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62节

  荆州,徐庶看到这一幕,脑海中不禁想到了荧幕中演化诸葛亮人生时,诸葛亮曾说过,自己能当一个管理一州之地的官,而诸葛亮面对自己询问的同样问题,却只是笑而不语。

  现在想来,那时的诸葛亮就已经有着充分的自信,将来会成为一国之才?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这诸葛亮的确是能力非凡。纵然未来的自己没有被曹操以母胁迫离去,恐怕也不会超过诸葛亮。

  “我不会比你差太多的。”徐庶眼神坚定,既然知道了未来,那就要比未来的自己更加刻苦努力,彻底改变未来。

  荆州,庞统也握紧了拳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我与你齐名,怎可让你压我这么多,这一次,我一定不会比你差。”

  陈留郡,曹操眼睛死死地盯着荧幕中的诸葛亮:“不知道贾诩他们能否应付得了诸葛亮,司马懿或许可以?”

  至于荀,他不太确定看完人生演化之后,还会不会来投靠自己。此时,他不禁又想到了司马懿。

  或许未来要对抗诸葛亮这个天下第一谋士,还需要司马懿这个天下第二谋士相助啊。

  只是一想到司马懿未来的所作所为,曹操犹豫不决。

  关键的问题是,即便自己想要继续招揽司马懿,那司马懿也不一定敢来啊,他也怕被自己借机直接杀了啊。

  “算了,到时候再说吧,现在的诸葛亮才十岁,暂时不足为惧。”

  曹操叹息一声,继续抬头看着天空的荧幕。

  安喜县,刘备兴奋地拍着大腿:“好,好,好!诸葛亮有如此能力,何愁大事不成?对了,二弟,你再联系一些死士,去襄阳保护诸葛亮,别人他遇到危险。”

  “好的,大哥。”关羽点点头。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让诸葛亮提出来的“占据荆州,益州,图谋中原”的战略方针遭受重创。

  延康元年,曹丕称帝,益州众文武劝刘备称帝,被刘备拒绝。议事结束后,诸葛亮孤身来劝刘备。”

  画面中,刘备问道:“军师孤身前来,也是为了劝我称帝?”

  “正是。”诸葛亮点了点头。

  刘备疑惑地问道:“那之前议事的时候,军师为何不说?”

  诸葛亮道:“有些话,不适合当众说,却又是主公必须知道的,故而亮才孤身前来。”

  听他这么一说,刘备反而来了兴趣,说道:“说来听听。”

  诸葛亮摇了摇白羽扇,说道:“亮劝主公称帝,有四个理由。”

  “哪四个?”刘备好奇地问道。

  诸葛亮道:“第一,如今曹丕称帝,汉室已亡,而主公作为汉室最后一缕气数,必须承接汉室之志,讨伐逆贼。

  若不称帝,我们和曹魏的较量,便是臣子与天子的较量,日后讨伐中原便名不正,言不顺,甚至会被定义为以下犯上的不义之师,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唯有称帝,才能将战争提升至国与国的较量。

  第二,汉室衰亡,但大汉朝廷的影响力还在。主公身为汉室宗亲,秉承汉室之遗志,接过汉室之气运,讨伐逆贼,自会获得更多依旧终于汉室的百姓,人才之心。

  称帝后,也可以最大限度的继承大汉遗留下来的资源和影响力,对以后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第三,主公麾下一直以来都分为两个派系,分别是荆州派系和益州派系。只不过以前荆州派系的人在荆州,益州派系的人在益州,并未有冲突。

  但自从关将军战死,荆州丢失后,荆州派系的人几乎全部进入益州,两大派系聚集在一处,势必会影响到政治平衡。时间一长,必然会发生冲突。

  主公称帝,可以吸引两个派系的注意力,防止内斗发生,同时也是告诉两个派系的人,不要将精力放在内斗中,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曹魏。

  第四,主公称帝后,可以给麾下文臣武将授予更高的爵位和职位。虽然这对于他们来说,权利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却可以极大地鼓舞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活力。

  不知此四个理由,能否让主公下定决心?”

  其实,他还有第五个理由,那就是通过称帝,给孙权带去一定的压力,迫使孙权称帝,这样才能继续和孙权联盟,继续一起对抗曹操。

  但关羽刚被孙权杀了,此时提孙权不太合适宜,故而他并没有说出最后一点。

  不过,这四个理由已经足够了。

  刘备叹息一声,说道:“军师说的这四个理由,的确是让人无法拒绝。好吧,就按军师所说的做吧。”

  “主公英明。”诸葛亮心里松了口气。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为了继承大汉遗志,定国号为“汉”,但为了区分大汉,加上地处蜀地,又被称为蜀汉,或者蜀国。诸葛亮被封为丞相。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口才。

  “那么多人劝刘备称帝,都被刘备压了下去,可诸葛亮三言两语就让刘备改变了注意,真是厉害。”

  “关键是,诸葛亮找的这些理由,都说道刘备的心里去了,所以刘备才会改变主意。”

  陈留郡,曹操微微皱眉:“国号为汉,这是要将汉室的资源和影响力转移到刘备身上啊。而且刘备一称帝,孙权就会感受到压力,早晚也会称帝,这对魏国来说的确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安喜县,关羽叹息一声说道:“大意失荆州?唉!”

  再一次听到这句话,关羽心情很是复杂。从之前那些谋士的人生演化中,他看见了蜀国的衰亡是否就是从自己大意失荆州开始,这让他心里很是愧疚。

  刘备拍了拍关羽的肩膀,笑着安慰道:“二弟不必忧心,既然知道了未来,自然就可以去改变。只要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去改变他,就可以改变已知的未来。”

  问题的关键点?

  关羽心里明白,就是因为自己目中无人,没有将吕蒙,陆逊等后起之辈放在眼里,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这时,楚风的声673音再次响起。

  “七月,为了夺回荆州,刘备准备率军攻打吴国,被诸葛亮等群臣劝阻。”

  画面中,只见诸葛亮劝道:“陛下,我们刚经历了汉中之战,虽然夺下了汉中,但对我们的粮食消耗也非常严重,加上将士们常年征战,身心疲惫,不宜再起战端。

  更何况,我们现在的首要大敌依旧是魏国,孙权依旧是我们需要联合抗曹的对象,还请主公三思而行。”

  “丞相不必多言,伐吴势在必行。”刘备并未听从诸葛亮的劝阻,诸葛亮见状,也只是微微叹息一声,没有再劝。

  朝议结束后,众将询问诸葛亮为何不死谏,若是诸葛亮死谏,说不定能让陛下改变主意。

  诸葛亮叹道:“非不想,而是不能。我听闻南郡太守给陛下写了封信,劝陛下不要去攻打荆州。那南郡太守是我大哥,诸葛瑾。

  我若此时死谏,不仅无法劝阻陛下,反而会让陛下误以为我和大哥串通一气,从此对我失去信任。

  陛下伐吴意志坚定,无人能劝阻,或许已故的法孝直可以。

  即便我死谏,也改变不了陛下的主意。伐吴败了没关系,我会帮陛下稳住蜀国。但若是陛下从此对我失去了信任,我又如何在陛下攻打吴国的这段时间,帮陛下稳定后方,防备曹魏?”

  百官皆沉默,南郡太守是丞相的大哥,此时丞相死谏或许真会起到反效果。

  而且,曹魏也的确很有可能趁机攻打蜀国,若丞相失宠,如何去防备曹魏?

  不久后,刘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却在夷陵战败,撤至永安。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叹道:“若法正还在,必能阻止陛下东征。”

  看到这,天下之人也都感叹不已。

  “看之前法正的人生演化,刘备的确是对他言听计从,法正若没有死,应该是能劝住刘备的。”

  “其实诸葛亮应该也可以劝住刘备,可惜他的身份太敏感了,不敢死谏。一旦他不被刘备信任,蜀国可就真的危险了。”

  “就只有我注意到了诸葛亮那句,伐吴败了没关系,他可以稳住蜀国吗?这是何等的底气?”

  益州,法正看到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如果未来自己没死,是否真的可以劝阻那时的刘备东征?如果阻止了刘备东征,蜀国的命运是否会变得不一样?

  荆州,诸葛玄看到这一幕,低头看了诸葛亮一眼,兄弟各事其主,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的身份终究还是会变得有些敏感啊。

  游历到洛阳的诸葛瑾,听到荧幕中诸葛亮的话,不禁有些愕然:“我未来会去投奔东吴?”

  安喜县,刘备看到这一幕,眉头紧锁:“我怎会如此不智?”

  现在的他,并未经历未来的一切,对未来的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是太了解.

第89章 第一谋士和第二谋士的交锋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章武三年,刘备病重,将诸葛亮召至永安托孤。”

  画面中,只见刘备躺在床上,对诸葛亮说道:“汝之能,胜过曹丕十倍,定能守护蜀国,成就大业。若刘禅可以辅助,便辅佐于他,若他昏庸无能,汝可取而代之。”

  诸葛亮泪如雨下,悲泣道:“臣必竭尽全力辅佐少主,至死不悔。”

  刘备又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至四月病逝,刘禅登基,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军政所有大小事务,都依赖于诸葛亮。

  益州南中地区,听到刘备的死讯,趁机发动叛乱。诸葛亮因刘备刚去世,并未立即发兵平乱,而是派人前往东吴,与孙权重新修好关系,继续施行联合抗曹的方针。

  直到建兴三年,诸葛亮才率领大军南征。他将大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越郡,郡和建宁,最终大破叛军,俘虏孟获等蛮人。

  平定叛乱后,有人劝诸葛亮留兵镇守,诸葛亮却道:“如果留下军队驻守,就要留下足够的粮食,这对蜀国来说是一笔额外的支出,而且需要的粮食还不少,会加重蜀国的负担。

  另外,蛮人刚被攻破,死伤之人众多,有的死了父亲,兄长,如果留下军队驻守,他日必生双方必生冲突,必生祸端。

  更何况,即便留下外人来驻守,也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得不到信任,政令就无法通达。”

  随后,诸葛亮任命李恢,吕凯和马忠,分别担任建宁、云南和太守。给孟获等投降而来的蛮人一并授予官职,共同管理蛮人。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将蛮人中的精锐带入蜀地,编制为军,号称飞军,勇猛无当。蛮人逐渐臣服于蜀汉,初步建立起异族和汉人并列的局势。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蜀国还真是多灾多难啊,刘备刚死,南蛮造反,一刻也不消停。”

  “刘备伐吴,消耗了蜀国太多的国立,如今没有多余的兵力,多余的粮食去镇守南方异族了。”

  “诸葛亮这个丞相不好当啊,现在的蜀国真的是内忧外患啊。”

  法正,徐庶,庞统等蜀国谋士,也不禁为蜀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兴五年,诸葛亮决定北伐,攻打曹魏。”

  画面中,只见诸葛亮孤身来见刘禅,说道:“陛下,我蜀国乃汉室正宗,继承汉室遗志,誓要延续大汉江山,若一直偏安一隅,时间一长众将士必将丧失斗志,而如今窃汉的曹魏未除,我蜀汉若无作为,将大义不存。

  另外,我蜀国内部派系林立,最大的两大派系就是益州派系和荆州派系。益州派系大多都是益州的土著豪强,他们在益州根基雄厚,也是最不同意臣北伐之人。

  但那些荆州派系之人,以及那些很早就跟随先帝入蜀的老人,他们在这里没有根。一直窝在这里,早晚会被益州派系的人吞噬掉。到那时,蜀国必生内乱。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北伐,转移荆州派系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扩充地盘,为荆州派系的人提供更多的容身之所。

  北伐,势在必行,还请陛下准许。”

  刘禅说道:“相父为蜀国殚精竭虑,相父之虑,亦是朕所虑也,北伐之事,朕准了。”

  “谢陛下信任。”诸葛亮躬身见礼。

  三月,一切准备就绪,诸葛亮率领大军抵达汉中休整。

  建兴六年,诸葛亮召集众将,开始排兵布阵。

  “赵将军,你领兵前往斜谷,伪装出攻打城之势,吸引魏军主力的注意。吾亲率主力攻打祁山,必可一举攻破敌军。”

  众将依计而行,果然大破魏军,还俘虏了魏将姜维,不久后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纷纷望风而降,震慑天下。

  然而,镇守街亭的马谡,不按诸葛亮的计划行事,被司马懿击溃,致使北伐失败。诸葛亮只能率军撤回汉中。在蜀军撤离后,天水等郡又背叛蜀国,重新归附魏国。

  看到这,天下之人都有些惊讶。

  “原来诸葛亮也会失败啊,我还以为他百战百胜呢~「。”

  “他要是百战百胜,那蜀国早就一统天下了,诸葛亮再厉害也是人,不是神。”

  “主要是那个马谡,不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来,被司马懿趁虚而入啊。”

  “这应该是诸葛亮第一次无功而返吧?”

  法正,徐庶,庞统等人皆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北伐失败了吗?

首节上一节62/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