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67节

  “犹如潘子一般,晚节不保啊!”

  【李隆基选择的第二位宰相是宋】

  【宋一上来便要求恢复谏官制度,规定皇帝和大臣商量事情,必须有谏官在场,如果说的不好,谏官有权利制止皇帝的决定】

  【相信只要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学过一篇文章,那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接受谏官谏言,并虚心改进的皇帝和大臣,毕竟能带领国家走向辉煌】

  【而李隆基也不例外,自从恢复谏官制度之后,从朝中文武百官到读书人纷纷谏言】

  【就这样在百官你一言我一语的谏言之下,此时的李隆基称之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朝堂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大唐也很快便恢复了繁荣,开创了大唐第二盛世,开元盛世】

  【第三任宰相是张悦】

  【张悦此人并没有什么过人才能,他唯一的优点就是文采好】

  【此时,大唐国力鼎盛,李隆基急需有人歌颂这难得的太平盛世】

  【张悦当上宰相之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协助李隆基到泰山完成封禅泰山之举】

  【公元725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贵戚及四夷首领,从东都出发,至泰山封禅】

  【至此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国土面积达到1076万平方公里,国内人口高达8000万,而这仅仅是登记在册的人口】

  “盛极必衰,我想此刻李隆基一定不满足于俭朴的生活了。”

  “我觉得还是因为李隆基骨子里就不是一个俭朴的人,不然后期也不会如此放纵。”

  “李隆基一句话,节俭的是后宫和文武百官,关他自己毛事啊。”

  “其实早起的李隆基虽然节俭,但是依旧给自己留了一队百十来人的歌舞队。”

  “不过李隆基毕竟是皇帝,又仅仅只有歌舞这一个爱好,所以也没人说什么。”

  唐朝。

  李世民心情有些复杂。

  天幕到现在为止,李世民自认为李隆基已然成为比自己还合格的好皇帝了。

  可是李世民也知道,接下来才是关键。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若能早死20年,若天幕到此为止该多好啊!”

  【李隆基是什么时候懈怠的并没有精确时间,不过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件小事儿或许能窥知一二】

  【李隆基有个侏儒随侍和一位大臣争道,俩人谁也不让谁】

  【侏儒一名下人敢和大臣争道,可见平时多么飞扬跋扈】

  【而李隆基知道这件事之后并未责骂这名随侍,言说只要没人上奏弹劾你,我就不惩罚你】

  【这时的李隆基越来越奢靡,经常在宫中设宴听曲,或者出游打猎】

  【这时的李隆基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做这些,经常偷偷问旁人,宰相韩从不知道这件事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时的李隆基已经从主动努力变成了暗中偷懒,群臣的劝谏也让他烦了,他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李隆基了】

  【公元736年,玄宗时期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被李林甫取代】

  【玄宗时期为了防备宰相专权,规定两到三年换一个,而李林甫却在宰相之位待了19年,就因为他说话好听】

  

第112章 一日杀三子

  【李林甫深的李隆基喜爱,就比如李隆基想要废太子,群臣谏官都反对,李林甫便说“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

  【李隆基想要破格提拔一个边关将领当尚书,群臣反对,李林甫又说“天子用人,还需要和你们商量吗?”】

  【有一天,李林甫把谏官们都聚在一起,说到你们观察过仪仗队的马匹吗?它们从来不叫,站在那儿就能享受三品官级别的饲料】

  【你们见过那个仪仗队的马嗷嗷叫的,早拖出去打死了】

  【如今圣上如此圣明,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你们又开创过几个盛世呢】

  【至此以后谏官都不敢开口,人称仗下马,成了朝堂上沉默的吉祥物】

  “完了,这李林甫妥妥的奸臣啊!”

  “唐玄宗也架不住糖衣炮弹啊!大唐从此完犊子了!”

  “谏官都不敢说话了,这朝堂还不是李林甫一个人说了算?”

  “谁都喜欢听好话,可是如果听到的都是好话,那这个人离灭亡不远了。”

  “唉,可惜了盛唐!”

  【没了谏官天天在耳边逼逼赖赖,李隆基彻底的放飞了自我】

  【朝堂的大小事务全都交给李林甫处理】

  【李林甫权倾朝野,独揽大权,而李隆基却整天吃喝玩乐】

  【为了一己私欲,李林甫大肆的卖官鬻爵,官员队伍不断膨胀,总数竟然达到了36万之多,是唐太宗时期的100倍】

  【平均每27户百姓就要供养一个官吏,百姓被逼的卖田地,甚至卖儿卖女】

  【繁荣昌盛的开元盛世的底子正在悄无声息的快速腐朽】

  【同时,李隆基还大肆修建宫殿,登记之初李隆基为了节省开支,遣散了3000宫女,而此时宫女数量竟高达4万人】

  【公元737年,此时距离泰山封禅已经过去12年,李隆基也已经52多岁了】

  【这一年朝堂发生了一件大事,李隆基竟然在一天之内杀死了自己三个儿子】

  “当李林甫当上宰相的那一刻,李隆基就已经是个昏君了。”

  “我靠!李隆基杀了三个儿子?”

  “我百度了一下,好像是真的,李隆基真的杀了三个儿子。”

  “事发这么突然吗?历史书上怎么没有记载?”

  唐朝。

  听到李隆基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李世民噌的一下就从皇位上站了起来。

  “杀自己的儿子?”

  李世民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后代,而且还是开创盛世的后代竟然会如此残暴。

  台下群臣都瞪大了眼睛盯着天幕。

  几秒过后文武百官全都议论纷纷。

  “怎么会这样?难道这三个皇帝还能造反不成?”

  “不应该啊,虎毒还不食子呢,就算造反也不能说杀就杀呀!”

  “未知全貌,不予评价,这其中一定另有隐情。”

  “都别说了,闭嘴吧,没看见皇上还站在上面呢嘛!”

  【这件事还要从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说起】

  【说到杨玉环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杨玉环也不过是武惠妃的替代品而已】

  【在杨玉环之前最得宠的妃子便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自幼深受武则天喜爱,公元713年入宫侍奉李隆基】

  【武惠妃连着生了三个儿子都夭折了,直到第四个儿子李瑁才得以平安长大】

  【可是,这时候的李瑁已经是李隆基的第十八个儿子了,根本不可能当上太子,继承皇位】

  【于是,为了权利,武惠妃仗着李隆基的宠爱,再加上自身的手段,很快便扳倒了王皇后】

  【之后武惠妃便要求李隆基立自己为皇后】

  【李隆基宠爱武惠妃,于是欣然答应,可惜在李隆基提出此事的时候却遭到群臣反对】

  【武惠妃见立后无望,于是便改变策略,意图让自己的儿子李瑁代替太子之位】

  【可惜,朝中文武百官和宰相张九龄极力反对废除太子,武惠妃终未得逞】

  【这时候武惠妃才明白自己势单力薄,想要成功,必须在朝中寻找助理,很快武惠妃便找到了联合对象李林甫】

  【武惠妃和李林甫两人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意图陷害太子,以废除太子之位】

  【两人多次寻找机会,污蔑太子,可惜都没能成功废掉太子】

  “靠!李隆基是踏马的恋爱脑吗?”

  “唐玄宗还真就是恋爱脑,不然也不会前有武惠妃,后有杨玉环。”

  “尼玛,就这还开创开元盛世?脑子都喂狗了吗?”

  “看得我火大,这天下迟早被李林甫和武惠妃给玩儿没了!”

  “虽然武惠妃不是皇后,但误国妖女绝对排的上号!”

  宋朝。

  赵匡胤听到武惠妃的所作所为忍不住感叹。

  “天幕说的在理,妖女误国,古有妲己、褒姒;前有吕雉、贾南风;现在又有了个武惠妃、杨玉环。这帝王竟然甘愿沉沦女枯骨乡中,可悲啊!”

  明朝。

  看到弹幕都在怒斥妖后,朱元璋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旁边的马皇后。

  马皇后抬头看向朱元璋,见朱元璋目光瞥向自己,马皇后发出质问。

  “嗯?你什么意思?你看我做什么?”

  “你看我,是觉得我也是妖后吗?”

  朱元璋见自己被发现了,连忙赔笑道。

  “嘿嘿嘿,妹子,那哪儿能啊,你多贤淑良德啊,你可是咱的贤内助。”

  见朱元璋一脸讨好的神色,马皇后冷哼一声,不再搭理朱元璋。

  【公元737年,武惠妃和李林甫再次出手,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结党图谋不轨】

  【这一次,武惠妃成功了,至于具体是如何成功诬陷太子的,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所以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为何被杀至今是个谜】

  【《旧唐书》中记载,驸马杨洄又在唐玄宗面前打小报告了,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结党图谋不轨,这才让三人招致杀身之祸】

  【而《新唐书》记载,武惠妃派人向太子三人传旨,说是内宫有盗匪,请太子立即领兵护驾!太子李瑛还有李瑶、李琚赶紧带着自己的卫队去了。一看三兄弟真的带兵进宫了,武惠妃装得比谁都紧张,大叫太子谋反!这兄弟三个就叫唐玄宗给抓了起来】

  

第113章 十王宅

首节上一节67/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