,你可知北方士族如何评你的?”

  “不知。”

  “他们说,景泰帝啊,真的是有个好爹,但凡是他爹不行,他别说皇帝了,命都没了,真以为天下士绅怕的是他那个没用的皇帝?怕的是他手底下那群厉害的人物。”李世民转过头看向景泰帝:“我真羡慕你啊,真羡慕啊。”

  这话说得咬牙切齿,那面容都已经扭曲了,可谓是嫉妒让人面目全非……

  景泰帝当然没有反驳,只是一脸得意的笑,因为李世民说的没错啊,他就是手底下能人多。

  哪怕抛开道生,其他的都是能人辈出,特别是这几年,年轻人陆续的走入了政坛,竟隐有压制士族之势。

  大魏有了新风之后,气象都有些不同了,若不是余毒太深,各种余孽还有相当的力量,景泰帝可都准备御驾亲征收复失地了。

  而再回头看李唐,其实好像也并没有比大魏好多少,陇西八鬼真的是很磨人,宇文家、杨家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在整个中原和西北弄得是一团乱麻,风起云涌。

  所以当下两个最大的国家打起来可不是好事,相安无事便是最优解。

  “这样。”李世民突然开口道:“我把剑南道全部给你,你把夏道生给我。我只要这个人。”

  “不给。”景泰帝断然拒绝:“有了夏道生,剑南道指日可待。可没了夏道生,金陵城岌岌可危。朕的确不如你们这些妖孽聪慧,但你可别忘了,朕当年的韬略也是不错的。”

  “艹……”李世民低声骂了一句:“那你这番偷偷出来是作甚?”

  “出来……你管我呢。”景泰帝不屑一笑:“朕想出便出。”

  “不会真出来玩吧?哎哟,你别这样,你越这样我心里越难受,凭什么啊?凭什么你这样都能安稳的坐江山呐,这不公平。”

  “当然不公平,我爹好嘛。不像有些人的爹哟,养儿当养蛊。”

  被景泰帝一箭穿心,李世民竟再次说不出话来。

  “你们几时去岭南?”

  “我阿姊可能不去,我自己去。”

  景泰帝摸了摸下巴:“那随朕一起吧。”

  这话倒是叫李世民一愣,但还没等他开口呢,景泰帝突然问道:“二凤啊,你给朕说个实在话,你那侄儿李治,是不是……”

  “是。”

  “真是啊?”

  “真是,你是不是瞎,看不出来?都快一个模子刻下来的了。”

  景泰帝大为惊讶,脸上满是错愕:“厉害……厉害啊。那女儿呢?独孤迦叶。”

  “废话呢,也是。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那李承乾……”

  “我杀了你哦。”

第614章 晓看金光破云

  这会儿已经立秋,但今年尤其闷热多雨,江南道到岭南道的多条通路都被大水毁坏,这道路一坏,商业自然就趋于停滞,但这玩意即便是夏林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毕竟与天斗也不是这么个斗法。

  同样关于外头的信息他在这里也几乎是听不见了,没路进来了嘛,这些日子又雨水不断,雨不停就不可能开展其他工作,现在他们工作的重心就是在防灾救灾这一块。

  西南三州加上后来进驻过来的士兵大概能有个十二万人上下,在这个节骨眼上夏林也不废话了,直接从魏长盛手中接管了兵权,然后将这些人进行了混编并投入到了抗灾一线之上。

  他自己更是亲临了濒临溃坝的大堤上坐镇指挥。

  “第一步就是要保障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财产都是次要的,先把他们都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临时安置。第二步则是需要稳定这些地方的粮价,先处理一批炒米价的吧,这个风气不杀下去要出事。第三步就是一定要做好瘟疫疾病的防治工作,现在带一万人去烧石灰,日夜赶工,要大量的石灰。”

  夏林在帐篷里对手底下的人进行任务布置,外头的雨声哗哗的,像是谁把天捅了个窟窿一般。

  他本以为降雨集中期会相对集中一点,但没想到它能这么集中,根据广南县志里头的记载,今年的降水恐怕是近五百年来最丰沛的一年了,并且从昨日开始夏林简单测算了一下这里的降雨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八毫米,并且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夏公。”

  这会儿帐篷的帘子被掀开,魏长盛穿着蓑衣走了进来,他摘下斗笠长舒了一口气:“漳平县全线都被没入了水中,有近五十个人不知去向,应当是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了。”

  夏林听完叉着腰深吸一口气道:“是啊,这个速度太快了,昨天傍晚开始下雨,半夜的时候水就堵门了,县里其他人疏散了没有?”

  “大多都已经带到高地上暂时安顿下来了,不过当下许多人生了病,这地界缺医少药,各地通路也都遭了大水淹没,不知该如何是好。”

  夏林抿了抿嘴,在帐篷里来回踱步,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法子,于是他眉头一挑,对魏长盛说道:“魏兄,还劳烦你再跑一趟,去与那些蛮子沟通一番,叫他们去山中冒雨收集一些草药来医治百姓。”

  “他们会答应?”

  “给他们算钱。”夏林手一挥:“若他们仍不肯,等忙完这阵子,我把他们那几万人全部挖坑埋下去。敬酒不吃吃罚酒,我自是有手段。”

  魏长盛欲言又止,但脚步却没有挪动。夏林看到他的表情,沉默片刻后说道:“对,你那边没钱了。这样,你从我军营中支取十五万两出来,挂在公账上,特事特办,先得让大伙儿活下去再说。”

  “嗯。”

  魏长盛随着参将去支取了银子,然后再次冒着雨来到了那些蛮子的聚居之地,他们对这样的雨水也是充满了敬畏,所有人都躲在屋子里死活不肯出来,而当魏长盛找到他们的头人并且跟他们沟通时,这些人的态度就有些微妙了。

  他们明确的说可以帮忙,甚至不给钱都行,但问题是他们山中的习俗就是在这个时节是不能出门的,否则会被山神惩罚。

  这个习俗魏长盛是知道的,大山的子民对天地的敬畏远超他人想象,但当下在人群之中已经因为大量聚集、潮湿和卫生条件的原因出现了类似疟疾、鼠疫和一些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再如果得不到救治,事情将一发不可收拾。

  魏长盛好歹是封疆大吏,自然也不是什么草包人物,他并没有跟着急上火的夏林那样上来就是说要挖坑把他们埋了,而是便是想和各部族的大长老密谈一番。

  这个要求肯定是可以实现的,毕竟他的身份地位也是摆在那的,而在与各部族的大长老或者大祭司谈话之后,也不知道魏长盛是怎么跟他们谈的,反正他们都同意了这个说法。

  根据一些不可靠途径的小道消息来源就是魏长盛跟他们说如果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他们不能有帮助的话,那他们就没有作用了,至于有没有神你们自己最清楚,夏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你们的山神没法顶住十万大军,那么动员起来发挥一点作用就是你们唯一的选择。

  当然了,这些长老也好祭司也罢,那都是他们部族里最顶级的智者,有的甚至都是在汉人那边历练过的,所以明白魏长盛的意思,而自己的确也在之前跟夏林的接触中了解过那个少年。

  那可不是一般人,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给他使绊子。别说什么他们也没触犯大魏的王法,在这一亩三分地,他夏道生就是王法。到时候甚至可以有正当的理由把他们全给灭族,正当的理由呐,那可真的是太可怕了。

  所以当各部族的大长老和祭司纷纷主动出面去挑选天选之人完成山神试炼的时候,魏长盛就知道这件事应该问题不大了。

  果不其然,在当天下午就有数百个蛮子的草药师跟着魏长盛走了出来。虽然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连汉话都不会说,但经年累月在与大山的磨合中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生存智慧。

  在这一点上魏长盛真的很佩服夏林,他都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从中原来的人能够清楚的知道一群边陲的土人能够用一些这样诡秘的土法子来治疗那些大夫都很难医治的顽疾。

  当治疗陆续开始并取得一些成效时,已经是凌晨时分了,雨一点都没小,反而伴随起了大风,县城里最高的建筑都只剩下了一个尖尖,大部分不牢靠的房子早就被冲得不见了踪影,山洪四处爆发,可谓是天崩地裂。

  若不是夏林第一时间开始转移百姓,现在天知道会发生怎样的惨事。

  魏长盛再次撩开帐篷的帘子时,夏林正靠在椅子上小憩,但只是一个掀门帘的声响就把他给唤醒了。

  “魏兄,事情如何了?”

  “按照夏公说的办了,他们已经开始诊疗,不过愚有一事不明,为何夏公能知道那些不起眼的土人会医治这些顽疾?”

  夏林端起水杯喝了一口:“魏兄,人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他们在山中活了数百年,早已经与大山融为一体了。自然之中的相生相克阴阳五行本就是天生的道理,他们也会病,谁愿意坐以待毙呢?在这些土人一代一代的繁衍中,那些曾经夺去他们先祖生命的东西都是会被他们记下来的,只要有一个人偶然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他就一定会拿出来告诉所有人。他们对付蛇虫鼠蚁之疫最是有法,你且看他们那般肮脏都不患病就可知晓了。”

  魏长盛点了点头:“夏公所言有理,之前我的确未曾如此设想。”

  “不是魏兄没曾设想,而是魏兄打心眼里没看得起这些人。”夏林揉了揉脸,笑着说道:“也难怪,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百无一用。所以对他们有傲慢与偏见太正常不过。”

  “受教了。”魏长盛抱拳躬身,等起身后他看着夏林一脸的疲惫于是便说道:“夏公不如休息片刻?”

  “没事,我刚眯了一会儿。等会再晚一些我还要去看看那边山体滑坡的程度,如果还是这么大的雨,我们便要放弃这处堤坝了,全城都要转移到安全之处。对了,这次跟你出来了多少土人?”

  “前后七百余人。”

  “嗯,给足他们的面子,再给足他们的里子。每个人到时分十两银子和十两银子的物资,叫他们全族都知道我们汉人是懂知恩图报的。”夏林说完便起身穿上了蓑衣和斗篷:“魏兄你也一天一夜没睡了,在这休息片刻吧,我出去看看。”

  而就在此刻,江南道跟岭南道广南地区的通路上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商队,周围的城镇都已经住不下了,甚至有些大宗货物直接就堵在了路上不得寸进。

  “听说那边大雨冲毁了道路,山石也阻断了通路,到处都是山崩与大水。”

  景泰帝听完返回的探子报告之后,眉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李世民:“怎么会如此严重?”

  李世民耸了耸肩:“这几年都是如此,雨水多,就连戈壁滩上都长出了草场,不过南边本来雨水就丰沛,现在水更多了。诶?你是不是平日里不看奏折的?我觉得这些事应当会在奏折之中呈现出来,你能不能干了?不能干传位给我算了。”

  “平日之中这些事都是贤相马周处置,根本都不用我来过目。”

  “那你平日都是干些什么?说来我听听。”

  景泰帝抿了抿嘴:“看看李唐百姓多么水深火热,然后打听打听李家如何父子不合兄弟不睦,接着盘算着什么时候北方兄弟操戈,父子阋墙。”

  李世民斜眼看着景泰帝,轻轻点点头:“好好好,你这皇帝也是真够清闲的。”

  景泰帝笑了笑,来到窗口推开了窗户,外头的骤雨如帘,他伸手出去摸了摸雨水:“想必赈灾的车队已在路上了,马周对这些事处置的极为迅捷。诶,二凤啊,你说朕手底下的贤臣良将怎么就那么多,哎哟,有时候朕真是头疼,想尽办法不厚此薄彼,可那也太多了,有事都用不过来呢……”

  “你妈……”李世民低声骂了一声,站起身来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放心,终有一日他们都是我的臣。”

  “不信。”景泰帝背着手一脸睥睨之相:“你看朕敢这样随便乱跑,你父李渊敢?他甚至都不敢叫你们几个兄弟之中任何一个人监国,你看看朕,随便点一个出来监国那都稳稳当当,还你的臣,二凤啊二凤,好好想想这个事到底能不能办到吧。”

  “好啊,那现在岭南道水患,你不在京中,我看看你选的臣子到底该如何是好,你要知道这灾祸处置不好,可是要有民变之患的。”

  “诶嘿,朕有道生。”景泰帝指着西南之位:“他坐镇边陲,朕自可高枕无忧。我不信他连这个事都办不好,区区水患而已。”

首节上一节380/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