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42节

  【第三次的时候,国内百姓起义频发,他的龙舟船队也被起义军烧毁,而杨广竟然下令重铸龙舟与其他船只,而且规模还要更大更奢华】

  【杨广北巡时一样劳民伤财,为了方便不仅开凿了太行山通往并州的驰道,而且动用数万人修建了榆林到涿郡长3000里,宽百步的御道】

  【建造2000余步的行宫,随行甲士50万,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杨广还喜欢万国来朝,每次来朝都要求郡县对外国使臣夹道欢迎,劳民伤财可见一斑,并且每次都赠送无数的奇珍异宝】

  【最后在军事方面,杨广也是个千古奇葩】

  【杨广想要建功立业,于是把目光放在了高句丽身上】

  【为了征讨高句丽,转运粮食与兵甲,期间往返数十万人,昼夜不绝,运粮百姓死者不计其数,填塞于道,死尸臭气熏天】

  【大业五年,杨广下令建造300艘大海船,船工昼夜立于水中,不敢稍停,自腰部以下,无不生蛆,残者无数,死者几近过半】

  汉朝。

  汉武帝听到杨广如此暴行,心中怒火中烧,差点儿破口大骂。

  “好一个隋炀帝,好一个杨广,简直与暴秦无二,不!比暴秦更甚!”

  胡亥残暴,但是大多体现在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对朝中大臣。

  嬴政虽然也劳民伤财,但是目的是为了建造长城,抵御蛮夷。

  而天幕所说的杨广举全国之力,只为一己私欲。

  【第一次征讨高句丽,隋军共计130万人,号称200万人,后方补给人员数倍于军队】

  【最终30万人渡过鸭绿江,可是杨广根本不懂打仗,还没到高丽粮草已空,士兵饥寒交加,士气低迷】

  【以至于接连数战皆败,30万人仅2700人逃回,军资器械数十万丢失殆尽,都留给高句丽】

  【征讨高句丽失败,杨广并不甘心,于是想要二征高句丽,可是他不吸取教训,依旧才用第一次征讨策略】

  【结果刚到高句丽,杨玄感发动叛乱,杨广得知后惊慌失措,匆忙回撤洛阳,以至于军资器械,作战物资全都原封不动送给了高句丽】

  【杨广穷凶极奢,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再加上杨玄感叛乱,隋朝此时已经元气大伤,可是杨广就是头铁,竟然要三征高句丽】

  【高句丽地狭人少,也是被头铁的杨广吓怕了,无奈只能求和,这才让隋朝百姓免于徭役,士兵免于战乱】

  

第74章 去隋炀帝坟头蹦迪

  网友哪里见过如此疯狂的皇帝,一个个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而且高中历史课本也不讲这些,唯一对杨广的记录也只有几行字。

  杨广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还是那个为了南下游玩,劳民伤财,开凿大运河,最后把国家玩儿崩了的皇帝。

  今天看完这个视频网友们才明白,原来杨广竟然是这么把国家玩儿崩的。

  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民脂民膏,而且害死了数十万的百姓和士兵。

  “666,历史书上都没说杨广这么NB啊!”

  “不行,忍不了了,去找几个洗白隋炀帝的营销号喷一下。”

  “我也忍不了了,我现在就在扬州,明天买张票去杨广坟头蹦迪!”

  “冷知识,扬州的隋炀帝陵墓遗址公园门票只需要30元哦。”

  “杨广坟头蹦迪算我一个!”

  “坟头蹦迪+1”

  “坟头蹦迪+2”

  “坟头蹦迪+”

  看着刷屏的“坟头蹦迪”四个大字,所有朝代的皇帝都不淡定了。

  没有人愿意在自己死后还被人打扰,尤其是皇帝。

  秦朝。

  嬴政阴沉着脸盯着天幕,他总感觉下一秒自己的陵墓就会出现在天幕当中。

  然后后世之人争先恐后的在自己坟头蹦迪。

  “掘人坟墓,如此恶行竟然是朝廷所为,后世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简直,简直......”

  嬴政想说目无法纪,但是后世竟然是朝廷带头掘坟,那肯定符合后世的法律。

  三国。

  曹操有些心虚的看着刷屏的四个大字。

  要说坟头蹦迪,曹操可谓开了先河。

  说到盗墓,那自古便有,但是要说把盗墓摆在明面上,不以为耻那就不得不提曹操设立的摸金校尉了。

  如今看到后世堂而皇之地挖掘皇帝坟墓,还收钱让人参观,曹操只感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曹操心中想道:“后世之人应该找不到我的陵墓吧,我布置这么多假的陵墓,后世之人肯定找不到真的。”

  唐朝。

  李世民看到杨广的下场,心中不免有些发愁。

  杨广的墓被挖了,而且还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这不得不让李世民慎重思考自己的陵墓该怎么办。

  如果大兴土木建造一座辉煌的陵墓吧,杨广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说不定自己睡得好好的就被后世之人从棺材里拽出来了。

  如果随便找个坑埋了吧,自己作为皇帝,那确实不太符合礼制。

  李世民苦恼道:“后世之人难道就不知道尊重死者吗?”

  盘点完隋炀帝杨广,下一个视频也随之开始了。

  【历史上哪个皇帝最好?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最好的皇帝宋仁宗】

  开头一句话,直接吸引了所有皇帝的注意力。

  历史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尤其是评价的对象还是皇帝。

  除了极个别皇帝之外,就算是隋炀帝这种人,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他开凿的大运河也有一定的功绩。

  因此,当天幕说出“最好”两个字的时候,所有皇帝都抬起头来,想要看看这个“最好”到底有多好,以至于让后世评价如此之高。

  【说到好皇帝,大家可能脱口而出,不一而同】

  【但是,这只能说明他们是明君,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好人】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宋朝皇帝,他虽然没有多么耀眼的政绩,但是他却是一位实打实的老好人】

  【他有多好呢?他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仁宗谥号的皇帝】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这位宋仁宗到底有多好了】

  【话说有一次宋仁宗在吃饭,结果在饭菜里吃出一颗石子,还把他的牙龈给硌出血了】

  【这要放在别的皇帝身上,御膳房的人即便不死,也免不了会受到责罚,轻则罚款,重则几十大板】

  【可是宋仁宗不仅没有惩戒厨师,反而告诫一旁的宫女,千万不能说出去,不能因为硌了牙,让厨子丢了性命】

  听了这个故事,不少朝代的皇帝和大臣都认同的点了点头。

  唐朝。

  即便是李世民也忍不住称赞。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这位宋仁宗确实称得上是一位好皇帝。”

  李世民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是他,吃着吃着饭被一颗石子把牙给硌了,还流血了,那厨子至少得挨顿打。

  明朝。

  朱元璋也忍不住称赞道。

  “咱读书少,宋朝有这么好的皇帝吗?”

  “如果这事儿到了咱身上,咱虽然也不会杀了那厨子,但是好好的一顿饭,把自己牙给硌流血了,咱肯定会发火啊,这个宋仁宗竟然还告诫宫女不要说出去,咱比不上他。”

  【除此之外,还有更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

  【有一次宋仁宗出去散步,在外边儿转悠了一会儿,旁边的人就发现,这皇帝的神情好像不太对劲】

  【宋仁宗一直左顾右盼的,略显焦急,结果没转悠几分钟便匆匆忙忙回宫去了】

  【刚回宫,关上门就让妃子给自己倒水】

  【原来啊,宋仁宗是口渴了,但是他发现随行的侍卫都没带水,如果他在外面说想要喝水,但是侍从又拿不出来,随行的侍卫免不了受到责罚】

  【因此,宋仁宗为了不让侍从受到处罚,只能默默忍受口渴】

  如果吃饭硌牙还说得过去,那这个喝水的事情算是彻底让网友坐不住了。

  “你确实不是在编故事?有这么好的皇帝?”

  “我靠!我现在终于知道第一个仁宗谥号的含金量了!”

  “这整个一老好人啊!”

  “宋仁宗上辈子被发了多少张好人卡啊?”

  如果第一个故事还算合理的话,那么这个故事简直魔幻到让人难以相信。

  秦朝。

  嬴政听完这两个故事差点儿都怀疑人生了。

  “这个宋仁宗,他真的是皇帝吗?”

  在嬴政看来,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皇帝威严不可侵犯。

  可是宋仁宗这一桩桩一件件完全颠覆了嬴政的认知。

  宋朝。

  不少官员都面露古怪的看向龙椅上坐着的赵祯。

  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祯脾气好,但是所有人都没想到赵祯脾气这么好。

  

第75章 好好先生,赵祯

  赵祯被文武百官看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于是轻咳一声说道:“咳咳~诸位看朕做什么?看天幕,看天幕!”

  见状,不少大臣笑出声来,然后抬头看向天幕。

  【有一次,宋仁宗晚上加班,肚子饿了想喝一碗羊肉汤,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

  【皇后疑惑的问他,你想和羊肉汤直接传旨让御膳房做一碗不就行了吗】

首节上一节42/89下一节尾节目录