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57节

  太和元年,司马懿奉命驻守宛城,督管荆州和豫州军事。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无不感叹。

  “这司马懿太惨了,被曹操和曹丕两代人防备,只能管理后勤。”

  “毕竟狼顾之相,谁都673会忌惮,防备着点好。”

  “曹操和曹丕都没有给司马懿军权,曹给了司马懿兵权,若是镇不住就完了。”

  河内郡,司马懿看到这一幕,眉头紧皱:“曹操,曹丕,竟对我防备之心如此之重。曹?”

  陈留郡,曹操微微皱眉:“丕儿没有忘记我的叮嘱,始终没有让司马懿领兵。曹?我的孙子?能镇住司马懿吗?”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蜀国将领孟达,于曹丕在位时便向魏国投降,魏国给他的待遇非常优厚。曹丕死后,司马懿向曹谏言,认为孟达并非诚心投降,决不可相信。但曹没有听从,反而封孟达为新城太守。

  后来孟达果然想要背叛魏国,却被申仪透露给了司马懿。司马懿怕大军无法及时赶到,便给孟达写了封信,对其大加安危,麻痹拖延孟达。

  随后他暗中率军进讨,当时有人劝他再观察一段时间,免得冤枉了孟达,司马懿并未听从。”

  画面中,只见司马懿说道:“孟达乃无信之人,他反魏已是事实,何须等待贻误战机?当速战速决,以免留下祸患。”

  随后,司马懿带领大军日夜不停地疾行,原本一个月的路程,仅仅只用了八天。抵达新城后,并未立即对形成展开攻击,而是在新城外设置伏兵,阻拦援军。

  果然,没过多久,吴国和蜀国听到司马懿率军讨伐孟达,皆派兵支援被伏兵阻击,无功而返。

  太和二年,司马懿开始发动进攻,仅用了半个月,便破城而入,击杀孟达,并俘虏了一万多人。

  申仪在魏兴郡,玩弄权利,经常借天子的名义克制印玺和信件,私自赐予他人。

  在孟达被司马懿诛杀后,申仪便担心司马懿会对付自己,整天疑神疑鬼。

  当时,各郡的太守都纷纷带着礼物前来祝贺司马懿攻克孟达立功,司马懿将所有的礼物都收下,并派人去暗示申仪来送礼。申仪不好拒绝,只能带着礼物前来祝贺。

  在其抵达之后,司马懿趁机将他抓了起来,送到许都去受审。

  司马懿为了防止孟达旧部在荆州和蜀国再取得联系,便将孟达旧部全部迁往幽州。

  不久后,曹向司马懿询问道:“吴国和蜀国,都是朕要讨伐的对象,该先对谁出兵?”

  司马懿道:“吴国擅长水战,他们一直认为我们北方的士兵不擅长水战,所以在这方面对我们的防备不算太严。

  攻打东吴,必须要扼住他们咽喉,直击其心脏。夏口和东关便是吴国的心喉。

  可先派兵攻打皖城,将东吴的注意力吸引到皖城,再暗中派一支水军突袭夏口,趁虚而入,可一举攻破吴军。”

  “爱卿所言有理。”

  曹非常赞同司马懿的看法,命司马懿屯兵宛城准备作战.

第84章 硬生生把诸葛亮熬死了

  “我怎么觉着,司马懿现在才开始发力呢。”

  “不知道为什么,我似乎看到了曹魏的末路。”

  “司马懿要崛起了吗?”

  看到这一幕,天下之人皆议论纷纷。

  陈留郡,曹操眉头紧皱,对画面中魏国的未来很是担忧。

  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城府深沉,不会久居人下,他和曹丕在位时,都死死地压着司马懿,不让他掌实权。

  如今,司马懿掌握了兵权,如果曹压不住,魏国必有倾覆之危也。

  河内郡,司马懿看着画面,喃喃自语:“终于要崛起了吗?”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太和四年,曹为了抵挡蜀国北伐,封司马懿为大将军,率领大军,从荆州沿着汉水出西城,以极快的速度抵达朐忍,一举攻破新丰县,将大军驻扎于丹口。

  蜀国北伐军听闻新丰县被攻破,只得撤军回援。不久后,天降暴雨,司马懿大军不得进,只能班师回朝。

  太和五年,蜀国再次北伐,包围祁山,司马懿奉命前往长安抵挡蜀军。抵达长安后,司马懿留下两员副将领四千人守城,亲自率领主力西行,支援祁山。

  抵达祁山后,左将军张颌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之地,协助主力军,守护祁山,却被司马懿拒绝。”

  画面中,只见司马懿说道:“蜀国丞相以稳著称,以稳制稳,不一定能挡住蜀国大军,需得出奇制胜,让蜀军自己退军。”

  随后,司马懿带军攻打麋,大胜,逼得北伐的蜀军不得不再次放弃北伐。但与此同时,左将军张颌也在这场战役中被蜀军射中,最终不治而亡。

  青龙元年,安定郡匈奴大人发动叛变,司马懿派兵镇压。与此同时,魏国诸将认为蜀国第二年粮食成熟之时,还会北伐,都提议趁着冬天从其他地方调粮食来陇右,防止粮食匮乏。

  司马懿却说道:“蜀国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皆失败而归。即便蜀国以后还会对我们出兵,也不会再来攻城,而是会和我们进行野战。野战之地,必然会在陇东,而不是在西侧。

  蜀国经常因为粮少而无功而返,此次回去之后,一定会囤积到足够的粮草才会出兵,以我估计,没有三年的累积,蜀国不会贸然再次北伐。”

  青龙二年,蜀国十万大军出斜谷,再次北伐,并屯兵于渭水之南。

  看到这一幕,天下之人皆愕然。

  “好家伙,打脸来得如此之快,就想问司马一句,脸疼吗?”

  “说没有三年积蓄,蜀国不敢贸然北伐。结果第二年就来北伐了,怎么觉得这司马懿对敌情判断不太准确呢?”

  “是司马懿太水,还是蜀军太强?可之前的谋士榜中,也没见到蜀国有进入前十的谋士啊。”

  河内郡,年仅十二岁的司马懿稚嫩的脸颊都微微红了下,这也太丢脸了吧,全天下都知道了。

  我可是天下第二的谋士,怎么就放这个给天下人看呢。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彻天下:“听闻诸葛亮驻兵于渭水之南,魏国诸将都提议在渭水之北和蜀军隔水对峙,却遭到司马懿的反对。”

  画面中,只见司马懿说道:“百姓聚集的粮食财物,全都在渭水之南,那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怎可放弃?”

  随后,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背靠渭水,筑垒扎营,并对诸将道:“吾屯兵于此,蜀国必定会转而争夺北原,一旦占据北原,就可以和北山的兵力连成一片,隔断陇道。

  一旦陇道被隔绝,我军危矣。我等必须先一步占据北原,不给蜀军以可趁之机。”

  主将对此却不以为然,唯有郭淮赞同司马懿的计划,司马懿便命郭淮屯兵北原防备。

  不久后,蜀军西行,魏国诸将都认为蜀军是想要攻打西围。

  司马懿却道:“这不过是蜀军虚张声势,想要让我军分兵去支援西围罢了,蜀军的目标必是阳遂。”

  随后,司马懿让人在阳遂暗中加强戒备,以防蜀军突袭。

  果不其然,深夜,蜀军对阳遂发动进攻,幸好司马懿早有防备,阻挡了蜀军的进攻,让蜀军无功而返。

  蜀军东进的道路被司马懿阻挡,渭水又有郭淮阻拦,只能转而攻取大散关,陇城等地,再等待机会,进攻司马懿。

  “接下来,不管蜀军如何挑衅,皆不可出战,蜀军来势凶猛,不宜正面交锋。只需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寻其破绽,一击致命~「。”司马懿制定了未来的作战计划。

  不管蜀军如何前来挑战,司马懿都坚守不出,一直僵持了一百多天。

  这一日,蜀军给司马懿送来了女人的义父,欲激怒司马懿,达到让其出战的目的。

  魏军诸将见状,皆勃然大怒,魏军主帅,岂能被人如此欺辱,纷纷请战,却被司马懿拒绝。

  司马懿知道这是蜀军故意要激怒自己,他脸上笑容依旧,当众穿上女人的衣服,并说道:“看看,还挺合身的。”

  诸将都气得火冒三丈,脸色涨红,可司马懿却心平气和,招来一名传令兵,说道:“去给蜀军传信,就说衣服很合身,我很喜欢。”

  传令兵愣了一下,才迷迷糊糊地转身离去。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感慨不已。

  “这司马懿是真能忍啊,被蜀军如此羞辱,竟然也能谈笑自若,城府太深了。”

  “往往这种人才能成就大事,我越来越为曹魏政权担忧了。让这样的人崛起,曹魏危矣。”

  陈留郡,曹操眉头深深皱起,眉宇间充满了担忧。

  “好一个司马懿,竟能隐忍至此。”

  他很担心,不知道曹能不能震住司马懿,若是镇不住,曹魏江山必将倾覆。

  而荀,贾诩,荀攸等谋士,脑海中却冒出了另外一个念头。

  蜀军的统帅,也不简单啊。

  之前司马懿就说了,他要寻找破绽,给蜀军一击致命。

  这一百多天的时间里,司马懿肯定不止是单纯地坚守而已,一定还在不断地寻找蜀军的破绽。

  但一百多天过去,司马懿依旧没有反击,说明他没有找到蜀军的任何破绽。

  能让司马懿都找不出破绽,同时还能分心羞辱司马懿,蜀军的统帅,或者说军师,绝不简单。

  但之前的谋士排行榜中,并没有见到有蜀国的谋士进入前十,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蜀军的统帅,或者是军师,很可能就是谋士榜第一的谋士。

  谋士榜第一和第二的交锋,看似平和不激烈,实际上比任何时候争斗都要凶险,只要任何一方露出一丁点的破绽,可能都会被对方顷刻间击溃。

  这时,楚风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

  “不久后,蜀军再次派遣使者来请战,司马懿却问起了和军事战争毫不相关的问题。”

  画面中,只见司马懿笑眯眯地问蜀军使者道:“贵军统帅一顿饭能吃多少?”

  使者本来已经准备好了很多的话来激怒司马懿,可听到司马懿这个问题,他顿时就愣住了,下意识地说道:“三四升。”

  司马懿又问道:“我听闻贵军统帅大多事都要亲力亲为?不知是真是假?”

  使者说道:“军中要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全都是丞相自己审批。”

  司马懿又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便对使者道:“贵军统帅谋略出众,贵军又兵强马壮,我军出战必败无疑。回去告诉贵军统帅,要么他自己打进来,不然我是绝不会主动出击的。”

  待使者离去后,诸将皆不满司马懿当着敌军使者的面灭自己的威风。

  司马懿却笑着说道:“蜀军统帅诸葛亮年纪也不小了,却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只要继续拖下去,将诸葛亮熬死,蜀军自然就会退去,何必要趁现在去和蜀军正面交锋,徒增损伤呢。”

  诸将面面相觑,拖垮敌军统帅的身体?这是什么奇葩战术。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敌军统帅果真病死于军中,蜀军秘不发丧,率领大军有序地撤退。

  有当地百姓来向司马懿报告,称敌军统帅已死,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军,而这时蜀军却又敲响战鼓,做出要杀回来的架势。

  司马懿以为敌军统帅还活着,以穷寇莫追为由,命令大军车回来。后来蜀国大军安然撤走,有人传出谣言,称“死诸葛吓退活仲达”。

  司马懿听到后也不生气,笑着说道:“这皆因我擅长预测活人之事,并不擅长预测死人之事。”

  青龙三年,司马懿被封为太尉,不久后蜀国再次入侵魏国边境,司马懿派兵迎击,斩杀蜀军一千多人。

  看到这,天下之人都被震惊了。

  “我去,这司马懿是算命的吗,说蜀军统帅要死了,结果还真死了?”

  “这是巧合,还是谋略?谁能解释一下?”

  “若在敌军统帅死后率军出击,是不是可以一举击溃蜀军?”

  “那太冒险了,万一蜀军统帅没死,魏军就要落入蜀军的埋伏,得不偿失。还是保险一点好,反正司马懿的目的就是让蜀军退军,没必要犯险。”

  荀等人则叹息一声:“蜀军统帅事事亲为,年纪有大,时间长了身体自然承受不了,司马懿能看到这一点,足以证明其能力的不凡。

  只是,蜀军统帅是自己没有看不清这一点,还是看到了也不得不这样?”

  安喜县,刘备眉头大皱:“有这司马懿在,北伐怕是很难成功啊。天下第二的谋士,果然厉害。”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公孙渊继任辽东太守,对魏国不敬,司马懿奉命前往镇压。

  景初二年,司马懿领军四万,从许都出发,用时半年抵达辽水。辽东大军在辽水岸围天堑二十余里,坚壁高垒,和魏军对峙。诸将纷纷请求领命攻城,却被司马懿反对。”

  画面中,只见司马懿说道:“敌军再次坚壁高垒,目的就是要消耗我军将士的体力,消耗我军的粮草。如果我们直接攻城,便正好落入他们的计策之中。”

首节上一节57/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