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86节

  曹丕向天幕郑重一拜,然后缓缓起身。

  “父亲生是汉臣,死亦不改。”

  “逆贼之名,自当我独自承受。”

  “我自当替父亲平定孙、刘,一统天下。”

  唐朝。

  李世民感慨道。

  “没想到后世之人对曹操的评价如此之高。”

  “朕还以为后世会骂曹操是篡汉逆臣呢!”

  “可惜,曹操虽有雄图伟略,但三国英雄辈出,非曹操一人可统一天下。”

  “东吴有孙权,蜀汉有诸葛亮,直到这一代英豪死绝了,曹魏才得以统一天下。”

  【他为南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却仍然未能改变南宋灭亡的命运】

  【在他人生最后一刻,他依旧保持着忠贞不渝的安国气节】

  【更是在被俘后,写下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他就是南宋第一忠臣,也是南宋有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

  “文天祥啊,一个令敌人都钦佩的文人!”

  “文天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

  “虽然小时候特别讨厌背古诗,但是现在特别庆幸自己学过,并且依旧会背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文丞相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也为整个南宋王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个朝代末年,可以没有明君,但绝对有爱国之士!”

  “文天祥从来不反对其他人在死境的时候投降,但是他自己在死境的时候绝对不投降,不苟活!”

  

第144章 南宋最后一位忠臣

  唐朝。

  唐玄宗听到《过零丁洋》中的这句诗,都忍不住叫好。

  “留取丹心照汗青,好诗!好诗!”

  “一句诗可见其爱国忠贞,可恨不是我大唐忠良。”

  唐朝自从唐高宗开始,诗歌进入科举考试,唐朝诗文化就空前繁荣。

  可是哪怕是在这个诗文化空前繁荣的唐朝,文天祥这一句诗都算得上千古佳句。

  台下,李白瞪大了眼睛,如果不是皇帝在这儿,恐怕李白已经不顾旁人大声称赞了。

  就算皇帝在这儿,李白也坐立不安。

  “这,完整的诗句呢?完整的诗句呢?”

  “快说啊!这天幕怎么慢吞吞的!简直可恶!”

  李白发誓,他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做了一辈子君子,这辈子没有这么想骂一个人。当然如果天幕也算人的话。

  【文天祥,出生于公元1236年6月6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

  【据史料记载,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皙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便立志成为欧阳修、杨邦一样的人物,谥号为“忠”】

  【公元1256年,21岁的文云孙参加科举考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没有草稿,一气呵成】

  【宋理宗览后,亲自选拔他为进士第一,文云孙也趁此改名文天祥】

  【中举不久后因父亲逝世,按照当时的礼制,文天祥要回家守丧27个月,当文天祥重新回到官场的时候,南宋朝廷已经变得焦头烂额】

  【守孝期满的文天祥被派往浙江宁海做官,但他还没上任,就传来噩耗】

  【公元1259年,蒙古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

  【蒙古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包围鄂州,紧接着蒙古的铁骑就踏进了江西,满朝文武人心惶惶】

  【当时南宋国力衰微,朝中宦官专权,见蒙古军队来势汹汹,大宦官董宋臣建议理宗迁都避难】

  【最终在少数爱国志士据理力争,强力反对之下,才让宋理宗打消了迁都的念头,但是宋理宗依旧对董宋臣信任有加】

  【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建议不被采纳,就自请免职回乡】

  【然而,文天祥辞官不到3个月,朝廷就再次起用他,让他去南昌做官】

  【文天祥自知到了南昌也难有作为,于是他向朝廷申请了一个主管道观的官职,借此修身养性,远离朝廷纷争】

  “文天祥太激进了,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刻,太激进可不是好事。”

  “这让我想起了张居正,如果文天祥有张居正那么能忍,做到最高位,说不定真能改变南宋的命运。”

  “不可能的,先不说当时的宋理宗和万历皇帝的差距,就说宋朝的官员制度,就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文天祥多次被贬、被罢官,又多次起用,多次升官,可见其政治才能。”

  “文天祥一心报国,结果回首望去,满朝文武自己竟是唯一的异类,一抬头,连皇帝都站在自己对立面,抱着南宋残躯醉生梦死,可悲啊!可悲!”

  “楼上说的对,当时的南宋,除非上到皇帝,下到各地官员全都换一遍,不然南宋一点儿希望都没有。”

  【又过了两年,南宋局势已经十分紧迫,朝中无人可用,朝廷再次下旨,让文天祥回京任职】

  【此时,大太监董宋臣已经被赶出了临安,朝政被丞相贾似道所把持】

  【没了董宋臣,宋理宗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在后宫处处受到节制,于是宋理宗又想召回大太监董宋臣】

  【文天祥得知后上书据理力争,言说宦官专权的危害,痛斥此人误国误民,可是宋理宗根本不予理会】

  【失望至极的文天祥准备收拾行李打道回府,却被丞相贾似道派往江西瑞州当官儿】

  【而此时的瑞州经历蒙古铁骑的摧残,早已满目疮痍】

  【文天祥上任之后整顿治安,休养生息,使得瑞州逐渐恢复生机】

  【然而,一场巨大的变故将再次改变文天祥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宋朝的命运,立国300年的大宋王朝即将走向最后的灭亡】

  【公元1265年,在位40年的宋理宗驾崩,皇太子赵继位,是为宋度宗】

  “从这里不难看出,文天祥已经心死了,不愿意做官了。”

  “哀莫大于心死,文天祥越是爱国,越是心中有抱负,此时越失望。”

  “完了,这下宋朝彻底完了!宋理宗至少还是个正常人。可是宋度宗就是个弱智啊!”

  “弱智?有多弱智?”

  “不是说多弱智,何不食肉糜知道吧,那就是个傻子,这个宋度宗也是个傻子,弱智,不是贬义,是明面上的意思,就他喵的是个弱智!”

  “好好好,不愧是南宋,什么样的皇帝都有,这下南宋不亡,天理难容啊!”

  “让个弱智当皇帝,皇室怎么想的?朝廷怎么想的?他们都看不清当时的局势吗?”

  “宋度宗是宋理宗的侄子,宋理宗没儿子,又不愿意让皇位落到其他旁支血脉,所以就选了个弱智傻子当继承人。”

  “宋度宗赵的父亲是荣王赵与芮,生母出身低微,是一名陪嫁女。生母在怀上赵后,曾被迫喝下打胎药,结果影响了胎儿的健康,以至于出生就是弱智。”

  “宋度宗好的没学会,酒色却无师自通,做了皇帝后,一天清晨前来谢恩的妃嫔居然有三十多人。这样的人做皇帝,南宋江山怎么能够保住呢?”

  “宋理宗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但是为人精明,说是混吃等死也行,说是躺平也行在,至少在位40年,没让国家破灭,可是选这个宋度宗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呵呵,在这些皇帝看来,皇位传给自己人,比江山社稷还要重要!江山可以破灭,但皇位不能丢。”

  

第145章 文天祥

  唐朝。

  魏征来到记录天幕的官吏面前,找寻了许久,最后拿起一张写着密密麻麻文字的纸走上前。

  “陛下,这个南宋王朝走到尽头了。”

  李世民好奇的接过魏征手中的那一张纸。

  李世民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之前讲元朝时候记录的内容。

  “公元1279年。”

  李世民又问道。

  “那个弱智皇帝是哪一年登基的?”

  “公元1265年,距离南宋灭亡只有14年了。”

  李世民沉默片刻,算是为南宋默哀。

  虽然南宋一直被天幕,被后世诟病,但是它好歹是被后世承认的王朝,也是一个汉人王朝。

  而后的元朝不仅把汉人划分等级,而且元朝朝廷被元朝贵族所把控。

  在李世民眼中哪怕元朝最兴盛时期,都比不上宋朝没落时期让百姓心安。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一个弱智皇帝又如何能治天下呢?】

  【宋度宗继位之后,每日都在后宫和嫔妃享乐。朝政全都由权相贾似道把持】

  【由于文天祥过于激进,看朝廷腐败官员不顺眼,遭到小人陷害,罢官回乡】

  【文天祥也对朝廷心灰意冷,打算回乡,修身养性,终生不再入仕】

  【然而,此时的蒙古大军步步紧逼,南宋朝廷朝不保夕】

  【在老师的举荐和劝导下,文天祥再次入临安为官,但又屡遭贬谪】

  【公元1274年,文天祥被委知赣州,期间“谏诤有风烈,治郡持节,廉明有威”】

  【公元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

  【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他虽是一介书生,不通军事,但是在他的号召下,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

  【朝廷得知消息后,命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身份率军入卫京师临安府】

  【他的朋友劝文天祥,这一万多乌合之众根本不是元朝的对手,可是文天祥以报国为志,愿意为国捐躯,死而后已】

  【同年8月,文天祥率兵到临安,可是与文天祥想象的不同,到达临安之后他并未得到重用,反而被晾到一边儿】

  【同年10月,文天祥抵达平江,支援被元军攻打的常州】

  【文天祥派遣将领麻士龙、朱华、尹玉、张全支援常州】

  【然而总是人数过万,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是蒙古铁骑的对手】

  【文天祥手下行到虞桥,麻士龙战死;朱华率领广南军队,战于五牧,被打败,尹玉也被打败】

  【尹玉兵败和张全争夺渡船,张全为保命竟然命手下对尹玉部下刀剑相向,张全一箭不发,逃跑退却】

  “呵呵,简直刷新我的认知下限!我以为宋朝皇帝已经够无能了,没想到还有更奇葩的,竟然让一个弱智当皇帝!”

首节上一节86/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