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18节

  此时正值夜晚,有一部分曹军误打误撞闯入了敌军别营,营中士兵大惊,四处逃散。

  军队后方观察的刘晔见状,认为可以打,便劝夏侯等将不要撤退。

  夏侯派人禀告曹操,曹操下令进攻,最终大败敌军。

  此战不久后,张鲁投降,曹操占据汉中,并准备返回许都。”

  画面一转,刘晔作揖道:“曹公,此时刘备刚得蜀地,必定人心惶惶。

  而我军刚攻占汉中,足以震慑天下。

  只要此时继续进攻,绝大部分蜀人都会望风而降。

  如果让诸葛亮,关羽等人稳定了蜀地人心,据守险要之地,以后再想要攻破蜀地就很难了。”

  “我军刚历经大战,军马疲乏,很难继续作战,攻占蜀地之事,以后再从长计议。”

  曹操拒绝了刘晔的提议。

  七天后,探子来报,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了许多闹事者,也无法安定人心。

  曹操想起之前刘晔的提议,有些后悔没有听从,又找到刘晔询问此时能否进攻蜀地。

  刘晔摇头道:“既然刘备斩杀了诸多闹事者,人心很快就会被安定下来,此时进攻,必将损失惨重而不能胜。”

  曹操听后叹息一声,带着众文武返回许都,并任命刘晔为行军长史,统领军队.

第30章 曹魏三代为何都不重用刘晔?(求鲜花评价票)

  看到这里,众人不得不感叹,刘晔的确是料事如神。

  如果曹操听从了刘晔的建议,或许真的可以一举灭掉刚入蜀地的刘备,或许后续的发展就会完全不同。

  可惜,曹操错失了良机。

  陈留,曹操看到这一幕叹息一声:“原来我也会有不听取意见之时,可惜了。”

  安喜县的刘备被吓得不轻:“这刘晔真是料事如神,幸好曹操没有听取其意见。”

  “大哥,我们更要早点找到徐庶,否则面对曹操那么多谋士,未来我们如何抵挡?”

  张飞扯着嗓门说道。

  关羽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其他谋士暂且不说,就一个董昭,一个刘晔,就够他们受了。

  只有找到徐庶,才能与之抗衡。

  虽然徐庶排名在刘晔后面,但那是因为刘晔被曹操用卑劣手段毁了一生,战绩太少。

  如果让他一直展现自己,不见得会比刘晔差,甚至可能会更厉害。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名士魏讽名气享誉天下,曹魏众多官员都与其诚心相交。

  可刘晔一见此人,便断定此人会反叛,但无人相信。

  建安二十四年,即219年,魏讽果然如同刘晔所说,背叛了魏国。

  黄初元年,即220年,曹丕称帝,刘晔被封为侍中,并封为关内侯。

  时值蜀国大将孟达归降,曹丕非常高兴,封其为新城太守。

  刘晔见到孟达后,对曹丕说此人以后必定会叛变,曹丕依旧不信。

  不久后刘备麾下大将关羽被害,曹丕在朝堂之上询问百官,刘备是否会起兵攻打江东。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蜀国已经大伤元气,军心动乱。

  关羽死后,蜀国实力大损,不会在此时发动战争。

  但刘晔却并不赞同。”

  画面中,只见刘晔从文官行列中越众而出,躬身作揖道:“陛下,刘备和关羽乃结义兄弟,情感之深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一定会为关羽雪恨。

  而且,关羽被杀,蜀国军心大乱,士气低迷,急需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重振军威。

  所以,臣断定,刘备一定会对江东出兵。”

  朝中很多大臣都不相信,即便是曹丕也不太信。

  黄初二年,即221年,刘备果然起兵攻打吴国,在夷陵进行了一场大战。

  孙权举全国之力抵挡,并为了取得曹魏的信任和帮助,主动向曹魏臣服,甘心成为魏国藩属国。

  曹魏众多大臣都在庆贺,可刘晔却向曹丕说道:“陛下,孙权并无臣服之心,这次只是害怕陛下趁机南下,不得已向陛下称藩,好安心应对刘备。

  待渡过此劫,孙权必定会脱离陛下。

  臣认为,陛下此时应该派兵乘虚攻打东吴,一举将东吴灭掉,以绝后患。”

  曹丕道:“孙权既已称藩,朕又岂能趁人之危?”

  于是,曹丕拒绝了刘晔的提议。

  果如刘晔所料,夷陵之战东吴获胜后,孙权果然开始摆脱曹魏。

  曹丕大怒,欲讨伐孙权。

  刘晔劝阻道:“陛下,此时吴国刚打了一场打胜仗,军威浩大,全国上下一心,气势如虹。

  兼之,又有江水天险,若仓促而攻,必败无疑。”

  曹丕沉声道:“孙权如此欺朕,朕如何能忍?”

  于是,曹丕不听刘晔劝阻,执意对东吴出兵,结果大败而回。

  黄初五年,即224年,曹丕亲自领兵,再攻东吴。

  曹魏大军抵达广陵泗口,曹丕让荆、扬两州的军队同时攻打孙权。

  其麾下众多大臣都以为孙权会亲率军队抵抗,建议曹丕设下埋伏,袭击孙权。

  刘晔却道:“孙权知道陛下只是率领大军在江水北岸压阵,不会亲自过河战斗,孙权必定会任由我军进攻,不会亲自前来。”

  果不其然,直到战斗结束,孙权都没有出现,曹丕无法设计对付孙权,只能率军撤退。

  太和元年,即227年,曹丕死,曹登基。

  降将孟达与诸葛亮通信,意图叛乱,此时曹魏众人才恍然想起七年前刘晔的提醒。

  曹封刘晔为东亭侯,食邑三百户。

  太和二年,即228年,公孙渊逼迫叔父让位,自己担任辽东郡守。

  曹魏上至皇帝,下至文武,很多人都对此事没有太过重视。

  刘晔面见曹,提醒道:“公孙氏割据辽东太久,又有险峻大山和广袤大海阻隔,他日很可能会像那些异族一般难以制衡,甚至还可能会起兵造反。

  陛下应该趁着公孙渊刚刚上位,派兵突袭,并发布悬赏引诱辽东反对他的人相助。

  或许,不用开战,便可解决辽东割据问题。”

  可惜,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

  景初元年,即237年,公孙渊果然发动叛变。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皆惊叹不已。

  似乎从演化刘晔的经历到现在,其所有的推测全部正确,没有任何一次失手。

  如此料事如神的能力,简直匪夷所思。

  只可惜,好多最重要的建议,都被曹操,曹丕和曹三代人给拒绝了。

  他们很疑惑,为何这曹魏三代人都不重用刘晔?.

第31章 谋士榜十三名,庞统(求鲜花评价票)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一日,曹欲攻蜀国,百官都反对。

  散朝后,曹留下不曾说话的刘晔,询问他的意见。

  刘晔对曹说可以攻打蜀国,从大殿出去后,和等待他的百官却又说不可以打。

  无论是面对曹,还是面对百官,他都说的斩钉截铁,让曹和百官都很相信。

  中领军杨暨乃是曹宠臣,平时很敬佩刘晔,同时也是最反对攻打蜀国的大臣。

  他特意去询问刘晔的意见,刘晔跟他说了很多不可攻打蜀国的理由,这让他误以为刘晔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

  后来曹再一次提起攻打蜀国,杨暨强烈反对。

  曹认为他是儒生出身,不通军事,这时杨暨却搬出刘晔来劝告曹。

  曹一听,大感奇怪,明明刘晔跟自己说的是可以攻打蜀国,为何在杨暨这里又变成反对派了?

  派人将刘晔找来,与杨暨对质。

  面对曹和杨暨的询问,刘晔却一句话也不说。

  曹无奈,只能让二人离去。

  不久后,刘晔却主动来见曹,说不应该将攻打蜀国的计划随意告诉别人,称很有可能此时蜀国已经得到他们要出兵的情报。

  曹闻言,这才恍然大悟,对刘晔越发信任。

  从皇宫出去后,刘晔又去见了杨暨。

  指责他对皇帝进言太多直接,应该委婉一点,给天子留下颜面。

  杨暨闻言,亦恍然大悟,对刘晔更加敬重。

  可有人对刘晔这种奉迎左右的做法非常反感,便向曹诋毁刘晔。

  还建议曹见刘晔时,特意用相反的意见来询问,如果每次刘晔都表示同意,说明刘晔在妄自揣摩天意。

  曹用此法一试,刘晔果然如此,故而大怒,从此开始疏远刘晔。

  这巨大的落差,让刘晔一时间难以接受,生了一场大病。

  太和六年,即232年,改任太中大夫。

  不久后出任大鸿胪。

  太和八年,即234年,再任太中大夫,不久后郁郁而终,谥景侯。”

  画面至此定格,楚风进行最后的总结。

备用(二)裙 ⑧玖叁jiu榴嗣⑷榴ling

  “纵观刘晔一生,经历曹魏三代政权,虽然职务都不算太高,但很多时候都担任着曹魏的重要谋士角色。

  料事如神,运筹帷幄,奈何身为皇室宗亲,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又或者曹,始终都不敢全心全意去信任刘晔。

  若非如此,天下格局将完全不同。

  另,官渡之战时,曾发明投石车击溃袁绍楼兵,成为曹操获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有一定的其他方面能力和影响力。

  谋士榜十四名,刘晔。

首节上一节18/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